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磷火常同日色鲜 > 第8章 凭坚城,用大炮

磷火常同日色鲜 第8章 凭坚城,用大炮

作者:项天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3:20:08

第8章 凭坚城,用大炮

这次对阿敏的拜访,让屯齐很不愉快。

阿敏说的这些,全都是看起来对满洲人十分美好,其实全是找死。

阿敏鼓吹的所谓“满洲至上”“把杀剩下的汉人都变成包衣”“腾出土地给满人”“用汉人和汉人的牲畜耕我们的地”“我们用弓马取财帛”,都是那种乍一听似乎能给这个族群带来巨大利益,实际上条条大路通奈何桥。

这样的人放出来,只能制造混乱,稍有见识的人都不会听他咧咧,而且以他舒尔哈齐之子的身份,努尔哈赤的子孙绝不会支持他,除了制造混乱,阿敏什么也做不到。

而且,就算只是想放出他,也是难度极大的事。皇太极并没有像另一时空的多尔衮那样强逼辽东旗人入关,放弃大片田庄,辽东的田庄不仅没有荒废,甚至还从直隶圈地难民中移民了一批到辽东来补充劳动力。沈阳仍有很多军队驻扎,而且有相当数量的汉军旗人,这些人会支持阿敏还是皇太极,这是用脚趾头想都能知道的。

驻守沈阳的主将是尼堪,当初搞死尼堪他爹褚英,四大贝勒人人有份,尼堪就算不喜欢皇太极,也绝不可能喜欢阿敏。阿敏一有异动,尼堪必然镇压。

屯齐不打算掺和这件事情,但他也不打算告诉尼堪,阿敏的府邸周围肯定有眼线,他来和阿敏吃饭喝酒不要紧,说什么违禁的话也不要紧。但阿敏如果想出去,一定会有人报知尼堪,屯齐犯不上做这个恶人。

皇太极当然知道阿敏图谋不轨,要是阿敏都成这样了还不恨皇太极,那得多没心没肺。哪个皇帝还没有千八百个仇人,只要别真让他们造反成功,这些都不叫事。屯齐等人与阿敏来往的事情,皇太极当然也知道,但皇太极不可能把镶蓝旗连锅端了。只要这些人对于皇太极还有利用价值,哪怕背后骂皇太极祖宗十八代也不是问题,当然,这么骂他们也占不到什么便宜。如果他们真的有能力威胁皇太极的统治,找个罪名还不简单吗。蓝玉都能找烧窑的、打鱼的一起造反,阿敏就是要逃亡阿留申也不奇怪吧。

这正是屯齐最疑惑的地方,阿敏还活着这件事本身,就证明他绝对威胁不到皇太极,真正有威胁的莽古尔泰、德格类早就“暴病身亡”了。那么,到底是谁想放出阿敏,图的又是什么?

这么大的事情,屯齐绝不相信是只靠洛讬和固尔玛珲这两个蠢才就能策划的,济尔哈朗是阿敏倒台的最大受益者,做了镶蓝旗旗主,还得了阿敏的家产,肯定也不会是他。可除了他们,谁还有可能想放出阿敏呢?

屯齐怎么也想不通这一点,越是这样,他越不能轻举妄动。

在这个时候的大清,想造皇上的反不算什么。另一时空皇太极死后,多尔衮理直气壮地和豪格争位,就是因为清朝并没有确立稳定的皇位继承模式,理论上来说,只要是塔克世的子孙,全都能争一争,就算当皇帝没指望,争个拥立之功还是可以的。皇太极要是因为某人有反心就不用,那就没几个人可用了。

但是在大清,如果又想造反又稀里糊涂地站队,那就是真蠢了。迄今为止,大清内讧搞死的人还不算多,但是舒尔哈齐、褚英、莽古济这几个人也足为前车之鉴了。屯齐下定决心,在局势明朗之前,他绝不会选边站,虽然阿敏是自己的亲大爷,如果阿敏要作死,站在必败的一方,那也去他大爷的。

屯齐在这里不务正业,尼堪倒是在忙着正事。

清军入关带来的最直接影响,就是辽东人力资源的匮乏。

皇太极尽管安排了直隶失地农民迁移辽东,但是这种迁移是花费极大、死亡率极高的,哪怕是编为民户,愿意来到老百姓也不多,所以至今移来的人口仍然填补不了大批旗人入关带来的劳动力空缺。

人口减少降低了辽东的防御水平,海洋岛上的张鹏翼便开始袭击辽南沿海。前不久周文郁病故,张鹏翼总领海洋岛明军。

海洋岛的生活很苦,这六百明军还要靠朝鲜义军接济粮食。问题是,家里有余粮的人谁当义军啊。朝鲜人送来的粮食十分粗劣,这些明军也不抱怨,人家从牙缝里省出来的粮食,又乘风破浪搭上几条人命送来,就算是馊的臭的,那也是深情厚谊。

就这样,海洋岛明军有一顿没一顿地吃着稗子饭,不得不以海鲜维生,日子过得非常艰难。

正常来说,这个年代的军队是打不了游击战的,但是海洋岛的这六百人是优中选优挑出来的,他们那活到现在,都是辽人中最顽强、最能打、最幸运的。因此,这支部队可以几十人一队地活动。

每次出兵,都是三百人出战,三百人守家。上岸之后兵分五路,去袭击清朝的庄园,目的只有一个:抢劫官仓,拿粮食。如果遇到拿武器的人,就顺便杀掉。

张鹏翼没让他们做别的破坏,搞个火烧草料场之类的事情,固然能打击清军,却也会加重辽东百姓的负担。

正常情况下,就算是张鹏翼,也不会考虑这种问题,怕加重老百姓负担就不打仗,那直接投降岂不美哉?不过现在不同,海洋岛明军要打的不是求生之战,而是政治战。

能不能消灭清朝,显然不取决于他这六百人的战果。毛文龙活着的时候,所谓“牵制后金”也就牵了个寂寞,真要是有那个本事,至于被撵到岛上吗?

海洋岛明军的存在,更像一场政治表演,目的是证明三件事。

第一,辽人从未放弃抵抗,一直在坚持抗战。

第二,明朝官军也有拼死保家卫国的。

第三,明朝官军也有善待老百姓的。

就算这支军队每年从浙江领三万六千块银圆的军饷,但是在理论上,他们依然是明军。

目前来看,这场表演很成功,王瑾已经开始在读书人中发行报纸,张鹏翼他们经常上新闻,也有人把他们编成评书、戏文。因此,这六百明军的斗志之高,也是前所未有的,只要战争结束,他们或者在辽东分几垧地,一跃成为小地主,或者拿着赏钱回浙江去,接受千家万户的欢呼。所以,即便条件艰苦,即便张鹏翼的军纪非常严苛,他们也依然能够坚持。

他们坚持得住,清军可就头疼了。清军当然不怕几百明军抢粮食,但是清军发现,这些明军在袭扰的同时,还在测绘辽东沿海的地图,清军担心,这六百明军会不会引来闯军,在辽东登陆?而且朝鲜义军的势力越来越大,也让清军担忧。

清军的对策倒也简单:凭坚城,用大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