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苟出一个盛唐 > 第六百三十章 倭国态势

苟出一个盛唐 第六百三十章 倭国态势

作者:苍穹之鱼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4:33:14

第六百三十章 倭国态势

平安京被唐军攻陷,天皇被擒,无异于狠狠在倭人脸上打了一耳光。

摄津大战,被斩杀近五万人,俘虏四万,剩下的要么伤残、要么逃散,很可能一生都无法忘怀唐军带来的恐怖阴影。

杀生王之名响彻倭土。

不过正如刘知俊预料的一样,倭人的反抗没有停歇。

武士阶层崛起,就不会轻易低下头颅,他们的偷袭战术,反而有了很大的施展空间。

倭人民间也暗中支持武士的动乱。

此前逃走的平良持在加贺等地蠢蠢欲动,召集平家旧部,继续跟大唐过不去,声称要救援醍醐倭王,聚集了不少“有志之士”。

还有源经基,摄津大战时眼见形势不利,料定平安京必不能守,乃引家臣、武士逃入关东,以桓武倭王六世孙的名义组建幕府,召集虾夷边境的倭军与武士。

不过源经基比平良持精明的多,是个合格的政客,一面遣使向刘知俊投降,一面遣使入长安,以家奴的身份请求册封。

国破之后,必有盛宴。

平良持与源经基都成了有资格坐在餐桌上的人。

刘知俊一概不理会,积极营建平安京周边的防御。

扩大倭人协从军的规模,毕竟收税、种田这些体力活不适合唐军去干。

朝廷的委任东瀛讨击使的旨意送来时,倭国已经进入深冬。

形势变化的太快,朝廷的消息严重滞后。

从长安至登州即便八百里加急,也需要近二十天,从登州泛海,至少需要一个月,若是遇到狂风巨浪,能不能送达还是个问题。

有此诏令,刘知俊形同倭王。

醍醐与诸子早在一个月前就装船,包括上一代出家为僧的宇多倭王,也被倭人指认出来,被刘知俊一锅端了,送往长安。

王审知吸取教训,对倭人不再心慈手软,凡是敢拿兵器反抗的,一概屠灭。

所遇城池稍有抵抗,破城之日,无论男女老少一概斩首。

铁血手段,反而收到了奇效。

攻城略地也顺畅了许多,此时的倭人已经是惊弓之鸟,远远望见唐人旗号就一哄而散,向更远的关东地区逃散。

纪伊、和泉、大和、伊势纷纷落入王审知之手。

不过关东地区在接纳大量的逃人之后,源经基的实力逐渐壮大。

但他还算是清醒,斩杀境内鼓动出兵的百余武士,人头送往平安京,信中极尽谦卑之能事,请求刘知俊的原谅。

其实无论源经基谦卑或是狂妄,刘知俊暂时都没有余力攻打关东。

大雪封山,路途遥远。

刘知俊是勇武而是蛮勇。

两万天策右军能攻灭一个国家,但想灭亡族群,短时间内办不到的。

两百年前大唐灭百济、高句丽,但一转头,复国势力层出不穷,令大唐疲于奔命,最终让新罗摘了果子。

年关将近,将士们不可避免的思量家人。

穷兵黩武必生厌战之心。

更何况北面加贺,还有一支狺狺狂吠的狗。

与源经基相比,平良持就激进的多。

兄弟、儿子都死在唐军之手,平良持当然咽不下这股仇恨。

但也没胆量开战,只是不停狂吠,吸引倭人反抗势力加入。

加上平氏的家臣旧部,几个月下来,倒也有声有色的弄出一支三万人大军。

源经基低调,平良持自然就被捧上天了,也组建了幕府,自称关白,奉宇多倭王之子雅明亲王为“新皇”,号召倭人。

越前、越中、信浓、飞驒诸地纷纷响应。

平良持叫嚣狂吠之声越大。

谷 猛虎自然不屑于理会疯狗。

刘知俊每日安抚军心,与将士们吃住都在一起,偶尔带领士卒出城狩猎,稍解将士思乡之情。

在宣教使的帮助下,还寄回家属与金银。

枢密院的军令也下达了,明年会以徐温的徐州军替代天策右军,分批次返回长安。

将士们才军心大定。

长安。

新的一年当然有新的气象。

在惩处韦氏之后,国人也见到了李晔压制世家豪门的决心。

吏治变得更加清明起来。

当然,腐坏永远是层出不穷的,想要彻底杜绝是不可能的,这里面牵涉到了太多的人性。

但只要制度不腐坏,一切都在控制之中。

宣教司的地位被提高之后,有眼光的人见到了其中的机会,既是皇帝的家臣,又掌握相当的权力,唯一的短板,地位低下,也被补齐了,吸引了很多才智之士。

以前是爱理不理,但现在是高攀不起了。

要成为合格的宣教使,除了要有文化基础,还需在军中历练一年,不是在边远地区戍守,就是策马在漠北辽东驰骋,战阵之术,个人武艺,都是考核的内容。

完成之后,从偏远地方基层做起。

辛苦是肯定的。

李晔可不想自己的家臣被将士和百姓们当成弱鸡。

思想坚定的前提是身体强健啊。

不然怎么对别人宣教?

这是李晔手中掌握的核心力量,宁缺毋滥,自然不允许掺沙子。

醍醐一行送到长安的时候,已经阳春三月,关中遍地春暖。

长安百姓人人观望,对着倭王一行指指点点。

宇多受不了路上的颠簸,又痛惜国破家亡,绝食而死。

醍醐倒是养得白白胖胖,每日只要有酒就可以。

来自后世的李晔,自然不会搞什么盛大的仪式来欢迎倭人,令醍醐在皇城下起舞,借此侮辱他,谁知醍醐浑不在意,一口小酒一把扇子,哼着小调,翩翩起舞,颇为投入。

引来长安商量百姓的喝彩之声。

李晔不禁有些佩服醍醐。

能活的这么“洒脱”,也不容易。

见了李晔还五体投地,一口不太纯正的唐言:“臣醍醐拜见陛下。”

见他如此恭顺,李晔的杀心顿时消退了三分,“免礼平身。”

“谢陛下。”

李晔说了一阵冠冕堂皇的话,就把醍醐扔给礼部,让他们安排这一家子负责为皇室养马。

一刀杀了他们当然太可惜。

而属于倭人的悲惨命运才刚刚开始,他们必须眼睁睁的看着。

李晔翻看着一同送来的源经基降书,心中生出一个想法。

大唐的建设,太需要劳力了。

劳力才是这个时代的第一大资源。

一个伟大帝国的崛起,岂能没有异族的尸骨为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