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末妖僧 > 第362章 盛世的代价

明末妖僧 第362章 盛世的代价

作者:沉渣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1:18:09

第362章 盛世的代价

主仆君臣三人虽然说了很多话,但用时并不长,刘慧明把前世看的地摊,再运用大学时学的分析、对比法,很快就为崇祯理出了一条清晰的利益之争的脉络。

这个理论其实有很多漏洞,但胜在观念比较新颖,崇祯皇帝真的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看刘慧明的眼神就像在看一位大仙。

三人歇息片刻,吃了点儿糕点,刘慧明继续开讲,“陛下,民间有句俗语叫屁股决定脑袋,意思就是你坐在什么样的位置就会说什么样的话。陛下可知,东林党人是在为谁说话?”

崇祯好像已经石化了,其实他在想他是坐在什么位置的,他是皇帝,要考虑的当然是如何维护朱家的统治,但他学的东西都是读书人那一套,刚才刘慧明也讲了读书人有自己的利益,看来自己确实坐错位置了。

王承恩道,“东林党人大部分都是江南人,自然是在为江南的人说话。”

刘慧明点点头,“东林党人反对宦官、反对征商税,反对开海禁,其实都是有原因的。因为他们家族都是官商一体、亦官亦商的,当然不希望征商税了。而他们大多都在做海外走私生意,当然不希望开海禁了,要是开了海禁,人人都可以出海贸易,他们又怎么赚取大笔利益呢?”

崇祯默默地念道,“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王承恩恨恨地道,“这些伪君子,在朝堂上装得道貌岸然,人模狗样,背地里居然干了这么多见不得人的勾当。”

刘慧明道,“大明养士三百年,这些士绅已经被养得太肥了,开始反噬朝廷了。现在大明遇到了困难,该到了他们出力的时候了,然而他们却一毛不拔,还想着换东家!这么一想,这些人和臣之前说的两周的贵族、两汉士族、关垅贵族有什么区别吗?”

崇祯突然起身,对刘慧明长长一揖,“大明已经如此危急,请先生不吝赐教。”

刘慧明急忙还礼,“陛下,臣担当不起啊!”

王承恩也跟着下拜,“刘大人,你就帮帮陛下吧,老奴求你了,陛下命苦啊!”

说完,居然哭着给刘慧明磕起头来,“老奴求求刘大人,老奴求求刘大人……”

刘慧明连忙扶起王承恩,“好了,好了,公公快起身。我肯定要帮陛下啊,要不然我说了这大半天岂不白说了。”

崇祯道,“刘先生,你以为朕应该怎么做?”

刘慧明想了想,道,“解决的办法当然是有的,比如对外扩张,杀了当地的人,把大明的人迁移过去。”

“对外扩张?”崇祯瞪了双眼,迟疑道,“还要把当地人杀光?”

刘慧明点头,“不错,天下的利益就像一块饼,总共就这么大,其他人吃了大明就没得吃了,因此必须杀光他们,把他们手里饼抢过来。国内也是一样,大明就这么大,每年产出的粮食就这么多,勋贵、士人、百姓都要吃,而且人口越来越多,每个人分得的粮食会越来越少,当大明这块土地不能养活这么多人时,不用天灾就会爆发战争。因此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把这个饼做大。”

崇祯又震惊了,这人好霸道啊,要是听他的,自己恐怕比秦皇汉武都要厉害。

刘慧明呵呵一笑,随即话锋一转,“不过,现在这个策略貌似行不通,大明都已经被包围了,何谈扩张。”

刘慧明简单地画了个地图,指着上面解释道,“陛下请看,东北和整个北方都已经归属满清了,他不来打我们就已经很幸运了。东边是大海,现在有海禁政策,如果能开海禁,或许还可以往南洋移民,但那边现在被西洋人占据了,咱们要移民首先就要把他们赶走。西边是和乌斯藏和蒙古诸部,而且那边要么是隔壁沙漠,要么是高原,根本养不了多少人。只有南边还有可以拓展的空间,但那里丛林密布,汉人过去一是适应不了。而且,陛下有没有发现,这些地方都是有人居住的,我们要想扩张,只有通过战争才行,但我们连内部没问题都没解决,何谈对外开疆拓土?”

