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文唐 > 799 政事堂会议

文唐 799 政事堂会议

作者:步兵长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4:28:36

799 政事堂会议

李世民连翻发问,岑文本面露尴尬之色,褚遂良和刘洎则明显不服。

刘洎道:“分工乃圣人所定,百工各司其职,为官牧民乃士人职责,此法不可乱啊。”

褚遂良也道:“修桥铺路乃小事儿,岂能于火车相比。况火车也非普通工匠所为,乃是夏国公所创,怎能归功于彼辈。”

李世民笑道:“修桥铺路是小事?那好呀,渭水、汉水、淮水、长江、黄河、我大唐千万条河流都需要修桥铺路,不若我把这项任务交于褚卿如何?”

“啊?这……”褚遂良瞠目结舌,一时间不知道怎么回答好。

李世民没有等他回答,而是问刘洎道:“敢问士农工商是哪位圣人所定?”

刘洎张口就说道:“出自管子小匡,士农工……”

说到一半他才反应过来,管子不是圣,最关键的是人家是法家代表,不是儒家的人。

李世民道:“怎么不说了?要不要我替你说?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如果我没理解错,这句话应该说此四者皆为国主柱石,还想没有分高低贵贱吧?”

刘洎也哑口无言,你一个儒家的人用法家的理论还曲解其意,还要不要脸了?真当法家的人好欺负吗?

他不自然的看了孙伏伽一眼,见对方面色平静心里才稍稍安定一些。

李世民继续说道:“你们读书人总是喜欢断章取义,曲解圣人之言达成自己的目的。”

“奇技淫巧的本意是什么?孔颖达早就解释过,奇技谓奇异技能,淫巧谓过度工巧,二者大不同。”

“我们要防范的是有人用奇技行淫巧之事,就好像防范官员贪污**一样,而不是去否定他。”

“结果内,你们混淆视听把两者混为一谈,用来打击百工技艺。”

“还有什么以德报怨,圣人是让你们以德报怨吗?是让你们以德报德,以直报怨,被你们曲解成什么样子了。”

“岳山的论语正义都写成多少年了,还有一些食古不化之辈不肯悔过。他们真的是为了宣扬圣人学问吗?是打着圣人学问行一己私利。”

“从今往后,不许再以奇技淫巧诽谤百工,但有违逆者逐出朝堂。”

众人皆不敢再言。

发过一通脾气之后,李世民脸色的表情又陡然变得温和起来,道:

“不过三位卿家所言也不无道理,士农工商虽然皆为国之柱石,然淮南子有言:农与农言力,士与士言行,工与工言巧,商与商言数。”

“士农工商各有所长,各司其职方为长久之道,所以让百工参与牧民非正道。所以博物院虽有官身,却不得参与牧民,只能从事百工之事。”

“升迁调用也需限于博物院内部,想要外调则需和士子一样参与科举选拔。

“我给博物院的官吏单独取了个名字,为事务官,与士人区别开来。诸位以为如何?”

“臣附议,圣人此法确为良法。”长孙无忌起身道。

房玄龄也起身道:“大唐确实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非但如此,为将来计还需要主动培养更多的掌握高超技能的人才。”

“以前有才华的人都想读书出仕做官,也只能出仕做官,没有多少人愿意去做低贱的百工之事。”

“博物院提高百工的地位,会促使很多有才华的人进入这个行业,培养更多的能工巧匠。”

马周道:“臣附议。”

李绩和刘弘基也难得发表意见:“臣等亦附议,只有培养出更多更全面的人才,才能完成全球攻略计划,否则一切都只能是一句空谈。”

此事确实关乎到了军方的未来,他们发言也在情理之中。

只有孙伏伽没有说话,不过众人也都习惯了。只要不涉及到司法体系,他基本不开口,除非李世民主动询问。

这是一种明哲保身的手段,其他宰辅也乐于见到这种情况。

岑文本似乎也被说服不在反对,褚遂良和刘洎也不好在坚持己见,此事就这样通过。

这时马周提出了一个问题:“圣人,博物院由谁领导,选拔标准,薪酬待遇如何定?”

