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秦开局时间倒退三十秒 > 第七百八十六章 亘古未见之对峙!千年传颂!

第七百八十六章 亘古未见之对峙!千年传颂!(三合一)

幕府会商让项燕是气急难消,又无可奈何。

别看他是楚国的大将军,能控制的兵马也就是三十万,分别是国府大军和江东的大军,可这一次,一场大胜,让各族私兵汇聚在了一起,开创先河,明里上这番周旋权衡架构起来的将领班子,立刻便出现极大的弊端。

项燕回到自己的营帐,更是直接干了三樽酒。

气急了半天,跟上来的项燕这才说道:“爹,眼下大事,还是以抗秦为上,儿子有一计策,或可帮父亲集权。”

项燕这才朝着项梁看来,说道:“你到是说说。”

项梁说道:“父亲不如上书楚王,就言旧伤发作,不堪负重,恳请告辞归乡。”

项燕神色愣怔,顿时说问道:“这!万一楚王答应了,那我项氏岂不是将楚国社稷交付于这般私兵?江山岂能久存?”

项梁说道:“大王定然不会答应。”

二人口里的大王指的自然不是襁褓里的熊悍。

而是李园,李嫣嫣和一般国府宗室臣子。

“为何?”

项梁这才说道:“比起三大世族,我项氏虽然权重,但毕竟根基不比其三族,是以,在整个楚国来说,只有楚王及王族并不将项氏的实力看作威胁,若是项氏一走,让三族主战,王岂会心安?二则,楚王一脉和我项氏也算有所渊源,远的不说,就说熊悍,令尹兄妹,若非我项氏鼎力相助,这王位又怎会如此安稳,总体来说,我项氏也算王室的根基力量之一,其三,前线将帅不和,乃是兵家大忌,如今这大弊,乃是父亲的权利分合无定,可是父亲细想,若是三大世族大臣铁心这般反对父亲,可否看作就算是大王纵然支持父亲也是无能为力,既然如此,不如将此事交给大王去和三族单明利害,三族若是知晓轻重,权衡利弊,定然也会私下告知他们的族将。”

项梁的意思便是。

父亲你是干着急也没用。

说到底,三族若是贴了心反对,父亲你在这里,和不在这里并无区别,还不如将此时落到朝堂上,让大王来和他们说。

项燕疲惫的扶着额头,“不错,这件事若是再这般下去,不用秦国来攻打,我楚国便已然自乱了,若是本将以军令强压,各大世族必然不会明里掣肘,只要搪塞将令,粮草辎重立马便要吃紧。”

楚国的制度就是这般,也是让项燕一阵无奈。

这可是六十万大军。

粮草辎重,也都是来自各族,当考国府的粮草,能支撑多久,就算国府养得起,可是一场战事下来,国府的资源便空了。

随后。

项梁亲自带着项燕的请辞令来到了寿春。

一时间。

无疑是给朝堂上的三族和王室一盆冷水。

这份请辞令可谓是直奔要害,项燕请辞归乡,谁来领军抗秦?以目下诸国诸将军才具,分明找不出项燕这般大胜秦军而在朝野具有极高威望的良将。

这份请辞令,虽然说的不明确,但不难让人看出,项燕在前线,是心力交瘁,如此多的兵力调控起来确实力所不及。

李园更是冷汗直冒。

项氏撂担子了,他李氏还能久存?

李嫣嫣更是连连给李园使眼色。

项梁几番拒绝,表明项氏确实带不起,带不动三族的私兵,族将,随后当殿陈述了一番父亲的病情于归乡颐养之请,而后直接指点着名字,教世族大臣们说话。

这番举动。

无疑已经是摆在明面上了,看破不说破。

各个都心里清楚得很,世族大臣们却没有一个人开口,举殿蓦然了足足小半个时辰。

最后,李园也是恼怒又无奈,见满朝无人说话,这才出言说道:“项将军,项老将军操劳国事,身体抱恙,确实是我的疏忽,这便……大王定会派最好的圣手前往军中照顾项老将军,这抗秦终归还是离不开将军啊!”

