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在明末有套房 > 第六五二章兵不血刃拿下南阳

我在明末有套房 第六五二章兵不血刃拿下南阳

作者:tx程志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4:18:39

第六五二章兵不血刃拿下南阳

第六五二章兵不血刃拿下南阳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随着全旭决定攻略南阳,那就准备以兵不血刃的方式拿下南阳府,拿下这个帝王之基。

随着以工代赈的公路修通,河南境内的运河交通以及官道交通,开始方便了运输,大量的舞阳镇钢质工具、比如说像铁铲、铁锹、锄头、犁、耙、镰刀、柴刀、斧头、铁锤……件件都是用好铁甚至好钢打制的,那些用包着一点铁的农具耕了一辈子地的农民还从来没有用过这么好的家伙,都看着这一大堆家伙直发愣。

有了这些农具,他们干活的效率可是成倍的提高啊!接着,舞阳那边的水泥一船船的运了过来,佃户们在舞阳镇那边过来的工匠的指点下不大熟练的用沙子、石子、石灰跟水泥按比例拌成泥浆,开始修水渠。

一些离河边比较远的田也开始打灌井了,舞阳镇那边运来了螺旋泵,打好灌井之后将这用铁筒和铁管子接凑而成的家伙放进井里,然后封起井口,装上手柄绞动,水马上从泵口喷了出来。

唐王府虽然不像舞阳镇提供一日三餐,可是两餐都是干饭的情况下,这些佃户的热情空前的高涨,让他们干什么就干什么,非常积极。

这一幕让陈振豪看着非常眼熟,当初全旭可不就是这样的嘛?

这简直就是辽东模式的翻版,随着南阳的开发,辽东不少废旧的水力机械开始运往南阳,废物利用,唐王府算是捡到了便宜。

打造成本一套需要二十两银子的水力磨坊,现在还有八成九新的样子,一套下来连运费都算上,十二两银子。

唐王府沿着唐河一口气树立了一百二十座水力磨坊,通过这些水力磨坊就可以达年产量二百四十万斤面粉的加工能力,不对,这应该是三百多万斤,因为南阳境内的唐河,冰封期远远比辽河要短,这是地利上面的优势。

随着这些水力磨坊的建立,接着又出现了水力锻压机,这种水力锻压机,可以加工可塑性极强的马口铁,现在的马口铁已经不单单是做罐头盒了,而是有很多东西,比说存放着胭脂的胭脂盒,小镜子,收纳盒,包括一些马车的厢体部件等等。

这种锻压机还可以加工小型煤球炉,这可比用锤子一下一下的敲击简单多了,效率可以十倍提高。

唐王现在成了工业集团,南阳府境内最大的磷矿厂,谁叫那座磷矿就是唐王府的封地呢?人家家里就是有矿的。

南阳卫指挥使白玉向全旭求救,南阳卫的屯田,只剩七万余亩,而卫所家属则高达一万八千九百余人,人均不到五亩地。在这种情况下,南阳卫的卫所兵连吃饭都不饱,而且军户也不敢跑。

全旭大手一挥,屯田吧。

皇太极离开了宁古塔,那里有二百六十余万亩的田地,经过皇太极的开垦,已经变成熟田,过了那边过去,可以直接在原址上耕种。

虽然辽东的天气寒冷,可是由于拥有火坑和火墙以及煤球炉,只要不出屋,比南阳还暖和。

全旭向兵部直接申请调防,把南阳卫设到宁古塔,兵部一看,这一招可以,那就继续吧,汝宁卫、许州卫、洛阳卫加上南阳卫,共计四个卫。

连上家属超过二十万人离开了河南。

随着唐王开始发疯以后,其他地主也渐渐琢磨过味了,要么跟着做,要么死路一条,于是,整个南阳都开始发疯了。

率先发起的就是人力争夺大战,唐王府敢给两餐,他们出三餐,你出三餐,我管吃肉,初一十一加肉。

总之,在驿道的基础上,以南阳城为中心,一条超前了几百年的水泥路工程轰轰烈烈的分段铺开,官府提出的要求是县级水泥路至少能并排通过四辆马车,镇级则以并排通过两辆为准,不用说,这是一个让人瞠目结舌的大工程。

这个大工程得到南阳绝大多数人的支持,因为水泥路的好处实在太明显了,路面平整坚硬,下再大的雨也不会泥泞,别说马车,就连笨重的太平车也能在上面跑得飞快,最妙的是它几乎是百年不坏的,修好了,以后就再也用不着为修路犯愁了,这样的工程不支持,那他们支持什么?

外地来的客商,本地的乡绅,都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近六千五百名壮劳力在道路沿线挥舞锄头铲子,平整路基,夯实地面,干得是热火朝天!

