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末亲军锦衣卫 > 第593章 复苏

明末亲军锦衣卫 第593章 复苏

作者:奔叔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4:34:46

第593章 复苏

春天真的到了,万物都在复苏。以往因为干旱而枯死的树木,被饥民剥离树皮的,都在一场融化的大雪滋润下,顽强的露出了新绿。

这回,它们不必再担心再有人吃他们的新衣了。

荒芜的土地上,到处都是百姓,他们无暇顾及行走在大路上,那威武的人马,只是一门心思的整理着重新开垦的土地,努力的争取在春播的最后,还能抢种上,尽可能大的面积。

只有有商队路过,他们才急匆匆的跑到路上询问买卖。

开海了,从江南,从山东,从天津等等地方的商人,带着各种各样的商品,带着巨大的热情,赶到这一片巨大的处女地来,寻找着一切商机。

在这里,百姓没钱。但这不要紧,商人们更愿意以物换物,这样可以赚两边的钱。

辽南的百姓,在原先放开山林之后,他们纷纷上山打猎,樟狍野鹿满山都是,老虎豹子随处可见。

百姓们猎取他们,肉用来果腹,皮毛就是最好的换取东西的物件。

小到兔子皮狐狸皮,大到老虎皮豹子皮。

打老虎犯法?拉倒吧,这个时代,老虎比猫都多,经常进村伤人,你打死一只老虎,官府还要奖励你呢。

打了老虎,是不能吃的,老虎肉是中原最珍贵的食材,虎骨是最上乘的皮毛,在中原,谁拥有一张虎皮做的坐垫,那可是富贵的象征。打一只虎,你就发达了。

山鸡和各种鸟的羽毛没用?

不,现在,中原的大城市的歌舞妓馆里,正流行一种羽毛做的华美衣衫,一束好的羽毛,不比一个鹿茸价格低廉。

至于那无数的药材,更是中原商人趋之若鹜的所在。

一条腿的老渔夫,带着自己的姑爷三子,趁着天气好,带着爷两个从山里打的猎物,天不亮就站在大路旁,焦急的等待着商队的路过。

现在因为地广人稀,还没有形成像样的乡镇,也就没有大集,如果进城交易,天啊,那路程,你根本耽搁不起那时间。

于是,百姓们就习惯性的站在路边,等待商队经过。

商队没有来,却看到了赵兴的大禱护卫队。

老渔夫赶紧拉着姑爷躲到了路边。

骑在马上的赵兴看到了老渔夫,勒住战马,跳下来热情的打招呼:“老人家,还记得我吗?您老还好啊。”

老渔夫赶紧上前跪拜:“小老儿怎么不记得大人,感念大人还记得我。”

赵兴就拉着老渔夫的手,坐在了护卫给打开的马扎上:“什么时候回的家?家里怎么样?得到土地了吗?日子还过的去?”

老渔夫就笑着回答:“年后回来的,这不,捡了个姑爷,棒劳力,一家三代,好着呢。得到官府给我儿子的抚恤五十亩地,我们爷俩又奇招贪黑的开了几亩,就等着官府来人丈量哩。儿媳妇,现在是闺女啦,在家养鸡做饭,我们爷俩在外忙活,日子好着嘞。”

“可惜,您的儿子为国战死,为的心很不好受啊。”

“大人可不敢这样,这有什么呢?为儿子的一条命,给我们家,给他的儿子,赚了五十亩地,值啦。”

这就是汉人,他们视土地比生命还重要,一条命,能为子孙赚来土地,这是值得的。

翻看了爷俩带来的猎物,有一对鹿茸,两张皮毛,还要一堆好看的石头。

其中一块,竟然是岫岩的玉石。

“这些东西您想换什么?”

老渔夫掐着指头算计:“需要两把锄头,还有就是一包盐,最好再扯上几尺布,孙子总不能老光着腚不是。”

“还有呢?”

老渔夫就看了看自己的东西:“可惜了,鹿鞭被我这个姑爷吃了,所以现在就只能换这些了。”

听说鹿鞭被姑爷吃了,这些就哈哈大笑起来:“馋嘴的东西。”

老渔夫立刻正色反驳:“是我让他吃的,吃了好有力气,再给我们家生窝孩子,家有了孩子,就有了劳力,国家有了孩子,就有了战士,到时候,我就把孩子送到队伍上去杀奴。”

赵兴感慨一声:“是啊,日子虽然艰苦,但只要有了孩子,我们就有希望。山河虽然破碎,但我们有了战士,总将归为一统。生吧,生他个人丁兴旺,生他个国富民强。”

老渔夫突然站起来,抱歉的对赵兴道:“对不住了大人,商队来了,我得赶紧的交易了,可不敢耽搁商队往下走的路,下面,还有乡亲等着呢。”

赵兴也站起来告辞,继续他的巡游。

一片黑黝黝的土地上,明显的是一家人在忙活,赵兴就站在了地头,抓起一把能攥出油的泥土,“为什么有这样好的土地,百姓却挨饿呢。”

农夫直接回答:“其实,什么样的土地都打粮食,只是,原先给建奴耕作,当然不会给他们好好的侍弄啦,现在这地等于是我的了,我就要上心,这地,只要付出力气,不管什么样的天气,都会长出庄稼,打出粮食的。”

“种子农具都有了吗?”

“前天从官府拿药材换了一点,剩下的,官府那里先欠着呢,我估摸着按照今年的墒情,到秋天,就能拿粮食还清了。”

“可不能为还清了债务,就饿了肚子啊。”

“咱们庄户人家可过不来带着饥荒的日子,宁可饿了肚子,也要还清债务。没饥荒的日子,过着才安心,才舒坦。”

这就是百姓最淳朴的思想,在镇江那个小知府还担心百姓会赖账呢。土地想法,根本就是多余,他还根本不了解现在的百姓啊。

正说着呢,一个孩子跑了过来:“爹,东头三爷家的地还没开完呢,娘让你赶紧过去呢。”

赵兴连忙询问:“怎么回事?”

这个汉子就解释:“东头三爷,是一个孤老头子,没儿没女的,但官府还是承包了他十亩地,但他哪里有力气耕作?结果里正召集大伙商量,大家帮着他种,然后他拿出收成的一半,给村里。”

赵兴一皱眉:“这不是变现的征收徭役吗?他敢。”

这个汉子连忙摇手:“大人误会啦,这活计不是白给他干的,村上收他一半的收成,然后存到村上的义仓里,到时候,村上修桥补路啊,谁家有个天灾病患无力支撑啊,就从这义仓里出,这是大家心甘情愿,商量好的。”

赵兴明白了,于是,对着跟在身边的官员们道:“看看,这就是百姓的智慧。其实,我们不要插手百姓太多的事物,有许多事,百姓会自己处理好的,只要我们官府抓住主要的,其他的就都由百姓做主,至于种瓜种豆,吃干喝稀,由他,百姓自然会把自己的事处理好,自然会把日子过好。这就是无为而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