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我在西伯利亚打地鼠 > 第166章 小师妹

我在西伯利亚打地鼠 第166章 小师妹

作者:鲇鱼头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2 20:59:48

第166章 小师妹

第166章 小师妹

姜喜的父亲是一位在清国直隶地区颇有名气的医生,姜喜自幼在父亲的诊所帮忙,耳濡目染下,学得一身好医术。

在清帝国,即便拥有一身好医术,女性也没有资格行医,只能嫁人生子,泯然众人。

姜喜的父亲只有姜喜这一个女儿,本来想着招个上门女婿,将一身所学交给他。

可前年姜喜的父亲意外去世,诊所被迫关张,姜喜遂与丈夫带着两个孩子在去年春天加入俄罗斯国籍,定居海参崴。

去年冬天,姜喜所在的福庄,一位农夫突发疾病,危在旦夕。

姜喜施以针灸,三针下去,农夫转危为安,姜喜遂被调入海参崴医院,成为海参崴第一位华裔医生。

在达莉亚的安排下,姜喜在圣诞节前给她的两位师兄去信,邀请他们来海参崴医院进行医术交流,所有费用海参崴医院全部报销。

姜喜的两位师兄,因为出师较早,都已经是名动一方的名医。

大师兄上有老母,下有妻儿,无法远行。

二师兄姜海洋是姜喜的堂兄,对姜喜还是比较信任的,新年过后,姜海洋孤身一人来到海参崴。

姜海洋来海参崴的目的,除了看望姜喜之外,还希望能带姜喜返回直隶,让姜喜去自己的诊所帮忙。

姜海洋知道姜喜的医术不在自己之下,只是因为女儿身,才无法行医。

姜喜用医院的马车将姜海洋接到海参崴医院,看着面前高大恢弘的二层大理石建筑,姜海洋惊疑不定。

这——

这是医院?

在清帝国,恐怕王府也没有这么气派。

姜海洋在清帝国,还真曾经去过王府行医,所以对王府也并不陌生。

海参崴医院也是夸张的巴洛克风格,主塔楼高度超过40米,比清帝国的太和殿都高。

主楼是医院的办公楼,进门之后是宽敞的大厅,正在前台值班的护士看到姜喜之后,亲热的用汉语和姜喜打招呼。

“姜医生,下午好。”

前台值班护士是身高超过一米七的金发碧眼毛妹,姜海洋都没敢正眼看,可没想到毛妹一开口确实字正腔圆的汉语,姜海洋就傻了眼。

“卓娅只会这一句汉语,还是我教的。”姜喜脱掉身上的貂皮大衣,里面是同样厚实保暖的羊毛制服。

看着姜喜脚上的长筒皮靴,姜海洋感觉有点眼晕。

一定是因为暖气开太足的缘故,绝对不是因为姜喜的靴子太亮。

“师妹,你在这里是医生?”姜海洋还不知道姜喜的身份。

姜喜现在身上的职务可多了,不仅是海参崴医院的医生,同时还是海参崴卫生协会的委员,以及正在筹建的海参崴医学院的教授。

“对,在海参崴——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女人也可以行医。”姜喜领着姜海洋上二楼,走进自己的办公室,一群学生呼啦啦围上来。

这些学生有男有女,有华人也有俄罗斯人,他们都是医院精心挑选出来的好苗子,由姜喜负责指导。

身材高大的鲁涅夫是姜喜的大徒弟,他主动迎上来接姜喜手里的貂皮大衣,把姜海洋吓一跳。

“你,你干什么?”姜海洋鼓足勇气。

“师兄,鲁涅夫是我的学生。”姜喜很自然的把大衣递给鲁涅夫,鲁涅夫一路小跑挂到门后的衣架上。

沙金主动为姜喜泡茶,文德尔为姜喜拿来毛巾,莉娜主动和姜海洋打招呼,用的同样是汉语。

“师伯,伱好——”

姜海洋不知道该怎么回答,用无助的眼神看姜喜。

王府里的福晋,也就这待遇。

“不用管他们,他们都是我的学生,只会一两句简单的打招呼,我平时和他们说话都得靠翻译。”姜喜已经习惯了学生们的周到服务。

姜喜的办公室很大,足足30平米,除了办公桌和文件柜之外,还有一套用于接待客人的沙发。

姜喜刚从外面回来,鞋子上有点脏。

看到来自巴尔干的手工地毯,姜海洋根本不敢落脚。

这要是弄脏了,把姜海洋卖了也赔不起。

姜海洋在王府里都没见过。

“这所医院有125间病房,200名工作人员,但是只有四名医生——”姜喜的表情不自觉就带了不屑,由内而外散发着自信:“——那几个医生的水平,在咱们那儿,连兽医都不如。”

“这咋可能——”姜海洋不大相信,堂堂俄罗斯帝国,难道连个医生都没有?

