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秦开局时间倒退三十秒 > 第七百一十五章 秦国,燕国!谋而后动! 二合

第七百一十五章 秦国,燕国!谋而后动!(二合一)

嬴政内心赞赏,看着章邯等一干踊跃言说的少壮派将军,笑道:“诸位长策不拘泥,寡人由衷为诸位感到高兴!”

嬴政停顿了少许,接着问道:“那此次若是寡人征伐燕国,即是太傅所问,我大秦是击溃敌军,还是不必全歼敌军?诸位但说无妨,王绾,你也可以说说。”

将军们这一边,思想觉悟还让嬴政放心的。

如果按照以往,齐国并立,强弱环视,但如今的局面和以往却是大大的不同了。

天下就剩下四个国家。

秦国也不想在看到出现一个像赵国那样有着无比凝聚力的敌国。

王绾略微思考,于是说道:“大王,秦国为耕战之国,以斩首记功为根基,已延续一百余年,此等律法之基础,固然在于激励士卒战心,同时,也在强烈的强调秦国的战法,本就是一种完全彻底的斩首歼灭之战,长平大战,白起大军一举摧毁赵军五十余万,俘虏二十余万而坑杀之,其根本,深藏在这种全歼敌军的酷烈战法之中,臣以为,今日的秦军,确实不能再如此了,真要说理由,也只有一个。”

嬴政道:“何等理由?”

王绾继续说道:“所有作战国的军兵人口,都将是秦国的臣民,都将是未来一统大国的可贵人力,恣意杀戮,只能适得其反,不仅给未来一统大国留下无穷后患,即便统一之后,这等祸患能给大一统的秦国带来什么样的伤害,更是我等今日无法预料的,但是,若是思虑前后之顾虑,对现在来说,素以斩首歼灭战为根基的秦军,若要变革,其难度是异常之巨大,此方权衡,非一日可定夺,上将军有此二问,其深意必然是在警醒朝堂,欲未雨绸缪了。”

王绾的话。

无疑也同时获得了大部分人的认同。

王翦忽然神色一亮,顿时上前一步,说道:“大王,臣知道该怎么做,臣知道上将军的用意了,若是此事能成,我大秦必能再次开疆拓土,不费一兵一卒。”

嬴政立刻神色一亮,满朝哗然,道:“将军快快说来。”

王翦说道:“春秋战国以来,列国战事频频,八成在战事之前,多会考虑此战各种因素,用以决定是否开战,若对己方不利,则应多方寻求避战,然则,一统天下之战,和灭国却大有不同,无论敌国是否好打,无论能够抵抗,这战都必须打,对秦国来亦然,若不能摧毁敌国之抵抗力,否则,敌国必然不会自己降服,惟其如此,不经大战灭国,亘古未有,春秋战国八百年来就诸侯一百余国,其不战而灭国的,更不可能有了。”

章邯赵佗等人,也纷纷点头。

确实如此。

哪怕就是昔年弹丸大小的陈国,面对如此巨大的楚国,都是打,打不过逃,找了新国都再打。

可是若是换一个方式,楚国未必是因为要灭你来打陈国,陈国会誓死抵挡吗?

这就是在战事以前的权衡。

王翦接着说道;“兵法所运,‘不战而屈人之兵,上之上也’,然而,此战法只适用于在战国之间相互对抗的局部战中,才有可能实现,譬如以强兵压境,迫使对方不敢大战而割地求和等等。可是,若是放在灭国之战中,事实上是不可行的,也就是说,要一个国家灭亡而又企图放弃最后的抵抗,至少,亘古至今尚无成例,夏商周三代以来,没有不战而能一统天下者,那么,如今大王欲对燕国用兵,到底是灭国之战,还是讨伐不义之战,若是前者,无路可选,若是后者,便可迫使燕国割地讨降,大王以为呢。”

秦国的朝堂上顿时安静一片。

鸦雀无声。

方到此时,众人才意识到苏劫谋略之长远。

忽然,嬴政将手里的书简再次打开,连连拍手,连道三声好。

让群臣莫名其妙。

忽然,熊启说道:“王将军,如你所言,秦国确实可以以讨伐不义的名义,逼迫燕国割地,上将军想必必然是为了谋夺燕国的易水要塞和督亢粮仓,可是燕国是否会答应先不说,我秦国攻打燕国,此次的名义是讨伐其背后不义之行为,哪怕就是燕国答应了,秦国不费一兵一卒得到这两处重地,可是,难道日后我秦国不准备灭了燕国吗?若是那时,秦国还有什么名义来昭告天下攻打燕国呢?以两地而失燕之一国,孰轻孰重?”

