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末妖僧 > 第370章 平寇方略(一)

明末妖僧 第370章 平寇方略(一)

作者:沉渣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1:18:09

第370章 平寇方略(一)

吃完饭后,刘慧明道,“咱们现在就讨论流贼的问题,再也不引申了。”

崇祯哈哈大笑,“与先生谈话当真是情不自禁啊。”

刘慧明正了正衣冠,道,“其实流贼强的不是战斗力,而是破坏力。陛下您不妨想一想,百姓辛辛苦苦种了一季庄家,正要收获的时候流贼来了,把所有的庄家都抢了,连家里的存粮都抢了,而官府也管不了。百姓一想,自己没有了收成,官府的赋税就没法缴,东家还有佃租要交,自己更是连口粮都没有,干脆也跟着一起造反算了。”

崇祯点头道,“确实如此。”

刘慧明又道,“这还是表面的,更深层次的是流贼对国家秩序和人心的破坏,以前的百姓是靠辛苦劳动获得报酬,而现在发现靠抢也能活下去,而且还能活得很好,百姓的心态就变了,这不就是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礼崩乐坏吗?”

崇祯默然,“现在真的是礼崩乐坏了。”

刘慧明道,“所以,要剿灭流贼,最重要的是要建立新的秩序,就像周礼、秦律和太祖的制定大明律一样。”

崇祯点头道,“先生言之有理。”

刘慧明道,“咱们还是神游一次历史吧,看看历朝历代制定了那些秩序,最后又是怎么坍塌的。”

崇祯笑道,“好!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刘慧明道,“臣之前已经说了,天下第一个完整的秩序是周礼,主要内容就是分封制和礼乐制度,经过了三百年的发展,到平王东迁,周礼基本上就已经崩溃了;第二个秩序是商鞅制定秦律,主要内容包括王伴伴讲的那些;其实两汉用的也是秦律,只是稍作了一些修改,比如恢复分封制,和郡县制并行,这个制度一直延续到东汉才崩溃。

之后的曹操想建立一个新的制度,却没有成功,他的儿子曹丕选择向士卒妥协,虽然暂时坐稳了江山,最终却被同样是士士族的司马氏取代。后面的司马氏、宋齐梁陈都没有制定出一个有效的制度,这才是导致他们统治不稳的根本原因。

而北方的西魏却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制度,简单来说就是柱国将军和三省六部外加科举制,唐朝沿用了隋制,这个制度一直到唐末因为没有好的措施限制藩镇最终也崩溃了。

朱温虽然厉害,李存勖也是能人,但是他们都没有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制度,直到宋太祖赵匡胤废除节度使,重用科举官员,才重新确立了新的制度,这是第四个制度。

后来忽必烈也制定了一个制度,咱们现在还在用,就是行省制度,但是忽必烈制定的其他制度就不怎么样了,因而不到一百年就亡国了,元朝的制度只能算小半个。

第五个制度就是太祖、成祖和宣宗共同制定的内阁、三法司和司礼监相互制约的制度,这个制度一直延续到今天,不过现在也已经出现很多问题了。”

刘慧明说得很直白,崇祯已经习以为常了,只有王承恩心里又咯噔了一下。

刘慧明道,“现在的局面是谁能最快最早地重新制定好一个行之有效制度,以后谁就有可能得天下。”

崇祯想了想,“朕的大明虽然秩序被破坏了,但整体框架还在。另外李自成、张献忠都不是能成大事之人,按德华所说,莫非天下还要乱一阵子?”

刘慧明点头道,“不错,大明制定的制度总体来说是可用的,只是在执行上出了偏差,说白了就是吏治出了问题。只是改革的难度比制定新的制度更大,就像建一个房子一样,拆了旧房建新房可比直接建新房子麻烦多了。因为一个新制度的施行必定会让一部分人获利而另一部分人的利益会受损,制定新秩序不必考虑受损的人,只需要考虑获益的人,而改革首先就要考虑利益受损的人,比如大明现在,土地兼并如此严重,文贵武贱到了极致,言官膨胀到没边、海防和边防形同虚设,但如果要打击土地兼并,首先就会得罪士绅和勋贵,这些人可是连天子都敢动手的,陛下有这个魄力吗?”

崇祯脸色铁青,一字一顿地道,“武宗皇帝和皇兄的事情,朕一定会去查。”

刘慧明不置可否,又道,“要扭转文贵武贱的局面,陛下就要得罪文官,这又和前面一个问题联系在一起了。还有海防和边防也是,边镇将领、海防官员哪一个不走私?所以陛下要中兴大明比太祖建立大明还要难。”

刘慧明说得如此严重,崇祯果然被唬住了,良久才重新恢复功力,斩钉截铁地道,“不管有多难,朕都要去做!”

刘慧明心道,我看你还是算了吧,只要大明不在你手里葬送了就已经算超额完成任务了。

喝了一盏茶,刘慧明又道,“说了大明的制度,咱们再看看有哪些人在制定新的制度。”

王承恩插话道,“李自成和张献忠都在着手这件事了。”

刘慧明点点头,“李自成已经在洛阳僭号‘奉天倡义文武大元帅’,中央机构中设丞相一人,以牛金星任之。又设了吏、户、礼、兵、刑、工六政府。授予各级将领将军职称,设权将军两人,又设立前、后、左、中、右五军,各为制将军,虽然比较粗糙,但已经初具规模了;”

崇祯脸如死灰,半晌无语。

刘慧明接着道,“张献忠已经在武昌僭号大西王,以四个义子为将军,分掌兵权,建丞相府和六部、五军都督府,基本上就是大明的翻版。”

崇祯的脸色更不好看了,生了会儿闷气才不解地问道,“德华为何如此清楚流贼的动向?”

刘慧明笑了笑,小声道,“臣在李贼和献贼军里有眼线。”

崇祯瞪大了眼睛,不可置信地道,“你已经渗透进去了?”

刘慧明点点头,“现在都已经做到了中级官员,可以接触一些核心情报了。”

王承恩惊喜道,“如此,可以里应外合呀。”

刘慧明点点头,“现在还不是时机,他们的官还是太小了,等他们成为贼酋的心腹之后才能收到奇效,咱还是说制度问题吧。”

王承恩不屑地道,“区区流贼,何足挂齿。”

“确实,李自成和张献忠是成不了事的”,刘慧明点头道,“但是,咱们不妨看看关外的后金,他们不论是官制还是军制都已经很成熟了,国家还处于上升期,是一个极大的威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