有,但是海参崴没有。

就连圣彼得堡,真正合格的医生也没几个。

至于医术嘛——

脱臼这种中医随手就能给接上的小毛病,放在俄罗斯帝国得进行外科手术。

中医的话,医生如果心善,连诊费都不用付。

如果是小孩子脱臼,没准还能混块糖呢。

“那他们好意思收钱吗?”姜海洋三观被彻底颠覆。

在清帝国兽医如果给人看病,是要挨打的。

“收不收是医院的事,不过就他们这种在咱们那儿连学徒都不如的医术,每年却可以挣至少500两银子。”姜喜的话把姜海洋吓一跳。

“500两?”姜海洋难以置信。

姜海洋的诊所,刨去支出,十年差不多能挣500两。

去王府看病出诊费虽然给的高,可是王府福晋也不会经常生病,大多数病人还是没钱的穷人,姜海洋很多时候不仅挣不到钱,还得倒贴。

都是乡里乡亲的,总不能见死不救。

“这医院是傻子不成?”姜海洋怀疑姜喜是中了邪。

“别乱说,海参崴医院是尤里耶夫斯卡娅公主的产业,人家就不图赚钱。”姜喜提醒姜海洋,没错,海参崴就是人傻钱多。

“那难怪——”姜海洋半信半疑。

既然是公主,那没准是真的——

可公主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啊!

“姜医生,机械厂送来一名病号,搬东西的时候不小心砸断了腿。”翻译周云就是在机械厂学会的俄语。

姜喜马上起身往门外跑,跑到门口才想起还有客人。

“走吧师兄,你也露一手。”

按照西方的医术分类,姜海洋除了产科,什么都会。

尤善骨科。

中医也做外科手术的,华佗刮骨疗毒的故事广为人知,唐代出土的文物中,就已经有镊子,剪刀等常见的手术器械,大汶口文化发掘的标本,发现有开颅手术的痕迹。

大汶口距今约5000年。

和中医相比,海参崴医院也有领先的地方。

姜海洋进手术室之前,姜喜带姜海洋换衣服消毒。

“不用这么麻烦吧?”姜海洋对细菌和病毒没研究。

“一定要的,这是尤里耶夫斯基超级公爵特别强调的,手术之前一定要严格消毒,预防伤口感染,术后护理也要注意伤口清洁,海参崴医院正在总结这方面的经验。”姜喜很了解情况,因为这个工作也是她负责的。

姜海洋确实有一手,两个小时后,手术完成。

姜喜安排护士将病人送进病房,带姜海洋去吃饭。

医院有餐厅,姜喜身为医生也要缴费,一个月一卢布。

“一两银子也太贵了!”姜海洋估计认为一个月只吃一顿饭。

姜喜不解释,吃完就知道了。

餐厅提供的饭菜很丰富,姜喜点了四个菜,还为姜海洋要了一瓶香槟酒,这让姜海洋颇为不好意思。

这样的话,一两银子还是值得的。

四个菜是两荤两素,土豆炖牛肉必不可少,一条清炖大马哈鱼就足够姜海洋和姜喜吃了,两个素菜分别是土豆丝和红烧土豆。

没办法,海参崴这地方,就这玩意儿多。

姜海洋算算价钱,觉得一两银子可能不太够。

“肯定不够啊,这瓶香槟酒要是在圣彼得堡,要卖15两银子呢——”姜喜的话,把姜海洋吓得手都开始哆嗦了。

尼玛一瓶15两银子,那这一口要多少?

这——这特么也太黑了吧!

难怪医生一年能挣500两呢,挣少了根本就不够花。

“不过在咱们这儿便宜,一瓶只卖5两银子,这个价格只有医生才有资格享受,病人家属来买就是原价。”姜喜的话让姜海洋稍稍舒服了点。

姜喜说话的时候,筷子在土豆炖牛肉里扒拉。

扒拉了半天,也没有找到牛腩,于是姜喜就一块都没夹。

这也就跟师兄在一起,姜喜才会这么随便。

对外人的时候,姜喜要多端庄就有多端庄,要多守规矩就有多守规矩。

“身体不舒服吗?”姜海洋不知道姜喜为什么不吃牛肉。

牛肉可是好东西,在清帝国寻常人家过年都吃不到。

但是看姜喜的样子,似乎很嫌弃。

“没有,只是不想吃,医院的厨师技术有问题,牛肉炖的难吃死了——”姜喜让姜海洋刮目相看,行啊小师妹,现在都开始嫌弃牛肉了。

姜海洋不嫌弃,满满捞了一大碗,先把肚子填饱再说。

刚才的手术,姜海洋出了不少力,这会儿急需补充营养。

“慢点吃,迟早会吃烦的——”姜喜看着姜海洋,仿佛看到半年前的自己。

“烦?嘿嘿,到下辈子都吃不烦,撑死我算了!”姜海洋嘴里塞满牛肉,连香槟都顾不上喝。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