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秦开局时间倒退三十秒 > 第七百二十六章 嬴政终建兵马俑!燕国攻秦!

第七百二十六章 嬴政终建兵马俑!燕国攻秦!

渭水坡源。

白玉京身披白沙,落落垂站在一亮朴素的轩车边上。

她两眼汇成一线,紧紧的盯着面前的苏劫,她如何也想不明白,三代鬼谷,布局天下,左手执黑,右手执白,苦心经营的一场棋局,这天元之位,为何就如此轻易的苏劫给发现。

此次他来咸阳,直到真正面苏劫,不由想到曾经的谋略种种,真的可以让他们在秦国身上实施吗。

张良。

本就是玄女布下的棋子,其目的,便是为了对付鬼谷,当然,鬼谷支持的是项羽,也就是说,玄女早就防备着鬼谷,张良真正要面对的,实际上是项羽,要对抗鬼谷。

玄女知道,自己的布局时候一定比鬼谷深算一层。

可即便如此,在苏劫眼里的玄女,不等于在玄女眼里的鬼谷吗,二人其实早就被苏劫所防范。

那所谓的张良和项羽,自然便成了一个笑话。

鬼谷不知自己被玄女盯着,玄女不知自己被苏劫盯着。

白玉京问道:“太一,为何不愿摧毁鬼谷的人俑?”

苏劫立刻有些肃然,脑海里的记忆依旧挥之不去。

从他见到那人俑的头颅跌落在地上之后,不由想起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那就是,他到底改没改变历史,如果以事实而论,肯定是改变了。

如果没有他,秦国一统天下,还要二十年。

哪怕是离郑国渠竣工都还要数年。

包括蒙骜,吕不韦,李牧,赵姬那更是必死无疑的。

还不说,嫪毐,韩非等人。

然而,苏劫不由想到,或许历史上天下一统,这是明面上的,暗地里那些泯然在史书里的故事却如跗骨之虫,时不时的展现在他的眼前。

那如果他依旧在这个史书中记载的历史上,那为何后世没有苏劫的只言片语?

他不相信焚书坑儒,可以泯灭他的存在。

更不相信嬴政会对他苏劫不利,刻意磨灭。

一个兵马俑灵兵的民间传说,都能流传于后世,何况是他苏劫?

假如原本的历史上,真的有苏劫,那为什么苏劫却半点看不见了,不管是民间还是本纪,完全无所痕迹。

就像当年虞朝,如果不是因为出土了虞朝的文物。

以及左传,春秋里的一些只言片语,谁能知道,还有这么一个朝代,一个存在了一千五百年的王朝都能被抹杀,何况是一个人,如此一想,或许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苏劫所不知道的秘密!

这个秘密或许和正史有关。

苏劫想到这里,内心深处,不由有些不寒而栗,作为堂堂大秦武侯,可谓是这天下身份最贵,权利最大的人之一,可是面对苍然历史,也不由踌躇不定起来。

苏劫看着玄女,忽然想到了一种可能,不由问道:“仙子,本侯突然想起了一件事,事关本侯自己,还请仙子如实相告。”

白玉京点头道:“太一尽管问。”

苏劫道:“本侯虽然机缘巧合,成为了当代太一,但对术士确实不太了解,然而,本侯在想,按道理,不管是黎民,苗民,华夏百姓,皆以太一为至高神,也就是民间信仰之言论,那玄女的地位,和太一相比,孰高孰低?”

白玉京虽然不清楚苏劫为何会突然有此一问,不过也老老实实的说:“玄女因为帮助黄帝在浊鹿之战打败了蚩尤,那时起,风后便被封为了玄女,虽然,东皇太一同为黄帝所封,但在黄帝征讨天下之时,太一便是掌管黄帝部落的炼气士,是以,其功德,即便是在天下一统之后,太一依旧为炼气士的领袖,至于风后更多只能说是黎民的领袖,如此一看,自然是太一为尊,太一这番询问?是有何疑惑?”

