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秦开局时间倒退三十秒 > 第七百章 秦人军誓,不是戏言!

第七百章 秦人军誓,不是戏言!

碧水蓝天之下。

整个秦川在鼓荡的黄土中亢奋起来,一队队牛车连绵不绝的从四面八方赶来渭北,一队队挑挡抗货的人流不断从关中西部南部来到了泾水的坡源。

粮食草料钻头石头木材草席,用的吃的应有尽有。

然而。

谁也不知道的是,这大概是秦国关中最后一批粮食,作为大田令的郑国看到眼前的这一幕振奋的同时,也不由有了一些担忧。

如今四面而来的人数预计在五十万人,完全按照嬴政的要求来的定义的,但漕渡,斗门的工序也颇为复杂,真要用起来,真要完工,在李焕的帮助下也不是不可以,但是,这可是一百五十万张嘴啊,这批粮食还能撑多久,一个半月,就算完工了,这百万人都会留在关中渭水以北,到明年春季,难道不要粮食?

山东的商旅们闻风而动,等到来到渭水准备大赚一笔的时候,发现,整个延绵的营盘已然人影寥寥,就连寻常留营的老工匠女炊兵也不见了踪影,幕府大帐之中,也只能见到一两个忙的汗流浃背的守营司马。

商旅们转悠守候了几个昼夜,都不见人回来。

顿时有人大喊一声道:“不用等了,走,到渠上去。”

众人恍然大悟,立即赶着牛车吆喝不断,欣欣然的赶往了大渠,等到登临大渠的时候,眼前的一幕惊呆了。

密密麻麻的秦人,直接在泥土里扎起了帐篷。

那些炊兵也直接在帐篷里不断的来回搬运着干粮,这是干啥。

是准备不分昼夜,来修建大渠?

这样的大渠能用吗?

商旅们本就是见多识广之人,等道命人前往询问而回之后,更加确定了秦人的打算。

“秦人疯了,秦国疯了!!!”

忽然,田地里,一声声大吼,道:“有人昏死了,快来人啊。”

在商贾和许多外人来看,秦国此举无疑是自残。

而且,这样赶工出来的大渠,可谓是亘古未有,别说建成,建成又能如何呢。

然而!

此时的关中,民力百余万奋力按法实施,大局上却是持续井然丝毫不乱码,哪怕就是老弱也必须得上阵,这便是秦人的血骨。

当然,在郑国的安排下,老弱妇孺都是在修进毛渠的轻活。

而且,各个路段,通常都是举族,举村共掘一渠!

“但有一个软蛋,甘当军法。”

旬日之时,无人懈怠,嬴政每日都会带着事职大吏在渠边巡视,每日都会走上百余里,在干渠,主渠,毛渠之间来回!

天黑,便原地扎营。

然而,眼前那些黑压压的光膀子们现在是看也不看嬴政,而是埋头深挖,让王绾等人都是唏嘘不已,心中震动。

作为掌事大吏的王绾每每见到县长和县令,都忍不住将询问怠工的事吞进了腹中,转而询问一些琐事,多言一些劝勉安慰之语。

嬴政见到这一幕!

不由冷冷的道:“诸位且说,吏法精要何在?”

“各司其职,敬事奉公。”

“河渠大决,秦王行营司职何在?”

“执法赏功,核查奸佞。”

嬴政这才将目光投向王绾。

怒道:“丞相自问,旬日之间,可曾行驶职责。”

众人不由看向王绾。

王绾这才明白,大王是责怪这几日以来,因为自己体恤各地的县令和泥工,没有尽到行营的职责,因为自己的不忍,而枉顾了法令。

王绾顿时道:“臣,知罪。”

嬴政这才看向众人说道:“商君秦法,大仁不仁,身为执法,热衷推恩施惠,大行妇人之仁,安有秦国法制?今日寡人明告诸位,做事可错可误,不可疏忽职守,否则,泾水执法,从尔等行营大吏开始。”

嬴政大袖一挥,径直自去。

留下一干臣子,抚头抹汗。

同时,也明白了大王的大仁不仁的王者一面,如今,秦国可谓是举国共度,身为大吏的他们更应该严秉法治,否则。

嬴政和一干行营大吏走在渠道边。

忽然,远方的一骑,艰难的从泥土里靠近,马蹄荡起泥泞。

郑国一来,立刻道:“大王,下奎轻兵劳作过猛,再不消火,定然死人!还请大王重新决议!”

顿时,行营中人纷纷相觑。

这要死人了。

嬴政半响不说话,李斯说道:“下奎轻兵当劳作有度,以不死人为底界,大田令自便!”

