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秦开局时间倒退三十秒 > 第七百零一章 有人送粮食来了!惊天阴谋!

第七百零一章 有人送粮食来了!惊天阴谋!

三呼将雁门幕府震荡的热血激昂。

蒙恬稽首道:“上将军,关中百姓及大王之重托,蒙恬不敢辜负,可蒙恬听闻,关中如今情形斗倒,可谓举国皆殇,我等拿了这些粮食,大王怎么办。”

苏劫这才说道:“你命人,将着几封书信务必在十日之内,送到楚国,齐国,到时,本侯自有办法,你先按本侯的军令去做吧,绝不可有失,事关千万秦人!中间一应关要,不得停留,持本侯大令,无人可拦。”

从雁门到齐国的临淄。

楚国的寿春。

若是换作以往,怎么也要一个月。

但是现在的局面是,秦国的东阳临近齐国的河东。

从卫国地界度过大江,行五百里便可抵达寿春。

一路可谓是畅通无阻。

蒙恬道:“末将十日必达!”

苏劫问道:“本侯此来,除了这两国,还有便是为了燕国而来!你命人前往燕国,以本侯的名义,会见燕国大使于易水。”

……

十日之后。

寿春朝野。

百官云集,“臣等参见太后,参见大王!!!”

贵胄们脸上神情不一,这朝中,没有了黄歇,没有了春申君,这是谁也没想到的。

然而,更没让人想到的是。

春申君一死,李嫣嫣居然获得了大批宗室的拥戴,而令尹的权利,也被分润了下去,只保留了丞相应得权利。

曾经,春申君在时,其权利远远超过令尹本身。

大多政务根本就不需要熊完来决定。

这就是为什么说,春申君名是令尹,实为楚王的道理。

但这二十年中,令尹得罪了多少宗室,多少大臣,可谓数不胜数,如今还权于宗室,宗室如何能不支持,在说了,熊悍在他们看来,那就是熊完的嫡系血脉,不支持他,支持谁。

李嫣嫣道:“这朝中之事,诸位按照过往来议,大事,便有宗室于令尹共决。”

李园上前一步,道:“臣,遵令!”

众人看向李园,百感万分,不错,李园便是现在楚国的令尹,主持着朝中大小之事,然而,李园成为令尹,乃是宗室和太后的决定。

李园的背后,也就是宗室大臣。

宗室大臣背后,也就是李嫣嫣,这种相互的关系!

不久之后!

李园道:“臣得到消息,乃是一关乎秦国和楚国的大事,还需众位商议商议!”

宗室大臣芈宏顿时附和道:“我等愿闻令尹之论。”

不少人长叹一声,暗道:“这李氏确实成气候了。”

李氏在楚国的崛起,这是无可阻挡的。

李园心底万般激动,但面色无所异样,他如今的地位,可谓是不比春申君和当初他投效的赵胜也不弱。

算是吕不韦之后,列国的新贵。

李园道:“本尹听闻,秦国举国劳民兴建大渠,秦王下令,今岁秋收之前,必须完工,然而,其动用人力,已超一百五十余万,然其斗门,漕渠,支渠,毛渠其总长约三千七百里,换算下来,每里人力有三百余人,其工程不可谓不浩大。”

李园一句话。

让楚国诸位大臣,纷纷皱眉。

楚国多有水地,尤其是寿春姑苏,淮沪之地,哪里不要动水。

但至多也就数百里,而此时听闻,秦国要动三千七百里,其规模是浩大,略小于当年的都江堰了。

也就是说。

秦国这么去修渠,到底怎么样,楚国是最有发言权的。

难不难?很难。

就是楚国来做,都未必能做的好。

李园接着说道:“臣得到秦国求援消息,向楚国借粮两百万石,恳请诸位一议!”

“两百万?”

“好大的口!!!”

“我楚国凭什么要借给秦国。”

一时间,朝堂上乱做一团,面色不一,有幸灾乐祸,亦有不屑之人!

芈宏忽然说道:“秦国如此劳师动众,秋收成渠?这怕是有些不自量力了,即便成渠,那此渠渗漏之下,可堪一用?”

