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秦开局时间倒退三十秒 > 第七百八十五章 楚国聚军六十万!苏劫执黑白二

第七百八十五章 楚国聚军六十万!苏劫执黑白二手!

因为,他们没有兵员补充。

只能将伤兵送回,换来能征善战的士卒,但总体来说,兵员最多只能补充到二十万。

王贲等将领纷纷稽首:“吾等愿效死命!”

苏劫看着一干将领,心知此战之艰难。

要知道,历史上灭楚,和现在灭楚,有相似之处,也有不相似之处。

不相似的地方那便是,历史上李信大败,随即,秦国举国动员了六十万人马,兴举国之力,再次和项燕对战。

然而,现在,他们没有六十万。

只有二十万不到。

苏劫铿锵有力,厚重沉稳的声音说道:“楚为天下大国,灭楚之根本,在于戒绝焦躁之心,以面对赵国强敌那般冷静之心对战楚国,本公的方略便是,不出轻兵,不出奇兵,全面正面推进,一城一地下之,直至完全占据楚国都城,全歼楚国主力,俘虏楚国王室,楚军若于我军一城一地争夺,则我军求之不得,楚军若再度放弃平舆,寝城,则我军便兵分两路,主力进逼平舆于楚军主力相持,绝不可开战。另一方在我军下城后,全力接手,整肃城防,巩固我军后方,一应城池稳固妥善,方可在寻下一城。”

苏劫的战法。

和李信可谓是断然不同。

说白了,我们一城一城的打,你要送,我也不追,打下了,我就做城防!

最重要的是一点。

那就是秦军绝不主动出战!

然而。

众将士知道,此次楚军大胜秦军,有了充沛的时间,面对楚国征调私兵,下一次面对的楚军,可能就不是二十万了,可能是三十万,四十万,甚至更多。

“末将明白!”

“可有异议?”

“没有异议。”大将们整齐一声,无人犹豫。

苏劫特意又补充了一句,“大国决战以总方略为上,但有异议,尽可明说!”

苏劫有意无意的看向一直垂头的李信。

苏劫又看向副将章邯,问道:“章将军以为如何?”

章邯说道:“简单,扎实,可靠,该当如此!”

其实,这战法和此前,他想的一样,不一样的是,那时候,秦楚还没有交上手,秦国不管是士气还是军械,都远胜楚国。

但现在不同,秦国大败。

最终重要的是什么,这一次一定会成为持久战,为什么会如此,那是因为在上一次,李信兵败后,其随军粮草辎重于大型器械全部丢失,几乎占了整个秦军装备的一半还多。

眼下,便是要补充这些大型器械并重新配备兵力,同时还要谋划粮草辎重的运输策略,就非短日可以进行。

“李信将军?”

苏劫看了看李信,也想重新振奋亦下李信的心意。

众将看来,心中也是百般不是滋味!

可谓一生名誉尽毁啊。

换作任何人是秦王,你麾下的大将如此冒进,差点葬送二十万人,还是在如此的灭国战中,你还敢用吗?你放心吗?

李信半天没说话。

终归还是微微抬手,不难看出其眼角的泪迹,李信拱手说道:“轻兵下大国,李信之失已明!”

李信简单的一句话,概括了他此次的大失。

那就是如此广袤的大国,他用古来的轻兵战法。

李信补充了一句说道:“章将军此前,已然说过重兵压强敌,此番谋略虽然寻常,但此番面对楚国,可谓是大智若愚,李信今日方知灭国之大道,已然迟也!”

李信面色通红,字字坦诚,显然是真心悔悟。

说到底,他还是喜欢用奇兵啊。

诸将士纷纷跟着李信一同喊了一声“谨受教!”

得此一声,苏劫感怀安慰,道:“诸位已然明白首战之错,所谓,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本公也算是安心了。”

苏劫的意思是。

上下都是一个目标,都能明白自己的得失,就一定会胜。

大家同甘共苦,也一定会兴盛,眼前这一幕,也说的是应景,顿时将士们也是感同身受,彼此之间,因为秦王那句,背后议论楚国大将及军士的人,以乱国罪论处,更是感怀莫名。

这不也是希望大家风雨同舟,上下同欲吗。

苏劫看了一眼李信,眼神便环视了一圈,接着说道:“其实,本侯此番攻楚,也是行的奇兵,否则,何以二十万大军,欲灭楚四十万?”

王贲等人不解看去。

国公也是奇兵?