王翦顿时皱眉。

现在秦国,已经恒强于天下,不可能不顾名声,随意的去攻打别的国家。

春秋战国以来,夏商周屹然,即便诡计来去横飞,但突然出兵去打你,苏劫也是不敢这么做的。

当年三晋和秦国虽然老有征战,那是因为四国恩怨太多,随便撤一条都能出师有名,但是,燕国不同。

燕国除了和齐国相互经常打架以外,和秦国没什么世仇。

可以说,孝公在的时候,燕国还在东海钓鱼!

嬴政接口说道:“谁说秦国没有理由?我秦国得了督亢易水,你们以为就结束了?还有一场大戏等着燕国送上门了,太傅思量,当真匪夷所思啊!原来,太傅要的是蓟城。”

“什么???”

一百余臣子瞪大了眼睛看着嬴政。

还有?

怎么可能?

王翦亦觉得都不可思议。

嬴政将另一密信郑重的收好。

立刻说道:“寡人决定,向燕国发起不义之战的讨伐,传寡人国书,命燕国割据易水和督亢,否则,寡人,必灭其宗庙,以正天下视听,此次伐燕主帅,寡人便交托于王翦,你抽调颍川,上党,关中,合二十万大军前往雁门关。”

群臣看到嬴政已然笃定,自然不在多言。

也就是说,大王还是决定要迫使燕国割地了。

“大王英明!!!”

王翦忽然说道:“大王,臣不明?为何上将军要取蓟城?这我等如何来的名义?”

其实,燕国的地域还有辽西,辽东,取了蓟城,虽然不至于获得了燕国所有的土地,但是,也等同于灭国了。

除非迁都。

嬴政哈哈一笑道:“恕寡人不能细说,但是,寡人问王将军一句,若是王将军要攻打蓟城,需要多少兵马?”

王翦想了想,还是保守的说道:“燕国有易水天险,上谷重地,若是陈兵在此,我秦国大军不可能借道齐国,只能硬打,非四十万难以打到蓟城。”

嬴政又说道:“那若是督亢和易水这天然的屏障是我秦国的,那打蓟城容易否?”

王翦顿时说道:“大可直捣黄龙!别无二途。”

嬴政道:“圣人岂会长居屋檐之下,燕国会如何做?”

一时间。

满朝顿时思绪飞起。

不管怎么说,也就等于,燕国的蓟城没有半点屏障。

秦国不取,燕国又岂敢久留?

顿时,朝堂哗然。

赵佗章邯,等人相互看了一眼,难掩惊愕之情:“上将军谋划,匪夷所思,当真匪夷所思啊!!!”

十日之后。

雁门关,幕府聚将,苏劫垂坐在上首,手里捧着秦王嬴政的手书,李牧,蒙恬,赵长戈,王翦,分立左右,静静的看着。

苏劫将书简放在一边。

王翦拱手道:“上将军,朝野上下皆已明白上将军之用意,大王已然下令,此次以讨伐不义,对应燕国,如何行事,大王只说战而有度,其余之事上将军自遣,末将等尊令行事。”

苏劫笑道:“王将军乃是此战主将,本侯也就为你做些寅卯蒜皮之事!”

王翦一番谦逊。

苏劫这才下令说道:“明日辰时,王翦为主将,蒙恬为副将,你二人集结雁门和关中调遣大军,功绩四十万,陈兵上谷西面三十里处。”

二人顿时起身,“末将得令!”