李世民道:“博物院长暂时由夏国公兼任,该如何做他自会找你们,都做好配合。”

众人面面相觑,没想到最后又把归隐的岳山给搬出来了。马周、孙伏伽、房玄龄等人自然心中暗自开心,褚遂良、岑文本则脸色有些难看。

长孙无忌则心中暗自叹息,圣人处处提防岳山,可心中最信任的还是他,遇到难办的事情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

臣子做到这个程度,也不枉此生了。

见此事通过,李世民说道:“第二件事情,今明两年朝廷的工作重心要往南诏和骠国倾斜。要往南诏迁徙最少五十万人,还要打通前往骠国、天竺的路上交通。”

长孙无忌也疑惑了,如果说前一条命令他还知道一些的话,那这个命令他之前就毫无所觉了。他完全摸不到李世民的想法,不敢随便开口。

不过他不急,有人会替他主动发问的。

果不其然,岑文本道:“近几年朝廷的重心放在西域和南洋的经营开发,再加快对南诏的开发就要陷入多线开战的局面,不利于国家平稳啊。”

李世民道:“南洋蛮夷愚昧不化面,面对我大唐的舰队毫无还手之力,朝廷在那里投入的精力不过十分之一而已。”

“最麻烦的西域也只是让朝廷投入了十分之三的精力……北方去年就已经摆脱了对朝廷的依赖,靠辽东四道就能支撑局面。”

“算上国内修筑驰道、水利、百姓迁徙安置等牵扯到的精力,朝廷至少还有一半精力闲置。”

“就算要留下三分力以应付突发局势,也能抽出两分精力投入西南,何言精力不够?”

岑文本擦了擦冒出来的汗,道:“臣能问一下圣人为何突然如此着急开发西南吗?”

李世民伸出两根手指道:“两个原因:一南诏有铜矿,总含量惊人,开发成熟每年能的铜千万斤,足够大唐使用数百年。”

九个宰相的眼珠子顿时就变绿了,钱,钱,钱,好多钱。

刘洎噌的站起来,激动的道:“臣斗胆,请问圣人从何处获知的消息,可否准确。”

李世民道:“消息非常准确,你们无需怀疑。”

刘洎当场就说道:“那臣赞同此策,开发南诏。”

房玄龄却没有急着表态,问道:“那圣人为何要打通南诏前往天竺的道路呢?”

李世民道:“为了将来攻略天竺做准备。天竺距离我们很近,但因为高山阻隔道路不通。不论是从西域走还是从南洋海路,路途都太过于遥远。”

“我们通往天竺最近的道路就是从南诏经骠国,就可以直接到达,朝廷要攻略天竺最方便的途径就是打通这条路。”

“而且现在开发南诏打通这条路,还可以得到佛家的全力帮助,事半功倍。”

“佛教?他们为何……”马周先是疑惑,说到一半就恍然大悟道:“他们想借助朝廷的力量打通前往天竺的道路,还方便他们朝觐佛祖?”

李世民摇摇头笑道:“这就是我要告诉你们的打通这条道路的第二个原因,也是佛教为何每年捐助枢密院一百万贯钱粮的原因。”

“佛祖的佛国早在一千年前就已经灭亡了,佛教在天竺的发展远不如大唐,所以佛教就动了心思。”

“他们想让大唐佛教成为天下佛教的主脉,他们想携带中原佛教的力量反过来侵入天竺宣扬他们的思想。”

“同时也把佛祖的佛国祖地纳入大唐的国土,把佛祖变成大唐的子民,从而破除佛教加入华夏文明的障碍。”

“所以佛教才会出钱,这次他们也一样会出人出力帮助大唐完成对南诏的治理,打通这条道路。”

