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末妖僧 > 第662章 借人头

明末妖僧 第662章 借人头

作者:沉渣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1:18:09

第662章 借人头

讲了故事喝了酒,刘慧明谢绝了代王的好意,便带着亲卫回到了营寨里。他今晚还有很多事要做,可没时间胡搞。

刘三强已经等候多时了,他奉命到山西打前站,这段时间到处奔波,吃了不少苦,也给刘慧明探听了不少信息。

刘三强先汇报了大同各关隘、堡垒的情况,和刘慧明预料得差不多,那些守将们听说刘和尚驾到,纷纷收起平时的嚣张气焰,乖得像一群小绵羊。心里有鬼的商贾们生怕宣府的事情重演,听到消息早已逃之夭夭。

白天的时候刘慧明就注意到了,大同城里的商铺关了一大半,想必就是避祸去了吧。

“先生,标下得到消息有人想刺杀先生”,刘三强把一张纸推到刘慧明面前,小声道,“这一条消息是标下最近才打听到的,为首的姓李,是灵丘的一伙强人,可能是被人收买的,背后主使尚不得知。”

“嗯,有人对我不利?”刘慧明呵呵一笑,道,“我杀了那么多人,他们要是对我有利那就不正常了。”

田维胜在一边哼了一声,不屑地道,“有我们兄弟在,大人无需多心。”

刘慧明一摆手,道,“只有千日做贼的理,哪有千日防贼的道理。”

他看了一眼下面的人,道,“你们谁抽调部分兵马把周围的土匪山贼都给我灭了。”

商石敬忙站出来请命,道,“末将愿往。”

赵良栋也不甘示弱地道,“末将也愿往。”

商石敬混迹江湖已经二十年了,先前又往返宣府和北京押运粮草,能力已经得到了体现,而赵良栋还很幼稚,战场经验十分不足,剿匪正好可以帮他涨涨经验,刘慧明便点了他的名,“擎之去吧。”

见商石敬脸上失意尽显,刘慧明安慰道,“你也不用失望,天已入秋,蒙古大军即将南下打草谷,大同乃是重灾区,你好好操练兵马,有更重要的事让你去做呢。”

商石敬大喜,忙拱手谢过。北方游牧民族一年一度的打草谷已经持续上千年了,每年都给中原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对边关守将也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因此他们也想尽了各种办法来应对,有奋起抵抗的,有欺上瞒下的,也有花钱消灾和鞑子头目打默契仗的。不过近几年来,随着蒙古诸部纷纷投靠清军,对大明边境的骚扰反而减少了,取而代之则是大军深入大明内地劫掠。就像去年,九边难得平静,因为蒙古青壮都跟随阿巴泰深入内地发财了。

根据自己另一个世界的记忆,今年清军不会入关,意味着九边的灾难再一次来袭。刘慧明让商石敬全权负责秋防,一定要有所斩获。

“光有所斩获还不行”,刘慧明豪气顿生,“咱们要反过来打蒙古人的草谷!”

“是,末将遵命!”商石敬气若洪钟,显得信心十足。

搞定了军事部署,刘慧明又问刘三强道,“民情如何?物价如何?治安怎么样?流民多不多?”

刘三强掏出一个小本,翻开看了看,答道,“粮价在三两一旦上下波动,盐四钱一斤,倒是波动不大。流民和京师差不多,由于有边军和宗室存在,经常发生虐民事件,当地百姓敢怒不敢言。”

刘慧明点了点头,这些都在他的预料之中,“老规矩,明天先开两个粥场赈济灾民,其他的等我亲自去城里走一遭再说。”

大军在城外过了一夜,第二天一早赵良栋和训导张家玉就率兵离去,在刘三强给的地图指引下到处惹是生非去了。

刘慧明也拔营启程,让自己的兵马进城修整,大军已经连续行军一个月,早已疲惫不堪,急需修整了。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他绝不会亏待自己的士卒。

姜瓖要把自己的边军营寨腾出来给刘慧明,刘慧明见里面太脏太乱没有同意,卫景瑗只好把巡抚衙门后面的一片粮仓改装出来暂作军营。

安顿好了军队,刘慧明便把王继谟和卫景瑗找来,先让吴家骏和金士杰给二人瞧了病。

王继谟还好,除了有点儿神经衰弱以外并无大碍,卫景瑗就很恼火了,他和刘慧明一样都患有腰肌劳损。这还不是最严重的,他的脚也有问题,变天就疼,走路时间长了就疼得更厉害,甚至连站立都成问题。依刘慧明的猜度,他得的应该是风湿或者足底筋膜炎,想要治愈难度不小。

金士杰给他开了方子,道,“先服一个疗程,在辅以姚太医的膏药,内服外用,一年之内当可愈也。”

