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秦开局时间倒退三十秒 > 第六百九十八章 天夺民生,宁不于上天一争乎!

第六百九十八章 天夺民生,宁不于上天一争乎!

苏劫道:“郑国渠。”

嬴政顿时一愣,百官屹然,郑国渠?

原本订下的今岁必然成渠,可若要赶工,不知还要多少人力,恰逢如今关中粮食紧缺,在人口入驻关中的控制上,必然要加大力度给与削减,同样,这样也遏制了郑国渠的完工。

嬴政说道:“太傅,郑国渠就算成渠,若要得粮,也是明岁,不知,太傅指的郑国渠到底和如今所缺的粮食,有何关系?”

嬴政的疑惑,同样是朝臣的疑惑。

苏劫道:“臣以为,如今之计,郑国渠必须要在今岁完工,若是人手不够,不仅不能减,还要加。”

嬴政道:“愿闻太傅之因由。”

苏劫这才说道:“大王几次欲图巡视河渠,应当知晓,秦国旱情跨年,已成大险之势,秋种若无雨水,则秦国不安矣!当此之时,解旱为大,大王长决事,善激发,若能亲统泾水,河渠民众之士气必能跋长,惟其如此,臣建议,大王若务实亲临,则事半功倍。”

嬴政一阵疑惑。

“务实亲临?”

苏劫的话颇为含糊,却是何意呢?

苏劫解释说道:“郑国渠,本就是韩国的疲秦之计而促成,因秦事谨,故疲秦不成,反而助秦,但对列国来说,但凡一点弱秦疲秦之策,一旦露出蝇角,其各国必趋之若鹜,到时,怕是三国再中秦国疲秦之计啊。”

“再中疲秦之计?”

群臣纷纷相觑,这郑国的来历如今大家都非常清楚。

秦国耗费了极大的人力物力,与其说是顺势而行,到不如说是骑虎难下,只能硬着头皮上!

毕竟大渠没成,在列国眼里,到底是有害还有益,除了这满堂文武,列国来看,谁也看不清。

嬴政若有所思,问道:“太傅让寡人亲临,就是给列国看的?暴露我秦国的软肋?”

苏劫再次简短的说下了他的计谋。

顿时,整个朝堂一片骇然。

王绾,熊启等纷纷喜笑颜开。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还担心什么粮食?

天下之粮,尽集于关中啊。

不仅如此,今岁郑国渠也不会因为缺粮而陷入停滞。

嬴政在朝堂上是有喜又欢,只要度过了今岁,从明年开始,大秦根本就不会缺少粮食,只会担心府库装不下。

随即,嬴政问道:“太傅,此计何时可以实施?”

苏劫道:“大王当下可决。”

嬴政直挺挺的站立在案前,脸上潮红,不再犹豫,大手一挥,道:“寡人如下决断,不再朝议,立即实施,其一,寡人行营立即驻泾水工地,大决水旱,务必在三月之中成渠放水,其二,召平,章邯会同廷尉李斯,留镇咸阳,与熊启暂领政事,其三,经济十署之大臣,留咸阳周旋郡县之政务,掌事大吏,随寡人行营开赴泾水。”

嬴政说完,目光凌厉的扫视众人,虽未说话。

但众人都能知道嬴政的意思,就是此事不可议。

朝臣纷纷高喊:“赳赳老秦,共赴国难!”

次日。

秦王一道诏令由咸阳发自周边各地,关中百姓顿时振奋不已。

诏令简短:连岁大旱,天夺民生,秦人图存,宁不于上天一争乎!今秦王行营泾水,决意于万千庶民戮力同心,苦战鏖兵,务必使泾水在秋种之时灌我田土,举凡秦国官民,当以大决国命之心,与上天一争生路,河渠如战,功同军功进爵,懈怠者以逃兵罪论处,秦国存亡,在此水旱一战!

王书发下。

举国为之大振。

与此同时,秦王下令,命郡县再次调集民力纷纷赶赴泾水,输送民力!

三日后。

嬴政将咸阳政事一交,便和苏劫还有掌事大吏全副身心的赶往了泾水大营。

沿路百姓见到大王亲临。

整个关中无不沸洋。

等到嬴政和诸位肱骨来到泾阳,众人看着面前黄土飞扬,遮天蔽日的泾水工地,骤然间成了秦国朝野的圣地。

当夜,嬴政立于泾水坡道之上,双脚踩在泥泞的土地上,心情为之激荡。

秦国覆灭六国的根本,近在眼前了。

他带着众人来到瓢口的山顶,此地正当中山最高峰,举目望去,峡谷山原灯火延绵,向南向东连天扑去,封涛营涛混成夜潮声弥漫开来,恍如隆隆战鼓激荡人心,若不是呼啸弥漫的尘雾将这一切都变成了无边无际的朦胧苍莽,这远远大过任何军营的连天灯海,直是亘古未有的壮阔夜景。

次日。

嬴政来到泾水的第一次会议。

帐中数十官吏云集!还有若干水工大事。

郑国率先道:“诸位,大王亲临泾水,今日首次会议,老夫身为大田令,便将目下之决议,一一道来通明大王知晓,若有所疑,诸位共议。”

嬴政点头表示赞许。

苏劫坐落在嬴政的一边,对着郑国道:“自西向东,各位水事禀报工地进境。”

郑国沙哑的声音看着一干水吏,道:“诸位务必据实说话,秋种之前完工,究竟有无成算?”