白玉京的话,立刻让苏劫更加惊异。

苏劫半响,才神色严肃的点了点,道:“多谢仙子解惑!”

苏劫的疑问,自然无法在问下去。

因为,他忽然发现了一个巨大的疑点。

以信仰来说,两千年后的百姓,就以神话传说来讲,按照白玉京的说法,就说不通了。

神话来自于民间,这一点毋庸置疑。

可是,疑点便是,既然太一的身份尊贵于九天玄女,而且,所有后世的文献都提出过一点,那便是,太一为至高。

屈原的九歌。

宋玉的高唐赋,皆是如此。

可是为什么,在后世,百姓之中,多只知道九天玄女,而你知太一,更是鲜有印象,这便不合道理。

九天玄女作为后世道教的尊神,多受供奉。

但很难见到东皇太一,其身份,故事,更是寥寥几笔,传于民间。

甚至说,是几乎消失。

那苏劫发现,他自己和东皇太一,几乎是一起消失了。

当然,这只是苏劫的一种假设和猜想。

也许,历史完全被改变,这些就自然不存在了,战国时期,历史寥寥几笔,春秋笔法惜字如金,但是眼下,至少,战国末年最大的谜团已经被解开。

苏劫思虑期间,忽然听到白玉京的声音再次传来,“太一还没有告诉我,为什么不肯烧毁那些陶俑。”

苏劫道:“因为鬼谷!”

白玉京一听,两眼一闪,身边的黄石也是一愣,白玉京笑道:“原来如此,看来,太一深谋远虑,到是玉京多虑了。”

苏劫问道:“仙子此行何处?”

白玉京道:“我与黄石会北上前往挛鞮,若是北方有乱,必在此处,若不先行一步,我实在无法安心,倘若有所发现,定会赶来咸阳,告知太一。”

苏劫不由点点头道:“既然如此,那本侯就替天下万民多谢仙子大义之举。”

白玉京上了青铜马车,黄石转而化作车夫。

苏劫目视车马缓缓北上。

随后,这才带着李斯及郑国,章邯,重新回到了那座人俑墓室之中。

当众人回到这里之时。

所有的人俑依旧完好无损,那唯一被玄女刺穿了胸腹的人俑,也仅仅留下了一地鱼油,头颅早也完好的恢复了此前的模样,神色的色泽也依旧艳丽,半点没有被火烧过的痕迹。

苏劫自然是用了时间回溯。

将玄女烧掉的人俑给恢复成了先前的模样。

章邯道:“上将军,此处,末将等如何处置。”

苏劫道:“事关宣太后,此事不易宣扬,离去之后,将这里原封不动的掩埋,相关士卒,尽数封口,许以大利。”

章邯领命。

随后,苏劫再次对李斯说道:“李斯,此次回到咸阳之后,本侯会启禀大王,重建人俑,以作君王陪葬大墓,此事就全权交付给你来做,你便按照吕相当年的规划,来兴建这处陪葬坑,同时,你要广布天下,让此事,不管是齐国,还是楚国,力求中原皆知。”

李斯道:“天下所知?额!武侯放心,下官知道该如何做。”

众人关闭了石门,随即,五千士卒开始填埋。

那封尘在地下七十年的墓室再次归于沉寂。

苏劫立在坡源上,看着大墓被掩埋,这处墓室的场景,除了被玄女刺穿了一个人俑,可谓是纹丝不动。

既然如此。

一旦此事被天下所知,那谁最害怕。

苏劫嘴角露出一丝冷笑。

刘邦身后没有玄女,定然难以成事,那同样的道理,项羽身后若是没有鬼谷,那又如何呢?

