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军侯 > 第六百零九章 遗诏

大明军侯 第六百零九章 遗诏

作者:冼青竹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1:19:54

第六百零九章 遗诏

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于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初十酉时二刻驾崩于明都城金陵奉天殿前,终年七十一岁。x

听闻此消息以后,满朝文武无不痛心悲恸,嚎哭之声不断,整个大明皇宫之内都好似在回荡着衮衮诸公的哭泣之音。

的确,朱元璋虽然手段残暴,虽然下手狠辣,但是他也的的确确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明军。

虽然当不得仁君之称,可在朱元璋的手中,大明从开国啊之初半壁江山,到如今作用天下,乃至北上努尔干都司,西进乌思藏都司,朵甘都司,南下云南布政使司。

疆域版图之大,虽不及盛唐之壮丽,却也重新让汉人威临天下,为中原正统。

这就足以说明朱元璋的能力,也足以证明他坐在帝位上是完全够资格的,所谓仁君与否,倒也没有那么太重要了。

就算大明开国三十一年来,朱元璋对吏治的整顿从未停歇,对大明官员们的要求一直都是历朝历代当中最严苛的。

但这也是在为了大明天下着想,为了百姓,为了万民而做出的必须选择。

如果要在百官和万民之间选择一个的话,那朱元璋绝对不会有什么犹豫,百分之百会选择大明的根基黎民百姓。

这也是为什么朱元璋和古时君王有着最本质的差别,那就是对官场统治阶级的针对乃古今最强得一位皇帝,对天下百姓虽然要求严苛,却是在遵循着大明律例,而且已经算是对百姓们足够的宽厚了。

如今朱元璋殡天,百官们也是发自内心的感到悲伤。

这不在乎于陛下对朝臣们的制约,也不在于这些苛刻的要求,而是他们为人臣子者所必须要有的表现。

纵使朱元璋再怎么苛求朝臣,总归不是无缘无故之举。

他所主要针对的都是那些贪官,污吏,碌碌无为慵懒怠惰之人,反而相对于真正尽忠职守,恪秉责任的忠良能臣,朱元璋向来是会给予一些优待的。

所以别看他这些年杀的朝臣一茬接一茬,可却也让很多有真才实学踏实肯干的良才出现在大明官场上,能为这个帝国多尽一份力,少一份只知道吸血的蛀虫……

面对满朝文武的悲怆,朱允强忍着眼中要滚落下来的泪水,微微示意身旁之人。

黄子澄连忙会意,郑重的将一直捧在手中的明黄锦盒拿了出来,慢慢的拆开,双手秉持,十分庄重的从锦盒内取出了朱元璋最后的一份遗诏。

当黄子澄上前的时候,百官们就有所预料了,纷纷忍下哭泣之声,静静地等待着先皇的遗诏,亦或者说是新皇的确立。

“先皇遗诏……”

黄子澄的话音响起之时,满朝文武瞬间全都跪拜伏地,就连朱允在此时都不例外,整个殿内只有宣读诏书的黄子澄还站着。

“朕膺天命三十有一年,忧危积心,日勤不怠,务有益于民。奈起自寒微,无古人之博知,好善恶恶,不及远矣。今得万物自然之理,其奚哀念之有。皇太孙允仁明孝友,天下归心,宜登大位。内外文武臣僚同心辅政,以安吾民。丧祭仪物,毋用金玉。孝陵山川因其故,毋改作。天下臣民,哭临三日,皆释服,毋妨嫁娶。诸王临国中,毋至京师。诸不在令中者,推此令从事。”

遗诏说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百官们齐声高呼遵旨,自然也没有人怀疑诏书的真假,毕竟朱允就是先帝钦点的储君之人,继承皇位乃是顺利成章之事,自不会有什么更改之说,所以何来拟定假的遗诏呢。

百官们都没有怀疑,这份诏书也的的确确是朱元璋所命。

可是,这里面却不是所有的话都是朱元璋遗诏之上的原话,或者说有人在其上偷偷摸摸的添上了一笔。

最后一句,天下臣民,哭临三日,皆释服,毋妨嫁娶。这句很正常,表示朱元璋对自己死后的丧事礼仪一切从简,也不需要天下百姓带丧为其行数月之礼,完全是在徒耗民力有损国力之举。

但其后紧接着的,诸王临国中,毋至京师。这就有很大的问题了,而且还十分的不合情理。

朱元璋已死,这等国丧大事,天子驾崩,居然在遗诏上写着不准许天下各路藩王进京奔丧,这简直是有违大明立国孝道之本。

怎么想怎么也不对,可百官们却下意识的认为诏书的真实性,而没有去怀疑这最后一句话,短短九个字的真实性问题,完全被抛在了脑后。

其实,就算是有心人听出来这里面的不对劲,却也没有擅自跳出来职责怀疑什么的。

毕竟这天下已经要属于新的天子朱允了,他们这些人又何必在这个时候自己找不自在呢。

既然是先帝遗诏,那就是对的,不管这里面是不是有什么不合情理的地方,也不是他们这些朝臣应当怀疑的,还是安安稳稳的做好自己本职,等待新帝的登基吧。

这最后面的九个字,的的确确不是朱元璋的原话,而是由黄子澄,齐泰两人一番合计之后才向朱允谏言,说添上这么一句,以防止地方藩王在先帝驾崩之期有什么异常的举动。

这事对于新加入朱允麾下的方孝孺而言是颇为不赞同的,不过他毕竟还是新人,在话语权上面稍有欠缺,只是微微说了一句,便不再言语。

反倒是朱允一开始觉得这样不妥,是对自己皇祖父的不敬,也是对大明皇权的不敬。

毕竟真乃是先帝遗诏,如果任由后臣更改,那岂不是有更替朝代的意思在里面,如果朱允之后,下一任帝王接任,遗诏又被更改了,这无形之中就影响了储君接替皇位的正统性啊。

可当黄子澄齐泰两人极力劝说,并且拿出了最后的杀手锏,也就是朱允的四叔燕王朱棣这座大山威胁之后,朱允才犹豫了一番便勉强同意了这事。

而后由朱允亲自执笔,在这遗诏之上勉强填下了这一行小小的九个字,却没想到严重的影响了大明的局势。

不过现在他们还看不出来罢了,满朝还都沉浸在先帝的逝去当中。

然而国不可一日无君,当时要抓紧筹备新帝登基才是,以确定朱允彻底由储君变为大明天子的事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