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末亲军锦衣卫 > 第351章 监生堵门骂街

明末亲军锦衣卫 第351章 监生堵门骂街

作者:奔叔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4:34:46

第351章 监生堵门骂街

韩国公案结束了,没有留下任何首尾罗烂,但赵兴的工作还多着呢。

计划的秋闱恩科马上就要开始,已经有北方的举子陆续进京了。

现在,北方彻底的乱了,即便是原先富裕的人家,也在这场动乱里家破人亡了,所以,北方来的举子,鲜有富贵的,大多是一路讨饭过来的.在京城里,要是饿死了他们,那才是真正天大的笑话啦。

所以,崇祯大度的下旨:“为表彰北方士子稳定地方之功,赴京举子,沿途一切负担,皆为内帑所供应,这事,交给亲军锦衣卫赵兴办理,切切。”

拿着这道诏书,告别了管着内帑一脸歉意的好兄弟王承恩回到衙门,赵兴皱眉对赵梓和郭广生以及朱晨光诉苦:“上面动动嘴,下面跑断腿。上面施恩买好,我就得咬牙掏腰包。一千多接近两千的恩科举子的花费,很多的啊,这是什么事吗。”

原先管着锦衣卫小金库的郭广生,辞职一家团圆欢乐了,所以,接替他的赵梓就咧嘴:“这得多少钱啊。”

朱晨光却微笑道:“虽然皇上卖了个空人情,那何尝不是让我们有了买好士子,或者是结交未来的这批官员,改变我们未来和官员对立的机会?”

赵兴闻听,不由得捏着下巴点头:“朱老说的对啊,正所谓,吃我的嘴短,拿我的手软,这的确是好事。”

然后站起来询问:“我们收税,不,是收捐的状况如何?”

赵梓立刻翻动了下手中的账册:“上个月,京畿地区各小旗报上来的数字,我们入库了三十万两,扣除应该上缴内帑的,我们应该收入十五万。”然后合上账簿:“但现在上个月各地分支的爱国捐还没递解过来,按照以前的收入看,也该有四十万吧。”

现在存在对锦衣卫相当满意。当初裁撤,是因为锦衣卫每年要从内帑里出五百万费用,现在,不但五百万不必了,还每年能收入两三百万,一进一出,内帑就有了近千万的盈余。

凡是能够给存在划拉钱的,存在都满意,都大欢喜。

这样的数字,赵兴不是很满意。现在的大明是资本主义萌芽,工商业发达的社会,整个工农业生产总值,占据世界的七成。一月七十万工商业税收,其实不多,按照《大明底工考》记载,万历六年,按照三十税一的收税标准,一年商税收入为三百六十七万六千八百一十两零两钱。这里,不包括内帑收取的盐茶绢矿市舶司这四大块。那么那一年,内帑,也叫内府十库收入多少呢?万历年六年,上面四项,共收入‘税银五百另八十八万两,金一万两千七百两’金花钱,一百三十万一千,金,五千一百一。

也就是说,赵兴一年八百万两的税收,不多。

但在这个时候,在让道理君子治国的情况下,就非常可观了。

“这样吧,给北方各地锦衣卫百户以上下令,他们上个月的爱国捐先不必解运回来了,就用做进京赶考举子们的使费吧,告诉他们,沿途的举子的吃住,就在我们锦衣卫的各地衙门,安全方便,伙食就按照每人每顿二分银子的标准。”

朱晨光就道:“这足可保证他们顿顿有肉啦。”

“人情吗,就是要做到底,还有,一路上的安全,就归我们保护。举子进京后,立刻给他们赠送一套儒衫,要里外全新,别让这些未来的天子门生们,一个个跟个要饭花子一样的,丢了皇上和我们锦衣卫的脸。”

郭广生就郑重的给赵兴施礼:“我代表那些苦寒的士子们感谢指挥使大人啦。”

赵兴就哈哈笑着指着郭广生:“看看,这不就感动了一个。好的开端啊。”

结果这里赵兴为能收买士子人情而沾沾自喜呢,却不想,一大早的,就听锦衣卫衙门外一阵大乱。

正在埋头案牍的赵兴就抬起头,皱眉询问:“什么事情这么乱,就不能消停点吗?”

毛守义立刻就出去查探,不大一会就愁眉苦脸的回来禀报:“是几个士子在衙门口破口大骂,强烈要求您出去接见。”

赵兴无奈的放下了手中的笔,一面往外走,一面嘟囔:“锦衣卫在自己的手中,堕落啦。这在原先,锦衣卫一到,隔着三里远,全员闭嘴,无人敢侧目。现在可倒是好了,都混到有人堵门骂街了,这是什么事吗。”

到了衙门的门口,果然看到黑压压一片的士子,穿着国子监特有的袍服,在门口叫嚷。而把守衙门的锦衣卫,对他们也只能是伸手阻拦,却不敢对他们动粗。

究其原因是,这是真正的一群斯文人,而且已经是一只脚,踏进了官场的人,是大明朝廷真正精英中的精英,国子监的贡生。

国子监学生(监生)的官运确实非常好。朱元璋是白手起家的,改朝换代之后从朝廷到地方各级机构需要大量的新官僚去填充;明初又屡兴大狱。胡案、蓝案、空印案、郭桓案,把大大小小的官员杀得一干二净。靠三年一次的科举是远远不够供应的,监生们也就大走官运。光是洪武十九年这一年,竟有千余名监生直接走马上任,去填补因为郭桓案杀掉数万人之后,遗留下来的空缺,甚至一出校门就当上了从二品的布政使(高官)。

而大明朝的国子监,分为南北两个,在最鼎盛的时候,南京的国子监,就有监生9900人之多。

正因为他们在这个时代的特殊身份,他们嚣张的很呢。别说堵赵兴这个锦衣卫的衙门,跑到午门去喧哗请愿,那也是家常便饭。不管他们的理由对与错,做皇上的你还就得捏着鼻子听着。至于回去之后,受到什么样的学正待遇,那是另一回事。

国子监的规矩严苛的令人发指。在朱元璋看来,理想的官员应该是对皇帝绝对服从、没有独立思想和人格的奴才。因此在他的亲自设计下,国子监成了候补官僚的集中营,学子的监狱。学生们一进入国子监,便在身心两方面都失去了自由。监丞更是以虐待监生为乐趣。小犯板子,大犯酷刑,在这斯文之地,都曾经出现过枭首示众的怪事。

再严酷的规定,只要执行者可以通融,大家还是有活路的。不幸,洪武十五年新落成的国子,的第一任祭酒却是以“极意严刻”著称的宋讷。他不仅是监规的起草者,而且是监规的最忠实执行者,监生们也就一个个给逼上了绝路。

宋讷本是元廷降臣,历史不太清白,因此要秉承上意,努力工作以博取朱元璋的欢心。史载他“严立学规,终日端坐,讲解无虚晷,夜恒止学舍。”简直就是不分昼夜地为朱元璋卖命,以监为家。朱元璋对大臣搞严刑峻法,宋讷便也对监生来个严刑峻法上的变本加厉。每个月都有监生给他逼得自缢身亡,时人认为其严酷比周兴、来俊臣有过之而无不及。

虽然现在监生里勋贵以及高官重臣子弟颇多,这些监丞也有了些顾忌,但其严格程度依旧令人发指。

既然现在这些监生敢于在这里闹事,不怕回去之后的严重后果,那只能说明一件事,他是被国子监的祭酒允许的。

因为,国子监的上下官员教授,都是东林党人。

啥事和东林牵扯上,准没好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