崇祯也只能无奈地摊了摊手,“如此,如之奈何?”

刘慧明开玩笑道,“要不派个能说会道大臣跟李自成和张献忠谈判,我们出钱粮和人口,让他们到西域或者南方去发展?帮我们打鞑子也行,就像《水浒传》里写的那样。”

说完便哈哈大笑起来。

崇祯眼睛一瞪,随即也苦涩地笑了起来。

刘慧明止住笑,道,“其实这种策略也有几分可行的,前提是我们要用军队把他打服,打得他们心生绝望,不得不听我们的。”

崇祯都气笑了,“那就请刘侍郎去吧。”

三人笑了一阵,刘慧明便言归正传了,“既然对外扩张这一条现在行不通,那就只有整顿内部了,但是不能再像先帝和魏公公那样名明目张胆地打压士绅了,要换一种方式。”

崇祯问道,“当如何打压?”

心道你既然这么厉害,那我就任命你变法吧。但一想他刚才说的这些,无疑不是帝王心术,自己恐怕忽悠不了他。

刘慧明尴尬地笑了笑,“先帝有魏忠贤这只恶犬,但陛下您有两条恶龙啊。”

“两条恶龙?”崇祯不解地问,“在哪里?”

刘慧明笑而不语。

王承恩迟疑地问道,“刘侍郎说的莫非是闯贼和献贼?”

刘慧明嘿嘿一笑,“这么说虽然很不道德,但他们确实是在帮陛下的忙。”

崇祯眼睛瞪得大大的,“你……你的意思是他们在帮朕减少供养的人口?”

刘慧明不怀好意地笑了笑,“虽然不想承认,但这就是事实。陛下没出过京,不知地方实情,臣这一次从四川、湖广、河南和北直隶一路过来都是十室九空,荒无人烟,臣还特意问过当地人,他们说这些地方以前都是人口稠密,烟火繁华之地。”

崇祯的脸色更不好看了,叹息道,“此皆朕之过也。”

“其实也不然。”刘慧明道,“我给陛下讲个小故事,说有两个卖鞋的商人到了一个不落,他们发现这个不落的人都不穿鞋,一人大为气馁,直言这个地方没法做生意,而另一人则乐得哈哈大笑,直言这个地方最适合卖鞋了。”

王承恩插话道,“嗯,是了,是了。他们没穿过鞋,不知穿鞋的好,只要知道了穿鞋的好处,就会有很多人买鞋了。”

刘慧明总结道,“不错,中原地带虽然被流贼祸害得不轻,但只要我们平灭了流贼,再休养生息几年,大明又是一个盛世。”

崇祯无奈地笑了笑,“爱卿说得虽然有理,但此种盛世未免太过血腥。”

刘慧明笑道,“陛下,您仔细回想一下,那一次中国历史上的盛世没有经过血腥的战乱。文景之治之前有秦末大乱,开皇盛世有魏晋南北朝三百年大乱,贞观之治之前有隋末大乱,本朝仁宣盛世之前有元末几十年的大乱。陛下,您再仔细回想一下,哪一次大的战乱不死几百上千万人口?”

崇祯默然,良久才叹了口气,道,“原来所谓的盛世竟然是用如此残忍的代价换来的。”

刘慧明规劝道,“陛下,我只希望咱们不要成为下一个盛世的垫脚石啊。”

崇祯眼里几乎要喷火了,坚决地摇头道,“朕绝不容许。”

刘慧明道,“所以,陛下,危机危机,危中有机啊,我们现在就是要在这样的危险情况中发现机会。”

崇祯道,“机会是发现了,但我们要如何才能抓住?”

刘慧明尴尬地笑了笑,道,“这个以后再讲,我们现在就讨论如何解决士绅霸占过多社会资源的问题。”

崇祯恍然道,“不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