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秦开局时间倒退三十秒 > 第七百二十七章 易水谋夺!长白关的用意何在?

第七百二十七章 易水谋夺!长白关的用意何在?

秋风起,曙色初上,姬丹木然坐起,看见了塌前侍女惊恐无比的眼神。

正要发作,姬丹却骤然愣怔于侍女身后的六尺铜镜之中,只见原本乌黑的发色居然变得霜白。

他不可置信的诺步上前,一把推开侍女,看着铜镜中的自己几乎不敢相信。

铜镜中,白楞楞的头发下的双眼同样愣视着自己。

姬丹随即才知道,这一次,虽然有老父亲给自己兜底,但是,燕国沦落到今日,樊於期的背叛,让他心底是何等的沉痛。

这些东西,骗得了王座上的姬喜,满朝文武,唯独骗不了他自己。

门外的秦舞阳走了进来。

看了看姬丹模样顿时大惊失色。

姬丹挥了挥手,表示不必惊讶。

秦舞阳这才说道:“太子,准备好了。”

姬丹沉痛点头,道:“就按计划去做吧。”

随后。

姬丹以燕王喜的名义,下书朝野,让继承及整个燕国都知道了一个消息,上卿荆轲为天下赴义,大燕举国服丧,以彰烈士志节,王书颁行三日,燕国城乡触目皆白,过人愤激流涕大呼复仇之声几乎淹没了蓟城。

姬丹,秦舞阳,宋如意乘势而上,立即下令各郡县征发义勇,入军抗秦。

此次,整个易水之东,居然神奇的集结了哀兵十万。

不错。

姬丹以荆轲之事,组建了四十万哀兵。

燕秦两国纷纷屯兵于易水东西之地,秦国集结于中山,将整个易水西面围得水泄不通。

此时。杨端和,李信,王翦和一班大将已然聚集在幕府之中。

王翦首先道:“上将军已任本将为此次伐燕主帅,相关战事,还请诸位齐心协力,如何攻燕,诸位大可畅所欲言。”

等道王翦话音一落,李信便说道:“将帅,燕国利令智昏,居然调集举国兵马于易水于我秦军会战,以末将来看,此举恰好正是我军一战定北的大好时机,然而,末将以为,既然要一战定国,那必然要出其不意,末将愿为先锋,夜袭易水大营,此举虽不能一举覆灭燕军,但燕军慌乱之下,必然后退至涞水西,以作保全能战的兵力,到时,我秦军便可一举占据易水上谷等地,便立于不败之地,燕国则乱,后续,两战三战,我大秦锐士,便可轻易破敌,拿下燕国,是以,第一战最为关键。”

杨端和问道:“李将军之计,虽未尝不可,但本将却以为颇为冒险,如今上谷易水,必然已被燕军严加防范,虽秦燕各有四十万大军,但是,秦虽气盛,但燕国却有地利而补不足,相较而言,孰胜孰败,难以预料,倘若将军夜袭不能建功,不仅不能击退燕军,哪怕是自己也要落入敌军腹地,实乃过于兵行险着。”

李信却说道:“杨将军所言,不无道理,本将安能不知,不过,在本将来看,燕军虽有四十万,亦有山川地利,但绝不敢真的我军峡谷对战,其实山川阵势看似天衣无缝,实则破绽重重。”

“哦?这是为何?”王翦不由疑惑的看去。

李信说道:“其一,燕国,兵马号称四十万,然而,在李信看来,实则这四十万兵马,一无统兵大将,二无实战演练,三无坚甲利器,四无丰厚粮草,而此四点,我秦国皆远胜燕国,此间差异,莫非燕国不知?”