苏劫接着说道:“一旦我大军一动,燕国上下必然人心惶惶,派遣使者前往继承,将吾王国书和本侯的檄文交到燕王手里,大军压境之下,本侯料定,其必然会被迫献出燕南之地及易水,此等大功,算你二人身上。”

王翦和蒙恬顿时大喜不已。

燕南,就是督亢。

苏劫转了一口气,说道:“不过,本侯的目的,并非只在此处,燕国献地,必会有后策更进,我等须防备在前,燕国若是有所他图,王翦便可随时攻燕。”

众人纷纷点头。

苏劫看着蒙恬问道:“让你准备的檄文如何了?”

蒙恬顿时知道苏劫的意思,立刻回应道:“已命文书,整理妥当,上将要求此番所应,燕国若想求和,除了献出督亢及上谷,还要将此次联合外族侵害中原的主谋张良交出来,此事以写入檄文之中,到时天下人便会知道,联合外邦除了燕国还有这个韩国余孽,中原上下,必不会有此人的容身之地。”

苏劫顿时心情大好。

别怪他要搞张良,把他的名声给弄臭。

博浪沙刺杀始皇帝,及辅佐刘邦推翻大秦,此人可是主力军,虽然苏劫也很欣赏此人,但是,军国之争哪有是非对错,只有成王败寇,只能说,各为其主。

苏劫站起身,道:“定国棋定国运,终于也到了收成的时候了!”

环顾苏劫和燕国下定国棋至今,回忆起来,当真是好大一盘棋。

环环相扣,一计扣一计。

……

秦国大军四十万,兵临上谷。

随即,雁门关使者,朝着八荒四野而去,所过之处,讨伐燕国檄文瞬时传开。

大致就是这么几件事,秦国被燕国欺负了,燕国勾结外邦对付秦国,张良出的主意,他是韩国余孽,秦国要补偿精神上的损失,各国谁帮燕国,谁就是勾结外邦的帮凶,别怪我秦国来找你麻烦。

在说了,我秦国受了这么大的委屈,都不是灭国去的,就是要两块地和一个人的人头做补偿,已是仁至义尽。

还有丘林赟单于这个人证的血书。

燕国两面三刀,暗中吃好处,乃是天下最最大的邪恶,无信无义之人,有辱周王室的名声,为草原各部落所不容。

随即。

庶民惶惶,庙堂惶惶,燕国朝野彻底慌乱了。

朝堂上,燕王喜扬天长啸:“寡人的燕国啊。”

堂下,百官垂首,瑟瑟发抖。

秦国的使者送了国书和檄文便走了,只说了一句,三日没有答复,便大军压境,覆灭燕国,不死不休。

对的,秦国要和燕国不死不休。

恰好,今岁乃是燕王喜即位第二十八年,距离短暂强盛的燕昭王时期,已经过去了快六十年,从燕昭王至今,燕国从高峰滑落到了低谷,五十二年间,经历了四代燕王,为燕惠王,燕武成王,燕孝王及燕王喜。

四代传承,一代不如一代。

燕惠王继承了燕昭王之位,以骑劫换乐毅统帅燕军灭齐,结果被田单以火牛阵大破燕军。

充斥,燕国开始从高峰跌入低谷。

燕惠王心胸狭隘,屡屡激化朝政,继位七年就被丞相公孙操发动兵变给撸死。

其后,燕武城王继位,十四年中几乎没有任何建树,真要说武成王,其一生也就两件事,其一,即位第一年便遇见了韩魏楚三国攻燕,勉力支撑着没有破国,其二,即位第七年,遇齐国安平君田单伐燕,燕国丢失中阳之地,也还是没有被齐国攻灭,仅仅两件事却被一班逢迎之臣大势颂赞,死后更是谥为‘武成’,由此足见,燕国朝野已经将自保作为莫大的功勋。

至于更后来的燕孝王,继位三年便死了。

若不是宗庙记载,后世根本就不知还有这么一个人。

这也便是苏劫为什么断定,你只要不发动灭国战,燕国就会割地的原因。

姬丹垂着脑袋,满头冷汗。

他因为坐在姬喜的左侧,所以两眼只要微微抬起,就能看到姬喜案几上的檄文。

还有丘林赟的血书。

那是格外刺眼。

燕王喜怒视了姬丹一眼,便长长的叹了一口气,这件事,本来就是他知道的,也是他许可的。

责怪下来,也不是解决办法啊。

姬喜看了一圈,道:“诸位,以为如何对应现下燕国的困境啊。”