南阳城关处,一座磷肥加工厂也动工了。这座工厂将就近利用来自荆襄一带的优质磷矿石,为周边各县提供充足的磷肥。

由于使用了水力机械高很多,再加上磷矿石品位高,一个月少说能生产五十吨磷肥。南阳府已经派出名流士绅到荆襄去与当地控制着磷矿矿山的宗族谈判,全力确保磷矿石供应了,最好能够将矿山买下来。

如果谈判能成功,这里还会再建一座更大的磷肥厂,届时两座磷肥厂每月的厂能将达到一百五十吨,要离满足整个南阳地区的需求还有一定的缺口,不过这已经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了。

当学习了辽东模式以后,有一种模式那就不得不提,辽东的各级官府事实上是被工业党架空的,现在辽东百姓都知道一件事。

什么县长、知州和知府,屁权利没有,高兴喊他们一个大人,不高兴,鸟都不用鸟他们,他们就算生气,也没有任何办法。

真正掌握着权力的是各级的议员和议长,穿着黑色的道袍,脚上穿着陆战靴的人,才是工业党的文官,才是掌握着权利的真正大人。

在舞阳镇镇守何秋山的蛊惑下,南阳府境内的一些开明地主和商人,开始向南阳府知府陈振豪施压,要组建南阳议事府。

陈振豪起初不愿意,认为这是在搞事情,破坏祖宗之法,可是那些商人和开明地主,其实也是工业党成员们,却不依不饶。

陈振豪无奈之下,只能同意。

崇祯八年的八月初八,在南阳府知府衙门召开南阳各界士绅代表大会,大会上有三件事获得了通过。

第一件事,就是成立南阳议事府。南阳府下辖的两州、十一县设立南阳议事府,议事府的代表成员,来自南阳府境内的纳税超过一万两银子的地主或商人,以及南阳叶县境内的舞阳镇镇守何秋山以及舞阳镇的十五名工厂厂长,二十七名纳税一万两银子的大商人。

在议事府成立的时候,通过选举,南阳知府陈振豪担任南阳议事府的议长,而何秋山则担任副议长以及议事府的秘书长。

这个议事府就比较有意思了,共计九十八名议员,舞阳镇出身的则多达四十三名,将近半数。

第二件事,各地地主,必须免除佃户和农民、历年来的借款,无论是现金贷款,还是种子、粮食贷款,如果不免除,那就是属于土豪劣绅,则不能成为南阳府的议员或代表,即使已经成为代表身份的,也要就地取消,九十八位代表,变成了九十五位,有三位代表家族违反了这个规定,自动开除出去。

第三件事,南阳府境内就是废除卖身契。任何人,都是自由之身,有工作、上学的权利,任何人不得剥夺……

舞阳镇的“民团”,同时取代了南阳卫所的卫所的防御功能,由于南阳地处战略要冲地位,全旭将位于大名府的全家军第七师,调三个旅,进驻河南。

南阳府是全旭第一个兵不血刃拿下来的府,南阳府两州十一县,就成了全旭的地盘,辽东议事府调来五十余名骨干党员,开始开展河南的发展工作。

而舞阳镇民团,则升级为第五十七旅。

第五十七旅的旅长,则是全旭的亲卫团长袁宗第,这算是给他一个机会,让他更进一步,

崇祯八年八十八日,全旭第一次抵达舞阳镇,校阅全家军五十七旅,这也是全家军陆军部队的第五十七个旅。

第五十七旅,分排站在阳光下,他们军容整洁,一脸严肃。

全旭望着众将士道:“虽然第五十七旅是从民团升级而来,但是,你们的表现非常不错,在成立的三年中,大大小小打了六十多仗,打得周围的土匪看着你们就望风而逃,你们都是好兵,欢迎加入全家军!”

众将士传来阵阵欢呼。

“你们的待遇,在入伍之前就听了千百遍了,但是在这里我还是要强调一遍。你们的月薪是步兵五两六钱银子,骑兵、炮兵、侦察兵的月薪是普通步兵的一点五倍,每个月的最后三天准时发放,你们可以拿着军需官签发的单据到全记钱庄去提取,军官是无权直接向你们发放军饷的。如果全记钱庄吞了你们的钱,直接告诉我,我带你们去把钱庄给砸了!”

袁宗第低声道:“侯爷,全记钱庄是你自己的!”

全旭板着脸道:“我自己的怎么了?他们敢扣你们的军饷,就是不把本侯放在眼中,砸了,全部砸了!”

有些全家军将士出身是边军,他们是逃出来的,凭着不错的骑术和其他技术,成功加入了全家军,吃够了被上司克扣军饷的苦头,现在好了,他们可以凭着单据直接到钱庄取钱,看军官还怎么克扣他们的军饷。

有人激动的欢呼:“愿为侯爷效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