一时间。

帐内经过李信这么一说。

纷纷点头赞许。

李信接着说道:“其二,燕国以荆轲名义,激起民愤以抗秦,广募义勇以强军,然而,为何燕军要延至深秋以会战?实则欲在战败之后逃入辽东,使我军不能在风雪严寒之季追歼而已,未战而先谋退路,其心之虚已然可见,如此一看,这四十万大军,不就是四十万惊弓之鸟?那姬丹为贵胄公子,于我秦王相比,好似一未经战阵的羸弱公子,却被燕国指定为主帅,不足虑也,有此两点,一个出其不意,燕军必惝恍而逃。”

幕府众将听完。

纷纷表示在理,王翦笑道:“这姬丹以此刻之仇激励战心,何其之蠢。”

辛胜亦道:“国家危亡而不计,却以一刺客之死为明目大张仇恨,公仇还是私恨!以刺客激励将士,战国以来,从未所见,我亦不知这姬丹到底如何去想。”

一时,幕府洋溢着欢快的笑容。

王贲忽然说道:“此为哀兵,太子丹之所以如此做,便是想要一支哀兵,此乃险中求胜,不言战局,但言此一点,燕国还是做到了。”

王翦眉头一皱,问道:“贲儿,我军有四胜,纵使燕军有此一胜,以你的意思,似乎不赞同我军一战夜袭?”

王贲忽然道:“或许,诸位都忘记了一件事。”

“何事?”

王贲道:“至王贲跟随武侯以来,武侯谋算如斯,可谓丝丝入扣,断然没有让敌国占了便宜的道理,就连在做诸位,都知,燕国之心虚,为何?乃是因为其退入辽东,辽东更有长白关,燕国即便失去现在的土地,有长白关坚守,大可征服高句丽,朝鲜等地,便可整军肃马,在做收复失地,秦国即便得了蓟城,又何来安定可言?难道,上将军让燕国去建长白关,真的是为了燕国吗?”

王贲的一句话,无疑是提醒了众位一个巨大的疑团。

燕国凭什么敢和秦国打,不就是有了不败的退路,而且,这个退路还是武侯告诉的,武侯会如此让人占便宜?他们是在无法相信啊。

王翦不由点头,重新恢复了此前的疑惑,问道:“贲儿,你的意思,武侯莫非有其他的打算。”

李信忽然说道:“末将明白了。”

众人看去。

李信说道:“武侯让燕国修建长白关,不就是为了今日?”

“何解?”

李信接着说道:“易水乃是狭路,狭路相逢勇者胜,秦为征讨燕国,乃是讨伐不义,燕国为一刺客,乃便落入下层,其心必然不坚,然则,在加上燕国有退路,秦国无退路,这长白关,虽看似坚关雄塞,但无疑摧毁了燕军必死之心啊。”

众人纷纷觉得有理。

如果没有这个长白管,燕国在亡国的情况下,必然会是殊死一战,然而现在,明明有退路,为何还要死战。

王贲摇头,说道:“末将却以为,李将军所言非全谋。”

王贲道:“我秦国立国以来,但凡出动三十万大军,皆以灭国而论,如今,中山之地陈兵四十万,上将军必然是要灭燕的,若是如此,长白关只是起到替我秦国泯灭燕军的抗敌之心,未灭也太局限于眼前,以王贲对上将军的了解,其必然还有大用,如此一看,那易水之战,肯定是无法灭燕!王贲以为,灭燕,还要从长计议。”

幕府之中。

一干年轻的将军纷纷陷入沉思。

对啊,上将军要灭燕国,可是燕国的长白关又是上将军让燕国修的,难道这其中有隐秘?

王翦道:“王贲,那易水之战,如何行事?”

王贲早就想好了回答,立刻便说:“父帅,诸位将军,燕国本是弱势,而今主动陈兵四十万,可见其急于求战,然而,此中必有机谋!燕军谋划不明,我军灭燕,就说这易水便无必胜的成算,可是,就如今来看,即将大雪,似乎是逼得我军主动攻打燕国,看似大好的战机,如果不加以利用,稍纵即逝,何以如此?今秋不能灭燕,燕国便有了喘息之机稳定国势,到时,其便会死灰复燃,为此,灭燕之战,当分为两部分,其一为易水之战,其二才为定北之战,不可一概而论,而易水之战,重点便在破解燕之图谋,不可顺其心而攻打,否则,必入其瓮中,一旦出现死伤,秦军士气必然瓦解,等明白了燕军的图谋,才能定下战法。”

王贲和李信的性格迥异。

加上王贲灭了魏国,如今,也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心思天马行空,行为不知轻重的小将,早已是名声赫赫的大将之才。

此番所言,让人觉得其稳中求胜。

王翦笑道:“吾儿所言,甚得父亲欣慰!”

