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太子别动 > 第一百四十七章 幸亏还有皇上

太子别动 第一百四十七章 幸亏还有皇上

作者:坑媳妇专业户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4:21:24

第一百四十七章 幸亏还有皇上

二月初二照例需要祭祀先农神。弘治帝行动不便,由皇太子朱厚照代劳。祭祀回宫,按例文武百官要在奉天殿行庆成礼。弘治帝不出面,太皇太后、皇太后也没有出现。

朱厚照提倡朝廷裁撤一切不必要典礼,再一次取消庆成宴。

祭先农神为祈求五谷丰登。弘治帝觉得不妥,命司礼监在左阙门宴请四夷使者。

安南、占城、琉球、朝鲜的使者在四夷馆中并未离去。明朝是个庞然大物,首辅的权利交接都能牵扯各国,更何况是皇权。每次皇权更迭朝堂上肯定要大换血,外国使臣会逗留很久。

弘治帝坐着轮椅出现在左阙门。尤其和占城使者笑谈了几句,以安占城。又向安南传递希望和睦相处的讯息。

安南在历经两任少帝的动乱之后国内稳定、国力大涨。先后攻打占城和南掌,扩大了国土。虽然安南再也不是大明交趾布政使司,但安南依旧无法顶住大明的压力。大明为占城出头,强逼安南放弃占领的占城中部毗阇耶地区。

安南并不是安分守己的属国。云南和安南交界地常有摩擦。若大明权利交接的时候出点什么事,见风使舵的安南必定会再次夺回占城中部地区。

弘治帝使了正规的外交手段。如果安南不给大明皇帝面子,大明肯定也不会给安南面子。安南显然不敢让大明皇帝没面子。

这事本应该朱厚照来做。礼部尚书张升劝了许久,朱厚照仍旧不愿意和安南使者好生说话。

因为种种原因,海贸乃是确保大明国库充盈的根本。朱厚照强势插入远洋贸易。处于和平时期的两个月亮世界都有海盗出没,更别提大明了。囚牛商行养着远征军护卫航线。可航线太长,远征军总有顾及不到的时候。这个时候,就要看大明在周边国家的威慑力。

宣德朝撤销交趾,相当于向安南认输,动摇了明朝的宗主国地位。此后的旧港宣慰司被灭,更是沉重地打击了大明在周围海域的声望。

在哪跌倒就要在哪爬起来!

朱厚照对安南的不安好心朝野皆知,安南也知道。这几年安南乖顺,唯恐被抓到错处。大明太子可是做出过悬赏两万人头建京观的主!

朱厚照认为,堂堂大明皇太子何必向敌人虚以蛇尾!

张升觉得,朝廷此时不宜和安南开战,以和为贵。

论辩才,满朝文武找不出一人能辩过朱厚照的。和他讲道理,他跟你讲情怀;和他讲情怀,他又跟你讲道理。还总是满口仁义道德,站在大义的高处指责你。

于是,内阁出面,请出了弘治帝。左阙门宴请只是一个契机。

-

“幸亏皇上的身体有所好转。”谢迁拭去额头的汗珠。

刚才太子突然出现在文渊阁,亲口确认朝廷近期不会向安南动手。太子大有不给个说法就不走的架势。刘健抬出弘治帝,总算把太子给弄走。

刘健头疼,他特后悔说服弘治帝放太子出宫。太太平平去东番岛不好吗?非要插手安南和占城的事!

若不是梁储从满勒加送来急件,内阁根本就不知道此事。只怕又是打起来后给太子收拾残局的份!

安南占领占城大部分国土后,不少占城人躲到了满勒加等地。满勒加的占城人用钱财贿赂了萧敬的人。想要让大明替占城把国土都夺回来。占城王甚至还承诺收复北部阿摩罗波后,租借给大明五十年。大明可以派驻总督管理。

三分之一的占城有一半的琼州岛大吗?

大明还缺这点土地?

可惜酷爱土地的大明太子不这么认为!

“刘瑾不应该给太子送美人,应该送地!”谢迁吐槽,“送足够多的土地,下一任司礼监掌印太监必是刘瑾。”

刘瑾给朱厚照塞宫女的事传遍宫里宫外。皇宫消息密不透风,能传出来,代表宫里有人想警告刘瑾。

朱厚照向刘瑾索要年龄大一轮的女子成为笑谈,都以为他在警告刘瑾。谁又知道那是朱厚照的肺腑之言!

李东阳苦笑:“太子身边人都知道太子喜好土地。所以萧敬才愿意接受占城的建议。当初太子从南方水师抽了不少官兵入远征军,朝廷还能控制远征军一二。青土城的护卫军、东番岛的’鬼刹‘都在宦官的掌控之下。就怕他们投太子所好……”

“宾之怕太子身边出现第二位王振步英宗后尘?”刘健揉揉太阳穴,“皇上健在,我等无须过虑。先把开春后北方以工代徭挖沟渠引水的事前工作准备好。”

谢迁忧虑重重:“还记得弘治十四年辽东大旱吗?从春到秋,全年有8个月未下雨,河沟尽涸!不管是’坎儿井‘还是’沙井‘,本质上都是储存雨水。劳师动众真的有用吗?还不如修路,方便把粮食运送到北方各县。”

“老天爷也不知道怎么了,南涝北旱,不给百姓们一点活路。也难怪太子要把目标移到海外。没有占城米,干旱饥荒两年的辽东早就饿殍遍野。”李东阳说了句公道话。

刘健抽出一份奏折:“诺,这是南直隶刚递上来的折子。去年池州府铜陵县水灾严重,希望朝廷免去税粮五千一百八十七石,马草八千二百九十五包。”

在朝廷不缺粮的情况下,一般都会同意免去遭灾地方的税粮。朝廷缺粮,但太子不缺。大明总有一天要由太子接手,内阁向来不心疼太子的财物。刘健在奏折下方草拟了一个大大的“诺”。

“如果今年南直隶再来一次大水,户部欠着太子的95万石粮食,后年都还不上。”李东阳摇头。

谢迁想了想,道,“占城一年三季稻。地方不大,产出的粮应该够养活半个南直隶吧?”

“想什么呢!达延汗枕戈待旦,北方不稳。南北两线作战乃是兵家大忌。一切等安定北方再议。”刘健道。

-

朱厚照摸摸下巴:“刘首辅真这么说?”

“回小爷的话,千真万确。不过兵部刘尚书反对开海禁,未必会同意。”被李荣教训一顿的刘瑾做事越发积极了。

“协调百官是内阁的事。”朱厚照满不在乎,“去催一下兵部,关于甘肃总兵、总督的人选。还有事关组建海上巡捕营,让他们给尽快给一份名单。本王出海时顺带瞧一瞧宁波、泉州、广州三处市舶司和海上巡捕营。”

他难得有机会出趟宫,当然不能浪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