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末妖僧 > 第663章 大同演武

明末妖僧 第663章 大同演武

作者:沉渣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1:18:09

第663章 大同演武

计议已定,刘慧明开始着手布置,他首先把刘三强叫来,吩咐他继续搜集永庆王的黑材料,然后把搜集起来的材料交给王继谟和卫景瑗,让他俩各写一篇惩恶檄文出来。

二人见他无论如何都要把自己拉下水,只得答应了。

刘慧明见他俩的脸上像吃了一坨翔一样难看,笑着宽慰道,“放心,放心,你们只做外围工作,保证不把血溅到你们身上。”

卫景瑗闻得此言,脸色终于有些放松了。

王继谟的脸色却更凝重了,他和刘慧明同行半个月,早已清楚他的为人。他说的话他连一个标点符号都不会信的。

二人走后,刘慧明又把刘三强叫进来交待一番,“三强,你去制造点儿事端出来,引永庆王上钩。”

刘三强秒懂,嘿嘿一笑,道,“先生放心,三天之内保准有人围攻他的王府。”

第二天,刘慧明以盘查奸细的名义派兵接管了大同的城防,四个城门和四个角楼都安排了一旗兵丁把守,又在城中安排了一营兵丁轮番巡逻,很快就在城中营造了一种战争氛围。

紧接着,刘慧明便启动宣传机器,他先把报社办了起来,又让随军来的戏班子、说书先生到处聚众演戏、说书,大肆抹黑流寇的残暴,渲染城池被流寇攻破后的惨状,特别举了西安的例子。

李自成是八月十七攻下的西安,到现在已经一个半月了,西安的情况也渐渐地传到了这边,刘三强还专门收留了几个从西安逃出来的百姓,让他们现身说法,加强说书先生的说服力。

经过几天时间的整顿,大同的市容市貌就焕然一新。长期居住在此的老百姓发现,城中虽然多了几万人,但他们都在军营里训练,只听得到喊杀声,完全看不到里面的情况。巡逻的官兵不偷不抢、买东西照市价给钱不说,遇到老百姓有纠纷时,竟然还会站出来帮他们主持公道,锄强扶弱之举比及时雨还有效率。

刘慧明稳住了大同的形势,便开始对姜襄下手了,还是演武那一套,招数虽然老套,但效果却是杠杠的。

这天,刘慧明的大军首先在校场上进行例行操练,王继谟、卫景瑗二人全程观摩下来赞不绝口,就连行家姜瓖都深受震动。

操演完后,刘慧明看了看姜瓖,道,“姜总兵,该你了,让本督看看你带的兵。”

“末将遵命!”姜瓖大声领命,随即吩咐传令兵,“让儿郎们好生操演,不要给老子丢脸。”

刘慧明看了一眼站在下手的姜瓖,他一到巡抚衙门就向刘慧明哭穷,原来大同边军已经欠饷七个月了,本以为查抄了宣府的奸商朝廷会发饷,怎料崇祯发了辽东的军饷之后就把他们忘了。在失望之余姜瓖也明白了,他没有把家眷送到京师去,朝廷是不可能给自己发饷的。

不过,他这次哭穷的主要目的并不是发饷,而是为了逃避刘慧明的征调,但是看刘慧明并没有拒绝发饷的意思,反而让他演武,在高兴之余又有些隐忧。宣府总兵王承胤演完武就掉了脑袋的事还历历在目,人王长腿好歹是行伍出身,打了二十年多年的仗,而他早年一直在混日子,根本没打多少仗,这个总兵之位也是靠走关系搞来的,要论履历他还不如王承胤呢。

因此,他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精神,要是刘慧明突然发难,那他也只能奋起一搏了。

大同三万精锐边军陆陆续续地进入了演武场,连续演示了结阵、变阵、遇袭、分进合击、追击等常规项目,虽然不算完美,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王继谟和卫景瑗也露出了笑意。

大同边军是朝廷精锐,虽然阵列比不上刘慧明的京营,但是这些军队都是见过血的,身上的杀伐之气是京营的新兵怎么练都比不了的,总体来说边军的战力还是要强上两筹。

王继谟和卫景瑗看完,抚须而赞,道,“真虎贲也!”

姜襄的脸上也露出了得意之色,他虽然没打多少仗,但也是世代将门出身,从小受过严格的军事教育,应付这样的演戏自然是小菜一碟。

卫景瑗和王继谟夸了几句,又想到这么精锐的军队自己却调不动,不禁又感到十分无奈。

看着姜瓖那一脸自信的脸色,刘慧明也露出了微笑,赞道,“不错,边军就是边军,与中原的卫所兵比起来,真是不可同日而语也,就算本督的京营兵也逊色不少。”

刘慧明赞了一句,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你们虽然是大明的强军,但也看对手是谁。依我看来,你们面对流寇可战而胜之,面对蒙古鞑子也能打个旗鼓相当,但要是面对建虏恐怕就只有据城而守了。”

姜瓖愣了一下,随即明白了刘慧明的意思,“是,末将谨记大人的教诲。”

刘慧明站起来面向众将士,大声道,“弟兄们,你们都是好兵,是大明的精锐,但是百尺竿头要更进一步,本督要的军队不是据城而守的乌龟军,我要的是能在野战中战胜建虏的虎贲,你们可以做到吗?”

