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秦开局时间倒退三十秒 > 第六百七十四章 朝堂大辩!商君之道到底可不可

第六百七十四章 朝堂大辩!商君之道到底可不可变!

这时!

一道声音从大殿的末尾传出,道:“大王,臣对御史和丞相所言,实不认同。”

嬴政和百官们纷纷朝着末尾看去。

只见李斯居然走了出来。

嬴政看了苏劫一眼。

顿时心中一震,李斯虽然是客卿,但是,他嬴政却是知道,李斯乃是苏劫的人。

现在李斯忽然走了出来,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居然站在了楚国这一边。

难不成,这是武侯的意思?

可是嬴政却从苏劫身上没有看出半点意外之色。

然而,三日前。

苏劫在殿前将儒家骂得是体无完肤,颜面扫地,现在怎么可能又来支持宽法呢?

熊启大笑,说道:“此乃朝政之议,若有异见,尽可磋商,不知客卿有何高见?”

见到李斯出来。

熊启满怀大笑。

三日前,李斯深夜前来拜访。

便很快阐明了他的意思,那就是支持宽法,支持王道。

等到李斯走后,负刍更是对李斯大为钦佩,便说道:“若是由李斯出面,说服秦王的把握就更大了,反而用不到他负刍了。”

此时。

在朝野僵持不下,李斯出来,就是最好的时候了。

这也就是李斯委托熊启,在朝野上和秦国本土的臣子进行争论。

嬴政更是若有所思的朝着李斯看去,李斯是什么人,虽是太傅提拔的人,但是同样是他嬴政信任的人。

包括,让他嬴政如何忠义两全,这都是李斯提出来的。

故李斯肯说,他嬴政还是颇为期待的。

嬴政笑道:“客卿之论,寡人望之,不知客卿对当下变法之局,如何看待!为何认为御史和丞相所言不妥?”

李斯来到大殿前。

稽首说道:“因为丞相和御史皆认为,秦法须臾不可偏离,但为何不可变?那是因为视当下秦法为大道,但李斯认为,此言大谬。”

王绾怒声说道:“客卿的意思是,秦法是小道?”

李斯摇了摇头,这才说道:“秦政护法,无可非议,然而,孝公商君治秦,其根本之点在于应时变法,而不在固守成法,李斯以为,商君治国之论可一言以蔽之:求变图存,说到底,应时而变,图存之大道。若视商君之法不可变,岂非以商君之法攻商君之道,自相矛盾了吗?”

嬴政闻之,豁然开朗。

道:“继续说。”

熊启也不由吸了一口气。

暗道李斯此话厉害啊。

商君为什么要变,那就是图存啊,若是法不可变,叫什么商君之法呢。

后人却拿着商君的法当做金条玉律,这不就有违了当初商君的道吗!也就是说,商君自己都是认为法是要变的,要应时而变,目的是图存,图强。

王绾,冯去疾更是面面相觑。

“这??!!”

就连苏劫都暗中惊叹,这李斯当真了得!真是个大才!

李斯再次说道:“既然是唯求变图存,法令又不可缺失,那为何不补全秦法之不足,纠秦法之缺失,使得秦国法统成为万世垂范,据实而论,诸位和大王之所以今日在朝堂中做此争论,不正是因为,其实在诸位臣子和大王心里,商君法制之缺失,已然日渐显露了吗,李斯看来,其根本弊端在于刑治峻刻,不容德政罢了。”

李斯的话,无疑是戳到了许多人的心坎里。

然而,此刻宗室和熊启一帮的楚人,更是跳起来,道:“客卿此言极妙!正是如此!!!”

冯劫忍不住,走了出来,道:“客卿此言谬以,客卿所言,岂不是说秦法失德,秦法若失德,岂不是大王失德,先王失德,百姓失德!”

冯劫的话,让熊启等人面色一白。

这话,可不敢说啊。

李斯不以为意,说道:“法不容德,法之过也。德不兼法,德之失也,德法并举,宽政缓刑,是为治国至道也,法之德何在?在亲民,在护民,今秦法事功至上,究罪太严,民有小过,动辄黥面劓鼻,赭衣苦役,严酷之余犹见羞辱,所以颍川之民,并未反对法制,而是反对羞辱之刑罚而已。”

李斯接着说道:“譬如,弃灰于道者,黥,便是有失法德,故民怨,李斯以为,若是大王改变此刑,变为,庶民纵然弃灰,罚城旦三日足以,为何定然要烙面呢,此时,不就是法容于德,大王德法兼备,又不失商君之法了吗。”

李斯道:“大王,山东六国多言,秦人不觉无鼻子丑,由此可见,秦法若是施于曾经的山东臣民,必然会有乱局,所谓,坤厚载物,众位心中所想的秦法之缺失,不正是如此吗,秦法失在过严,可成一时之功,不可成万世之厚,维修法德,以法治御王道,方可成大秦久远伟业。”

苏劫听到李斯的话后,不由大为赞同。

历史上,后世多有感怀秦国的刑罚。

所以才有了后来重用儒家的事出现。

这都是为了避免和秦国的结局一样。

李斯,提出郡县制,应用了两千多年,此时,所言的法制御王道,更像是千年后的国策,是长久昌盛之策。

然而,熊启也变色了。

此前不是说的,王道宽法,王道御法么,怎么现在变了?

