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太子别动 > 第一百一十七章 回收大明宝钞

太子别动 第一百一十七章 回收大明宝钞

作者:坑媳妇专业户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4:21:24

第一百一十七章 回收大明宝钞

二月初五,第三期生肖彩票即将在申时三刻于大明门前开奖。

第二期彩票一等奖得主是顺天府下辖宛平县中一普通农户。突然喜得5000两银子,买了一千亩土地、建了大宅、重修祠堂。一下子从穷的差点饿死要官府接济的贫穷百姓,成了小有家产的地主。

此人翻身的事迹一传出,很多人大老远跑京师买彩票。为了方便远道而来买彩票的人,朱厚照下令取消了二月初五的京师宵禁。

这就是权利的一大好处。

虽皇帝爹虽没有正式下旨赐予他监国之权,但得到了内阁的默认。

往往开先例很难,萧随曹规很容易。皇帝不能处理政务,太子监国天经地义。再者,让朱厚照监国,总比司礼监一群太监监国的好。

英宗9岁登基为帝,按照宣宗遗命,朝政由太皇太后张氏和张辅、杨士奇、杨荣、杨博和胡谈五位顾命辅政大臣共同处理。实际上,朝政是由五人组成的内阁和王振为首的司礼监共同维持。也在那时,宦官势力达到一个新高度。刘健等人刚打压下宦官的气焰,当然不想再让他们嚣张起来。

说句题外话,也不是谁都敢担任监国重任。英宗御驾亲征前下旨命郕王监国。英宗出事后,于谦等扶持郕王登基。有这段黑历史在,没人敢冒然提起监国的事。

也是朱厚照胆大,在未征得弘治帝同意的时候自己给自己弄了个监国的头衔。

换个人,当场就被刘健、李荣按上谋逆的罪名。

回忆起当时,朱厚照也是后怕的。

怕父子失和吗?当然不是!

在看到皇帝爹昏迷不醒的时候,他想到了突然“病逝”的妹妹。那一刻,他心中满是杀意。

当了36年孤儿后获得亲情,根本无法再接受失去。以为得不到的东西突然之间拥有了,他比任何人都要在乎。就算与皇后娘之间母子情分淡薄,只要皇帝爹还在,他愿意保持一家的和乐,哪怕伤及自身利益。

那一刻要监国权利,是真的要杀人。

幸亏皇帝爹醒了。

他要找出暗中布局的人,也要开始保护家业。

“回禀小爷,截止到未时,九个彩票点共计售出75万多份彩票。此次收回大明宝钞370万贯,大米75石,白银19两4钱。”刘瑾的声音把朱厚照拉回了现实。

朱厚照笑了:“这时候还有人敢用大米买彩票?”

刘瑾一脸钦佩:“是奴婢鼓动端本宫、御马监、腾骧四卫、东厂陈公公,发动周围人用大米买彩票。奴婢本想为平息缺粮的谣言尽一份力。没想到小爷早有安排。”

“你有心了。粮食的事不用慌,很快能解决。”

朱厚照只要联想到“一体党”成员趁江南百姓抵抗粮食的东风推行官绅一体纳粮的思想,脸上的笑意怎么也止不住。真想给自己点个赞,夺走了全天下的笋,想到了这么一个主意!

“370万贯宝钞还是用老办法处理吗?”刘瑾问。

朱厚照点头:“注意,别把所有的好处都占了,也得给别人留一点汤。今后彩票只要保本。主要是回收民间的宝钞。慢慢地,朝廷会停止发放宝钞,官员手里的宝钞也会逐渐减少。”

大明宝钞简直是大明经济上的癌细胞。刚开始只是因为大明缺铜钱,从交子中得到启发弄出了宝钞。然后朝廷缺钱,滥发宝钞掠劫民间财富。殊不知此乃饮鸩止渴,让朝廷越来越缺钱。民间不认宝钞,脸皮厚的朝廷强制用宝钞给官员、军士发工资。为了宝钞能有点用,强制征税的时候要收上一定比例的宝钞。

宝钞只在缴税的时候才有时常。于是诞生了钞户。钞户从官员、军士手里购买宝钞,再把宝钞卖到要缴税的百姓手里。朱厚照也是在第一期彩票的时候,知道钞户的存在。进一步了解大明宝钞的坑人属性。

现在朱厚照成了京师最大的钞户。把卖彩得来的大明宝钞卖给彩民,换成通宝。毕竟彩票的成本有限,20文一张彩票卖15文他还是赚的。

宝钞不能无限循环。收到手的宝钞只要磨损,送回宝钞提举司回炉,制成囚牛宝钞。折损的部分,就用官员、军户手中的大明宝钞填补。好处不能一个人占全,也得让别人沾沾光。

前几期的彩票他不会做手脚。五期以后,每隔一二期弄出一个大奖得主。大奖得主本人或家人必须给出一定的东西。相当于过了明路的暗中交易。

第六期的大奖得主已经安排上了。此人姓韦,居住京师北城灵中坊兵马司胡同。韦某人很不起眼,手下有四五十位粪夫,经营灵中坊的几条“粪道”。生活过的还算不错,但被人瞧不起。

韦某人将成为大奖得主,因为他的族叔韦兴。韦兴和汪直、梁芳一样,都是宪宗皇帝的心腹宠臣。皇帝爹上台后,三人消失人前。去年皇帝爹从南京召回了汪直、梁芳。朝廷闹出了不少事。韦兴有养子,曾被封为锦衣卫所镇抚。韦兴遭贬,养子的官没了、孝心也没了。韦某人乃韦兴的远亲,曾借助韦兴在京师立足。韦兴离京,韦某人送行并给了盘缠。韦某人的大奖,是韦兴给出的答谢。

而朱厚照愿意暗中收留韦兴,原因与众不同。

韦兴托御用监李本送来了玻璃的配方。

成本低廉的玻璃,而不是主料为丝、历经几十道工艺、成品率不高的琉璃。

韦兴手里的玻璃配方来自元朝瓘玉局的独门秘方。这份秘方,又是蒙古人掠劫遥远的西方时抢来的。据元朝时期西方传教士马黎诺里留下的只言片语,他们的教廷罗马全部用玻璃装点窗户。

玻璃窗什么的不重要。重要的是制作琉璃与玻璃的成本差异!

一贯废纸一样的大明宝钞换三文通宝,用的是朝廷税赋、卖彩票的高额利润贴补的。朱厚照想要加紧收回大明宝钞,还得用其他办法,其他暴利的产业。

玻璃制作原料是沙子,工艺也不复杂。把沙子做的东西卖到琉璃的价,类似于买卖两个月亮世界危害世人的快乐粉。

皇帝爹正在养病。他准备从玻璃作坊出炉的成品中,挑一些装到东暖阁的窗上。然后开始卖高价玻璃制品。

尤其是玻璃油灯。一定能为他带来丰厚的利益。

不过首先得让内阁下令,今后朝廷停止发钞。不然有朝廷拖后腿,哪怕他有金山银山也收不回天下的大明宝钞。

“小爷,太皇太后有请。”高凤在新华阁外道。

朱厚照问:“知道什么事吗?”

“谢阁老找上庆云侯,庆云侯今日进宫。萧公公猜测,是为了揭帖栏。”

朱厚照无声地笑了笑:“刘瑾,明日发送第二期《京报》。把揭帖栏上所有的文章都刊登上去。也该试试活字印刷的效果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