李信虽未说话,但也是拱手表示敬佩。

分为两战,其中一战,是易水之战,这第二战,必然是长白关和蓟城之战。

众人议论之间。

只见,帐外一阵拍手。

苏劫道:“王贲所言,也深得本侯之意!”

众人闻之,纷纷起立,“末将等参见上将军。”

苏劫摆了摆手,对着王翦说道:“诚如王贲所言,此战为两战之地,王翦你是易水之战的主帅,本侯此来,乃是为了灭燕而来,这里的军务,既然交给了你,本侯就不便插手,本侯旁听,尔等自行会议。”

说完,苏劫便独自来到了幕府一边的案几,示意众人继续。

众人不由神色骇然,纷纷相互看去。

果然,这长白关有鬼啊,绝对不是他们想到的这么简单,也绝对不是燕国君臣想的这么简单。

见到苏劫道来。

一干年轻的将领,也都纷纷直起了腰。

目不斜视,让苏劫一阵好笑。

王翦也对着王贲问道:“那以你之见,可有洞悉燕国在易水的谋划?”

王贲继续道:“燕国此次大行募兵,易水的地形也并不复杂,无非,两处易水,一处涞水,一处涿地,此为主战场,其凭借为哀兵必胜的兵法道理想要占得首胜,这便是燕军所依仗。”

王贲接着说道:“换而言之,若是贲为燕军主帅,如何布兵得以御敌而保万全?”

“燕军合兵四十万,分作三路,守住涞水西,东,南三面,仅此驻扎之势,便一目了然,我军要于燕国对战,就必须要度过易水,再度过涞水,然后赶往涿地,于燕军三路交战,如此,则我军两次涉水之后必然人马疲困,燕国若是乘此时机强攻我军,我军必败,此为地胜,亦为燕军唯一的活路。”

“正是!!!”

辛胜,杨端和,一看面前的地图。

在想着王贲的话,如当头一棒。

苏劫微微点头,继续聆听。

王翦迫切的问道:“既然如此,那我军该当如何?”

王贲的话,无疑是告诉众人,不管是夜袭,还是其他,只要进了上谷,就要面对三路燕军,燕军若是不出,秦也无可奈何,一旦进入寒冬,秦燕便会出现极大的反转。

王贲清了清嗓门,眼角撇了一眼苏劫,他能想到唯一的办法,那必然就是长白关,肯定是灭燕的关键。

于是说道:“易水之战,重点只有两处,其一,将其驱逐,其二,将哀兵之心磨灭殆尽,到时,本就心虚的燕军自然不敢在易水久呆。”

“如何磨灭?”

王贲道:“既然上谷,易水,涞水,涿地不能成为进攻之处,自当另寻他处,以王贲来看,此战若要一举得胜,诱他南下,就是我秦国的战场。”

王翦脚步猛然站定,厉声问道:“南下乃是亢地,你的意思是,我军想办法前往亢地不成?”

王贲道:“上将军,还有诸位将军,请看燕国的部署,主将亲率最大的一支主力,驻扎在西北方,这一大营,距离燕国另外两处大营,有六十余里,距离我军也是最远的,为何最强的一支劲旅反而离我军最远?原因何在?因为,此地最为靠近蓟城,进可攻,退可守,其主力从开始就没打算出来攻打我军,只待我军度过涞水,联合另外两路合击我秦军欲涿地,如此,便你可看出,这一支主力实则以护卫蓟城为第一要务。”

“不错。”

王贲接着说道:“我军四十万,其实,要瓦解燕国,只需派出十万人马,借道齐国,从河东进入亢地,还能第一时间进入亢地的燕军,便是燕国护卫蓟城的这一支主力,他到底敢不敢动,燕国极难抉择,因为,我秦军这一路人马,并非为了进入亢地厮杀,等进入督亢之后,十万秦军,不杀不掠,反而将亢地的百姓纷纷驱逐,如今举国上下的燕民都知秦燕之事,可恰逢此时,秦国却秋毫不犯,燕民必然争相传言,也就会瓦解其哀兵哀民,而易水四十万大军中最少有十万来自于乡野,到时,这里的百姓无路可去,只有一途,那便是前往辽东,形成一波巨大的迁移人潮。”

“易水一旦知道,秦国有十万大军出现在亢地,再加上举国百姓东走,又无法决定到底动不动这一路主力人马,是战还是和百姓一同退往辽东,就看姬丹如何选择了,若是退往辽东,我等轻易便可夺了易水,督亢,燕国便会拒守长白关,至于后一步,便看上将军如何对燕国实施计划了。”

王翦拍手道:“妙,妙极!”