朝堂之上。

苏劫对着嬴政道:“大王,所谓,国弥大,家弥富,葬弥厚,含珠鳞施,钟鼎壶滥,马衣被戈剑,可延万世帝基,如今,秦国弥大,冠绝古今天下,岂有不作仁君之治,臣恳请,兴建骊山大墓,为秦国延帝业之基。”

百官,谁都想不到。

武侯居然提出了当年吕不韦当政之时所做的事情。

然而,作为君王来说,帝王陵墓在夏商周直到战国,这都是最为重要的事情。

便如苏劫口中所言的道理。

陪葬,不仅要大,还要金缕玉衣,将马车,马匹,衣服,戈剑,都要葬于其中。

嬴政闻言,道:“马衣被戈剑?太傅所说之事,寡人亦认为可行,可是,戈剑到是好说,那马衣如何来做,难道,让寡人将生灵陪葬于其中?是否太过?”

李斯立刻接口说道:“大王,臣以为,太傅所言,事关社稷,按照古礼,马衣被戈剑,乃是帝王之姿,不可更改,然而,秦国不敢随意磨灭生灵,不如,以陶俑而代之。”

说道陶俑。

这朝堂上大半的楚人,都是纷纷点头。

李斯道:“马,自然不可用活马,而戈剑若是随意陪葬,显得,太无格局,而我秦国,武威以振天下,那为何不以陶俑而替之,将陶俑作成马俑,展现大秦武功传世千载,让后人铭记华夏和大秦,以大秦的锐士之姿态,作成人俑,人俑手持戈剑,驱策良马,成古往今来,天下唯一之兵马大俑。此举,以国运来说,镇守秦国万万世昌隆,二可实现马衣被戈剑的帝王姿态,兵马俑一成,大秦万世不衰,一举两得。”

嬴政一听。

顿时心中一片火热。

夏商周以来,谁做过兵马俑,用李斯的话说,兵马俑可以展现大秦锐士的风貌,震慑千古,让后人瞻仰,大秦的风貌将永记在世。

嬴政连说三个好。

群臣纷纷附言。

李斯皆这说道:“不但要马衣被戈剑,臣以为,如此大秦锐士,事关秦国昌隆国运,所作之人俑马俑还需寻遍天下最好的工匠,精心雕琢,力求于真人无二,不仅如此,人俑马俑完成之后,还要采集东海之漆,加以着色,这便意味着天下之人,共建大俑,千万年后,秦自存人心。”

李斯的话让苏劫听完,不由暗道真是个大才。

苏劫只是让李斯想办法布告天下。

尤其是齐国和楚国。

李斯也是苦思了一夜,如何来做到传遍天下。

首先,寻遍天下最好的工匠,而善做人俑的工匠在何处,那自然是在楚国去找。

然而,要上漆。

兵马俑的漆在后世勘验,知道是一种在东海也就是齐国,特有的一种漆,这种漆有多难得呢?简单的说,兵马俑身上的漆一亩地生长的树木所制成的漆,只够半个人俑。

要做千万个。

那要多少树,多少时间。

而这些东西,在齐国,作为西垂的秦国是半点没有的,所以,秦国能上色的地方,大多都是秦王宫,其余皆是黑色。

苏劫附和道:“大王,兴建兵马俑,乃秦国内治大政,虽不急于一时可成,但也可以进入政务之重列,以三十年为期限,终得以竣工,此工程不劳人力,只花时间,可全秦之功业,臣认为廷尉之言,可以实施。”

嬴政喃喃道:“兵马俑?好一个兵马俑!”

嬴政看着李斯,道:“廷尉建议,寡人深以为然,此事既然如此重要,兴建人俑之事,寡人便交给你来办,你定要给寡人办得漂亮,寡人定会重赏于你。”

李斯立刻惊喜,稽首道:“臣,领命!”