李园开了口。

朝堂上顿时一片附和。

李园看到这一幕,真是气打一处出,随即说道:“项老将军,身系我楚国的安危,若是有人出工不出力,暗中生掣肘,那便按乱国罪论处,项将军带着王令去,谁不听,就斩杀了,你们以为呢。”

李园将眼神看向昭氏,景氏,屈氏。

其意思,已然不言而喻。

景潭顿时走了出来说道:“我等愿遵王令,当下,当以抗秦为主,前线族将是我等治理有失,此番既然知晓,断然不会无动于衷,误了国家大事。”

景氏既然率先开了口。

昭氏和屈氏自然也不甘落后,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意思。

李园的脸色这才稍稍好看了一些。

随即。

景潭又说道:“令尹,如今我军集结已达六十余万,已然超过了秦军的军力一倍有余,堪称史无前例,项将军虽然主张南退,但是,如今之要害还是要尽早于秦军决战,并大胜秦军,否则,一旦过了这个时节,进入冬季,楚军的粮道便要艰难许多。”

屈渊说道:“不错,老臣以为,秦军远来疲于奔命,自是力求恢复元气而后战,我军则当以汝阴坚城为根基,早日寻求决战,不可延误战机啊。”

此后,所有大臣都是慷慨激昂。

争相诉说了让大将军尽早决战秦军的种种道理。

大多人云楚军士气高涨,胜过秦军势在必然。

有人说楚国民众仇秦已久,不可失了民望。

“秦军粮道绵长,如截断粮道,秦军不堪一击,若是大将军推至平舆汝阴还不求速战,分明便是亡楚于怠惰。”

这些人,无疑也是暗里表达的意思。

赶快乘着集结六十万大军的时候攻打秦国,否则,这时节过了,楚国的粮道是从四面八分汇聚来的,到时候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这种暗里的威胁,让项梁差点笑出声来。

至于为什么,楚国上下急切求战,那也很好理解,这么多人来到前线,都是来争功的,而且,这一日他们就要出多少钱?

谁料。

景潭最后说了一句:“当然,这前线战事,我等也只是提出自己的建议,但请项将军自己定夺,不过切记这民望,王意,老臣无为他想,只想击退秦军,还楚国安定。”

景潭的话顿时将项梁即将出口的话给活生生的怼了回去。

无疑也告诉了项梁。

你要权利,我们给你,但是,你也得考虑考虑我们的情况。

既然答应了,项梁断然也没有理由继续揪着告辞归乡抓着不放,随后也断不说话,任由李园下令,盖上了令尹和楚王的大印,便大步流星的离开了寿春。

幕府大帐中。

项燕及一干各族的族将都矗立在楚王特使的面前。

特使宣读王书:秦楚大将在即,举凡方略部署皆以大将军项燕为决断,任何部将得奉令行事,大将军操劳致病,寡人并庙堂大臣无不忧心如焚,唯战在即,尚需大将军带兵大胜秦军,以振兴大楚霸业,今寡人遣太医署圣手入军,专司大将军病体,余事胜秦之后再论。

部将们此刻面色都微微有些变幻。

一扫此前的态度。

项燕这般釜底抽薪,让世家大族只能在无以选将的压力下承认项燕的完整将权,从而秘密知会自家将军不要于项燕对峙。

等到项燕再次会商之后。

这才和项梁说起了朝野上的态度。

项梁说道:“父亲,务求速战速胜,已成庙堂的不二之论。”

项燕两眼一黑。

“庙堂,于老夫交易?以全军将权,换老夫速战?”

“此等情势,很难回转。”

项燕听完,良久怒拍案几,涣然说不出半句话来,痛苦的说道:“折中吧!否则,我项燕就真不战了。”

……

安陵幕府大帐之中。

秦将整军肃然,各部集结。

苏劫坐立堂首,看着一干嗷嗷请战的将士,随即说道:“我知诸位将军求战之心,不过,还请诸位将军静候一些时日,到时,自建全功。”

将士们顿时一个个相互看去。

苏劫这才指着面前的沙盘。

说道:“当此之时,楚军若能整肃部伍,深沟高垒,依托淮水,江水两道天险坚壁抵御,只要楚国不生内乱,我军取胜几乎没有可能。”

章邯看去,因为他已然和楚国交了手。

此番对苏劫的话,更是极为认同。

楚国,完全不能以表面的实力去判断,这个国家太大,太古老了。

章邯说道:“末将亦认同国公的话。”

王贲,杨端和,赵佗,等人却是询问的看了过来。

如今就说,秦国大败,确实如项燕在楚国说的,要整肃军纪,那是弱军之败,但是秦军大败,说道根本并非战力不及,将领平庸,而是中了项燕的分兵之际。

当此之时,秦军一月的修整,早就战意勃发了。

章邯见众将不解,随即补充说道:“惟其如此,末将认为,项燕此番的战略,依旧是退至淮南,放弃所有的淮北土地,如此,我军便战无可战,空耗粮草时日,更兼如今我秦国的北中国出现匈奴之难,期间难免会有战事爆发,我军中原各部也定有分军之时,一旦我军做出任何一点点动作,楚军必然会做闪电一战,几乎是十之**的胜算。”

