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秦开局时间倒退三十秒 > 第七百七十章 历史显于春秋!大秘终将显露!

第七百七十章 历史显于春秋!大秘终将显露!

斯却争锋相对,说道:“大王为谨慎计,**书令颁行以来,然连番事态迭起,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如果此时罢休,那不等于我大秦退了一步,一旦我大秦退一步,则王道复古之说必然会进百步,臣之见,孔儒之事绝不能轻,亦不能缓,当立即依法处置,为何?因为孔儒乃是唯一可能让列国余孽死灰复燃之大旗!”

王翦立即说道:“以臣之见,特行之事,不可以为秦法独断之,此儒法事件,岂可论一人?当论一学派之所有人,既然廷尉说此乃大旗,大臣以为,所谓灭军以斩旗为先,不斩旗,何意斩灭已然快入人心的儒法?”

王翦的话杀气腾腾。

意思就是说,这一次一定要灭了儒家的大旗,不能因为有人逃走了,就不定罪,否则秦法为何物,既然找不到证据,那就以现有的证据定儒家学派的罪。

熊启听完,心中虽然恼怒。

但也没有到彻底的失去理智,至少有两点,负刍已经逃走了,第二点,典籍确实找不到了,但肯定还在咸阳,儒家还有复兴的希望。

摆手说道:“武成侯,此乃人治!不于秦法初衷背道而驰,矛盾相向呼?就算如此治了儒家的罪,天下人看来,也并非法制胜了王治,而是以人治胜了王治,这秦法不成了笑柄吗?”

熊启的意思是。

你是用人的意志在定儒家的罪,而不是用秦法来定罪,所用的依旧是儒家的人治,用儒家的人治之法胜了儒家的王道之法,秦法又算什么呢。

王翦本是武将。

虽然智谋卓绝,但论这朝堂上的攻讦之言,自然是远不如熊启。

顿时恼怒的息了声。

不仅如此,大多也让其他准备发言的秦国大臣,纷纷闭上了嘴巴。

说白了,你没证据,你定罪,你凭什么。

让嬴政也哑口无言!

苏劫开口道:“廷尉!”

李斯顿时拱手道:“请国公示下!”

苏劫说道:“以法定罪,乃是秦法之根基,既然如此,那儒家触法有几桩罪行?”

李斯说道:“启禀国公,其一,孔酉身居官身要职,不辞官而擅自逃国,死罪,其二,抗法拒缴书册,死罪,其三,以古非今,鼓噪王道复辟,妄议大政,灭族之罪,其四,亵渎官士公职,危急大秦秦法之政,死罪,由此四点,足以灭其族。”

苏劫点点头,没有继续说话。

熊启笑道:“廷尉的意思,终归还是孔酉之罪啊,若是欲加之罪,罪同连坐,此事由为王道宽法而起,追根溯源,还要算到本相和廷尉的头上,是不是说,本相和廷尉,也要斩首了呢?”

李斯顿时看去。

心中冷笑连连,暗道:“于我怕是没什么关系,倒是你在这里自掘坟墓!”

不过这明里。

说到底,只要找到了孔府的藏书,就能证明,整个孔门弟子便是公然对抗王法,哪个参与了,便会伏法。

嬴政长叹一声,站了起来,说道:“春秋以来,天下诸侯无一重用儒家,寡人深表遗憾,本来儒家在寡人心里,本只是一治国学派,曾想,大秦诚心容纳,儒家必能改弦更张,可寡人如此推崇儒家,儒家却硬是看不到秦法的好处,看不到民众安居乐业,若是寡人记得不错,当年孔子不是也曾对齐桓公驱逐的四夷大加赞赏吗?寡人想给儒家一片宽阔施政的前景,给了儒家博士之位,给了他们统领天下文治的机会,想让儒家兴文教,出官学,成为我华夏文明之气象,为何这儒家脚跟未稳,却偏偏要抱着这千年前的诸侯制不愿放手呢?疯癫如此,亘古未闻。”

举座一时寂然。

“大王之胸襟,可容四海,可偏偏儒家自比寰宇,连四海皆不可容也!”

王绾感慨的说了一句。

李斯说道:“臣恳请大王治儒家学派之罪,其根本在于二处,其一,儒家政道从来不已百姓处境为根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足以说明儒家之弊,然而,儒家口里的诸侯制也好,仁政也罢,都是对贵族有大的好处,而秦国商君法以来,我秦国庶民皆有田,奴隶脱籍成为平民,而贵族,同受秦法之刑,于庶民无二,千古以来,何曾见过?秦法之下,单说贵族无所得都不为过,儒家狗舔贵族,必然视秦法为恶政。”

“其二,儒家偏狭迂腐,恩怨之心极重,历来记仇,睚眦必报,儒家以仕途为根基,秦国却素来轻儒,百余年来从来没有用过任何一个儒家大儒,孔门第八代弟子子慎,在魏国灭亡前数年,终于做了魏国的丞相,可见,儒家做官,从来不以该国政道是否合乎民心为抉择,而只是以是否合乎自己的利益,给自己带来特权而选择,大王虽然用了儒家,却没有赋予其法外特权,故儒家之心,终于秦政背道相驰,儒家并没有看到大王胸襟似海,更没有看到,大秦囊括宇内建华夏文明的苍穹之心,仅仅只记得秦政轻儒的仇恨,”