其余之人,羡慕不已的看去,内心深处,连连叹息,他们怎么就没想到,吕相还留下了这么一个大事。

……

蓟城陷入了紧张慌乱的巨大旋涡之中。

荆轲刺秦,其结局出人意料,樊於期的反水对燕国朝野如当头一棒,更是平地惊雷。

太子丹听闻之后,整个人惊愕攻心,欲哭无泪,听道逃回燕地的使者讲诉着当初秦国朝堂上的那一幕之后,更是哼都没哼一声直接晕厥了过去。

夜来。

姬丹忽然醒来,顿时捶胸顿足大哭,直到天亮,托着疲累的身体赶往了蓟城王宫。

荆轲刺秦,原本就是惊世密谋,被宝藏的严严实实,朝野上下,可谓此前是极少人知道,此时,忽然出现的变故传遍了朝野,以及市井乡野,燕国上下无不惊讶的聚相议论。

一时间,连面临亡国危局也似乎没人顾忌了。

众人还处在被雷击的懵然状态之中。

朝堂上,众人心绪复杂的看着姗姗来迟的太子。

姬喜坐到王座上,也是一言不发,看不出其半点到底是喜还是乐。

姬丹将荆轲刺秦的失败全部讲了出来。

群臣也都是垂首而听。

鞠武痛哭不止,让人更是胆战心惊。

可以想象得到,这件事传出来了,其他国家,哪里敢和燕国为伍,燕国连秦王都敢杀,难道就不敢杀齐王和楚王?

姬丹沮丧的道:“荆轲刺秦,已然激怒秦王,事已至此,孤也不作辩解,燕国危亡已迫在眉睫,唯请父王决断国策。”

姬丹也是无可奈何。

本来,说好了是张良,可是他如何想得到,他敬佩的大哥,居然在秦国的秦王大殿上,不断高呼他姬丹的名字,燕国的名字,受姬丹之命,燕王之命,诛杀秦王,那一句句言语便如针尖麦芒,让他浑身都是隐隐作痛。

这倒底是为什么,樊於期为什么要陷他于不义,陷燕国于不义。

姬喜看着瑟瑟发抖的群臣。

想到,那易水外的中山之地,都还囤积着秦军。

怕是用不了几日,一旦整军,易水之畔,便是刀光血影。

尤其是雁门关,如今早就没了威胁,大可对着燕国的易水,大动刀兵。

姬喜忽然低声说了句:“没杀成,便没杀成,有何可怕。”

“??”

“什么?”

姬丹诧异的看着这个平日里恨不得坐在朝上都要昏昏睡去的父亲,怎么到了这个时候,反而雄心勃发?这是要和秦国打仗?

燕王喜不知是真没怪姬丹,还是想要振奋人心。

忽然站了起来,说道:“诚如此前吾儿所言,召公立国,燕国谁人可灭,联军尚不可灭我燕国,何论秦之一国?大燕国乃是周天子之脉络,那秦国,乃是姬氏之下一马夫,苟延之下,几欲灭国,八百年至今虽有大胜,难道,就没有大败,何以大败,皆因天理不容此蛮夷之民,如今,秦欲攻燕,何解?乃是以下犯上,天理难容,天公安敢护佑?我燕国铁骑踏来,必叫这帮秦人,埋骨于易水,尔等何惧之有?”

姬喜的亢奋之言,并没有让臣子们感到任何的安全感。

姬喜忽然说道:“莫非,诸位忘记了,我燕之辽东。”

此前说了一番话,还不如这么一句有用。

顿时,姬丹还有宋如意等文武,纷纷看向这忽然乍起的燕王。

姬丹问道;“父亲可是指的长白关?”

姬喜大笑,说道:“此次,秦国想要兵犯易水,在寡人看来,此战,乃是义气之战。”

“义气之战?”

姬喜继续说道:“吾儿为了天下,刺杀秦王,秦王为死,因此恼怒之下,攻打燕国,这,是否为义气之战?燕国若是如此好攻打,那此前,为何不打?这,是否为义气之战?义气之战,必败也。”

姬丹想想,确实是义气之战啊。

顿时问道:“父王,若是决定于秦国义气之战,那我燕国易水,只有二十万将士,兵力于秦国四十万大军相比稍显单薄,这?”