章邯,这番解释。

让帐中的大将们顿时,陷入了思考。

看着沙盘上的两座大江天险,一时生起一股寒意。

而且,章邯的说辞,其实,也就是当初李信为主将的时候,他所想的那般,但是做为副将,他没有出言去和李信争论。

一个小小的念头,就断送了秦军五万人生命。

这便是,为将者的重要。

让人唏嘘。

苏劫赞赏的点点头,道:“章将军,他日必有大建树!”

章邯听完,立刻惶恐不已,立刻拱手道:“末将戴罪之身,不敢当国公如此夸赞。”

苏劫也没有继续说下去,说道:“章将军所言,其实,便是本公所思,如出无二,从更为根本的道理上来说,楚国上下若能洞察大局,以艰危抗秦为时机,力行军变,整肃朝局,整肃国力,楚国举起于艰难时势极有可能,我秦国若是再想攻楚,难如登天。”

“为何如此?地理大势使然也!”

众将纷纷看向楚国的目前在淮北的两道天险,一个是淮水,也就是淮北之地,一个是汝城割据的长江!这要打过去,若是守着,太难太难了。

苏劫借着说道:“楚国不是中原五国,正面有淮水江水,东南吴越有茫茫震泽为屏障,西南有连天茫茫之云梦泽为屏障,腹心更有烟波浩渺的洞庭泽连同湘水之密布水网,后有丛林苍莽的五岭横亘,若是这楚国,或者说是项燕,收缩防线以求固守,秦国万难破之,本公也都无可奈何这天地大势,而今,秦灭楚,不在其他,便在楚国庙堂定然不识大局,定然会求速战速胜,本公念此,心甚喜之,但也为楚国惜哉。”

就在此时。

帐外,忽然快马传报。

“国公,楚军动了!”

月余以来。

秦国没动,但是做出的动作,却是在告诉楚国,我秦国要来了。

楚国也没动,不过看样子,很想动,但是活生生的被项燕给压制了下来,或者说,都在等着对方动。

说到底,这庙堂之中。

终归还是被苏劫给算准了。

但是,项燕是怎么动的,这一点,无疑是让人最为期待的,也是角逐着,这场战事的关键,如果项燕不肯放弃淮北。

誓要用六十万大军,在陈地,在淮北,抵御秦军。

那楚军大败无疑。

可若是项燕,退到汝城,放弃汝城,再退一步,于秦军对峙于汝城,那秦军必然因为不堪久战而大败!

众将士纷纷侧目看去。

心中隐隐有些狂跳。

这些时日以来,既然认准了战略,自然不会更改,那最为重要的就是楚军的路线了。

随后,士卒将手里的情报交给了苏劫。

苏劫细细一看,不由是愕然当场,轻轻摇头,不知作何感想,只能说了句:“项燕,不愧为楚之良将!”

随后。

众将士纷纷传阅,一个个顿时也是愣怔了半天。

这算什么?

楚军还是撤了,但是,撤离的地方,却不太对!

如果楚军撤离到汝城后面,那秦军只能望江兴叹了。

可是,关键是此前,楚军大胜,朝野上要和秦军决战的场面和民望已然还是不言而喻的,定然会纷纷鼓动要和秦军决战。

可即便是如此,居然都还是被项燕给压了下来。

可见此人的能耐。

然而,楚军确实退了,但是却只是退了陈地的十余座城池。

这么来说。

淮北,淮南,包括寿春,其实都算作陈地。

也就是陈国曾经的土地。

在淮北地界上,除了汝阴,汝城,平舆,城父,寝城以外,还有许多城池,这些也就是这一次,楚军退了的十几座城池,也就是楚国私兵争夺的那些城。

但是,安陵对面是汝阴,汝阴在下去,便是平舆,寝城,再下去,便是城父,等到了城父,城父又和汝城相对应,是一路向南的这么一个格局。

这几座城池,都是坚城,都是要塞。

统称汝阴要塞!

也就是说,这些城池不失,其他城池,失了也没关系,因为,敌军立不住脚!

简报里写到:“旬日之间,楚军抵达淮水南岸,撤离要塞以外的十几座城池,包括汝阴城,意欲给秦军立足,随后,三十万楚军主力驻守汝城郊野,构筑壁垒!”

