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太子别动 > 第四百三十一章 内阁人选名单

太子别动 第四百三十一章 内阁人选名单

作者:坑媳妇专业户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4:21:24

第四百三十一章 内阁人选名单

当朝太子朱厚照是什么人?一千个人有一千个答案。

不管认为朱厚照心黑还是手辣的,都无法否认他的大局观。朱厚照做事往往从大局出发,能给百官讲一堆的大道理。连阴人也能讲个头头是道。一般来说,朱厚照定下大方向,会由其他人补充细节。

当京师传出太子做媒、让李东阳的儿子要娶王恕孙女的时候,很多人是不信的。

高承庆上报流言的时候,刘健嗤之以鼻。“北伐仓促进行。太子哪来闲工夫给人做媒。”

不但他们无法确定达延汗身死,鞑靼内部也不能确定。趁着鞑靼群龙无首的时候发动北伐,能提高北伐胜率。但同时也让百官的工作量大幅提高。刘健忙得脚不沾地,连续十天住在文渊阁没有归家。

李东阳和谢迁同样也没回家。英国公等五军都督府等不及兵将到位,已经乘坐热气球赶赴宁夏等多地。内阁三人忙着调集军粮、武备、物资等忙得团团转。

现在已经八月,北地即将降温。五十万将士的冬装又是一件头疼事。羊毛、棉衣肯定要大卖了。太子一手采购,一手制造,肥水不流外人田啊。

刘健对朱厚照赚银子的本事佩服不已。会赚银子,但更会花银子。京官哪一个不是人累心累!

李东阳协调兵部、工部之间的火药运输大事回到文渊阁歇息的时候,刘健把王李两家联姻的消息当笑话说了出来。

李东阳沉默半响,清咳了一声,“首辅大人,此事千真万确。下官已经与王家交换了庚帖。”

刘健震惊地摔了鼻子上挂着的眼镜。

谢迁猛然抬头:“为何?”

太子给臣下的儿子做媒,怎么看怎么觉得违和。谢迁宁愿相信这是弘治帝的手笔。可事实上弘治帝天天跟着老道修身养性,许久没接触朝政。宗人令把太子仓促北伐的事告到弘治帝面前,弘治帝也没发表看法。

既然消息已经传出去,李东阳也没瞒着的必要。“太子想让我离开内阁,出任北地布政司。”

都是官海沉浮多年的佼佼者,李东阳不用说的太透两人也能想明白王李两家联姻的好处。在朝堂上,如今能和刘健唱对台戏的也只有老尚书王恕了。谁让王恕太能生,也太会教养子弟。

“婚事是王恕的提议,还是太子的意思?”刘健问。

“王老尚书主动提及。”

刘健顿时挺直身板全身防备:“内阁少人,必要补充人员。王恕想做什么?难道想入阁?”

太子初摄政的时候,表露过对李东阳的赞赏,默认李东阳是下一任内阁首辅的人选。突然决定把李东阳从内阁调走,实在太出人意外。

王恕是九十岁的高龄老人,出奇地保持敏捷的思维。当初王恕在朝为官时始终没能入阁。以王恕为首六部尚书挑战内阁地位,那时闹得很凶。

太子一心想削弱内阁实力。刘健得知太子把王恕招为顾问时,最担心两人会联手对付内阁。

“太子有意往内阁添人。”李东阳苦笑不已。

谢迁保持沉默。北伐需要大量的军需物品,太子需要江南商人支持。他的阁老身份暂时很牢固。可今后的内阁还是他熟悉的内阁吗?

刘健沉声道:“鸿胪寺通知明日在京六品以上官员全部上朝。有什么事明日见分晓。”

刘健心态很好。北伐诸事繁多,太子正要他卖力干活,不会在此时换了他。选谁补入内阁能反映太子对内阁真实的想法。到时也方便他见机行事。

-

八月初八是个很普通的日子。京官们为了至今没能就位的五十万大军连轴转了10天。各官衙分成三班倒,保证官衙昼夜有人值守。快到八月十五中秋节,百官们奢求能腾出晚饭时间与家人吃顿团圆饭。

太子摄政后,为了朝会的效率尽量缩减参与朝会的官员。通知全员上朝的时候,百官也没多想。以为是要讨论北伐相关事宜。贺兰山一代被太子府年轻官员们轻易拿下,没遭遇鞑靼人的抵抗。不懂军事的官员也知道,这时候要趁热打铁,加快北伐步伐。

百官在奉天门几顶用铁架搭建的移动帐篷下站定。朱厚照出现在坍台上,落座。“啪”一声,鸿胪寺官员打响朝鞭。朝会开始。

“宁夏卫在卫所中按兵不动。太子府汝箕沟驻地夺下平虏城。驻地主官刘学成上奏,请求改平虏城为平昌城。”通政司先通报了北方军情。

由于宁夏卫没动,朝臣们没有立场指责太子府的胆大妄为。但北伐在太子的裹挟下骤然拉开序幕,百官们也是有气的。哪怕改城名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上折的还是刘首辅的孙子,百官们也没给面子。

御史言官集体反对。刘健没出声,朱厚照耸耸肩也没下场辩论,改城名的提议被否决。

“下面本王有事要宣布。”朱厚照挥了一下腰间的九节鞭,让百官保持安静。

“北伐以狼山、阴山为天然界限。留下包括后套平原在内的众多可耕种、放牧的土地。众位爱卿应该知道,北伐除了要扬我国威、挫败鞑靼外,最主要的是拿下土地再造塞外江南、让朝廷多一个粮仓。北地需要派官员管理。”

“然而自唐朝中后期以后,几百年间北地没有好好发展过。因此本王想调李东阳李大学士打理北地。大家是否有异议?”

朱厚照单手挥舞着九节鞭,用不经意的口吻叙述着把内阁阁臣外放为官的破天荒大事。

百官心累。内阁退下来只有致仕一条路,太子又要打破规矩胡乱折腾了。

联想到京中王李两家联姻的传言和一脸淡定的李阁老,百官们还能有什么意见?!李东阳外放,内阁不就空出一个名额了?

百官顿时两眼放光。谁不想入阁!

“北伐消耗了爱卿们不少精力。本王也不想为了内阁名单闹得大家没心思干活。本王拟了一份名单,名单下各有‘赞成’、‘反对’、‘弃权’三个选项。以不记名方式投票。最后统计票数。如果一半赞成,名单定下,诸位今后要和内阁通力合作。如果一半反对,本王会重新拟名单。”

朱厚照笑眯眯地环顾左右,见百官们对匿名投票有异议者不多,抬抬手让李荣把印有内阁人选的名单发下去。

内阁人选向来是皇帝所定。朱厚照给百官投票的权利,哪怕投票中有猫腻,百官也认。百官们只是想不通,为何太子要多此一举?直接宣布名单不就可以了吗?

拿到名单的人迫不及待打开。

“天啊!”

惊呼声此起彼伏。

后面的官员急得团团转,恨不得从宦官手里把名单抢到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