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太子别动 > 第二百五十七章 宗室出游

太子别动 第二百五十七章 宗室出游

作者:坑媳妇专业户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4:21:24

第二百五十七章 宗室出游

宗室无诏不能离开封地。从代府长吏递上代王长子离开封地入京的奏章,再到礼部批准,等代王长子朱俊枤入京已经过去了小半个月。

朱俊枤在大同威风八面,只要不做谋反的事,就是土霸王一枚,文武官员都管不到他头上。似乎过着人人羡慕的锦衣玉食生活。但三十多岁的朱俊枤却是第一次踏出大同地界。他像一个小孩子,看到什么景致都让他感觉新鲜。一路上山川地貌,哪怕是一个小水潭都能让多瞧几眼。来到永定门前,站在巍峨繁盛的京师城下,顷刻间觉察到大同城的渺小。同时心中也涌起了一股悲凉。宗室,是一群关在笼中的金丝雀。

朱俊枤先去礼部报道,然后住进了入京藩王的临时住所十王府街,与衡王成为了邻居。由于代王识相地借出三万两,朱厚照委托衡王代为接待,让很会来事儿的刘瑾跟在两人后头买单。

衡王领着朱俊枤走遍京师的大街小巷,见识京师风土人情、品尝各种小吃。打听到弘治帝近几日不会召见后,刘瑾安排他们搭乘热气球去往南京游玩。先是祭拜了明孝陵,又去了狮子山的阅江楼、朝天宫等风景名胜领略江南风光。当然更不会错过“一池春水胭脂色”的秦淮河。

别说朱俊枤是第一次来江南,衡王同样如此。两人在南京流连忘返,直到囚牛商行送来弘治帝五日之后召见的消息,两人才意犹未尽地回京。

因为天气晴朗时间充裕,热气球只在白天飞行,让衡王和朱俊枤好好看一眼大江南北迥异的风景。

“刘公公,太子可有用得着本王的地方?”衡王在热气球快抵达京师的时候开门见山地问了。

一个王爷、一个郡王不值得太子用心巴结。更何况朱俊枤进京带着任凭处罚的认罪之意。除了帮太子吆喝几声,衡王也想不到他有什么可利用的地方。

“代王府以太子马首是瞻。”

朱俊枤抱着躺平任罚的端正态度来京。《京报》刊登了一则从锦衣卫打听到的消息:火筛刺杀太子受到了未知势力的支持。很多人把怀疑的目光投到差一点夺了弘治帝太子之位的兴王身上。分封在大同的代王也摆脱不了嫌疑。代王为此焦虑地寝食难安。朱俊枤倒觉得以太子的聪明劲,肯定不会怀疑代王府。

同住十王府街的雍王就不同。身为兴王同胞兄弟,雍王闭门谢客。朱俊枤连人影都没见着。

“衡王爷说笑了。太子在大同受到代王的热情招待。于情于理,太子都应该好好招待郡王。如今宗人府和礼部逐步放宽对宗室行动范围的限制,太子便趁机让衡王和郡王出京透透气。最近的京师……可不太平。”刘瑾不紧不慢地解释,话里话外透出很多讯息。

朱俊枤心下一晒,父王可没招待过太子。太子那他和衡王当广告,传递朝廷放宽限制宗室的信号?

衡王讶然:“放宽对宗室行动范围的限制?本王为何没听到只字片语?”

“朝廷邸报上有,衡王爷大概没留意吧?”刘瑾笑道。

衡王撇嘴,藩王根本不应该关心朝廷大事。他看《京报》也从来不会看时政版面。

朱俊枤也知道衡王不清楚京师的动向。他是到京师认罚的,上心地向刘瑾询问了些消息。

刘瑾随意地道:“也没什么大事。就是皇爷退回了几位大人荫蔽子孙入国子监的请求。”

这还不是大事?连不关心朝政的衡王都知道此事的影响有多大。无法在会试中脱颖而出,想要当官就只能入国子监,然后通通吏部的路子得一低品级的官职。官宦世家的子弟哪怕不是进士出身,也有可能凭借家世升到五、六品。入不了国子监,只能和成千上万的落榜举子一样等待**品的官职空缺。大部分人是等不到授官的那一天。

这一切和宗室无关。朱俊枤顺利地见到弘治帝,听了几句和善、宽宥的话语,魂不守舍地捧着全套四书五经回大同。

临行前,朱俊枤向衡王辞行。

“皇上赐下四书五经,说宗室的年轻子弟应该多看点书、多学写知识,将来才能为大明出力。”朱俊枤不敢置信地问衡王,“宗室如何为大明出力?”

宗室不得当官,不能入伍参军。怎么出力?

衡王从南京回来一直在思索弘治帝放宽限制宗室的原因。思来想去,最可能是太子的主意。太子打什么主意连老奸巨猾的官员们都猜不透,衡王也就不费那个力揣测。

“到时候总会知道的。听皇上的话,没事多读点书。”

因为宗室什么都不能做,很多人从小不学无术,连字也认不全。弘治帝对弟弟们的学业比较重视,衡王也只有熟读四书五经的水平。

朱俊枤带着不可对人言的期望回大同。代王得知长子有幸去了趟南京,羡慕的眼珠子都红了。代王试探着让长吏呈上去南京祭拜明孝陵的奏章,礼部竟然批了!批复中竟然还夹着一份价目表。详细注明租用热气球全程的费用。代王选了最悠闲的线路,在支付了两千两的巨款后,乐淘淘地出行了。

————

傅瀚以礼部尚书的身份批复了代王出行南京的奏章。

万寿节后,宗人府悄然之间拿回了宗室的管理权。弘治帝任命英宗之女淳安公主的夫婿、驸马都尉蔡震接替英国公掌宗人府。但由于宗人府官吏寥寥,暂时仍由礼部负责具体事务。

与此前唯一的区别是,宗室事务不用经由内阁。

弘治帝放宽宗室出行的限制起先遭遇到御史地坚决反对。反对的理由单一:此举有违祖制。内阁同样不赞成。

弘治帝失去一向的好脾气,直接绕过内阁下中旨。按照历代官员们立起的规矩,各衙门的官员可以不遵中旨。但弘治帝给宗室的下的中旨本就不用官员们遵从。宗人府的官员从皇亲国戚、勋贵中挑选,同样无需官员集团的承认。

这件事让官员嗅到了危机。

没过多久,礼部尚书徐琼致仕。礼部左侍郎傅瀚经过廷推成为礼部尚书。傅瀚刚当上礼部尚书,立刻无视内阁的意见,批复了代王出游南京的请求。

而这只是弘治十二年官场动荡的开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