这也就是当初项梁镇守的那座城池。

楚军拼死都没让秦军越过雷池,李信苦战一日一夜都没成功的那座。

“另外三十万军兵分两部驻扎,楚将景棋率军十五万驻扎平舆郊野构筑壁垒,屈定率军十五万驻扎在寝城郊野构筑壁垒,”

此番的战报,也就是说。

楚国的六十万军力,三十万镇守汝城,其他三十万分为十五万,分别在汝城北面的左右两边,成为掎角之势,拱卫在这里。

最前面的汝阴城反而不要了。

项燕的计划无疑,让众人是不知如何是好,你说没退,人家确实退了。

你说退了,可平舆和寝城却在构筑壁垒。

众将士纷纷将目光看向苏劫。

就等着苏劫最后的命令了。

苏劫反而笑道:“既然,楚国将汝阴送给我们,岂有不取之理不过,此番南下,我军只能以坚兵之阵缓缓南进,直逼汝阴城,于楚军对峙便可,绝不可出战。”

众将士领命。

苏劫的缓缓难进,以坚兵之阵缓行,目的很简单,就是非常担心,平舆和寝城的十五万大军从边路奇袭。

而且,所谓的坚兵之阵,非寻常阵势,也不是战场之阵。

紧紧只是行军之阵。

也就是以重型连弩营前军开道,铁骑军两翼展开行径,中央步军以战阵排列开进,再以一千辆不负士卒的战车殿后。

如此阵势在地形平缓的广阔原野推进。

既无山源峡谷遭伏之忧,又可随时立地为战。

固不怕楚军于进兵的途中突然发动奔袭战!

而且,身为楚军主帅的项燕,虽然没有彻底退去,但如今收缩阵势,足以见到这个主将还是非常清醒的,亦足证其不会草率小战。

故此,秦军南下,唯一提防的只有奇袭战。

几乎同时。

苏劫断然下令,从各方好不容易补充到了三十万楚军,开始坚兵南下。

旬日之间。

四部大军。

楚国三部,秦国一部!

在淮水西北向东南连绵展开,四部军马谁都没理会对方,而是日夜构筑壁垒,就连秦军占领了空城汝阴后,也是同样的做法。

整个淮北大地上。

百万军马气势壮观至极,平舆,寝城两大营地知道秦军居然大胆的真的来到了汝阴,更是气得咬牙切齿,一份份战报也都明里暗里的送到了寿春。

等到秦军彻底的占据了汝阴城之后。

果然如苏劫所料,秦军没有继续准备攻打南下。

楚军再如何咬牙切齿,也没有违抗项燕的命令,往北而战。

汝阴幕府遥遥相对一片山源河谷地带。

也是第一次,秦国在苏劫的号召下,在楚国的地界上展开了第一次会商。

苏劫开门见山的说道:“平舆楚军于寝城楚军,皆为楚国老世族封地之私兵汇聚,而唯有汝城项燕军,才是楚军真正的主力,三地楚军横展不过百里,各城相距不过三十余里,骑兵纵马既到,步军坚城互援亦不过一个时辰,为此,楚军三大营,实则当做一营视之,相互亦可臣犄角之势,可谓无懈可击也。”

这三座城是三角形的。

汝城在最南。

西北和东北,分别是平舆和寝城。

各自相隔也就三十里。

项燕没有办法,在多方周旋之下,只能收缩的阵势推到了这里。

虽然,他还是主张防守。

但是,其他各世族却在权衡下,知道,如此防守,如项燕的愿,同时也可以如老世族的愿,但凡秦国露出半点可乘之机,平舆和寝城的三十万大军,便可直攻秦国。

也就是在苏劫看来,这么做,可守可攻!

这么做断然是没错的,但是,苏劫依然觉得,楚国这么做,同样给了秦国机会啊,可是退到了汝城后面,虽然不能速胜秦国,但是却可以保证一定可以拖垮秦国。

这就是庙堂之龌龊。

杨端和说道:“国公,我军大营直指汝城,项燕是否会倾力来一战?”

苏劫说道:“诸位且知,汝城大营的项燕军,才是楚军之根本力量,项燕军败,则其余两军私兵,根本就不堪一击,甚或会作鸟兽散,我军正面对峙项燕军,其根本所在,便是不能让项燕的大军再度后撤淮南,若项燕军入了淮南,则灭楚倍加艰难,此为灭楚之要,诸将谨记。”

苏劫此番对付项燕。

说白了,你既然不退淮南,我就不给你机会了。

章邯问道:“国公何以认为,项燕不会退淮南?”

