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太子别动 > 第二百六十五章 三年一晃而逝

太子别动 第二百六十五章 三年一晃而逝

作者:坑媳妇专业户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4:21:24

第二百六十五章 三年一晃而逝

时光如流水,一晃已经进入弘治十五年。十二岁的朱厚照个子一下子蹿高,已经到弘治帝的肩膀。单看背影,还以为是十七八岁青年。

三年之内朝堂上的变化并不大。六部尚书故去了两人,其余人未变。

一心想要入内阁,心满意足成为礼部尚书的傅瀚带着遗憾撒手人寰。礼部尚书由左侍郎张华担任。焦芳理所当然升迁为礼部左侍郎。兵部尚书换成了刘大夏。七十七岁的马文升并没有病逝,反而身体健康、神气活现地成为了吏部尚书。上任一年多的吏部尚书倪岳病逝。丁忧的杨廷和起复,成为吏部右侍郎。

改革的推行就像预料中的那样遇到重重阻力。

三年时间,仅仅只完成了南北直隶两地的人口普查和清丈田亩。因为还没涉及到其他的布政使司,清丈田亩的过程中,弘治帝仅与仁和长公主、德清长公主等少部分皇亲关系紧张。

让耳根子软的弘治帝坚持改革信念不变的,少部分是因为朱厚照时不时吹的耳旁风,大部分是因为改革的成效。仅仅北直隶一地统计出流民七十七万,土地多了28514倾。

军制改革倒是一步步依照原定的章程推行顺利进入尾声。有些地方的军户没有被妥善安置,局部地区卫所缺乏百户等低级武官,屯田数比原来上报的少了一半。少掉的屯田和从武官手中夺回来的土地分给了卫所的将士。军屯数量的减少并没有影响将士们的军粮。户部拨下囚牛宝钞,各地卫所拿着囚牛宝钞到就近的粮店采购粮食。

三年时间,足以让囚牛商行成为大明最大的粮商。

辽东、河套的粮食种植上了正规,琼州也被开发的很好,加上占城国运来的粮食,囚牛商行手上有足够的粮食平衡国内的粮价。粮价平稳,各地卫所采买价格公开透明,无法在军粮采购上钻空子。

刘健知道李东阳的顾虑。当官的永远都不想碰清丈田亩的苦差事。

朱厚照是个鬼精的,一直在宣扬官绅一体纳粮,却从来没提过吞并田亩最严重的乃宗室。喜欢讲事实摆道理的朱厚照不可能没调查过各藩王属地土地的情况。但凡有藩王分封的地方,往往都是流民最严重的地方。

成化朝,宪宗皇帝赐德王寿张地四千余顷。弘治朝,弘治帝赐周王五千余顷。1顷等于100亩。藩王所在地方至少有三成良田被划入王府名下。除了藩王王庄,皇庄也是侵占田地的大头。北直隶有五处皇庄,土地面积达12800顷,也就是128万亩。如果弘治帝想再给太子弄快皇庄,北直隶又要有百姓失去土地成为流民了。哪怕弘治帝用等价的银子购买土地,最后落到百姓手中的银子不会有多少。

刘健等有识之士一直反对宗室对土地的侵占。可一直在扮演好哥哥角色的弘治帝,极少会拒绝宗室扩张田庄的请求。就算刘健等反对,只要弘治帝同意,宗室是不会搭理朝廷的意见。宗室手下有的是人帮忙从百姓手中无偿或者低价弄到土地。

刘健让宗室退还土地的意愿本来不怎么强烈。听了朱厚照对近些年气候、天灾变化的分析,又从钦天监查阅过记录资料,刘健焦虑了。粮食不足会造成什么灾难,史书上清清楚楚记着。

虽为首辅,但在没有弘治帝支持下彻查宗室田庄情况纯粹找死。

舍不到孩子,套不到狼。想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满足舍弃掉官僚阶级的部分利益。用满足太子愿望,换取弘治帝对改革的支持。

在太子、刘健双方没有商议的情况下,非常有默契地推动改革地进行。弘治帝定然也知道,但他没有说破,顺势而为。

刘健轻笑:“定国公、魏国公、英国公、成国公等勋贵府上都把嫡子嫡孙或者重点培养的子嗣送到了太子府。他们悄悄去了河套。”

“爵位和武职的确会分开,但勋贵子弟获取军功的机会远胜于低级武官。皇上心中敞亮,改革革不到顶级勋贵头上,不会让军心动摇。军制改革最主要的目标改善普通军户、低级武官的生存状态,从军队中革除蛀虫。”

“军权牢牢在手,谁敢跳出来马上就能收拾。倒一个藩王腾出的土地能养活数万百姓。”

“至于小人得势……水至清则无鱼。朝中总要有几人替皇上做一些触及官僚利益的事。”

刘健会在背后默默布局,引导局势发展。但绝对不会走上前台。他可以被人骂无能,但不敢冒着让全族老少陪着他成为官僚集团的眼中钉。有时候来自同僚的报复,比诏狱还可怕。在这一点上,刘健是非常佩服焦芳,焦芳一点也不怕连累子孙。

善谋的李东阳对刘健的回答半信半疑。他做到了及时提醒,已经尽到了自己的职责。余下的只要配合皇上和首辅便可。

回到文渊阁,各部堂官七嘴八舌谈论起囚牛商行卖良种和肥料的事。有焦芳在,大家也不不敢提一些忌讳的话题。除了焦芳,谁能确定关系亲密的同伴是不是值得信任?!在改革期间,唯有利益一致的人才能深聊。

刘健一来,所有人目光投向他。

刘健则看向户部尚书侣钟。

“户部一边修改改革的章程,一边先从北直隶还是清丈田。先从皇庄、公主府田庄下手。”

刘健神态自若:“皇上一意孤行,总得先以身作则。”

谢迁直勾勾地盯着刘健。判断刘健此举的意图。

在官场上混不能独善其身。每个人背后总代表的一方的利益。徐溥逝世,屠滽、徐贯、白昂致仕,谢迁成了江南官僚集团的靠山。虽然江南官场也分为好几派,在利益一致时大家能摒弃前嫌共同应对改革。谢迁自然也看出刘健暗中的小动作。他不会点破,也不会把怀疑告诉背后的江南官僚集团。他除了是江南籍官员,还是内阁大学士。在国朝利益与自身利益之间,谢迁会根据不同的情形做出不同的选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