李信也不由抬起头来。

苏劫淡淡一笑,说道:“战场以战胜为本,奇于不奇何足道也,盖战国之世多奇才名将,兵家之谋略,战场之纵横无不大放光华,要说奇,以本侯来看,楷模名将大有人在,大战之奇若白起,等量围困,一战聚歼,救援之奇若孙膑,围魏救赵,开运动战之先河,奔袭之奇如司马错,千里越秦岭,轻兵下巴蜀,固守之奇若田单,六年孤守,火牛阵一举复国,伏击之奇如李牧,平野草原能藏匿兵马十万,一举长驱匈奴,狙击之奇如赵奢,狭路相逢勇者胜,血战强敌而大败秦国首者,凡此等等,才叫奇兵,正中有奇,皆有耐心固守而谨慎求战,李信,当可明白?此番,本公不求战,求守,是否是奇兵?”

李信知道,这是苏劫特意在警醒自己。

顿时半跪道:“末将,已然彻底警醒!”

苏劫说道:“同心一战,灭楚复仇!”

举帐大吼。

然而。

楚国虽也想不到,此次苏劫亲至领军,依然准备走李信的老路,只有秦人知道,这是要楚人明白,秦军首败并非进兵有错,更非战力不及,而只是在分兵弃装,中了楚军奇袭而已。

无疑也是在告诉天下。

我秦国,就按原来的方法打,没错!

……

泱泱二十万大军,徐徐从武关涌入到了巴蜀道中。

而这一切。

无人得知!

哪怕是秦国朝野,也不知王翦得了什么样的军令!

与此同时。

楚国大败秦军之后,楚国朝野大为振奋,连续攻秦的呼声更是弥漫了江淮,楚国王室于老世族大臣们亢奋不已。

平日万难出手的各族私兵,忽然一夜之间,变成了从来都受国府统辖的封地官军。

然而。

项燕和项梁身在淮北,本来着,将苏劫亲至的消息传回了国都,意欲是让老世族惊醒,真正的大敌已然来了,然而,没有想到的是,朝中居然对此闻所未闻。

甚至传出,大秦武国公,不过如此而已。

此番来此,也是气急败坏了,断然拿楚国无所办法。

而且,听说秦国更是没有多余的兵力前来增援,所率的依旧是那残兵,然而,楚国即将聚集更多的私兵。

不来也罢,来了连苏劫一起灭了。

这样的话,也不知是哪个自大的家伙传遍了江淮各地。

想到当日,那绝地之下,秦公还能带着十四万人逃离,今日项燕和项梁都是心有余悸,寝食难安,换地而处,他们自己是断然没有办法的。

怎么会突然出现那么多的船?

一看就是早有准备的。

面对这样的人,就是孙膑在世,也断然不敢小觑。

项燕最怕的就是私兵里的流言,一旦传开,那整个楚军上下,便是轻慢之心啊。

对秦国轻慢!!?

这是找死么。

然而,让项燕更加想不到的事情出现了。

楚国大胜,一时,让那些老世族的私兵们纷纷涌入了过来,粮草辎重云集,一反此前踌躇不前的姿态,连连赶入淮北,居然一齐打起了项燕大军的旗号争相抢占一座座失而复得的小城起来!

平舆,寝城,城父,汝城。

这些都是属于要塞。

整个淮北肯定不止这些城池,就说春申君的封地,当年也都有十二座。

为什么,这些老世族的私兵要打着项燕军的旗号去抢夺。

目的不言而喻啊!

打着项燕的旗号,就意味着是这次抗秦的兵马啊,占领了城池,就等于戴上了收复失地的帽子啊,功劳在谁身上,不就是老世族吗。

项燕下令:凡愿入大军抗秦者,一律进驻大军营地,不许擅自抢占城池。

凡擅自抢占城池者拒绝入中央大营者,一律视为私兵,限期旬日之内退出城池。

然则,军令归军令,实施起来,却是跌跌撞撞万般艰难。

在楚国贵族的制度下。

任何一支军马都有盘更多错节的出处和名正言顺的理由及官文将令。

奉命将军项燕也只能于之会商。

一旦会商,可以想象,谁都不愿立即撤出,也不愿加入中军。

拖拖拉拉一个月。

粗粗一算,吓了项燕一大跳。

楚国蜂拥在淮北的大军足足六十万。

江夏,江东,岭南,湘郡,淮地可谓是楚国的私兵和国府大军尽数云集于一处,这在历史上可谓是绝无仅有的一次。

项燕一看,心中大喜不已。

顿时固不了其他,决议于诸将会商,整肃出一支真正的抗秦大军,不说六十万,只要精兵四十万,项燕便有把握再次击败苏劫率领的二十万秦军。

知道秦国再次聚兵意欲南下。

楚国才终于消停了下来。

项梁看着疲累的项燕,道:“若非秦军再度攻来,父亲便是要累死了。”

项燕说道:“胜而不堪其劳,战而使能清静,如此为将,只怕不能长久也!”

