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苟出一个盛唐 > 第六百二十九章 生擒醍醐

苟出一个盛唐 第六百二十九章 生擒醍醐

作者:苍穹之鱼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4:33:14

第六百二十九章 生擒醍醐

平安京的醍醐正志得意满。

藤原忠平被斩之后,他的权力得到了恢复。

武士们对他忠心耿耿,倭人更是奉其为神明,这算是自桓武倭王一百多年后,大权再度回归。

醍醐忍不住要大展拳脚。

什么刘知俊什么王审知,都被他抛到九霄域外去了。

在举国皆狂的氛围下,醍醐也受到了感染。

被人捧到了云端,自然要好高骛远一些。

而所有迹象都表面,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转变。

醍醐正在思考要不要召回入唐谈判的藤原昌平,谈判已经没有必要,武士头领们一个个拍着胸脯保证,定能驱除唐寇,斩下刘知俊、王审知的人头。

小酒喝的晕晕乎乎的醍醐脑子真的就是醍醐了,居然就这么信了。

藤原氏外戚干政,虽然没有什么大的建树,但也没什么大的弊政。

如同华夏历史上的东晋,王与马共天下。

玩的是世家贵族制。

社会虽然没有活力,但也不至于死气沉沉,苦的只是底层没有反抗力也不想反抗的平民。

大量诗人、文人、歌人涌现,达官贵人歌舞升平,处于消化大唐文明构造本土文明的重要转型期。

所谓的“和风”,便是形成于这个时期。

但眼下,这个过程被打断了,思想混乱的武士阶层提前登场,如同一个发育不良的怪胎,急于表现自己,渴望证明自己。

就能力而言,醍醐远远不如官宦世家出身的藤原忠平。

裱糊匠虽然没有力挽狂澜的能力,但至少不会让局势彻底失控。

从藤原忠平死的那一刻,倭国已经在一条不归路上狂奔。

而醍醐丝毫没有意识到危险的降临,整日在武人们的歌功颂德中陶醉不已。

甚至当刘知俊率领唐军突入城中的时候,他依然沉浸在自己的梦境当中。

没有藤原忠平、源经基等人在身边,醍醐连当下发生了什么都不知。

更不会有人扶保他逃走。

才七八天,平安京风云几度变幻。

而这一次等待它的命运将不会那么温和。

这座城池像一个没穿衣服的女人躺在唐军面前。

刘知俊从来没有什么可笑的仁慈之心,战争本来就是血腥的,他是武人,只从刀子上考虑问题,击败敌人,消灭敌人。

武士们吹牛皮的时候震天响,真到了关键时候,却没有丝毫组织能力,恐有万余杂兵,却在唐军攻破时,还在逞一夫之勇,各自为战。

平安京转眼既破,唐军长驱直入,肆意杀戮。

凡是站在唐军面前的人,全都被撕碎。

杀戮是这个时代的主题,一个名族的崛起必定踩在另一个种群之上。

大唐的崛起是撕碎了突厥帝国。

宏观上,中晚唐至大宋的悲剧,不正是无法战胜吐蕃,以及无法遏制契丹、女真、蒙古的崛起吗?

易地而处,如果倭人崛起,他们会安安分分的蛰伏在倭岛上吗?

刘知俊脑中没想这么多,只有武人思维,既然别人提着刀子站在面前,自己就没有放下刀子的理由。

有时候,杀戮成本最低,也最有效。

既然不肯低下头颅,那就把头颅砍下来,一劳永逸。

至于归化什么的,那是朝堂上文人考虑的问题。

刘知俊向来嗤之以鼻。

平安京转眼血火遍地,全城都在哭喊。

只有跪在地上的人才躲过唐军的刀锋,却没有躲过武士们的倭刀。

最后演变成倭人自相残杀。

谷 城中汇集了四方的武士,也汇聚了浪人、强盗。

打不赢唐军,残害倭人平民还是有这个本事的。

两个月内,平安京三度易手,原本的尸体还未完全掩埋,新的尸体又堆积上来。

武士们在唐军面前节节败退,有的干脆扔下武器,随乱民逃出城去。

毕竟一万多唐军是无法围城。

刘知俊的心思也不在此。

倭王的意义远大于平民,这也让城中的平民得到喘息之机。

平安京仿效长安洛阳格局,也有朱雀大街、皇城、皇宫等格局。

桓武倭王费尽心思迁都此地,不到两百年,便陷入敌手。

城中大部分战力都去摄津追击王审知,留下来的,除了五六百武士,就剩下一些杂兵和青壮。

这些人自然挡不住士气如虹的天策右军。

武士头领高呼着口号蛮勇的冲向唐军阵列,眨眼间身体被长矛刺的千疮百孔。

有摄于唐军威势的倭军主动打开城门,迎接唐军入皇宫。

刘知俊引三百甲士,雄赳赳气昂昂的步入宫内。

却见醍醐宿醉未醒。

便令人拘于狱中,严加看管。

此时的平安京血腥臭不可闻,以至于刘知俊率军搬出城去安营扎寨。

大部分倭人死于自相残杀的混乱中。

活下来的小部分倭人彻底老实了,清理城中尸体,搜索金银女子献给唐军。

几天之后,王审知压着两万俘虏赶来汇合。

毕恭毕敬的站在刘知俊面前。

意在以这俘虏换纪伊、和泉、大和、伊势等地。

刘知俊攻下摄津与平安京,但其他土地仍在倭人掌握之中。

王审知这种态度还令刘知俊相当满意的。

至于土地,东面还有大片,唐军一路奋战,也需要暂时休整一番。

吃下九州、半个本州、加上如今的平安京,唐军已经控制不过来。

出于分摊压力考虑,刘知俊同意了王审知的请求,但也提出了条件:“土地归你,青壮子女归大唐。”

此时的王审知哪还有讨价还价的底气?

没有刘知俊援手,王审知这次就是血本无归了。

见刘知俊这么爽快,王审知有些犹豫。

刘知俊一见他神色就知道他的想法,“东面倭土尚有千里,你能吃下多少?”

刘知俊看似大方,实则也有精明的思量。

眼前形势,王审知若是没有唐军支撑,绝难立足。

唐军若是没有马前卒,损耗也大。

这几场大战,唐军伤亡近两千四百余人。

毕竟倭人也不是纸糊的。

这个伤亡已经令刘知俊肉疼不已。

既然自己吃不下,只能便宜盟友了。

再说倭人的反抗不会轻易停息,下一步如何处置,还要看皇帝的旨意。

而刘知俊对倭土并没有多大兴趣。

就像他看着脸白如鬼、齿黑如炭的贵族倭女,怎么都硬不起来一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