不过,此时不是纠结的时候,管他是什么,只要秦国变法,楚国就有了时间。

嬴政顿时若有所思起来。

这般大事,虽不能一语笃定,但是不难让他能够感受到这其中,蕴含的商君大道。

嬴政忽然看了一眼苏劫,若有所悟。

王绾高声道:“老臣不如此认为。”

李斯看着王绾,道:“此乃学术之论,丞相但讲。”

王绾道:“秦法虽严,却不失大德,首要之点,在于王侯于庶民同法,国无法外之法,上下一体同法,所以根本没有厚民,薄民,不亲民之实,假若秦法独残庶民,自然失德,惜乎不是,便说肉刑,秦人劓鼻黥面者,恰恰是王公贵胄居多,而庶民极少,是故,百姓虽有无鼻之人,却是人无怨尤而敬畏律法,再说弃灰于道者黥,数十年来,果真弃灰而受黥刑者,至少关中,万中无一,若非此次为了以正国法,颍川何以动刑?如果如客卿所言,将弃灰者的刑罚改成城旦三日,安知秦国街道不会污秽飞扬?”

冯去疾说道:“大王,臣附议丞相之言,李斯所言的法制御王道,还是儒家所言的王道宽法制,皆其根由,都有王道,然而,曾经山东六国到是皆行过王道,然而结局如何?贿赂公行,执法徇情,贵胄逃法,王侯私刑,民不敢入公堂诉讼,官不敢进侯门行法,如此王道,只能使得贵胄拥法外特权,民众饱受律法盘剥,最后如何?山东列国,民众汹汹,上下如同水火,若是如此,法德何在?反观秦国,重刑而一体同法,举国肃然,民众拥戴,宁非法制大德?”

李斯顿时说道:“二位所言,和李斯所言不一样!”

王绾二人相互一看,问道:“有何不同,皆是王道!”

李斯说道:“二位所言是王道治国,李斯所言,是王道法制,唯对秦而言。”

王绾道:“即便对秦,也是不通,商君变法,本是反数千年王道而行之,自成强国范式,若以半点王道治之,侵蚀秦法根基,必将秦法渐渐消于无形。”

庞毅听着众人争辩。

忽然,对着赢信使了一个眼色。

赢信见状,立刻走了出来,道:“大王,臣不通秦政,但臣却知道,一旦行了半点王道,对秦国的兵士有害无益。”

“什么?”

秦国最重要的环节,便是兵士。

嬴政闻言,心中一震,问道:“将军所指为何?”

赢信接着说道:“一旦行了王道,那秦国的虎狼之军,便是王道所言的义兵,那时候,秦国的兵马高举着义兵之名,去行霸道之事,便是王不王,法不法。”

赢信接着说道:“虽说客卿口里的王道,只为了纠秦国律法严苛,但是,秦国的律法贯穿朝野,无人置身于世外,其中军旅之严,尤胜于庶民之严,那按客卿所言,是改还是不改呢?”

嬴政顿时皱眉。

他到没有想到这个环节。

庞毅等人看了王绾一眼,见到王绾神色顿时松缓了几分。

赢信再次说道:“荀子之王道,王道之义兵,义兵号称天下良药,以诛杀暴君,振奋苦民为宗旨,然而,惩罚暴政而不灭其国是义兵,譬如齐桓公,吊民伐罪而灭其国,也是义兵,譬如商汤周武,也是义兵,那大秦那个时候用兵归宿究竟何在?是如齐桓公一般只做天下诸侯的霸主,听任王道乱法残虐关中庶民?还是听任天下分裂依旧,终归不灭一国?若是大秦兴兵一统华夏,这还叫什么义兵和王道呢。”

李斯听完众人的话。

此刻也是正襟危立。

等到堂上,在也没人说话,而是看到,所有的人依旧看着他。

李斯不由轻笑,随即沉稳泰然的说道:“义兵之说,兵道之一也,与将军所言的兴兵谋国是两回事,大如汤武革命,义兵也,小如秦国灭三晋,化三晋,亦是义兵也,故义兵之说,不涉及用兵图谋之大小,唯涉用兵之宗旨也,目下秦国,论富论强,天下何人可敌?将军高远之论,李斯以为杞人忧天,更是不着边际,亦不足以与之计较,若是老成谋国,唯以视当下之法,优胜之法,使秦国大富大贵,而后万事可论,否则,惶惶之志,纠纠老言,突然庄周梦蝶。”

顿时。

殿中肃然无声,喘息声清晰可闻。

忽然,人群中走出一人,道:“莫非,客卿之心,是想取商君而代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