众人再次惊讶,原因有两个。

第一个是没想到佛教的谋划居然如此之深,想从支脉变成宗家,还想把佛祖弄成唐人。难怪他们愿意出那么多钱,还说会出人出力。

第二个是没想到朝廷会和佛教进行这种合作,不能说前所未有,但也肯定不多。关键是这个合作层次太深了。

同时,一个名字浮现在他们脑海里,岳山,这件事情肯定是他牵头去做的。

他去拜访玄奘大家都知道,都以为他是去敲打这个和尚去了,并没有当回事儿。

没几天大唐佛教领袖就齐聚京师,然后就是上书抬佛祖入圣贤祠为圣,佛教每年捐赠一百万贯给枢密院,会全力帮助朝廷开疆拓土。

当时他们还以为是岳山的敲打成功,顺便和佛教达成了协议:让佛祖为圣,减轻对佛教的打压,但佛教要大出血。

现在才知道,协议居然是这个样子的。

对岳山的手段他们无不感到震惊,他们光想着打压佛教压榨更多金钱,可从来没有想过还能这样合作。

佛教的力量有多强大他们都非常清楚,得到他们的帮助,朝廷开发西南征伐天竺将会变的简单许多。

在对岳山鬼神莫测的手段感到敬佩的同时,心中也非常的酸,你退隐都退隐了,别动不动就跳出来行不行,显得我们很我能。

第二件事情自然也毫无疑义的的通过了。

只是大家同意的理由不一样,有的人就是为了南诏的铜矿,有的人是为了打通道路为征讨天竺做准备,有人是觉得把佛国纳入大唐领土会很有意思。

然后李世民就开始说第三件事情:“朝廷要多抽出一分精力放在西域,目标是宁远国。先屯田再逐渐完成占领,我要让这里变成大唐的宁远道。”

这次长孙无忌终于说话了,道:“宁远国确实是西域的膏腴之地,大唐要是能直接占据此地完成开发,就可以为西域军团提供补给,减轻本土的消耗。”

“但此地距中原路途遥远,迁徙百姓过去会很困难,强行迁徙恐怕会引起民变,圣人不可不防啊。”

李世民道:“辅机所说也正是我所担忧只是,所以才与你们协商,希望你们尽快拿出一个合适的开发方案,最好能平稳的迁徙一部分中原百姓过去。”

其他人都没说话,马周若有所思的道:“圣人,关于迁徙百姓之事,我倒是有个建议不知道可不可行。”

李世民高兴的道:“哦,宾王有何良策快快讲来。”

马周说道:“罪犯,以后罪责较大需要流放的罪犯全部流放到宁远国。还可以和在押的囚犯商议,凡是愿意去宁远国的赦免其罪,五年后还其自由身。”

孙伏伽马上说道:“不妥,有些囚犯罪大恶极,若让他们心存怨愤的返回中原,再次犯罪的可能性会非常大。”

马周笑道:“孙相是担心囚犯回归中原是吧?这一点好办,所有流放宁远国的囚犯都需经大理寺甄别。”

“凡是罪大恶极的,五年期满放还自由身之后也不许回中原,只能留在宁远当地。罪责较轻的才允许回来,如此不就两全其美了吗。”

“况且,西域离中原相隔万里,中间又隔着危险的荒漠,往返非常凶险。”

“如果朝廷在当地给他们婚配安家,分配土地或是牛羊,让他们能安稳生活,我相信愿意冒险回来的人不多。孙相以为如何?”

孙伏伽当即就说道:“我没意见了。”说完又坐回原位,干脆利落一个多余的字都不多说。

房玄龄道:“宾王此策甚妙,大唐在押囚犯不在少数,留在大唐就是白白耗费粮食。朝廷还要招募更多官吏管理他们,增加管理成本。”

“发配一部分去宁远国,既能缓解国内压力,又能开发宁远国,果真是两全其美。”

“只要能把大唐的囚犯弄过去十分之一,屯田工作就能展开了。不出几年宁愿必为我大唐所有。”

李世民听的也是连连点头,道:“宾王此法甚秒,孙正卿你回去后仔细遴选,先挑出一批囚犯送过去。”

“嗯,西域路途遥远,普通差役无法押送。把囚犯准备好送去枢密院,到时候随军而行。懋功你也派个人专门和大理寺交接。”

“喏。”李绩和孙伏伽一起应道。

李世民又道:“谁还有什么好的办法,后面也可以上奏于我。”

“喏。”众人一起应道。

李世民看了众人一眼,脸上突然露出了怪异的笑容,道:“现在说说第四件事,也是关乎到诸位以及满朝勋贵的大事。”

“我准备重启分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