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秦开局时间倒退三十秒 > 第七百五十六章 儒法之争!暗藏杀机!

第七百五十六章 儒法之争!暗藏杀机!

丞相府。

熊启一扫朝堂上的阴霾,刚一入府,便换了一副极为雀跃的嘴脸,哼着小调,关着门窗,便坐落在案首端详着手里的书册。

青烟上梁几许,负刍终于敲门而入。

负刍上前,见熊启面含笑意,问道:“兄长,今日可是有何喜事?”

熊启哈哈一笑,指着一边的案几说道:“坐下说。”

负刍拱手,端坐一边。

熊启说道:“攻楚怕是有些难了。”

负刍神色一亮,问道:“这是为何?”

熊启说道:“匈奴来犯之事,想必你已知道。”

负刍听道这里,不由眉头深深的皱在一起,忽然问道:“兄长,弟听闻,朝中都在传言,说秦国得到了一种马具,此物若是实施,可让秦国的骑兵一举超过胡骑,不知,此事可否属实?”

此事之重,现在虽然还未传到市井之中。

但是作为朝野的臣子,大多都是清楚,负刍如今在廷尉署,自然也能听道。

熊启点了点头,道:“不错,此物当真神异!怕是不出数年,不敢说真的能稳胜胡骑,但至少,也能立于不败。”

负刍听道这里,深吸一口气,两眼释出骇然之色,迫切的说道:“那此物乃是器具,既是器具,重在工匠,那可否带入楚国?”

熊启摇了摇头,道:“你的意思,本相何曾未想过,虽重工匠不错,但此物更重工艺,当年,我秦楚两国还主用青铜制器之时,韩赵两国便已然开始兴盛铁器,就说战场之上,若非秦国国力强盛,将才无数,单论兵甲之强,还不敌两国,那你可见过,今日的楚国,用过铁器?这个道理你可明白?”

负刍顿时一怔,问道:“那秦国得了这制铁之法?”

熊启说道:“不错,当年给赵国制铁的四大铁王,如今都已在秦国,想必你应该听说了,这一次,巴蜀来的巨贾,这马具便是他们制作带来的,即便你有成品,以楚国之工匠,如何效仿得出来,卓氏也说过,至少百年是无望的。”

负刍咬着牙。

说道:“当年赵武灵王凭借胡服骑射,让赵国成为天下第一强国,如今,秦国国力已然远胜当年的赵国,却得到这样的重器,着实让人羡慕。”

熊启摆了摆手,道:“秦国骑兵,目前主要是针对北境,我等也无需过于担忧,而且,本相说秦国目前无法攻打楚国,也是因为北境。”

此事。

负刍才回过神来,连连拱手道:“还请兄长详说。”

熊启说道:“当年,秦赵燕三国以长城抵御胡人,如今,三国之疆域尽数归秦,恰好如今匈奴又大举来犯,曾经的三国抗敌,俨然变成了秦国以一国之力抵御匈奴,不说其他,就说,这蓝田大营,阴山大营,易水大营,便需重兵驻守,岂敢松懈半点,大王本准备调集三处大营的兵马攻打楚国,可是,因为大营不可失,故需要想出对策,否则,岂会兴兵伐楚?”

熊启的话顿时让负刍神色大亮。

心中荡起几分波澜。

熊启接着说道:“今日朝上,大王让我等相触对应之办法,一日不出,便一日不言伐楚,你本也是聪慧之人,你可有办法对应此事?”

负刍连连说到:“秦国大军二十万在关中拱卫王城,此军不可轻易调动,其余兵马一在韩地,二在魏地,三在蓟城,轻易不可动,若说真要伐楚,唯可动的就是长城三营的大军,以及上党等地的兵马,如此一说,那楚国之难,迎刃而解了?”