前排一个大汉立刻站了起来,道:“云阳工段,瓢口工地应该没有问题。”

郑国不悦,道:“应该?”

大汉顿时一愣,这才知道,这是大王当面,转而言道:“武侯封地六县,三月之内必能完工。”

郑国渠三百里。

其中有六县是武侯的,没有问题。

因为有三苗相助,但是,还有其余九县,都不在其范围。

众人立刻听了出来。

亦从其他水工的脸上看出了端倪。

随即,其他人纷纷据实回报了自家工地的情况,果然,各种困难一一出现。

嬴政也不由色变,原来这大渠比他想象的还要难。

一人说道:“大田令,属下据实来言,瓢口虽然打通,可四百多里干渠才刚刚开始,按照大田令原本定下之期限为,瓢口扫尾的同时,九个月开通干渠,三个月开通支渠毛渠,总共一年完工,如今定下三月开通所有一干渠道,已经是兼程匆匆,史无前例,秋种之前放水,旷古奇闻,四百多里干渠,三十多条支渠,几百条毛渠,且不说斗门,杜漕,沙土渠还要精工细作,便是渠道粗粗成型,也是比秦赵长城还要大的土方量,三个月,不吃不喝不睡,只怕也难,治水之要,首在精细施工,属下此言虽逆耳难闻,但句句属实!”

嬴政听完。

没有半点不悦,反而心中赞赏。

此人看了看嬴政道:“还请大王恕罪!”

嬴政鼓励道:“先生何罪之有,先生据实而说,此乃大功!”

那人一听,心中激荡。

再无慌张。

苏劫忽然黑着脸开口道:“郑国,军令如山,大王之令,已然布告天下万民,秋种之前便是成渠之日,若是不成,大王便是有负天下之民心,天下之所盼,大王之信义,如今全在尔等手里,若是不难,何须大王行营泾水?本侯只要渠成,此无二哉,不管你用什么办法,本侯只有一句话,法不可弃,民不可伤,信不可失,若有疑难,本侯一应满足,其余之事,不可多谈,你自行思量。”

苏劫的话把一干水工脸都吓白了。

众人眼中,嬴政一脸平和,而武侯却是一脸黑呼呼的吓人。

就连朝中的官吏也不由有些胆寒,需知秦侯平日里都是很和善的,可今日如此言重,到是少见。

不过一想关系到大王的名声,武侯这般威严御下,到也说的过去。

然而。

苏劫的话无疑是定了调子,我不管你什么办法,说三个月就三个月。

郑国的那些属下顿时一脸难堪,心道,武侯是真不知大渠之难啊。

苏劫见众人纷纷不说话了。

整个营中顿时鸦雀无声,空气中都能闻到一丝紧张。

不过这些水吏都是血涌之人。

其中一人更是憋红了脸,立刻站了起来,道:“武侯不知水事,此举当真不能如此决断,否则,乃是害民。”

此人的一句话。

吓的郑国抽出木尺就要打,尼玛要死别拖累我!!!

百官也是脸红脖子粗,好胆!

苏劫伸手制止了郑国,冷冷的道:“你居然敢说本侯害民?若是道不出一二,休怪本侯治你得罪。”

那人微微冷静了些,双腿有些发憷,此时见苏劫冷然厉色的目光,咬着牙道:“是属下失言,只是属下所言亦是属实,若是这般,大渠不仅不成,反而要苦民海民。”

嬴政道:“如何苦民害民?寡人允许你说,若是你说个所以出来,决不责怪你。”

汉子这才道:“瓢口虽可通水,然而,引水口与出水瓢口,要善后成型,工程不大,却全是细活,全段三十六里,至少也需要两万人力,可是,四百六十三里干渠,加上三十六条支渠,再加上三百条毛渠,谁算过多长?”

百官这才明白了过来。

不错,郑国渠只有三百多里。

可是其他的加起来,多少,那是三百里的多少倍?

汉子继续说道:“整整三千七百余里,目下能上渠之精壮劳力,以一百万整数算,每一里合渠均平多少人呢?才两百多人而已,筑渠不是挖壁渠,开一条壕沟了事,渠身渠底都要做工,便是铁人昼夜不歇,一百万人也要六个月啊!”

“大王武侯,有所不知,河渠是泥土活,却更是精细活,小吏还没说那斗门,渡槽与沟沟坎坎的工匠活,这些活路,处处急不得,风风火火一轰隆上,能修出个好渠来?不中!”

“渠成之日,四处渗漏,八方决口,究竟是为民还是害民?秦人的眼睛都看得到啊。”

满帐人你看我我看你,一时尴尬,谁也没说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