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秦开局时间倒退三十秒 > 第六百七十三章 秦法,须臾不可偏离?

第六百七十三章 秦法,须臾不可偏离?

子时。

相邦府邸。

熊启面色苍白,容颜疲惫,不知经历了何等事情,直到深夜才回到府中。

熊启给自己倒了一杯水,一口饮尽,心绪才缓缓平复,一百余儒生被骂的怒血攻心,孔鲢更是昏迷了两个时辰,儒家此番受辱,可谓百年罕见,怕是已然传遍咸阳。

美名没获得,笑话到是给了个足。

熊启暗骂了一声:“自作自受!”

今日,大王几番相邀入宫,儒家顺势而下,也就没有后来的事了,该做给百姓看的事情,本也算达到了了目的,偏偏聒噪不休,不肯入殿,这下好,被武侯给骂的无地可容!

负刍走了进来。

面色也不太好看,一见熊启,立刻问道:“兄长,老师身体可还安好?”

儒家弟子早被带进了宫中,具体如何,谁也不知。

熊启抬头撇了负刍一眼,不好气的说道:“尚好!修养两日,补补血气便可安然无忧。”

负刍微微点头。

熊启见负刍似乎不是太过紧张,转而问道:“儒家今日颜面扫地,孔鲢屡屡挑衅大王,你等本是为秦变法行事,可今日偏偏做了违背秦法之事,你就不怕大王一怒之下,依法杀了孔鲢和你儒家子弟?要知道,这也绝非不可能之事,到时,杀人事小,勿事为大,兄长权你一句,切莫在如此行事,今日你应该看到秦侯是什么人了吧,若是再出了事,你可别怪兄长到时候保不住你们。”

负刍点头。

道:“多谢兄长教诲,秦侯当真是百闻不如一见,直到现在,弟弟都还心有余悸!此人当真厉害。”

熊启冷哼一声。

负刍见熊启依旧面色不善,这才接着说道:“大王绝不会杀儒家,兄长大可放心,绝不会误了大事,今日之事,却乃儒家不查,若非秦侯太过匪夷所思,儒家今日必然会让大王就范,不过,今日之后,我等便可行事,兄长消气。”

熊启气就是气在儒家不识抬举。

大王既然相邀了,也就是达到目的了,可偏偏如此去做,关系到楚国的兴衰,他如何不气。

不过,此时见负刍言之灼灼,不由也看了过去。

负刍笑道:“兄长,商君有言,有功于前,有败于后,不为损刑,有善于前,有过于后,不为亏法,此谓功不损刑,善不亏法,而且,今日,说道根本乃是列国王道之说,儒家仁政之论而已,大王若杀,岂不落天下之口舌?”

负刍的意思是。

在秦国,前面你有功,后面你有败,可以功过相抵,不至于杀人。

儒家虽然没有功,但是是怀着立功的心思来的,说到底,也只是儒家仁政之论,并没有骂过任何一句秦法,大王如何会杀人。

负刍继续说道:“儒家并非针对秦法,而唯指秦法的缺失,这并不是秦法的根本,儒家并非针对秦政,而是指出秦法的弊端,亦非秦法的根基,儒家并不单言商君,只是说出商君的偏颇,而不是非议商君的大道,儒家今日所言虽或有缺失,但是,以大王,秦侯和满堂文武的才智,不难看出,儒家所言自然有其道理,事关秦政,如何会不深有所思呢?”

熊启闻言,顿时若有所思起来。

他是秦国的相邦,变法改革,他是第一手抓,负刍这么一解释,也确实如此啊。

随即微微点头。

道:“以你的意思,你认为,大王真的会考虑?”

负刍说道:“儒家持宽政,乃就事论事之宽,如此,秦法秦政方能拾遗补缺,日臻完善,使秦终成泱泱大国,王道儒家之仁政,确实秦法本体缺失之仁政,可是今日,武侯说的却是恢复井田礼制之仁政,于儒家仁政还是有所区别的,今日所谈的仁政,武侯口中之矛,非儒家之矛,武侯口中之盾,非儒家之盾,此乃武侯骂人之时,刻意曲解了。”

熊启冷哼一句,道:“本相看,到是没曲解,你来之时,于我说的是王道宽法,此乃以法为本,可今日殿前,孔鲢说的是王道御法,以王道为本,你们到底打的什么主意。”

负刍也是面色有些尴尬。

最后才说道:“此乃却是儒家有所失言,不过,兄长只需知道,大王必然会深深思量,否则,岂会将老师带入宫中,这几日,朝政必然会大议,兄长可要做足准备啊。”

“相邦,客卿李斯拜访。”

门外,突兀的传来一声传讯。

熊启和负刍二人皆是一阵意外,按道理,这个点了,还来拜访?