作为秦国的廷尉,李斯是除了嬴政以外,最有发言权的。

嬴政挥手,说道:“轻兵轻兵,不死人叫什么轻兵?秦人军誓,不是戏言!”

说完。

嬴政转过身,群臣看到了嬴政眼角的泪珠,以及声音里暗藏的哽咽。

嬴政的话,让大吏们一个个心如浪涛!!

李斯也正色道:“大田令,可有听清?告诉将士们,百姓们,只有一句,血不流干,誓不休战!去吧。”

秦国自残似的修建大渠,在众人眼中几乎就是昏了头了。

这个消息,也在一个月中传到了山东。

一月一过,秦国上下,疲民累死千人。

数千人伤残。

当真应了那一句,秦国的军誓。

……

时光回溯,一个月前的夜里。

苏劫暗自架着马车,带着数百辆牛车,出了函谷关,而是前往了雁门关门。

他回头看到整个渭水以北,知道,这一次,也将是秦国最后一次内整,渠成之后,整个陇西,巴蜀,关中三大要地,将会成为天府之国。

雁门关。

城门台上的蒙恬每日都会在城楼上眺望。

而关内的粮食,已经全部都送出去了。

百姓那边,已然开始借粮!

正在这个时候,城楼下的士卒快速的迈着双腿,一步一跨的登上雁门关要来到蒙恬的身边。

蒙恬一见乃是辎重官,顿时迎了上去,开口便问:“今日粮食筹了多少?”

辎重官面色一白。

随即将情况说了出来!

“除了乌氏,献出了一半的粮食,并且其数万族人都还要咬牙度过,而百姓们十户中也只有两户愿意相信我等。”

蒙恬握拳,打在城壁上,道:“终究不是我老秦人,缺了血性,告诉他们,五倍,五倍还给他们。”

辎重官顿时瞠目,道:“不可,不可啊将军,五倍,大王是会杀头的,而且,听说,关中大王兴派了一百五十万人,修建河渠,誓要在秋种之前完成大渠,关中也没有粮食了。”

蒙恬都吓傻了,道:“什么?你如何得知?一百五十万人?秋种,怎么可能,这,这岂不是害民?”

辎重官道:“下官的上官此时便在关中调配粮食,听说,关中的粮食最多还能用一个半月,上官都已经担心接下来的大难不可收拾了。”

蒙恬一阵眩晕。

随即咬牙道:“本将亲自去,哪怕就是跪下来,本将也要求来。”

秦人血骨,让城楼上侧耳倾听的秦军将士纷纷正色。

蒙恬辎重官继续言说,转而便下了城楼,随即骑上了城楼下的大马,带着一干人,前往就进的城池。

城门一开,未走十里。

蒙恬忽然停顿下马,只见远处看不见的风沙下,出现一道道人影。

看规模也有几千人。

每一个人都驾驭着牛车,车轱辘缓缓的被推着,黑水大旗迎风展开,蒙恬道:“关中大军?速速去看,来者何人。”

士卒顿时快马迎上。

不多时,便兴奋的回来了!

只见一辆马车也快速的靠近,龙虎金纹印染于上,雁门将士哪个不知来人。

一个个兴奋的下了马,稳了稳头上的盔帽。

将马匹纷纷留在原地。

声如洪钟,“末将,参见上将军!!!”

蒙恬激动的道:“蒙恬参见上将军,蒙恬给上将军蒙羞了。”

苏劫缓缓的走了出来,看着这一干含泪的将士。

顿时说道:“蒙恬,你做的很好,怎会蒙羞,关中大吏对你的这番举动,赞赏有加,你要的粮食,这不给送来了。”

将士们将目光落在身后隐隐靠近的牛车。

终于欢呼起来。

雁门大难度过去了。

苏劫道:“去雁门在说吧,诸位,随本侯一起,本侯也很是想念尔等!”

雁门幕府,整个雁门关的校尉以上尽数集中,一个个脸上洋溢着劫后余生的兴奋,将雁门目下的战事一一道说。

等到苏劫一阵褒奖之后,苏劫这才将秦王的大令下达了下来。

这些粮食,乃是萧关的,也是关中省下来的。

而且,等到李牧回来之后,萧关的兵器,人马,兵种,器械,一应交给二人自行调配。

这是何等的信任。

而眼前这些粮食,更是是百姓们扣扣攒攒送给雁门将士的。

幕府中的将军校尉,无不热泪盈眶,此时,他们知道,关中到底已经困难到了何种地步。

即便如此,大王都将粮食分润给了他们。

或者说,是关中的百姓,支持着他们这些在外面征战的儿郎们,或许这粮食其中,就有一些,是他们的爷娘的。

不仅是粮食,而是一份期望,秦人风骨,上下同心。

“血不流干,誓不休战!!!”

“血不流干,誓不休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