群臣唯唯诺诺,不知如何开口,一个个不由将目光都瞥向了姬丹。

宋如意见状,立刻说道:“大王,燕国眼下时运不济,割地请和,至少秦国不会大动兵戈,为今之计燕国被列国所唾弃,只能服软,在寻日后图谋啊。”

“是啊是啊,宋将军所言甚是,大王,切莫于秦军对敌啊,否则,我燕国长驱国策还未完成,就要灭国了。”

“当年,武成王面对三国联军,半点不虚,如今秦国虽强,但如何比得过当年的三国?以老臣看,大王不如出兵于秦军对决,我燕国自有上天护佑,岂会惧这马官之后?”

朝中臣子一片争执。

很大一部分都认为,不用害怕秦国,不割地又如何,三国当年都灭不了燕,廉颇兵临城下,赵国也灭不了燕,难道,今日秦国就能灭燕。

姬喜稍稍安定了一些,看着姬丹,问道:“姬丹,此事,也是因你而起,你以为如何?”

姬喜略微一想,随即说道:“儿臣以为,我燕国自然是不惧秦国的,但是,这割地到不是不可以考虑。”

群臣看来。

姬喜顿时问道:“此话怎讲?”

姬丹道:“此前谋略,既然被秦国知晓,如今更是传遍天下,燕国若是以兵争抵抗,那日后,谁敢相信燕国?可是一旦燕国给了地,赔了礼,那这事,就算是彻底的一笔勾销,秦国也不可能再作文章,其他两国我燕国也可以有话交代。”

宋如意道:“太子,可是,一旦给了燕南和易水,那蓟城便直接暴露在秦国的眼皮底下,即便其无所名义攻打,但我等岂不是日日如芒刺在背,安能寝寐?”

姬丹顿时看着群臣,目光一正,说道:“诸位,我大燕至召公立国,危绝者不知几数次也,可谁灭了燕国?没有,一个没有,凡欲灭燕者,终归自灭,何也?天命使然也,德行使然也,赵国不强大么?燕国攻赵多少次,没有胜过赵国一次,可他赵国,纵然战胜,又能奈何?终归还不是自家灭亡,我祖燕昭王破齐七十余城,尚且没有灭齐,他秦国,能灭我大燕?不能!”

“秦军纵然占我督亢,我还有辽东,还有长白关,照样聚兵存国!其后光复故地,依旧还是大燕国,我大燕国立国八百余年,是周天子王族唯一的主干余脉,天命悠归,秦国奈何我?我燕国自然会化险为夷,所以,诸位不必慌乱。”

“易水和督亢即便给了秦国,看似蓟城在其眼皮底下,但是,秦国敢取吗?别忘了,长白关一日尚在,便一日盖压天下如泰山,秦国岂有不知?”

一时间。

姬丹的话仿佛给满朝喂了一颗兴奋药。

一个个顿时一扫此前之阴霾。

“太子方略,令老臣大振心志啊。”

燕王喜哈哈大笑,道:“子能振作,老父欣慰之至!!”

良久之后。

姬丹这才说道:“父王,关于割地纳降,乃是儿臣一家之言,倘若秦军遵守诺言便好,可是,秦军若是接受了燕国的条件,依旧要兴兵攻打,也不可不防,到时,一旦出现兵事,长白关大事便会耽搁,所以具体如何决断,此事,儿臣想回府之后于门下商议,明日,于诸君再行定夺,君父以为可行?”

然则。

在姬丹看来,现在最关键的便是,檄文中提到的,关于把张良交出来,如何来处理。

当夜。

姬丹在府中来去不安的走动着。

半刻之后。

敲门声,樊於期走了进来。

姬丹一见,立刻迎了上去,将大门关好,道:“兄长,眼下有一事,孤难以定夺,却关乎燕国的安危,不知兄长可有何良策?”

樊於期正色道:“太子所言何事?”

“张良到底交不交给秦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