人肉扩音器把刘慧明的话扩散出去,引起了将士们一片躁动,他们都是总兵姜瓖从大同周边各卫所抽调出来的精兵,听说刘阁老要来督师,从上月底就开始练习,他们自信以现在的水平不说比不了鞑子,至少不会比吴三桂的关宁军差多少。

督师大人竟然还不满意,莫非他要让咱们成为戚家军那样的强军?

姜瓖一脸肃容,手下的将领却鼓噪起来了。

刘慧明让众人安静下来,接着喊道,“宣府的事情你们肯定知道了,闫总兵上月刚出塞建功回来,圣上听说之后喜不自胜,大大地嘉奖了他。所以本督也希望你们能像他们一样勤加练习,翌日可以出塞与鞑子堂堂正正地战上一场。”

将士们爆发出洪亮的声响,大声呐喊道,“万胜!”

姜瓖也道,“末将谨记。”

刘慧明又鼓励了他们几句,便把话锋一转,“今日演武就先到这里,下面开始发饷。”

将士们听说要发饷了顿时一片欢呼,人人脸上都洋溢着喜气,有些士卒甚至已经喜极而泣,蹲在地上大哭起来了。

“大同的弟兄们,本督知你们为朝廷戍边的不易,然而朝廷用度艰难,拖欠了你们应得的军饷,本督在此给你们赔不是了。”

刘慧明说罢,深深地朝将士们鞠了一躬。

场下的士卒大惊失色,纷纷把身子侧向一边,不敢受他这一拜。

“阁部这是……”卫景瑗首先反应过来,忙上前扶起刘慧明,却被姜瓖抢了先。

姜瓖早已伸出钢铁一样的臂膀把刘慧明扶正了,代表众人道,“阁部身份高贵,何必对这些丘八如此。”

刘慧明把他推到一边,又大声地对场下喊道,“弟兄们,欠饷一事确实是朝廷错了,是朝廷做得不对,姜总兵屡次向兵部行文请求发饷,陛下焦急万分,夜不能寐。圣人说主忧臣辱,主辱臣死,我们做臣子的要上对得起君王,下对得起百姓。同样的道理,我是兵部尚书,也要上对得起陛下,下对得起广大的士卒才对。不过,自本督上任兵部尚书以来,每天接到的都是战败、哗变、欠饷的塘报,而我却无能为力,真的是上对不起君父,下对不起士卒啊!我向你们陪你道歉,是应该的!”

一番大道理说的地下的士卒们感激涕零,鼓噪不已。

刘慧明招呼众人安静,手上已经多了一本账册,“这是今日姜总兵给我花名册,里面详细记录了每一个士卒的欠饷额度,本督已经整理明白了。咱们现在就发饷,念到名字的人请立刻上来领取过往的欠饷。没来的人由本督派人亲自到各卫所发饷,本督保证一定会把欠饷发到每一个士卒手里。”

在三万士卒面前当众发饷简直闻所未闻,不仅底下的兵卒大惊失色,连巡抚衙门的各级官僚都惊掉了眼珠。

刘慧明很快就兑现了诺言,众人亲眼看见一箱一箱地银票被抬了上来,才相信刘阁老说的是真的。

十几口大箱子一字排开,八个人组成一个发饷处,两个文吏坐在一张八仙桌前,一个负责记账,一个负责发饷,一个人肉喇叭负责点名,另有五个士卒负责警戒,其他各营士卒在军官的组织下排着队列等待唱名。

文吏先报了一个名,人肉喇叭便大声重复一遍,“武定门守备左千户所第一百户所,刘顺子,欠饷七两二钱,上前领饷。”

一个穿着破烂棉衣的中年汉子闻声怯生生地站起来,在人肉喇叭的催促下才加快脚步来到桌前。文吏把一张五两、一张二两和一张二钱的银票递给他,“这是大有钱庄的银票,你随时可以去兑换现银。”

刘顺子激动地接过银票,扑通一声跪在了文吏面前,大哭道,“青天大老爷呀,小的给您磕头啦。”

文吏吓了一跳,忙让大喇叭把他扶起来,制止道,“快起来,别谢我,要谢就谢刘阁老。”

刘顺子忙又向刘慧明的方向跪下,刘慧明忙制止了,道,“这是你应得的,不用谢,以后每月的都有,只要本督在一天,就绝不会再拖欠你们的饷银。”

刘顺子还是咚咚咚地磕了三个响头,才念念不舍地回到了阵列里。

“左卫汤才人,领饷!”大喇叭再次启动,“快点快点儿,发完了好开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