姬丹的话,无疑就是满朝文武的肺腑之言。

姬喜道:“秦国四十万,确实胜我燕国,不过,寡人只需速速从辽东调回十万大军,便有三十余万,三十余万大军拒守易水,何等威势,兵法虽言,十则围之,倍则攻之,然则,也当以形势而论,战场无常法,当年,白起以五十万秦军围困赵军五十万于长平谷地,也是兵力对等,还略有不及,何以成功?形势使然,山川使然,今我燕国三十万大军于秦军四十万,虽略略不及,但山川形势却是对我军大为有利,对秦军大为不利,此,我之所以能以三十万合为秦军之道理。”

姬喜的话无疑让众人大喜不已。

宋如意作为易水大将,更是附和说道:“大王所言极是,诸位且看,涞水从西北向东南而来,两条易水从西向东而来,在逐地之南交汇,三水夹成一个广约百里的大角,秦军兵临南易水,若不能越过涞水,终不足以威胁燕国腹地,秦军若换作北上,则我军只在涞水以北之燕南山地,卡主咽喉要塞,兵分三路,同时攻打秦军,则秦军背后是易水涞水,退不能退,只能以低地攻打高地,且背水一战,不合兵法要旨,岂有胜战可循?”

一时间。

朝堂上纷纷喧哗起来。

如此一看,三十万大军不失易水。

秦国如何要突破易水的艰难,怕是要数倍兵力,这四十万根本就形成不了威胁。

姬丹振奋不已。

姬喜终于拍案说道:“诸位,其实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寡人之所以不惧秦国,非易水一地而已。”

“什么?我燕国还有其他的准备”

姬喜终于说道:“秦开当年,平定辽东,留下了十五万大军于辽东之地,这十五万大军,便是我燕国藏匿的一只飞骑,易水之战,虽然我燕国有山川地利使然,然而,纵然战败,又能如何?我等大可进入辽东,后路多矣,秦国若是占领蓟城,则我燕可攻秦,秦岂能攻燕?”

“何况,那秦侯自砸双足,居然,提示我燕国,修建长白关,此雄关虽未成,可一旦我燕国大举回到辽东,便可倾力提前修建此雄关,雄关一成,收复失地,挥手之间也,秦国能耐我燕国何?”

姬喜的话。

大是振奋。

长白关,还是那秦侯提醒他们的,现在,反而成了秦国最为害怕的关卡。

又有秦开留下十五万大军藏在长白山,想到这里,秦国打来了,还真没什么可怕的,单说易水,秦国就未必打的赢,就算赢了,还要去打长白关,做梦!

此时,姬丹麻木的心又渐渐活泛了起来。

果然,父王还是有所藏私啊,谁能想到,在辽东深处,姬喜还藏有这么一手。

至他逃回燕国,姬喜的郁闷衰老显而易见。

所以才将国事交给了他。

也分明流露出一种暮年之期的无可奈何。

此次,荆轲刺秦。

姬丹看的出来,姬喜是极为恼怒的,但是,他是燕国的太子,这江山,还是要交给他的。

虽然,姬喜从来都不喜欢他。

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既然燕国有这么多条路走,还有那苏劫提醒他们修建的长白雄关,那又怕什么呢?

说到底,何草不衰?何木不萎?何人不死?何国不灭?能在将死将灭之时不降不退,而一力鼓噪于强大的秦军会战,奄奄一息的老父王尚且可以,他姬丹又有何不可呢。

想到这里,姬丹顿时道:“父王,儿臣想要为主帅,抵抗秦军!会战于易水。”

宋如意等人知道,此次燕国的后路,也都纷纷放下了心里的畏惧。

他们有辽东,怕个锤子?

宋如意道:“大王,臣愿为副将,辅助太子!灭杀秦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