负刍道:“李斯?”

熊启道:“此人乃是楚国人,初来秦国之时,乃是吕不韦门下的幕僚,后来,投奔了武侯,成为秦王的长史,如今已然贵为客卿。”

负刍惊愕的道:“客卿?看来,此人到是大有才学啊,不过,此人乃是武侯的人,此时来拜访兄长这是为何?”

熊启想了想,道:“怕是因为今日儒家之事。”

负刍道:“此人既来,必有大事,既然如此,兄长与之商谈,负刍告退。”

熊启摆了摆手,说道:“不必,他又不知你是谁,若是不错,此人必然是为宽法之事而来,你也不如听一听。”

李斯一进门,立刻笑道:“李斯深夜叨扰,事出有因,还请相邦恕罪。”

熊启笑道:“客卿来相府,本相亦好生意外,不知,客卿此来所谓何重要之事。”

李斯看了一眼负刍。

熊启笑道:“此乃本相的心腹幕僚,负刍,当其面无不可言。”

李斯心中一震。

若不是此前在武侯府知道这负刍身份,此时怕是还真不怀疑。

果然,儒家来到咸阳还真的找了熊启。

既然如此,那今日白天,殿外的事,这熊启,就不可能不知道了。

李斯立刻收敛心神,说道:“今日儒家殿前劝法,李斯深有所感,认为秦法已到了当变之时,相邦执掌朝野枢纽,若行变法,便因相邦而起,李斯此来,就是想一问相邦的意思。”

……

几日之中。

朝堂上,确实掀起了风浪。

这也不乏嬴政确实在认真的思考,以及宗室和熊启的暗中推助。

至少,颍川的事情,并没有落下帷幕。

嬴政的眼眶有些发黑,可见,几日并未休息好。

庞毅说道:“大王,秦国自变法强国以来,至今已有百余年,山东列国昔日便是无日不在非议,不在抨击挑剔,如今秦得关外之土,臣民千万,臣以为可缓缓刑之,否则,毕生当年关中之乱,大王应该知道,当年关中变法,让臣民服从,都花了二十年,如今,关外才一年不到,一旦生乱,社稷不安啊。”

一时间。

宗室大臣各个站了出来,纷纷附和。

秦法当年在实施变法,那是杀的血流成河。

可是如今,秦法不是不可继续杀,而是,现在的时势不允许秦国再继续杀。

嬴政看向熊启,说道:“寡人多日以来,也有所思量,但是,秦法乃是秦国的立国之本,若不施法,关外乱,若是变法,秦国乱,同样是社稷不稳,那这其中,可有两全之法?”

熊启说道:“大王,以今日之秦政来看,当年诸子所言,其实也并不是没有真知灼见的。”

嬴政问道:“哦?寡人愿闻其详?”

熊启接着说道:“譬如,当年墨子之兼爱说,孟子之仁政说,以及荀子之王道说,均对秦法有所非议,非议之要害,皆只有一处,便是责备秦法之严苛,若是宽政济之,则秦法无量,秦政无量,平心而论,秦法也绝非万世不移的金科玉律。”

熊启的意思很明确。

秦法是可以变的!

然而,这一句话,朝堂上顿时哗然。

王绾作为秦国本土派,顿时按捺不住了。

王绾走上前来,稽首大声说道:“大王,臣有异议。”

嬴政看去,略有头疼,说道:“讲。”

王绾道:“诚如宗正和相邦所言,秦法虽苛,但也有百年不变,秦国百姓也无半点呼声,倘若因为山东列国和诸子的咒骂之词而摒弃当改之错,无异于背弃孝公和商君变法的初衷,于秦来说,得不偿失,因此变法,不得不慎。”

熊启等王绾话音一落,顿时看去,说道:“秦国乃是法家治国,法家治国,何谓法家?求变图强者,谓之法家,治国如同治学,唯求真知,可达大道,何谓真知?庄子云,得道之知谓之真知,何谓治国真知?能聚民,能肃吏,能强国,治国之大道也,去秦法秦政之瑕疵,使秦法秦政合乎大争潮流,而更具大争实力,变法有何不可?”

顿时!

附和者皆有不少,两边骤然喝骂了起来。

冯去疾见状,立刻说道:“大王,臣等十三人,多日商议,认为商君法制乃是秦国法之大义所在,而且,商君之法在秦国经历了百余年的考验,乃成强国富民之经典,须臾不可偏离,乃是大秦万世不易的治国大道,一旦变法,不管是王道宽法,还是王道御法,社稷将危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