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苟出一个盛唐 > 第六百零二章 一石四鸟

苟出一个盛唐 第六百零二章 一石四鸟

作者:苍穹之鱼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4:33:14

第六百零二章 一石四鸟

天心阁议事,新增了韩延徽、冯道、宋齐丘、崔源照,军方杨师厚、刘知俊、朱瑾、李承嗣旁听。

福建之事,基本就这么定下来。

不过张承业对李禔出任福建观察使稍有微词。

李晔知道他的想法,既然立了李祎为太子,就不应该再提升李禔的名望。

然而在李晔眼中,李禔、李祐毕竟是亲生儿子,终究是放不下,他现在还年轻,性格虽然暗弱了一些,但才干还是有的,不当太子,当个藩王,传播传播华夏文明还是够的。

辽东漠北平定之后,周边基本没有对手,若是能和平解决王审知,大唐在海上力量薄弱的短板也将被补齐。

至于吐蕃,不过是砧板上的鱼肉,就看大唐想怎么吞下去而已。

银行、金银钱的推广,也在此次议事中敲定。

只要框架搭建起来,制度可以慢慢补齐,正如海洋一样。

东吴黄武五年,孙权就令宣化从事朱应、中郎康泰浮海到达过吕宋,巡抚过南洋诸岛。

唐宋是造船的高峰期,安史之乱后期,户部侍郎刘晏造歇艎支江船二千艘,每船受千斛。

一斛等同一百二十斤,千斛差多不是六十吨重,放在后世也不能算小船了。

代宗朝时,有船名曰“俞大娘”,开巷为圃,操船之工数百,吃穿用度、婚丧嫁娶皆在船上,重**千石,差不多有六七百吨。

海贸蓬勃发展,出现大量港口城市。

广州正是其中之一。

历史上的岭南都被认为是荒蛮之地,当广州兴起之后,南方蓬勃发展,交趾随之而起。

如果不是被安史之乱、黄巢之乱打断华夏前进的脚步,历史上的华夏可能在大唐就迈入海洋。

李晔兴建大船、组建大船队、发展海上贸易的提议,还是遭到了赵崇凝、张承业的抵触。

似乎传统文人对海洋有种莫名的抵触。

认为此举是劳民伤财,大唐为了几两银子“下海”有失体面。

再说有路上丝绸之路的支撑,已经足够了。

不过军方对李晔的提议,都是无条件支持,还有韩延徽、冯道、宋齐丘、崔源照年轻一代也是支持,这让他颇为欣慰。

“大唐之未来在海上,这几年诸位的日子过好了,却不知百姓仍有啼饥号寒之苦,朕取利于海上,何为劳民伤财?”文人视角仍然聚焦在陆地上,却不知道大食人在海上已经蓬勃兴起。

而商业旺盛之后,也能减轻对土地的压榨。

百姓更能安居乐业。

少数服从多数,李晔本来也不是征求他们意见的。

赵崇凝代表传统文人视角,张承业则是怕李晔急功近利。

一个月后,春暖花开。

李禔的奏表从福州传来,和谈取得阶段性进展,王审知愿意回归大唐,但求封于福、泉二州。

这两州差不多是福建的精华,若不收回,福建也没多少意义。

李晔八百里加急,传信李禔,福泉二州绝不可放手。

漫天要价落地还钱,李晔知道这其实是王审知的试探。

只要愿意谈,总会找到利益共同点。

王审知是这个时代的顶尖人物,不会看不清形势。

又过了十几天,福州的奏表又到了,言王审知果然求封于流求,被李禔和冯道拒绝了。

涉及到这么重大的利益,谈判本来就是万分艰难的。

李晔希望王审知能无条件入长安,王家可以得到一个世袭罔替的郡王,或者下南洋去发展,成为大唐向外拓展的先锋。

不过王审知也拒绝了。

就算他想,他手下的利益团体也不会同意的。

这个时代的南洋还是蛮荒之地,到处是未开化的野人,还要跟大食人死磕,在他们看来如同放逐。

谈判就此陷入僵局。

升州防御使米志成配合朝廷,领一万厢军向武夷山挺进。

李承鼐领军出赣州,翻过武夷山,直逼长汀。

真到了要打的时候,李晔绝不会手软。

不过李晔沉得住气,优势在自己手中,福建区区一道之地,在陆地上无法跟大唐抗衡。

而没有陆地为根基,王审知的海上力量只能是浮萍。

所以王审知比大唐更着急。

关中春耕结束之后,李晔刚视察完渭北的皇田,福州就传来决定性消息。

王审知求封于倭国奈良地!

李晔看到奏表之后,心中不禁大笑,这不是利益共同点吗?

奈良地原称平城京,后迁都于西边的平安京,算是倭国的精华之地。

王审知要这么一块地盘,可见其野心。

名为求封,实则合击之,王审知请求大唐从熊津道出兵,协助其成事。

倭人承平了两百多年,也算有些家底,该尝尝大唐武人们的刀子了。

再说从乾宁元年起,倭人就断了遣唐使,也就不存在跟大唐的宗藩关系。

别看倭国就这么点地方,历来就比较猖狂,当年还跟隋文帝玩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

如果不是白江口之战,倭人肯不肯低下头颅还是两说。

即便是后世,倭人依然狂傲,不肯悔罪,以西方马前卒为荣,弄什么脱亚入欧沾沾自喜,配合美帝的战略步伐,压制华夏。

李晔是皇帝、圣人,倭酋就抄袭高宗,弄个天皇出来,这不是打李晔的脸,打大唐的脸吗?

天皇也是他们叫的?

李晔这辈子最恨的就是抄袭,

当即在奏表上批复一个字:可!

只要你王审知能打下来,整个倭国都封给你都可以!

李晔估计这或许就是王审知心中所求,前面都是试探。

令八百里快马飞奔福州。

至于派谁出兵,李晔遍观朝中大将,杨师厚功劳太多,朱瑾是骑将出身,李承嗣已老迈,女婿周云翼镇太原,李筠镇幽州,想来想去只有杀心最重的刘知俊最适合。

刘知俊是诸大将中最具唐末武人精神的一个,在中土一直压着刀子。

眼下大唐推行金银币,但中土金银矿并不富足,有些还是深埋在地下不好开采,放眼周边,也就倭岛金银矿多。

战略利益与实际利益重合。

又解决了福建之事,还能报后世华夏英烈的血仇,一石四鸟。

这场战争必须打。

而且是捣其巢穴,绝其种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