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 > 第一百六十八章 从户部尚书到副相

第一百六十八章 从户部尚书到副相

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正文卷第一百六十八章从户部尚书到副相第二个人选有些意外。

他便是法家的新秀,现任京畿地区新建彭州府知府司马北,正四品。

大家都知道,能成为正四品的知府,必然是非常重要的大府。

由三省交汇处逐渐而来的彭州府,便是重要又重要的大府。

司马北去年一月从京城出发,带着一群自己的心腹幕僚去彭州府,短短几个月就稳定了形势,顶住巨大的压力,清查出来了一千七百多万亩的良田,比朝廷预计的还要多两三成。

这些良田以八两银子一亩的价格,卖给了周边的无地农民们,直接让朝廷在三个月之内收到了一亿三千六百万两银子,大大的缓解了朝廷的窘困。

尤其是户部,无论是粮仓还是国库,都已经完全能跑马车了。

这么一笔巨款的汇入,让户部喜极而泣,让南宫忌松了一口大气,也让皇帝和丞相们都安下了心。

有了这一笔钱,去年很多的灾后重建才能继续进行。

包括了更重要的一点——修水泥公路。

前年十一月,柳铭淇便已经拿出了水泥给大家看,皇帝和大臣们惊为天人,决定大规模的用水泥来修建道路。

可是经过五个月的筹备、培训、建造工厂之后,德王府的水泥工厂一个月生产出来了一百五十万袋水泥,朝廷却没办法购买。

肯定不是因为价格昂贵。

柳铭淇给出的价格不过是一袋五十斤共两百文。

相当于一斤水泥才四文钱,当时大家都惊讶这个价格能不能挣钱。

后来柳铭淇说道,如果是大批量的采购,那么他就能薄利多销,利润还是可以,大家才勉强的接受——倒不是大家想要柳铭淇赚钱,而是如果一直亏钱的话,水泥工厂没有人办下去了,该怎么办?

所以一百五十万袋,也不过是七十五万两银子而已。

按照之前大家都能看到的实验标准,以新公路三丈三宽、一尺厚的标准,制造一里路需要一万三千八百袋水泥,河沙,水另算。

一百五十万袋水泥,总共就能修筑一百零八点六里的新公路。

哪怕加上了河沙和水,还有人工,整体的一百里路的修建成本,也不过是区区一百万两不到!

这在以前的修路过程中,是绝对见不到的,哪怕是再怎么节省,不用官道的标准,都做不到!

可现在水泥轻松的便能做到,极大的降低了成本不说,还能加快建设道路的速度!

但是!

但是就这么一点钱,当时朝廷都拿不出来。

你说皇帝尴尬不尴尬?丞相们尴尬不尴尬?大臣们尴尬不尴尬?

所以这司马北陆陆续续送来了一亿三千六百万两银子,不跟天降甘露一样的快活?

这几年,皇帝和众臣们越发的发现,真的是有钱好办事儿。

不说那各种赈灾和打仗,光是说柳铭淇发明的东西,好是好,就是太费钱了。

精钢刀、木柄手雷、地狱鸡尾酒等等,制作起来费用都很昂贵,稍微穷点你还做不起。

因此皇帝还自我解嘲的说,这也好,免得敌人得到这些工艺后,做出来攻击我们——我们都制造不起了,他们更是如此!

朝廷入账了这么多钱,虽然最该感谢的是皇帝和大臣们的精妙谋略,但是司马北的执行力非常强,也是很让人刮目相看的。

有着这么一个巨大的功劳,如果在接下来的一两年时间里,如果司马北认真的治理彭州府,把他另外的几个实验职责做好,那么他是很有可能直接回京担任要职的。

正四品的大官,回到京城之后,通常都会有一个品阶的上升,或者是两个品阶都说不定。

甚至有没有可能成为户部尚书呢?

这个说不好。

要是司马北表现太惊艳,同时户部又没有合适的人选,让司马北做户部左侍郎,然后暂代户部尚书一职,也不是不可能。

等一等。

罗南靖不是户部左侍郎吗?

而且他为人那么刚正,做事情那么认真,为什么说“如果户部没有合适人选”呢?

原因很简单。

仔细的老爷们或许已经看到了,之前在描绘罗南靖的品行和态度时,唯一没有说的是他在本职上面的业务能力。

他被南宫忌称赞,是因为执行和配合得好,而并不是体现了他自己的独掌一方的实力。

说白了,就是罗南靖的人品高尚、执行力强,但是深耕业务和创新的能力却有点缺乏,不够优秀。

这样的户部尚书,拿来守成还行,但想要积极开拓的话,恐怕有些难。

司马北不一样。

之前在新野县的时候,司马北便把一穷二白的新野县,短短几年时间就打造成一个京畿地区排名前三的大县,无论是民间还是士绅们,对他的评价都很好。

去年新组建的彭州府也是如此。

司马北一下子就干出了漂亮之极的一仗,使得朝廷窘困达到了大大的缓解。

不过司马北去彭州府,肩负的任务并不仅仅是清理土地、卖土地,还有“试点免除劳役”、“粮食保护价格收购”这两项。

想要达到这两个项目的成就,绝对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司马北也不会那么沉不住气。

毕竟司马北今年才三十三岁,时间还长得很。

所以儒家的大佬们与其说担心现在司马北和罗南靖争夺户部尚书的位置,不如说担心等到三五年之后,司马北成长起来,罗南靖就得立刻让位。

三五年之后,罗南靖如果能升任副相,那是最好的事情。

户部尚书让给司马北也无所谓。

但问题在于,三五年之后,还有三个人会等着进入文渊阁啊。

前面说的苏凤是一个。

然后还有一个资历和能力更甚于苏凤的人。

如果不是因为户部仓库粮食案件被牵连、被无辜连累,他说不定两年前就入阁了!