等到秦国想办法往燕南丢一支精锐,别说十万,就是五万,燕国都不太好抉择。

你若是动了这一波主力南下,难一旦正面三十万秦军挺近上谷,度过易水涞水,就会出现一个空缺,正面的主力去亢地了,那无疑就会留下一个巨大的缺口,让秦燕会战的主战场从易水变成了蓟城。

可是你不下。

南面的百姓就会被秦军纷纷驱赶,百姓要去辽东,必须要放过难以行走的亢地,先行北上来到涿地再行往东前往蓟城或是辽东。

因为秦国的不杀一人,必然会影响到这个哀兵。

秦国根本就没打算和燕国死磕啊。

就连李信也觉得这个方法简直是万全。

既然此战分为两战,如果真的如此实施,那必然可以轻易的夺下易水。

因为,燕军本就心虚,这一点,都是明面的,谁都看的出来。

王翦等人纷纷看向苏劫,王翦道:“请上将军示下!”

王翦是主帅,大可一人决定,但毕竟武侯在此,这么做也是表达他们的尊敬。

苏劫想了想,说道:“此前,朝野已然出现了一个声音,众位从咸阳而来,想必都以知道,燕军不谈,将来,这天下的百姓,都是我秦国的百姓,王贲能不犯秋毫,符合秦国未来的长驱国策,本侯恭祝各位,旗开得胜。”

等到众人各自回营。

王翦顿时问道:“上将军,长白关是否是此次灭燕之关键?”

这个问题,王翦是憋了很久。

燕国修建长白关的时候,天下都是知道的,惊动了齐王,楚王,以及当时的春申君。

长白关一旦修成,其艰险,及对燕国的作用,不亚于函谷关,潼关这些地方。

整个关后,就好比巴蜀之地,根本就难以进入。

易守难攻。

否则,燕国再如何昏庸,也不可能朝野都纷纷赞同。

长白关,到底是对燕国有长远是利,还是有当下之害,谁也不知,因为,这是苏劫以一手定国棋,间接的提示了燕国。

如果当初,这定国棋还另有深意,那无疑就太过匪夷所思了。

难道苏劫在那个时候,就已经有了灭燕的打算了吗。

苏劫和王翦,缓缓来到帐外,眺望着远处的上谷。

苏劫道:“王翦,长城守卫了中原不错,但换个角度去想,难道就没守卫匈奴?”

……

五日之后。

秦军纹丝不动,双方探马你来我往却毫不停息。

姬丹,宋如意,等燕军将领聚集于幕府之中,一个个面色露出为难之色。

因为,他们本打算用‘半度击之’的策略来对付秦国,哪怕是深夜都紧紧的看守要塞。

半度击之。

意思就是秦军渡水之时,发起攻击。

可是,等了五日,秦军居然毫无动作。

“报!太子,将军,时才,我军斥候前往秦军四野,其四十万大军,凭空少了十万,我等随后四处搜寻,那十万秦军居然不见了踪迹。”

“什么?”

一时间,燕国上下惊惧的站了起来。

易水的地形非常的简单,可以说,双方都是明面的,比的,就是胆量和勇气。

“莫非,秦军想埋伏我等?”

“这算个什么阴谋?纵有骑兵埋伏,也要诱我等如险峻山谷啊,可易水山川水利,皆在我方,秦军何以借得?”

姬丹不由看向宋如意道:“这秦军何在?”

宋如意此前,本就是易水大营的主帅,若是秦军藏匿,其应该是最为清楚的,其他人也都纷纷看了过来。

宋如意道:“秦军距离山谷至少还有三五里,且不说其在山外,就在山内,那低矮平缓的两面小山能埋伏多少人马?若是无法探知,想必,这十万大军已然退去。”

“两国会战,岂有无故退兵的道理。”

众人商议的没头没脑,实在想不到秦国到底有什么打算。

就在此时,帐外声音猛然传来,“不好了,太子,南面出现了大量的百姓!从亢地而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