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革秦 > 第七十五章 等待战争的人

革秦 第七十五章 等待战争的人

作者:守玄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4:32:51

第七十五章 等待战争的人

夜,躺在柔软的麦秸堆上,李斯难有睡意。

他想了很多,大多是胡思乱想。

他知道自己的猜想大部分都是错误的。

对于那位素未谋面的秦王,他承认,自己之前的猜测,可能过于简单了。

不只是小看了那位秦王,还小看了如今的秦国。

如今的秦国……农会之中,人们应该说是富庶的。

这种富庶,不同于过去李斯认知之中的任何一种富庶。

他们就是单纯的种地、单纯的纺织、单纯的冶铁、单纯的圈养牲畜。

单纯的不能再单纯了。

按照李斯过去的经验来看,这样的不去参与到政治活动和国家给与的利益活动,也不去向外掠夺别人的积累,是根本不可能富裕起来的。

因为土地产出是有限的,因为牲畜的生长和繁殖都是需要时间的,因为纺织,从原料到成品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而人的一切活动,都是需要消耗精力的。

家庭式小作坊,哪里有那么多的人呢?

家里即便是有二三百亩地,一夫最多也就是耕种四五十亩地吧。

再多一些,需要雇佣三人帮耕。

用上铁犁牛耕自然是会快一些,可是寻常人家里用得起吗?

一口牛在楚国卖三千钱,在秦国也不会有太多的偏差。

等闲人家,拿出一百钱便已经是竭尽所能了吧?

秦国的税又很重,庶民能够攒的出一口牛吗?

铁器也是贵的。

即便是秦人这里便宜了,这等消耗品,小民真的舍得用吗?

可现在,他们就是这样的富裕起来了。

根本就违背常理,根本就不合理!

这一切的改变,以李斯的眼光,他看得出来的。

一切的改变都是从所谓“农会”开始的。

这个“农会”,是将没有资本的庶民集结起来,集中其人力、物力、财力,合理地规划不同种类人口的用途,从而叫体力更强的丈夫人人配上耕牛、铁器,以此提高耕作的效率和最大化的利用这些人口的体力优势,让他们得以在有限的时间里可以耕耘更多的土地,让他们把可以耕耘更多的土地而不需要去担心吃什么、喝什么等琐事。

但问题就出在这里!

这种模式,并不是非常复杂的东西,但它需要在最开始时候,有大量的财力投入。

而且这种投入,在短期来看,是几乎没有收益的。

只有把时间拉长到五年、十年、十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这种投入,才能够看得到回报,才能够回本。

而且这回本也不是就能够直接的拿得到钱了。

这种投入,是正常人所根本不会去做的。

另外就是,这种投入的过程,必然是要被地方性的势力分润其利益的。

而且李斯绝对有理由相信,拿到利益最大头的,绝对不会是底层那些猪羊一样的庶民,而会是这些地方性的势力,这些地头蛇。

现实来看,这种“农会”根本就不可能建立起来,也不可能正常的运转。

然而眼下所能够见到的事实是,虽然磕磕绊绊,各处的管理都存在很大问题,各处的利益协调上,都存在着难以忽视的问题。

但农会就是建立起来了,它就是存在了。

而且这些庶民绝对是拿到了发展所带来的利益的绝对大头。

不然的话,他们的日子不会过得这么好。

但如此,问题就出现了。

为什么这群人可以拿得到利益的大头?

利益的大头,按照道理,是应该被当地的豪强们与朝廷一起瓜分的。

这更是不合理的事情了。

——事涉实际利益,这是比名义更加做不得假的东西。

李斯不相信秦王政可以压得住别人想要攫取利益的本能。

只要人不死,攫取利益都是无法被停止的!

李斯觉得,秦王政应该是付出了什么更大的利益来吸引本地豪强们的心思,以致他们现在看不上这点利益了。

可是会是什么呢?

可是秦王政如此作为的目的呢?

若是为了争霸天下,那么就不应该给这群庶民太好的日子过。

而应当是,稍微改善其处境,而后将利益的大头以军功、爵位、官职等制度圈禁起来,像是吊在庶民面前的肉骨头。

半饥半饱的肚皮会促使着他们自发的向前冲,为秦王政卖命。

可如今,他们吃饱了饭,甚至有心思唱歌跳舞。

这样的好日子过了下去,谁还会愿意去打仗,去卖命呢?

若说是为了统一天下,那就更不可能。

统一天下需要做的不是这些。

而是尽可能的与朝中的朝臣、各地的豪强做到上下一心。

唯有如此,可以获取到无上的力量,才能发动战争。

利益和钱都分散开来,流入了庶民口中,那么拿什么来驱策那些胃口更大的人呢?

李斯想了半天,想不出个所以然。

他大约知道秦王政施政的一般目的。

秦王政是要让这些庶民有好日子过的。

所以这些异乎别国的举措才一项一项地落实下来。

但是给他们好日子过的总的目的呢?

李斯完全不能理解,也完全无法想象。

他带着疑问睡去。

醒来时候,天光大亮。

随行的兵士们熬住了肉粥,一面喝着粥,一面说着话。

“陛下暂时是没有对外动武的打算的。”李斯听到陈矩的声音。

他眼皮子动了动,没有张开。

“真的?”兂好奇问道:“大兄,陛下为何不对外动武啊?”

“陛下的意思是,先要囤积粮食,尽可能地开荒,积攒物资。”陈矩在咸阳时间长,对于嬴政的政策,虽然并不清楚其用意,但也听了咸阳的人们议论过许多。

按照秦国一贯的传统,秦人们日子稍微过的好一点,或者稍微有个天灾**的,秦王们就要发征兵令,拉人出去打仗。

但是秦王政不太一样。

他给了大部分的秦人比以前好得多的生活。

以老秦人们的看法,秦王政是要打比以往更加大的仗的。

从王二年,稍微过上了一点好日子,秦人们就数着天时,等待着秦王政发征兵令。

但一直也没有等到。

等了三年,到了如今的王五年,秦王政倒是发了两次兵役。

但也只是叫人去训练。

没有打仗。

于是秦人们完全的不懂了。

他们不清楚为什么会这样。

过去的又一项生活经验无法指导现实了。

大家议论纷纷。

所有人都在猜测什么时候秦王陛下才会发征兵令,开启对外战争。

大家并不期待战争。

但大家都做好了随时参与战争的心理准备。

可现在的问题是。

秦王政,不愿意发动战争!

在所有人眼里,如今的秦国,都是有着足够的发动战争的资本的。

粮食、物资、牲畜、道路、人口。

样样具备。

但秦王为什么不发动战争呢?

谁也不清楚秦王陛下的打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