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末妖僧 > 第521章 一波三折终如愿

明末妖僧 第521章 一波三折终如愿

作者:沉渣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1:18:09

第521章 一波三折终如愿

刘慧明提出让赵光抃做朱慈烺的副帅,让所有人都吃了一惊,他们先前一直把目光放在朝堂之上,竟然忽略了地方上还有能人干吏。再加上刘慧明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打法吸引了他们太多的注意力,特别是他把太子搬出来以后,所有人都精力放在了如何阻止太子出宫上面,竟然忘了近在咫尺还有个知兵的赵光抃。

这也是刘慧明在感觉自己已无望主持这次军事行动以来临时想到的候选人,为了掩盖自己的真实想法,他还特意把太子拉下马打了个掩护。

老赵现在是自己人,他把军队交给他还是很放心的,而且天津早在他的布局之中,天津知府何刚更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官员。

趁众人愣神的功夫,刘慧明继续添油加醋道,“赵光抃是大明少有的知兵之人,他上任天津巡抚以来,安顿流民,整饬吏治,编练新军,打击盗匪,已经取得不小的成就,也获得了很多剿匪的经验,有赵巡抚辅佐太子,定当万无一失。”

其实老赵上任天津巡抚才一个多月,怎么可能做出这么多事来,但刘慧明可不管这么多,把他承诺要做的事都算作功绩了。

“是啊,父皇,就让儿臣为父皇分忧吧”,朱慈炤毕竟年轻,被刘慧明几句话就鼓动起来了,也在一边敲起了边鼓,“儿臣也正想出去历练一番!”

崇祯仍然沉默不答。

从上朝至今一言未发的倪元璐突然站出来道,“陛下,太子出征,臣以为确实不可,但朝廷可以任命赵光抃为帅清缴京畿匪寇。”

李邦华和凌义渠也同时站出来表示支持,李邦华道,“赵光抃素以知兵文明,去年有抗击鞑子之功,以其才足可以担此任。”

张缙彦也很快表了态,“陛下,光抃之才,不在孙白谷之下。”

这就有点儿扯了,赵光抃虽然豪迈,但其军事才华和孙传庭相比可就差得太远了,最多只能算是知兵而已。

老古董李遇知竟然也表示赞同,“老臣也附议!”

他一表态,整个吏部都受到了影响。

李老头今天一会儿反对刘慧明,一会儿又站队刘慧明,让一些人不知所措。其实他们都想多了,李遇知的想法很简单,他是一个极其正直的人,谁的做法对他就支持谁,根本无所谓阉党还是东林党。

崇祯思索良久,最终还是同意了这个计划,“既如此,就让赵光抃负责此事吧!”

或许他真的只是想把刘慧明留在身边赞画国事吧!

还好,还好,兵权总算没有旁落,虽然一波三折,终究还是如了他的愿!刘慧明轻轻地吁了一口气,在心里默默地感谢了一百遍倪元璐,也把崇祯的各种女性亲戚问候了一百遍。

“陛下,臣还是觉得太子应该出宫去历练一番!”刘慧明得了便宜还卖乖道,“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太子已读了六年书了……”

“爱卿无需多言!”崇祯毫不客气地拒绝了他的提议,“太子还需多读书,待大婚以后,朕自会让他参与国事。”

散朝之后,崇祯再次单独召见了刘慧明。

刘慧明解决完内部问题,又抽了一锅烟,才来到崇祯面前坐下,“哎呀,陛下,您要再晚一点儿上朝臣就要出大糗了。”

崇祯一边吃着点心一边哈哈大笑。

刘慧明哭丧着脸道,“陛下啊,您是不知道这些大臣为了不在朝堂上出糗对自己有多狠,早饭肯定是不会吃的,有些人接到觐见的旨意,提前六个时辰都水米不进了,为的就是在觐见的过程中不失仪。”

崇祯一边吃着点心,一边默默地听着,眉头渐渐地皱了起来,问道,“先生可有主意?”

“有!”刘慧明忙道,“臣建议选一合适的位置设一恭房,朝议时隔半个时辰休息一刻钟,可以让大臣方便一下,这也是一项仁政啊。”

“先生说得有理!”崇祯点了点头,“朝中大臣年龄都不小了,确实受不了这种苦。”

二人吃了会儿点心,崇祯主动提起了早朝之事,“本想让爱卿出去剿匪,岂料臣子们聒噪不已……”

刘慧明笑道,“陛下何须多言,行军打仗本就是一件极辛苦的事,而且京畿之地,官匪不分家,如果不是非去不可,臣才不愿意去呢。”

崇祯笑道,“既然打仗是很辛苦的事,你为何要让太子去受苦?”

刘慧明慌忙地解释道,“陛下,臣以为太子年龄不小了,应该出去历练一下了。再说了,天下是朱家的,朱家人受苦受累,责无旁贷啊!”

“天下是朱家的……”崇祯默默地念着,“哼,天下是朱家的,天下是文官的还差不多!”

刘慧明笑道,“皇上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嘛”

崇祯仍然不依不饶地道,“哼,什么共治天下,朕不过是一提线木偶而已,你说得对,太子确实不应该局促在紫禁城内,是要出去见见世面才好。”

刘慧明有一种作茧自缚的感觉,既然这事是他提出来的,他也不得不继续下去,“陛下,臣在西洋游历时途径一国名法兰西,法国的太子不一定是嫡长子,而是每个皇子都有机会,这些皇子在成年之后,皇帝就会派他们出去办差,比如赈灾、查案、平民乱等,皇帝会通过他们的表现来确定太子的人选。”

崇祯皱眉道,“如此岂不天下大乱?”

“不会!”刘慧明解释道,“老皇帝生前不会确定太子的人选,只有等到自己年纪大了或者身体不好的时候才会写两道遗旨,一道藏于大殿的匾后面,一道藏于自己随身携带的金盒里,当老皇帝驾崩时,大臣便从卞后取出遗旨,再对照老皇帝随身携带的遗旨两相对比,如若无误,便宣布下一任皇帝的人选,辅助其登基。”

崇祯想了想,摇头道,“不妥,不妥!倘若皇帝遭遇意外,朝局必然大乱。”

刘慧明尴尬地笑了笑,清朝的“秘密立储”制度看起来不错,其实漏洞很多,崇祯一眼就看出来了。

“哎呀,臣要说的不是这个啊!”刘慧明纠正道,“臣要说的是皇子办差制度,我觉得这个制度还是很不错的。”

崇祯呵呵一笑,刘慧明趁机把话题岔开,“不知陛下召见微臣还有何事吩咐?”

“哦,没什么事。”崇祯脸上顿时充满了慈爱,“慈炤听说先生回京了,缠着朕让你散朝以后教他算学,爱卿这就去吧。”

“臣这就去”,刘慧明行了一礼,缓缓地退出大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