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太子别动 > 第二百六十六章 讨债

太子别动 第二百六十六章 讨债

作者:坑媳妇专业户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4:21:24

第二百六十六章 讨债

大明地域广阔。地方一大,天灾也多,地震并不稀奇。

地震是一时之患,天灾里官员们最怕水灾和旱灾。后两类直接影响粮食收成造成饥荒。

可官员们总喜欢拿天灾言事。尤其在皇帝爹的皇位靠泰山地震保住的前提下,每每发生灾祸总免不了让官员找借口抨击朝政。

最激烈的一次是两年前的弘治十三年,也就是改革刚满一年的时候。先是7月京师地震,有官员把地震和改革联系在一起,被《京报》用民间支持改革的舆论掩盖。三个月后,京师、南京、凤阳三地同时地震,震感强烈。朱厚照还记得那时搭帐篷在空旷的室外睡了一晚。地震第二日,奉天门前乌泱泱的一大片官员跪地请求皇帝爹终止改革。

清丈田亩由户部为主、都察院督察、锦衣卫压阵,检查地契核对户主身份,一条条记录在案。若记录与户部留存的鱼鳞册登记的相差巨大,会展开详尽的调查。如果地契的田亩数与实际田亩数不符,还要追究当场经手中人、官吏的责任。更别提《京报》有专门版面公示每家的田地情况,如果发现不妥举报,举报属实后会给出不同的现银奖励。一条条举措联合施行下,在南北直隶置业的权贵家损失惨重。

群臣跪求的场面震撼人心。后宫里太皇太后、和皇帝爹关系亲密的仁和长公主、顺义郡主也在闹腾。一时间皇帝爹被前朝后宫吵得头疼。朱厚照还真怕皇帝爹坚持不下来。

但也不知是哪个愣头青直指改革的罪魁祸首是他。要他在《京报》上登报道歉并且撤去《京报》、解散囚牛商行。

原本开始动摇的皇帝爹立刻把愣头青贬出京师。再把朝臣、勋贵每家隐匿的流民、兼并的土地数据砸在他们脸上。并放话谁还跪在奉天门,锦衣卫、东厂联手调查其背后家族的田亩数量,从严清查!在朝当官的,谁屁股底下干净!大明是人情社会。户部清丈田亩时也不是一五一十,只要不是太过分,户部、都察院、锦衣卫都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若是从严查处,谁都不敢放水。

皇帝爹霸气侧漏,百姓的议论又是一边倒,朝臣借三都地震终止改革的意图破灭。

见朱厚照眉头紧皱迟迟想不出办法,宁瑾小声出主意,“其实说到底太祖的孝陵也不是因为此次地动造成的。八月江水倒灌,南京、凤阳遭水患。尤其是凤阳前有长江后有淮河,整个都淹了。孝陵定是在那时受了损。”

“有区别?”孝陵地面建筑塌了,甭管是什么灾都是皇帝爹的锅。

宁瑾再道:“要不要找杨廷和、焦芳两位大人出主意?”

朱厚照撇撇嘴:“这次除了凤阳,还有哪些地方地动了?”杨廷和、焦芳会说些什么,朱厚照猜都猜得到。杨廷和太滑头,焦芳能力欠缺,都不可能想出两全其美的法子。

“这……此次地动范围很广,送信的人只说南京也同日地动。具体有哪些地方受波及暂且不知。”

朱厚照点点头,挥手让宁瑾退下。

他已经有主意了。当主播那些年锻炼出的随机应变、危机处理、舆论引导能力,让他受益至今。人生真奇妙!曾经的磨难竟成为未来成功的基石。

朱厚照走到书架前,取出一叠账本抱在手中。悠哉悠哉走向文渊阁。

文华殿和文渊阁之间就隔着一条御道,但三年来两殿极少走动。改革涉及到的条条框框繁琐,事多且杂。朱厚照是最不耐、也最不擅长处理此类政务。他宁愿把精力投入他擅长的赚钱领域。

“殿下万安。”中书舍人上前行礼,“阁老们和六部正在里面开会。”

以前他个矮,就算别人弯腰行礼也得抬头看人。现在别人弯腰,他能看到对方的头顶的乌纱帽破了个洞。

朱厚照面无表情地颔首点头,越过中书舍人闯入会议,寻了个后排空位坐下。

不是他高傲不理人,主要是最近进入变声期,用公鸭嗓子开口说话失了威严。为了渡过变声期,他决定塑造高冷的人设,在外惜字如金。

朱厚照的到来让刘健主持的会议出现短暂的停顿。

众官员起身向他行礼。

“继续”他摆摆手让他们坐下。

刘健继续刚才的话题:“……去年顺天、永平、河间、河南、辽东出现饥荒。辽东的饥荒延续到今年。粮食供给不足、粮仓存粮告罄。我等必须重视起来。湖广的粮食占了全国五分之一,那里是大明的粮仓。本官决定选湖广为下一个改革点。”

朱厚照想到了湖广安陆的兴王府。兴王手上有4000倾田庄,都是皇帝爹曾经努力当好哥哥的铁证。

“章程、陈条大家都清楚。本官再次强调,湖广籍官员或亲朋有在湖广的主动避让。万一到时被锦衣卫揪出来,户部和都察院一道没了脸。”

“首辅大人,湖广武昌有楚王、荆州辽王、武冈珉王、襄阳襄王、蕲州荆王、长沙吉王、安州兴王、衡州雍王八位藩王。户部请求宗人府一同前往。”户部尚书侣钟聪明地把宗人府拉下水。

雍王在两年前就藩。朱厚照听说他一次都没去安州找同胞哥哥兴王。兴王也没去衡州看望弟弟。其他几位藩王之间走动频繁,也会相约去其他地方旅游。他们表面上都和兴王疏离,暗地里的事就得要问东厂了。

“本官会找宗令相谈。”刘健侧头和左右两边的谢迁、李东阳低声交谈几句,然后表达赞同侣钟的意见。

会议结束,朱厚照拦住准备离开的户部尚书侣钟,把账本扔在他面前。“还、账。”朱厚照一字一句,尽量改变公鸭嗓的嗓音。

侣钟不用翻账本也知道账本最后的数目:“98万石粮食。但是户部没粮,没银。还望太子宽裕几年。”

98万石是户部欠囚牛商行的粮食数量。去年多地闹饥荒,京师差不多也缺粮了。户部写下欠条承诺用一两银子两石买下,等户部有钱了再还。拖了大半年,户部毫无半分想还银子的举动。

“加、息。”朱厚照言简意赅。

“国库紧张,请太子通融。”

“辽、东。”

“?”侣钟一脸问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