这个人名字叫做熊文庆。

京畿总督熊文庆。

熊文庆为官多年,一直沉稳正值,有勇有谋。

只不过因为户部管理的丘县仓库和考县仓库盗卖案件发生在他的京畿地区里面,所以有一个“监管不严”的罪名,直接剥夺了他当时顶替南宫忌入阁的路。

事实上熊文庆无比的冤枉。

户部的事情一般都是户部自己管理,不许别人插手,所以他也和以前的京畿总督一样,尽量不去刺激他们。

哪晓得在他的任上就暴雷了,他也只能承受下来。

但皇帝对他的信赖可是一点儿都没有减少过。

且不说他一直是京畿总督,直接负责京畿腹地的安全和民生。

在前年六国来袭的时候,也是他先坐镇北方、抵挡乞颜,然后又坐镇山海关,抵挡室韦。

这样重要的职责,倘若他是皇帝最信赖的人,怎么可能把这些任务交给他?

所以熊文庆只要再熬几年,肯定能入阁。

第三个就不用说了。

漕运总督苗炎。

苗黑子如果不入文渊阁为相,那是天理难容,全京城的老百姓都会闹起来,为苗大人鸣不平。

况且皇帝还真的是愿意让苗炎入阁。

因为苗炎清正、耿直、有能力、不结党、不谋权、不枉纵,只做好自己的任内事情。

这样的臣子,固然皇帝很多时候都不喜欢,但却又很愿意让他们来做事情。

历代的皇帝们毕竟不是笨蛋,他们知道,苗炎这些人来帮着治理国家,国家就能变得越来越好,自己终归不会败掉这个江山,愧对列祖列宗。

这也是法家子弟能存在最重要原因。

还有一点,苗炎和葛松道还不一样,苗炎是根正苗红的最正统的法家子弟。

他的入阁,是所有法家大佬们最想要看到的事情,必然会不顾一切的推动。

看看吧!

罗南靖这个本身业务能力不算最优秀的户部尚书,想要和这三位竞争副相的资格,简直是痴人做梦。

所以一旦司马北进入户部之后,必然罗南靖就此便渐渐的远离权力中心了。

毕竟罗南靖今年已经四十五岁,再过五六年就五十一岁了,这个年龄不入阁,顶多是去担当一个边疆总督,然后一任之后致仕。

这便是儒家的一个损失。

因此儒家也在积极的避免这个事情。

他们甚至于已经在推动了一个方案。

那便是让司马北在彭州府之后,直接出任一方的巡抚,然后出任总督,然后再回来京城。

原因和理由也很充足。

司马北今年才三十三,哪怕是历练十年之后,回来也才四十三岁,无论作为户部尚书,还是直接入阁为相,年龄都很合适。

当然了。

不管他们怎么的谋划,其实户部尚书这一个职务,皇帝和丞相们基本上已经定下来了。

这一届的户部尚书,罗南靖担当最为合适。

或许罗南靖的能力差了一点,但他有着很强的执行能力,又在户部耕耘多年,上上下下都熟悉。

而之后监管户部的是钟昶,以钟昶的能力,代替南宫忌来执导或许会差了一点,但大体上还是有数的。

户部只要不出乱子,可以顺顺利利的运作,那就比什么都强。

依照罗南靖的清廉正直,正好是看家人的最好人选。

真正朝廷接下来要发力的地方,是在边防和海贸上面。

特别是海贸。

皇帝和丞相们期待的是增加一倍到每年二千四百万两白银的商税。

柳铭淇却告诉他们,如果搞得好了,直接十倍都没有问题。

大家当然不相信。

可既然柳铭淇有这样的信心,而且他还努力的在为此做准备,那皇帝和大臣们不免就有所期待了。

一旦海贸有着这种喷发的迹象,那么朝廷一定全力支持海贸。

那时候,不仅仅是海贸赋税的增加,还有各种手工业作坊,各种产品需求的激增,带动着越来越多的工坊建立,越来越多的人能有不错的工钱来养家糊口,从而大康的商业会更加发达。

这个怎么看都是一个极好的事情,有利于以后的千秋万代。

正因为朝廷是这样的看法,所以新晋的副相刘仁怀才会重点掌管海贸。

不然的话,你放着刘仁怀这样的大才,不用在正道上,岂不是一个极大的浪费?!

……

求订阅!求订阅!!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