苏劫借着说道:“前次,我军一败,楚国朝野萎靡不振陡然转为心浮气躁,楚军将士必然气盛求战,项燕如此冷静之人,如今都不得不妥协,此前不弃,安有现在弃的道理?”

“当此之时,我军应对之策便在兵法所言的八个字,避其锋芒,击其惰归!时日延续一久,楚国庙堂必生歧义,楚军士气亦必会因为种种掣肘内争而低落,到时,我军寻机猛攻,必能完胜楚军。”

“击其惰归?”

众人纷纷疑惑。

苏劫的话,简单点说。

那就是,楚军耐不住寂寞的时候,必然要退军,一旦退军,秦军乘机攻出,楚军必然全面溃败!

说白了,就是忍。

看谁忍不住。

秦退。

楚击其惰归,楚退,秦击其惰归。

苏劫最后说道:“所谓,图大则缓,既是政道,也是兵道,灭国之大战,根基便在强毅忍耐,以我军实际情形而论,关塞守军于原主力大军初合,战法配合,兵械使用,滨江统属等等,均未浑然若一,更有前战僵尸带伤出战,尚未复原,许多将士初来淮水,水土不服,凡此等等,都需要时日,兵未养精,冒然出战,胜算至多一半,此乃举国之一战,灭国之一战,平定南中国之一战,没有十二分胜算,岂能出战,主将稍安。”

众将士纷纷符合。

前战的将士,更是面红耳赤,国公何等人物,兵家圣贤之才,都如此对楚国慎重无比。

想到,此前,他们如此轻怠楚国,更是脸如火烧。

苏劫接着说道:“传我将令,全营将士,至今日起,权利构筑壁垒,期间,各营严密巡察营地壁垒,不奉本公之令,任何人不得跨出壁垒一步,若有楚军挑战,一律强弓射回,不许出战,担忧擅自出战者,本公立即奉行军法,斩立决!”

大帐中轰然领命。

“谨遵国公将令!”

楚国答应。

项梁带着项燕的大令,纷纷来到了平舆和寝城,将士们的眼神里,肉眼看见的战意,但是,让人惊惧的是,这些人眼里居然都是不屑。

认为秦军若是真的很强,为什么不来攻打他们?

随后。

项梁对着世族的族将下达了项燕的密令,“不得擅自攻打汝阴,全力守城!!!谁敢违抗,立斩不赦!”

项燕的冷静是超乎人想象的。

但凡,大战之后,能做到这般的,无不是世之良将!

随后。

天下瞩目的秦楚大战。

双方都在淮地展开了对峙。

秦军三十万轰隆隆的落地生根,楚国六十万大军,轰隆隆的落地生根。

秦军壁垒答应恒展三十里,纛旗蔽日,金股震天。

气势之壮盛无以复加。

遥遥相对的楚军更见惶惶壮阔,三大营地均在城外郊野,自西北而东南绵延百余里,黄红两色的无边军帐,衣甲如苍黄草原上燃起的汹汹烈火。

蓝色天宇下分外夺目。

与之遥遥相对的秦军旗帜衣甲主要为黑色。

沉沉涌动如漫天乌云翻滚,如烁烁雷电,如此壮阔气象,可谓亘古奇观。

当年,长平大战,秦赵双方兵力也超过了百万,但战场毕竟在重重山地,兵力雄厚却无以大肆展开而能使任一窥全貌。

今日,秦楚对峙。

两军皆在茫茫平野筑垒阵势,全然铺开,壮阔之迹象自然是闻所未闻。

苏劫来到城楼上。

看到如此壮阔的一幕,都不由吸了一口冷气。

历史上。

秦到底如何详细的灭楚,并无详细记载。

只有简单一句,亘古未有之对峙。

苏劫知道,这也是中国战国以来,直到千年后,最后一次兵力超过百万的大绝唱,此等壮观之景色,不复再见!

秦楚的动作。

震荡天下,震荡咸阳。

双方皆有耐心,时光如荏,三月已过,双方都没有半点动作。

反而,这场尚未开打的战事,已然传到了整个中华大地,都成为了街头巷尾讨论的战事。

齐国,韩地,赵地,魏地,燕地,安陵,卫国,琅琊山。

秦川。

还有咸阳宫中的秦王嬴政!

巴蜀长江道里的王翦!