李斯话音一落。

众人纷纷附和道:“廷尉此话,切中要害。”

嬴政略微沉吟,微微一点头,便立刻说道:“廷尉此话,深谙寡人之心,廷尉既然以为儒家学说尚在咸阳,那寡人命你,找出其藏匿之地,以定儒家之罪。”

孔儒学府之中。

儒生们已然半步不在踏出一步,而这几日来,秦国官吏纷纷询问,不管李斯如何威逼利诱,所有人统一口径,儒道经典已然不在,让李斯的查探,顿时陷入僵局之中。

这一夜。

星光似斗,国公府外,一个黑衣人穿着偌大的衣袍,整个帽子都遮蔽了全身上下!

其从暗中的小巷蓦然走出,立刻被国公府侍卫给盯上。

“来者何人?”

国公府书房之中。

火盆缓缓着的散发着热气,让整个屋内升起阵阵暖意。

苏劫看了看面前的黑衣人,指着对面,说道:“坐吧!多年不见了!”

黑衣人拱手便缓缓坐下。

随即饮了一口面前的酒樽说道:“当年,我奉你之命,终于入了儒家,做了孟予的首徒万章的弟子,今日来此,也算没负你当初的所托,国公今日,可能兑现昔日的承诺?”

苏劫站了起来,笑道:“卢生,你既不负本公,本公自然会兑现于你。”

卢生顿时掀开头上的兜帽,露出真容。

若是熊启,河渊再次,怕是定会惊掉大牙。

不正是儒门的鲁定文!

此时,听到苏劫的话,鲁定文更是两眼激动不已,甚至泛出了泪光。

不错。

卢生便是鲁定文,鲁定文便是卢生,乃是黎民术士,当年入秦的那个黎山卢生!

卢生本名姓鲁,名叫定文,乃是鲁国后裔。

鲁国便是昔日的黎民部落的地界。

若非苏劫先知,还真难以猜到这卢生的底细。

昔日,卢生尚在黎山之时,其母便用大红的朱砂笔在卢生的背后写了四个大字,复鲁社稷。

鲁定文极为孝顺,其母逝世之前,更是留下了六个血字,“儿求学,当复国!”

这也成了卢生毕生所愿。

术儒不分家,有了黎山这一道身份,自然也就拜入了孟予门下。

然而,复辟鲁国这俨然是不可能的,但是,秦国大治,封君却是有可能的,譬如那安陵君,卫元君,都属于君国。

这也是当初,二人的约定。

苏劫问道:“东西呢。”

鲁定文从怀中取出一张地图,还有刻着名册的书简,以及亡秦者胡的详细计划!

“此乃藏书之地,及河渊的箴言尽皆在此,国公位极人臣,断然不会欺骗于我!”

苏劫微微一怔说道:“箴言?”

“亡秦者胡也!”

……

等到卢生离开之后,苏劫蓦然看着手里亡秦者胡的计划,以及各处暗子的消息,连连称奇。

真正让给他惊愕的。

非是这亡秦者胡的箴言,而是另外一个!

本来,当他知道,三苗之中,居然有一个人叫做陈胜,他便猜到,三苗和陈胜的关系,历史上陈胜是怎么起义的?你说一个农民身后没有力量支撑断然是不可能的。

而且,现在这么一看,很显然,这个势力肯定是三苗人支持了陈胜。

就像张良身后是玄女,正史上也并非无迹可寻。

比如,世人都知张良师从黄石公。

可是,民间又有传说,黄石公幼年入山,遇见了两个神仙。(见度娘,本书也写过)

当然,鬼神之说不足信,但烂科之说,自然也不可能全然空穴来风。

但现在一看,再一深想,黄石遇见的不是神仙,而是先秦炼气士,而这个炼气士便是当世的玄女。

被民间赴会成了神仙。

如果这一切都是谋算好的呢?那不就等于张良背后乃是玄女吗。

这就是当初苏劫为什么猜到了玄女的原因所在。

就好像现在。

苏劫又何以笃定陈胜和三苗的关系。

陈胜在大泽乡起义之前,不正是在鱼的肚子里取出了一个箴言让百姓信服吗,那个箴言愕然便是‘大楚兴,陈胜王!’

喜欢做这等预言手笔的,现在一看,若非三苗一家,岂有二哉?

想到这里,苏劫顿时一身冷汗,因为,他知道,随后秦国可谓是年年箴言,更有两个箴言,直接将秦国送到了末路!

成为正史中的三大始皇帝未解谜团之一!

亡秦者胡仅仅只是个开始!

“莫非,后来的几件事,都也是出自于三苗的手笔?”

苏劫此时如何也想不到,他想到的隐秘已然是完全补充了那春秋笔法不曾记载的历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