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磷火常同日色鲜 > 第21章 黄飞

磷火常同日色鲜 第21章 黄飞

作者:项天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3:20:08

第21章 黄飞

李凤翔这一枪并没有打死黄得功,但是这次“兵谏”也到此为止了。受了重伤的黄得功很快又遭到了五十名新卫营士兵的阻击,拼死杀散对手之后,黄得功终于坚持不住了。

到处都找不到崇祯,黄得功长叹一声,新卫营的士兵是不会随便溃散的,周王府里只有一百五十名新卫营士兵,只能解释为剩下的四百五十人已经保护皇帝逃走了。

黄得功以剑拄地,似乎想留什么遗言,可最终还是什么也没说,头渐渐低了下去。

暴动的开封市民驱散了无人指挥的明军,打开城门,另一时空令闯曹联军折兵无数的坚城开封,未费反王联军一枪一弹就易手了。谷元胤、王自奇、任继荣、吴天印各带一队人马入城,维持秩序,按照原先划定的范围接管各处衙门。

钱达带着五百名西营士兵,来到了周王府门前。

仿佛是对另一时空各种“崇祯南迁”脑洞的嘲讽,如果崇祯逃到南京,很可能就是钱达等江南奴仆振臂一呼,开了城门迎闯王,送崇祯紫金山上吊了。现在崇祯没南迁,钱达却找他来了。不过四位大元帅都认为,崇祯这时应该肯定不在周王府了,否则的话,还得为了谁来占领周王府争执半天。

钱达用新学的南京官话喊道:“里面谁管事,出来个答话的!”

王府外墙上露出了火铳来,墙内一个声音说:“在下靖南伯之子黄飞,请问阁下是哪位。”

黄飞字冲霄,是黄得功的义子,也是黄得功麾下第一悍将,麾下有一支二百人的突击队,身经百战打头阵,无往不利。不过这位的人品就很一般了,另一时空在黄得功时候降清,驻守漳州时投降了郑成功,结果后来又降清。

另一时空的黄飞不肯陪着黄得功决死突击,现在却肯跟着他来兵谏,显然是早就盘算定了,这么做危险性并不大。

这兵谏要是劝皇上抗清,黄飞打死也不来,干这事肯定没有好结果。但既然是送皇上宾天,那就不妨跟着干一干了。

四大反王不打开封,公开的理由是要团结抗清,不过对于黄飞这种已经成为统治阶级一员的人来说,这种理由骗骗三岁小孩还差不多。如今四大反王到了开封却不攻城,黄飞也看出来了,这就是要彻底让崇祯把明朝的威望折腾没。

既然如此,兵谏之事成与不成,已经无关紧要。就算黄飞亲手杀了崇祯,也不会有风险,因为反王们一定会把崇祯死于兵谏之事公开出来,不管黄得功此行是救君还是弑君,都一定要塑造黄得功的忠臣形象,用这样的忠臣来衬托崇祯的不堪。

既然如此,他们这些跟着黄得功办事的,下场也差不了。

黄飞那支二百人的突击队,在中牟之战的时候让闯军重创,现在已经只剩下不到五十人了,他的级别当军阀是不用指望,作为降将,官途也不用想,现在只想平稳落地,太太平平带着这些年攒下的银子回家。

钱达说:“我是太湖逃奴钱大,来找朱由检。”可惜的是,这句台词并没有什么人理会,周王府大门打开,黄得功的家丁们已经完全丧失了斗志,不加抵抗地弃械投降。

兵败如山倒,在山刚倒的时候,可能还有人没反应过来,伸手扶了一下,可这会儿山都塌了这么长时间,石头都让人捡回家盖猪圈了,还能有几个人能对大明忠诚到试图再把山垒起来?

周王府中所有的人员都没有做出任何抵抗,包括那些皇室相关人员。整个开封城里也根本没有什么人抵抗,有少数人选择自尽,更多的死亡事件发生在联军镇压趁机抢劫的人的时候。

在文武官员的簇拥下,李自成、张献忠、罗汝才、纳敏夫四人并辔入城。明朝再无寸土,但还没结束,崇祯还活着,还没被废黜,明朝就不能算灭亡,否则南宋凭什么算到末帝跳海。

开封缓冲区的消失,也意味着和清朝的战争需要进一步升级了。

不过,眼下暂时还不必考虑这件事。

“你们说,朱由检能逃到哪去?他连老婆孩子都没带。”纳敏夫好奇地说。李自成说:“幸亏没带走,真要是死了一个两个,也不好办。”张献忠说:“我还以为他得杀了老婆孩子再走呢。”

罗汝才说:“凡事得往好了想,崇祯要是落在皇太极手里,我们就省事了。皇太极肯定喜欢他,拿他做旗号,不过他这个旗号也招不来什么孤魂野鬼了。该拉拢的,我们五家都拉拢得差不多了,崇祯在开封这段时间,大家该站队的站队,该骑墙的骑墙,都已经做好选择了。”

纳敏夫说:“战利品和俘虏我们怎么分?”张献忠说:“这城里还有战利品?就那点破烂,就留在这儿让曹操收拾吧,我可不想费劲去搬。”纳敏夫说:“那俘虏怎么办?别人也还罢了,崇祯的儿子可要紧。”

有的人可能关心艳名远播的懿安皇后,有的人可能关心崇祯的长公主,不过这四位对她们都没兴趣。崇祯逃了很好,死了也无所谓,要是能被皇太极抓住就更好了,但崇祯的三个儿子就不同了。他们没有像崇祯那样带给全天下那么多的失望,因此就有可能被人当成希望。在正常情况下自然是无所谓,但凡事都得往最坏去打算,要是真的在对清战争中遭遇了重大失败,以致后方不稳,崇祯的三个儿子就有可能成为叛乱的旗号。

都杀了肯定是不行的,就算没有王瑾的道德监督,这么掉声望的事也不能干;都放了当然更不行;一直软禁的话,那不就和朱棣干的事一样了;按理说流放最安全,可现在他们四个也不想学朱元璋,要流放总得有个罪名,不能因为是崇祯的儿子就流放,再说西营的流放地朝鲜和日本在打仗,闯营的那些流放地又气候炎热,恐怕这三个从小锦衣玉食的皇子过去待两年就得没命了,至于纳敏夫选的流放地,不提也罢,动不动就把人送到帕米尔高原去放羊,这谁受得了。

目前李自成手上的明朝宗室最多,把崇祯的儿子也送到井冈山去种地是最保险的,但是,把崇祯的三个儿子都交给他,其他三营恐怕未必心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