所有的人都望着淮北所在的方向。

天下划为一统,南中国灭国之战,紧紧扣着无数人的心弦。

就连许多游历天下的布衣之士都络绎赶来,纷纷登上远近的山头争相一睹,这千古罕见的对峙!

双方比的是耐心。

此时,楚王大臣们也都纷纷赶往来了汝城。

山头上。

李园,项燕,项梁,项伯,还有三族老人,以及朝中大臣,纷纷看着面前的一幕。

楚人们的眼中透出无法掩饰的骄傲。

“如此气象,比灭商牧野之战如何?”

李园询问着周围的景潭。

景潭大是感怀,说道:“牧野之战,如火如荼,让双方兵力至多十万,怎么可相比此战!”

“比之阪泉之战如何?”

屈氏笑道:“炎黄大战浩渺难寻,纵然传闻作真,亦远不能于今日比也。”

李园作为带王行事。

更是楚国令尹,此番也觉得意气风发啊。

李园问向项燕,道:“人言两军征侯预兆国运,大将军以为如何?”

项燕没有丝毫的欣喜之情。

秦军的忍耐,比他想象的还要大的多,这对楚国来说,不是好事。

胜军求战之心心切,败军之将求战,就不心切呢?

君不见那赌徒?

项燕转而说道:“国运在人,不谋于天。”

李园不自然的讨了个没趣。

便不在纠结于项燕。

此刻,昭氏的老臣忽然走上前一步,说道:“让以老臣只见,楚人乃是祝融之苗裔,是为火德,秦人乃是伯弈的后裔,是为水德,谁能灭火,火亦能克水,目下之势,秦军为西海之水,我军为燎原之火,似各有胜场,然则,楚地居南,楚军居南,而南方为火圣之位,故此利于我军,如此看去,我军必能以燎原天火,驱尽西海之水。”

“妙极!”

李园拍掌高声赞叹,随即说道:“大将军,此等预兆该当广播我军。”

“老臣奉命!”

看着面前的大军。

景潭终于将话带到了正题,真对峙了三月,再过两月,怕是都要入冬了。

那时候,粮草就是大问题了。

就说,这三月之中,消耗了多少粮草,楚人比谁都清楚。

“大将军,不知可有谋划破秦之策。”

项燕一拱手,一如既往的说道:“秦军南来之初,老臣也下令各军随时迎击秦军,然则,这三月以来,秦军始终坚壁不战,我军将士多方挑战,秦军之用强弩还击,依旧坚壁不出,臣仿佛思衬,苏劫深沟高垒,必有长远图谋,我军当另谋胜秦之策。”

“另谋?何策?”

众人纷纷面露不悦。

就连李园也都有些觉得项燕也太胆小了。

不等项燕说话,景潭说道:“大将军,一旦凌冬,我军两道便大受掣肘,秦军背靠安陵,粮草运输简单,到时,可怕不是会如今日这般轻松了,在说,秦军坚壁,我军为何不强攻破垒?”

项燕道:“若能强攻,臣何乐而不为?”

“如何不能强攻?前次胜秦,不是连破两壁垒?”

项燕冷哼一声道:“苏劫不是李信,此壁垒非前壁垒。”

“如此说来,秦军不可破?”李园急切的问道。

项燕接着说道:“臣的方略,正欲上书大王和令尹。”

“说!”

“臣审度,秦军此来显然取破赵之策,要于我军长期对峙,以待我军疲弱时机,但是,若是楚国以淮北为根基抗秦,国力实难于秦国长期对峙,臣以为,楚国当走第二部,兵撤淮南,水陆并举抗击秦军。”

项燕旧事重提。

顿时,让山头上的楚国大臣们,纷纷恼怒不已!!!

“岂有此理!!”

“畏苏劫如虎,大将军似有难言之隐?”

李园顿时出声道:“不可诛心!!”

项燕一腔热血涌上头顶,几要轰然爆发。

但最终,还是死死的压制住了怒火。

最终不欢而散。

如此衣服日复一日,整个夏秋已然过去。

楚军不断骚扰秦军也如强弩之末,力道渐渐弱了,及至冬日降临,楚军粮草输送莫名其妙的出现了滞涉!

原本军马民力络绎不绝的淮北官道,骤然间清冷稀疏了一些。

项燕大怒!

瞬时清楚其根由。

“去寿春!!”

这一幕,如何又无法不被苏劫所知呢。

苏劫车马来到淮北官道上。

忽然大笑起来,声音震荡苍穹,副将们各个都是名将,哪会不知楚国出现了什么状况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