“秦王如此好大喜功,此乃自毁长城之举啊。”

“其实,此事在下也已听说,其皆是关中商贾所言,说秦人百万多人聚集渭水以北,而且,秦王以秦法压迫,这才无人敢反抗,不仅如此,日日都有死伤,关中有苦难言啊。”

此刻,众人才是纷纷出声,各抒己见。

李嫣嫣摆了摆手,道:“论道理,秦楚之间本多有藕连,如今,秦国大兴劳役,我等到底是借,还是不借呢。”

忽然。

昭群说道:“太后,臣有一意。”

李嫣嫣道:“昭老但说。”

昭群说道:“臣听说,此渠当年修建的起因,乃是因为,韩国惧怕秦国东出,所以,暗中派遣了间人说服秦国修建此渠,此渠之目的,便是为了疲秦,让秦国无暇东出。”

李嫣嫣道:“不错,此事本宫也有听说。”

昭群继续说道:“如今,我楚国的长驱国策乃是大兴水师,秦楚如今的距离和关系,便如当年秦国和韩国一般,韩国的疲秦之计,差点成功,可如今韩国已灭,虽种下前因,却为得后果,那为何,我楚国不能替韩国收下这个果实呢。”

群臣一听。

顿时人群中议论开来,

纷纷不明白,昭群的意思。

而项氏等人都立刻听明白了。

“昭老,你此话何意?”

昭群道:“诸位治下,应该都有善水治水之人,敢问诸位,可看好,秦国如今的大渠是否能在秋种之前有所成效?”

项燕顿时说道:“本将虽是军将,但也知些水事,三千七百里的泥土,要精修之下,哪怕就是百万人,三月要达,也是千难之事。”

宋鲁道:“太后,臣在朱英麾下为寿春开通航道,连通肥水之时,亦深有体会,这等泥土之功,主在精细,否则,一旦通水,稍有不慎,一处决口,百里遭殃,秦国如此劳师动众,只为求时,而不求精,其大渠必然不成强民之举,反得劳民海民之果,往深的看,渭北之地,将会成为千里泽国,八百里秦川将会大受其殃及,一旦如此,非十年治水治土,怕是难以恢复今日的秦国之景。”

宋鲁本就是水工出身。

一眼便看到了其中的要害。

如今,朝堂上的人就是再笨都能想明白,这其中的利害。

说白了。

嬴政好大喜功,可能要将秦国的基业一举给糟蹋了。

而宋鲁的身份不能说后面的事,后面的事,就是其他大臣自己去体会了,但是宋鲁等于告诉了他们,秦国一旦修了这个渠,怕是要倒大霉。

越来越多的人激动起来。

李嫣嫣问道:“令尹,诸位的意思,能否替本宫说明白!”

李园笑道:“恭喜太后,恭喜大王!!!”

群臣也纷纷道:“恭喜太后,恭喜大王!!!”

李嫣嫣愣道:“本宫只是一妇人,不知这其中要害,更不敢一人独断,诸位看来,此事对楚国还是好事?”

李园接着说道:“秦国修建此渠,必然是自毁社稷之举,秦国弱,则楚国强,秦国殇,则天下兴!秦国开口向楚国借粮,我等确实可以不借,但不难看出,一旦不借,秦国要想在秋种之前建好大渠,便是痴人说梦,可是若借了,秦国便有可能在三个月中修好这个大渠。”

群臣纷纷点头。

大笑道:“令尹所言极是。”

李园接着说道:“秦国若是不修这个大渠,大可日后慢慢琢磨,精细修渠,到时,疲秦不成,反而助秦,可若是我等明里支持,支持秦国三月修建大渠,那这个大渠,是否可堪一用?怕是万难千难,到时,秦国三月之后,自食恶果,民不聊生,关中沃土变成千里泽国,秦川之地化为一片沼泽,秦国到时民怨四起,必自缚双手,无暇他顾,何来的力气去对付我等列国?到时,秦国衰,而楚国盛,楚国便不费一兵一卒,只花费了两百万石粮食,一举超越秦国,成为列国第一强国,此乃可喜可贺之事啊。”

李园话刚一说完。

立刻有人道:“臣附议,而且,我秦楚有妯娌之谊,楚国借粮,于天下人看,乃是仁义之举,可秦国接纳了楚国的粮食,便会大兴土木,劳民劳力,到时,不仅没有收到应该的成效,反而被其所累,臣恐怕两百万都有些不足,三百万石才可以啊。”

顿时,群臣大笑。

楚国,多的是粮食!

用粮食,就让你秦国乱成一片,有何不可。

一时间,朝堂风向大变。

纷纷要借粮。

李园道:“太后,臣以为,答应秦国的借粮,不仅如此,还派出一万楚国大工,务必替秦国在三个月之中将大渠修成,当然,这其中,自然也是出功不出力,哪里有渗漏,哪里有缺失,我等也可尽知,只等着秦国大乱便可。”

“臣等附议!!”

无人不附议啊。

能用粮食干半个秦国,这是何等的好事啊。

到时,秦国关中十年大乱,十年大旱,此次不知道还要死多少人,乱朝纲社稷也都不是不可能的。

而要付出的,就是区区一点粮食。

李嫣嫣顿时说道:“好,既然如此,那就劳烦令尹来主张此事,将粮食送到秦国,既然事关楚国,那就尽快行事。”

李园道:“臣,领命,三日之内,便会调集江夏粮草,就进送到秦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