项梁,项伯等人纷纷面色凝重了起来。

这是一种不好的表象,反了!

战争来了才安静。

楚国朝堂之中。

项燕顿时提出了针对此次秦军南下的战略,此刻的淮北,最大的优势便是兵力的云集。

项燕毕竟是名将,终后,提出了,让景氏大将景棋,屈氏大将屈定分别为全军副将,以昭氏大将昭萄为军师,项梁为前军主将,项伯为后军主将,中军由自己亲自统领,其余各部,都是各个老世族的主要将领,如此任命,这才安抚了各大世族的势力。

寿春王宫中。

李园意气风发。

谁能想到,当年平原君的门客,如今成为楚国的令尹,掌控者楚国六十万的大军,更是一举大败了秦国,一时间,苏劫在李园和李嫣嫣心头长期如泰山一般的压力一日得以舒展。

李园看着项燕和一干各族的诸将,问道:“此番,秦国的苏劫亲至领兵,听闻,其意欲南下,重走李信的老路,大将军以为如何对敌?”

项燕上前一步,多日来的整肃让他看起来有些疲惫。

此番李圆一问,项燕便说道:“诸位,本次御秦方略,仍以前次战胜李信之策略实施,再度放弃陈地诸多城池,大军渐次退至平舆,汝阴地带,而后相机出战,所以沿袭前次战法,其根本只在一处,秦强楚弱,此总体格局并未因一战胜负而变,秦已然强军,我已然弱旅,当此之时,楚军欲胜秦军,仍得空其当守,以淮北陈地诱使秦军分散兵力,而后方能寻找战机,非此,无以胜秦。”

寿春以前是陈国的迁都后都城。

这一代,也就是陈地。

说来也巧,那陈郢当年也是陈国的都城,最后成为楚国的国都,陈国迁移来了寿春,现在又成为了楚国的国都。

项燕的话,无疑是出乎李园意料的?

这还秦强楚弱。

一时间,大殿上议论起来。

频频皱眉者繁多。

“大将军之策,末将不敢苟同!”景棋率先发难。

“我等亦不敢苟同。”屈定也同时出声。

项燕一听,神情微冷,说道:“愿闻将军高见!”

景棋昂昂拱手高声道:“我等所以不敢苟同,大将军错估秦楚大势。”

随即接着说道:“秦以一国之力连下四国,再加上九原抗御匈奴,北中国足足分秦之兵二十余万,连同攻楚大败之伤亡,以及关塞驻军,再去秦军二十万只少不多,如此,秦军攻楚兵力能有几何?末将算计,至多三十万而已,这还是关中援军的基础,否则,至多调至昔日魏地兵马,可堪一战,至多二十余万,我军几何?六十万,以六十万对二十余万,尚言秦强楚弱?大将军岂非大谬。”

“谁说秦军就二十余万?”

“斥候,问人联防军报,大将军视而不见么?”

“此乃秦国奸谋,将军听之信之?苏劫此人,何以用兵?”

“苏劫又如何?尝闻败军再起,必张其势,必扬其威,败军复出隐匿兵力,未尝闻也!”

“将军所言,弱军之败,若秦军之强,岂会虚张声势?”

“我等一为,至少拒守平舆,寝城于秦军决战。”

屈定更是说道:“正是,富庶淮北听任秦军蹂躏,非大楚国策!”

“陈地商路堪堪复原,当真弃之不顾,国赋必将锐减!”

一时间。

秦国的朝堂上一片争吵。

这便是楚国,军有私兵府有族将。

战法决断往往牵扯出种种实际利益之取舍,统兵主帅非但难以做到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更难以消磨麾下将军们基于族系厉害而生出歧见。

楚国拥有数十万大军而鲜有大胜,其根源便是在这里。

以项燕之楚国名将,无论如何情形,也不得不循着长久累积的传统行事!

然而,这一切,尽然全数都在苏劫的谋算之中!

苏劫也想不到的是,这项燕居然能看出秦军一丝虚实!秦军攻秦,到底多少人马?连秦将都未必知道全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