刘慧明见他看着自己,笑道,“你只管开药,膏药有的是。卫抚台乃是朝廷重臣,咱们要尽全力让他恢复健康。”

卫景瑗感动得稀里哗啦的,对刘慧明深鞠一躬,道,“阁部如此体恤下官,下官当不惜残躯,为朝廷尽忠,为阁部驱使。”

刘慧明看了一眼他,又看了看王继谟,道,“两位大人,身体是为朝廷尽忠的本钱,你们可一定要养好身体,才能更好地尽忠王事,拯救黎民啊。”

二人忙点头称是,虽然说的是废话,但他们还是感受到了刘慧明的诚意。

又说了会儿闲话,三人便开始商议安置流民之事,刘慧明道,“陕西沦入贼手之后,山西也人人思动,咱们要想办法灭掉这一股邪火才行。”

两人忙点头称是,刘慧明又道,“你们比我熟悉这里的情况,不知大人有什么建议给我?”

王继谟道,“当开仓赈济灾民,整军备武,打击城中地痞无赖,以防止贼兵临城,里应外合。”

卫景瑗道,“督丞所言极是,下官以为还有一事当不得不防。”

刘慧明忙问何事。

卫景瑗道,“据新近流民反应,李贼兵进陕北,百姓箪食壶浆,赢粮景从,朝廷之威已荡然无存矣。”

刘慧明学历史上的第一课就是民心向背,听闻此言眉头顿时皱了起来,良久才无奈地笑道,“难道要我像商鞅那样竖一根旗杆,再让百姓从南门扛到北门,再从北门扛到南门?”

王继谟道,“若能解决下官所言三事,民心自然归之。”

刘慧明道,“你说的那三件事自然是极好的,但是做起来太麻烦了,见效也太慢了,搞不好还容易引起他们的反弹。”

卫景瑗默然无语。

刘慧明又道,“我觉得不如抓个典型,在山西找一个罪大恶极,民愤极大的人,就像曹操杀运粮官那样,咱们也借他的人头一用。”

二人见刘慧明杀心顿起,刚才还和风细雨的氛围瞬间凝重起来。

刘慧明又问卫景瑗,“带黄治下可有这样的人选?”

卫景瑗想了想,道,“左云罗文信欺压百姓,勾结鞑子,罪不可赦,当杀。”

刘慧明道,“可否讲一下他的情况。”

卫景瑗道,“大同有王家、曹家两大族,罗家虽不及这几家,但也是声名显赫的。曹家世代将门,出了曹文昭、曹变蛟两员虎将,一度显赫一时,不过他们都先后战死了,如今家势已渐渐倾颓。宣府一案,王家也遭了秧,罗家就成了大同的大户。罗家与京中权贵有姻亲关系,今年的新科进士胡全才又是其女婿,如今正是春风得意之时。”

刘慧明嘿嘿一笑,道,“真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啊,不过,他的分量还不够。”

卫景瑗一愣,道,“就这还不够?”

刘慧明嗯了一声,道,“他家势虽然显赫,也很跋扈,但老百姓对他最多只是羡慕,谈不上多大的仇恨,杀他等于白杀,没用的。咱们要找一个老百姓最痛恨的人出来。”

卫景瑗想了想道,“老百姓最恨贪官污吏。”

刘慧明看了一眼他,道,“我听说有个永庆郡王的家伙在大同横行霸道,老百姓痛恨至极,曾经到你这里来告状,你还参了他一本,他得知此事后,到你的巡抚衙门大吵大闹,还杀了几个兵丁,可有此事?”

卫景瑗一惊,心道这事已经发生了几个月了,风头早已过了,他怎么一来就知道了?

王继谟愕然道,“阁部要找宗室借人头?”

刘慧明笑了笑,对卫景瑗道,“你刚才说得没错,老百姓恨贪官污吏,但更恨这些天潢贵胄,他们不事生产,只知虐民,老百姓最痛恨的就是他们这类人了。我这就顺应民意,为民除害。”

卫景瑗呆住了,心道好你个刘和尚,果然胆大包天,竟然想拿宗室立威,难道就不怕北京那位正主吗?

刘慧明又道,“你以前参劾过他,应该有他的罪状吧,快去整理出来,我要用。”

卫景瑗劝道,“宗室乃天潢贵胄,阁部前程远大,还请三思啊。”

王继谟也道,“大明历来善待宗室,遇有枉法之徒,我等流官也只能参劾,却无权明正典刑。”

经他俩一提醒,刘慧明也觉得自己也有些冒险了,但现在山西形势不稳,他要想活命只能行非常手段,大不了最后不回北京,就在地方打转,他就不信,有军队保护,崇祯还敢派锦衣卫来锁拿他。

刘慧明眼珠一转,又想到了一个计策,当即按下不表,道,“此人这么大的罪过,不杀不足以平民愤,我无论如何都要借他的人头一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