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末妖僧 > 第357章 以史为鉴5:商鞅变法新解

明末妖僧 第357章 以史为鉴5:商鞅变法新解

作者:沉渣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1:18:09

第357章 以史为鉴5:商鞅变法新解

刘慧明此言一出,二人又僵住了。

刘慧明笑了笑,道,“陛下可曾想过,如果周礼真有士子们想的那么好的话,为什么西周的朝局直维持了两百七十五年就崩溃了?”

王承恩掐指一算,反驳道,“刘先生此言差矣,周室可是有八百年国祚啊。”

刘慧明撇了撇嘴,道,“王公公,你这不是强词夺理吗?人人都知道周室分为西周和东周,西周的历史就只有两百七十五年,东周的历史是五百一十五年,但东周那副样子,和汉末十八路诸侯并起,唐末藩镇割据有什么两样,还能算一个正常的国家吗?”

王承恩强词夺理失败,尴尬地冲崇祯笑了笑,不说话了。

刘慧明道,“陛下,臣觉得武王和周公的分封其实并没多少新意,都是分封制。因为周室以前就是诸侯国,严格地说他们是靠投机取巧得来的天下,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他们一方面不得不向前朝的旧势力妥协,另一方面则大肆分封姬姓诸侯,据统计,西周初年封了七十一个诸侯国,其中姬姓诸侯就有五十三个。

但即便如此,周室的分封制还是没坚持多久,先有三监之乱,后有徐国和南方诸侯之乱,可以说整个西周都在平叛。到最后,西周还是出现了商纣王那一幕,连周天子都被驱逐了,然后就战乱不止,礼崩乐坏,由此产生了一系列兼并战争,最后只剩下七个国家,就是战国七雄,是不是?”

崇祯无奈地答道,“对!”

刘慧明道,“严格地说,周朝在平王东迁时就已经灭亡了,后面的五百年只不过是个牌位而已。”

崇祯脸色一僵,默然无语。

刘慧明接着道,“周礼的崩溃,不仅导致各诸侯国战乱不断,还引发了一场大讨论,很多人都在考思考应该怎样把国家重新统一起来,道家的主张是回到上古时代,大家关起门来过小日子,谁也别打扰谁,这样天下就太平了。”

刘慧明顿了顿,看了二人一眼,又总结道,“很明显这是行不通的。”

刘慧明一说完,崇祯和王承恩就苦涩地笑了。

刘慧明也笑了几声,接着道,“儒家的主张是回到西周,继续用周礼,这个想法虽然很好,其实也是行不通的。”

这下崇祯和王承恩都不干了,特别是崇祯,脸色又变得十分难看了。

刘慧明不想和他争论,直接讲起了墨家的主张,“墨家的思想又进了一步,他们的主张其实和儒家差不多,区别在于儒家导人向善,却没有解决人若是作恶该怎么处罚的问题,而墨家却给出了一个解决方案。”

见二人还在发愣,刘慧明问道,“王公公可知道,他们是怎么解决的?”

“啊?啊……”王承恩啊了两声,一时没反应过来,“这个……这个……”

刘慧明看了崇祯一眼,笑道,“墨家有两个主张,一是用鬼神来吓唬世人,二是派自己的弟子去杀掉他们。”

二人脸上尴尬不已,这些他们明明都知道啊,怎么就没想出来呢?

刘慧明哈哈大笑,道,“‘子不语怪力乱神’,墨家虽然提出了解决办法,但却是一招臭棋啊,所以也不被世人接受。”

见刘慧明崇儒贬墨,崇祯的脸色终于好了一些,也跟着笑了几声。

刘慧明又道,“这个问题最终还是被解决了,陛下可知谁哪一派?”

崇祯哼了一声,道,“你都说得这么明显了,朕要还是不知道,岂不让人笑话?”

刘慧明嘿嘿地干笑了两声,道,“这就是我理解的商鞅变法,商鞅的功绩就是建立起了一套全新的利益分配方案,而这套方案一直到现在都还在用呢。”

刘慧明看了一眼王承恩,问道,“王公公可知商鞅变法都有哪些举措?”

王承恩理了理思路,从容道,“商鞅给秦孝公上了强秦九策,包括禁止私斗、军功受爵、废除井田制、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刘慧明点头,“这里有一个特别的地方,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注意到,以前的分配方案里,都是王室贵族和外姓诸侯争权夺利,平民是没有参与资格的,而商鞅变法里第一次废除了奴隶制,平民也可以参与分配土地和财富了。在这里商鞅用了两个方法,一是直接把土地分给平民,让他们耕种,然后朝廷收租。二是靠军功授田,在秦法里面,不论你是什么人,只要立了功,就可以授爵。”

崇祯叹了口气,“朕小时候的史书真是白读了。”

王承恩忙宽慰道,“陛下,老奴有错!”

崇祯摆摆手,“刘爱卿继续说下去。”

刘慧明道,“因为军功授田制,商鞅第一次开辟了一条属于平民的上升通道,让平民看到了改变命运的机会,正是因为这一点他的变法才成功的,这也是秦国虎狼之师的根本所在,而其他国家要么根本没有变法,要么变法不彻底,因此,他们才打不过秦国,这是制度的胜利,与有道无道根本没有关系。”

王承恩否定道,“可惜,秦国一味地实行严刑峻法,不行仁治,最后还是二世而亡。”

刘慧明笑道,“王老公,你读书又没读透。我看过这方面的资料,秦国的律法并没有史书里写的那么严酷,比如说陈胜吴广造反时说的那一条律法‘失期当斩’就是错误的,秦法根本就不是这么规定的,根据我看到的秦律原本,军士失期只会被罚两幅铠甲,如果遇到下雨天等其他外力因素还可以免除责罚,陈胜和吴广根本就是在骗人。”

崇祯狐疑地看着王承恩,王承恩摇头道,“陛下,老奴不知。”

崇祯又问刘慧明,“不知爱卿从哪里看来的?”

睡虎地秦简嘛!

刘慧明尴尬地笑了笑,道,“在现在的湖北有一个盗墓贼挖了一个古墓,正好出土了一部分秦简,臣正好看过。”

“这也行?”崇祯主仆二人面面相觑,一时不知说什么好。

刘慧明接着科普道,“陛下,臣这些知识不光是来源于史书,还有一些是来源于考古。”

“考古?”崇祯迟疑道,“何为考古?”

刘慧明只好又给他们普及了一些考古学的知识,二人听得摇头不已,心道这些人真是丧尽天良啊。

刘慧明却浑不在意,道,“考古和盗墓还是有区别的,就是考古专家不会主动去挖别人的墓……”

又讲了一通“抢救性发掘”的知识,刘慧明总算把自己的形象掰过来了。

刘慧明接着说秦法,“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前,秦法都是很温和的,后来的严刑峻法是秦二世登基以后改的,他才是真正的亡国之君。”

崇祯笑道,“王伴伴,你下次要想好了再说。”

王承恩讪讪地笑了笑,“老奴记住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