熊启哈哈大笑,说道:“不错!别说是老夫,就是武侯,也断然没有办法。”

负刍一听。

心中升起了几分激动。

大笑道:“好,真是好!!!如此来说,我等大可安心宽法,以缓秦伐楚之策。”

熊启说道:“不错,如今长城两处空缺之处,决然不可能有斡旋之策,匈奴岂会不知?所以,秦国之重必然是在匈奴,唯一的办法,便是主动兴兵,驱逐了匈奴,随后才会南下攻楚,这其中,没有三五年断然无法达成,若是在以王道宽法,拖延个五年八年,也未尝不可啊。”

二人终于是落下了心里的石头。

其实。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秦王让群臣想出办法。

以众人能想得到的,唯一办法是什么,那就是驱逐匈奴在说其他,除此以外,别无二途了。

二人饮了些酒。

忽然,熊启神色肃然的看来,问道:“对了,此次王道宽法,我等已然知晓了大王对儒家的态度,可缓法救楚,才是如今之关键,你于河渊是准备如何行事呢?”

此前。

王道宽法已然开展,秦王嬴政对儒家的态度,在二人看来是无比友善的。

只要秦国实现了宽法,让儒法代替了商君法,不说完全替代,只要彼此纠缠,便可从内部改变秦国之策略,在他们看来,这无疑才是上上之策。

也是救楚的根本之策。

负刍点了点头,道:“多日权衡,已有了方向,只差一个契机。”

熊启变色,问道:“什么方向?如何行事?”

负刍说道:“以颍川韩非为契机,让秦国的老士子和市井之间,对抗韩非便可。”

熊启倒吸一口冷气:“你将其中详解,于我细说。”

负刍点头说道:“秦法也好,儒法也罢,在于根基之争夺,然而,过去,秦国孱弱,是以变法图强,今日,秦国已然亘强,为何还要变法,必然是图万世之存也,大王,让韩非在颍川试行新法,我儒家弟子在韩地,居然发现此人所行之法,居然是有取代分封而设郡县之心意,兄长,你可曾想想,先不说这法是不是大王的意思,就说,这郡县之法也是法家之法,一旦实施,朝野上下,上至秦国宗庙贵胄,下至外封邦臣,他们的土地不都变成秦国中央朝堂的吗?兄长以为,他们是愿意看到自己祖祖辈辈传下的土地重新回归国家,还是依旧落在自己的手上呢?”

熊启大惊失色,“这是儒法和新法的本质?”

负刍点头道:“一旦,我等暗中将新法的根本传扬出去,必然会有人去查证真伪,若是韩非之法传扬出来,朝野上下必要杀此人为后快,必有人说此人欲做第二个商君,而且,如此一看,韩非不等于昔日楚国之吴起?新法一败,儒法便可取而代之。”

熊启骇然!

“吴起?不错,确实是吴起!”

吴起当年,从魏国去了楚国,首先,便发动了楚国的变法,其中一个根本环节,便是收回了贵族的封地。

这无疑是触动了贵族最为根本利益。

恨得杀吴起都不择日的,楚王一死,直接将吴起射杀在灵柩前,可见贵胄之咬牙切齿!

若是将韩非的意图,传扬出来,那韩非必然走上吴起的老路。

也就彻底的掀开了新法旧法的内斗,到时,朝野上下,民间,哪个会支持韩非呢?或者说,是新法变革呢?

实际上。

现在的朝廷。

总体确实升起了两个变法,都在秘而不宣。

一个是以熊启为首的王道变法,一个是以韩非为首的,郡县之法。

到底如何实施,如何定夺,嬴政的态度,都是在试行。

可是,如今,却掐掐被负刍找到了关键的矛盾,提前掀起这次儒法之争!也就是一个巨大波澜的契机!

……

咸阳宫偏殿。

嬴政看着手里的一份书简。

面前,李斯,庞毅,冯去疾,王绾四人并立,一言不发,似乎都在等着嬴政的话。

嬴政看了三遍,这才合上而来书册。

看着四人说道:“今日寡人让你四人前来王宫,欲计较一桩大事,你们四个口无虚言,据实说话。”

四人纷纷道:“臣等当知无不言。”

嬴政将手里的书册用毛笔勾画了半刻,这才递给了李斯说道:“其余之人,都可,唯独太傅不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