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苟出一个盛唐 > 第六百一十二章 倭岛烟尘

苟出一个盛唐 第六百一十二章 倭岛烟尘

作者:苍穹之鱼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4:33:14

第六百一十二章 倭岛烟尘

王审知三兄弟起于刀兵,跟随王绪从光州一路披荆斩棘攻入福建。

其统治福建期间,严明纪律,杀杀为止,招怀离散,福建士民皆归心王审知。

把一支乱军打造的颇有王师气象,弯弓而兔伏窘惊,举刃而冰消瓦解,远近城池,主动请求归附。

这样的人肯定是谋定而后动。

东海之上,海贼大起。

西海道、南海道遭受的侵袭最重,一支倭人组成的精锐海贼,甚至登陆摄津,攻入畿内道,在平安京外招摇。

这些人熟悉倭国地势,神出鬼没,又得了大财主王审知的军备支持,盔甲兵器,皆是上品,王审知厚赏以结其心,得到了这些人效忠。

窜入倭国,手段极其残忍,所过之处鸡犬不留,平安京外烟火遮天。

到了此刻,藤原忠平再也不能当没看到,派出两股倭军围剿。

海贼只有七八百人,却将两千人的倭军打的大败。

然后堵在平安京城门下耀武扬威。

倭国一直受到海贼侵扰,倭朝曾设追捕南海凶贼使,专司清剿海贼,效果一直不佳。

国内腐朽如此,大量失去土地的平民没有活路,不愿成为农奴,就只能入海为寇。

但闹得这么凶的,还是第一次。

海贼的装备比正规军还好。

藤原忠平至此还以为是寻常海贼,派使者欲招安他们,收为己用。

第二天,使者的脑袋就被扔上城墙。

醍醐倭王与风雅的贵人们被惊动了,责问藤原忠平,忠平不能答,亦不能制,他的权力来自于权谋之术,对付玩刀子的海贼,没有任何用处,王审知的赏赐远比他们高。

而且海贼都是与倭朝有深仇大恨,能有一口饭吃,也不会流落到海上为贼。

倭人朝中不全是酒囊饭袋,清和天皇之孙、贞纯亲王的长子经基就属于脑子清醒之人,提醒海贼大起,必有人在后扶植,建议招募武、士,准备大战。

历史上此人开创清和源氏,倭国武家之始,其孙就是倭国大名鼎鼎的源赖光,镰仓幕府亦为其后代创立。

源氏为倭国之武脉。

可惜一个人清醒也没用,醍醐与忠平既不愿召豪强入京勤王,也不愿花心思招募武、士整军备战。

至于城外贱民的生死,则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

放任海贼祸害平民,对于即将来临的大战毫无知觉。

或者他们不愿相信会有外敌入侵。

自倭人立国以来,还曾为有人看上过他们的土地。

这也导致他们对外部危险比较迟钝。

地方豪强却比较积极,这么好一个光明正大壮大的机会,自然不愿放过,趁机扩充兵备,借着讨贼的名义趁机兼并其他势力。

平时就打来打去,摩擦不断,现在更是下了死手。

倭国顿时一片大乱。

海贼、豪强、倭朝正闹得不亦乐乎的时候,大唐琅琊郡王、福建节度使王审知高举协助友邻讨平贼乱的旗号,大举登入倭国。

先期四万大军,登陆四国。

一战而灭土佐、阿波,四国去其二。

倭人举国皆惊,但朝堂除了混乱,竟无一策。

三五日之后,四海道传来的消息更是令他们瞠目结舌。

大唐水军攻占对马、壹岐二岛,并火速在博罗津登陆!

刘知俊的天策右军一沾地,立刻掀起腥风血雨,大宰府尸山血海。

九州的山地地形对他们没有任何限制。

承平了两百多年的倭人,何曾见识过中土的刀锋?

刘知俊尽杀老弱,圈禁年轻女人,俘虏青壮为前驱,攻城略地。

旬日之间,筑前、筑后、肥前迅速沦陷。

亡国之战近在眼前,醍醐、忠平再也不能装糊涂了。

大唐攻灭百济的时候,甄萱就向倭人求援过,当时摄政的藤原时平置若罔闻,一心巩固权力。

与海贼相比,王审知是庞然大物,与王审知相比,大唐更是潜藏在水下的巨鳄。

刘知俊的大名在倭人中亦有耳闻,渤海国向来与倭国亲密,当初遣唐使的学费还是渤海国出的。

辽东血战,渤海人乘州浮海,把左威卫大将军的威名也带到了倭土。

藤原忠平启用镇守府将军平良持,总领山**、山阳道、西海道、南海道诸军,抵御大唐与王审知。

名头给的很大,实则并没有什么权力。

此时的倭国也处在历史的转型期,全面唐化,随着班田制的解体,也形成了藩镇割据之势,只是没有大唐这么激烈。

倭朝腐朽、地方崛起是其大势。

朝廷无力压制地方,连镇压地方叛乱的战力都没有,导致豪强们的武、士阶层逐渐崛起。

历史上平安时代中后期的叛乱,都是豪强们的武、士镇压的。

藤原忠平与醍醐为策万全,又封经基为守护大将军,赐姓源,是为源经基,招募武、士,训练士卒。

临阵磨刀,总算为倭国聚集起一支军队。

东山道、东海道也有忠于倭王的豪强、大庄园主,积极响应源经基,组成联军,围剿畿内道肆虐的海贼。

进入五月,倭国形势进一步恶化。

福建水军封锁内海,蚕食伊予、赞岐,四国全境落入王审知囊中。

地方豪强的武、士带来了一定的伤害。

兵力虽少,但极其悍勇,死命前冲,远则用弓矛,近则用倭刀,数次切入阵中。

但在几万大军团大阵列中,几百武、士的作用实在微不足道。

王审知对倭人武力了如指掌,破了这几百武、士,后面农夫组成杂兵不堪一击。

也许这种精锐武、士配以杂兵的模式适合倭岛的村战,但在中土动辄几万、十几万的大会战面前,实在上不了台面。

自隋末以来,中土与突厥战、与吐蕃战、与契丹战,又与自己战,战法、战术不知领先倭人多少倍。

冷兵器时代,唐军是毫无疑问的王者之一。

两百年前,白江口大战,倭人还能凑出千艘小船,而到了现在,倭人水军几乎成了摆设,连沿海海贼都剿灭不了,又怎么打的赢王审知的大船队?

制海权在王审知手中,倭人全面落入下风。

倭国大军云集在平安京,紧张的盯着形势的转变。

可惜这个时代在李晔与王审知的精心算计下,神风不会再保佑他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