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我在西伯利亚打地鼠 > 第167章 还是关起来好

我在西伯利亚打地鼠 第167章 还是关起来好

作者:鲇鱼头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2 20:59:48

第167章 还是关起来好

第167章 还是关起来好

姜喜的家就在医院旁边,确切点说是就在医院里,因为包括旁边的一个公园在内,这一大片地盘都是属于海参崴医院的。

海参崴医院只有姜喜一个靠谱医生,如果姜喜下班之后,有其他医生搞不定的病号,那么姜喜就要临时过来帮忙。

晚饭之后,姜喜和姜海洋领着学生们去查房。

学生人人的拿着纸和笔,不管姜喜说什么,他们都会认真记下来。

有好学的护士也跟在旁边偷学。

看着一大群人前呼后拥将姜喜簇拥在中间,姜海洋对海参崴医生的地位终于有了更直观的理解。

清帝国医生的地位并不高,士农工商里面,根本就没提医生。

《七略》将人们的职业划分为三教九流,医生属于中九流,跟算命的一个级别。

清帝国徐大椿在《医学源流自序》中写道:医,小道也,精义也,重任也,贱也。

所以在清帝国,医生的社会地位是很低的,而且良莠不齐。

连只会念经的喇嘛都可以成为御医,清帝国医术整体下滑也就不难理解了。

让姜海洋暗暗心惊的事,姜喜在指导学生的时候似乎并没有任何隐瞒,连一些姜海洋都不知道的东西,姜喜都倾囊相授。

所以查房结束后,回到姜喜的办公室,姜海洋就主动提出这个问题。

“师兄,爹当年教你和大师兄的时候,可没有藏私,我会的这些东西,有很多是来到这边之后才学会的。”姜喜的话让姜海洋稍感安慰。

想起下午进手术室要首先换衣服消毒,这海参崴医院还是有点东西的。

“你也不用担心我教会了那些学生,饿死了我这个师父,这么说吧,如果他们不快点出师,我在饿死之前,恐怕会先累死——”姜喜瘫坐在椅子上,一名女学生在后面捏肩,一名女孩蹲在旁边捶腿,房间里温度有点热,一名男学生将阳台的门开了条缝,另一名男学生却又往壁炉里加了几块木柴——

天色渐暗,一名学生端来烛台,烛台不知道是用什么金属制作的,姜海洋怀疑是银,没好意思问出口。

抛去烛台的材质,一个烛台上点五根蜡烛,这也太浪费了吧。

虽然浪费的不是自己的钱,姜海洋还是心疼。

没办法,苦日子过惯了,来到海参崴,姜海洋感觉自己就是进了大观园的刘姥姥。

“在这里带学生是有收入的,每带出一名学生,可以得到一百两银子的奖励,我年前刚上班两个月,年底发了250两银子的奖金,说是按全年发的,以后每年都有。”姜喜的耳钉上,镶有硕大的宝石。

脖子上的珍珠项链,头上的簪子,以及手腕上的镯子都是证明。

姜海洋有机会出入王府,平日里也是以见多识广自诩,可姜海洋看了半天,也没有看出姜喜的这些饰品,都是什么材质。

晚上八点,姜喜准时下班。

一群学生呼啦啦将姜喜送到楼下,两名身高力壮的学生坚持把姜喜送到家,连口水都没喝。

姜喜的丈夫彭成文已经到家,正在看着两个孩子做作业,顺便跟着孩子学俄语。

“今天在学校里都学了什么呀?”

“!@#¥&*——”

姜海洋一脸懵逼。

姜喜只有两个师兄,彭成文自然是认识姜海洋的。

两个孩子见到姜海洋更惊喜,齐刷刷跑过来叫大伯问好。

姜海洋临来之前,是为孩子准备了红包的,这会儿却没有掏出来,感觉拿不出手。

两个孩子都很干净,白白胖胖的小脸讨人喜欢,一口一个大伯让姜海洋心花怒放。

孩子的衣服整齐合体,衣服上也没有补丁,一看就是新做的。

家里的暖气和医院里一样足,大儿子的衣服是蓝色的,小女儿的衣服是红色,这两种颜色的衣服,在清帝国都不常见。

清帝国的衣服,整体偏深色,因为深色耐脏,不需要经常浆洗。

浆洗是会对衣服造成磨损的,洗的多了,穿不坏也会洗坏。

小孩子的衣服通常会做的大一些,这样就能多穿几年。

一件新衣服大的穿了小的穿,缝缝补补三年又三年,补丁摞补丁很常见,总之一切以节俭为主。

“师兄快坐,让喜儿去弄两个菜,咱哥俩好好喝一杯!”彭成文打开餐桌旁边的酒柜,一排排姜海洋叫不出名字的各种洋酒白酒,让姜海洋又开始眼晕。

“少喝点,师兄今天在医院帮了一天忙,要早点休息——”姜喜嘱咐一句就去厨房弄菜。

姜海洋又怎么睡得着么,他现在的精神比出师那天更亢奋。

彭成文心灵手巧,是机械厂第一批拿到技师资格的学徒,现在已经是高级技师。

看着彭成文脚上的皮鞋,和头上短短的头发茬,姜海洋不太想摘帽子。

金钱鼠尾巴,确实是有点太丑陋了。

“大师兄为何没来?”彭成文很遗憾,他刚和姜喜结婚,姜喜父亲就意外去世,还没有来得及学习医术。

“大师兄出诊去了京城,贵人怠慢不得。”姜海洋没说实话。

姜海洋的大师兄周长福并没有出诊,而是认为海参崴医院是骗子,他不仅自己不来,还劝姜海洋不要来,以免送入虎口。

姜海洋不仅是姜喜的师兄,还是姜喜的堂兄,姜海洋是看着姜喜长大的。

所以周长福可以不管姜喜,姜海洋不能不管。

人心有杆秤,两位师兄都是什么样,彭成文很清楚。

如果来的是周长福,恐怕就没有姜喜把人领回家,并且亲自下厨的待遇了。

“嫂子和孩子还好吗?”彭成文和姜海洋的家人很熟悉,逢年过节要走动的。

“还好,临来之前,素珍还说如果你和喜儿在这边过得不好,就让我带伱们回去——”姜海洋苦笑着从里衣的口袋里掏出一根小黄鱼,现在看来多半是用不上了。

姜喜上得厅堂,下的厨房,很快就端过来一盘酱牛肉,一盘花生米,一个炒鸡蛋,再加一只撕好了的卤烧鸡。

菜式是简单了点,规格可不低,清国年夜饭也就这水平——

这还得是地主家过年,才有这水平。

“我给素珍买了些化妆品,还给孩子买了些衣服,回头你回去的时候带回去,这边的东西在咱们那儿卖的太贵了,一瓶防冻的护肤霜,听说在京城要卖20两银子呢——”

姜喜直接上了桌,彭成文不仅没说话,还主动拿来三个杯子。

姜喜也是可以喝一点的。

不过那都是结婚之前的事了,自从姜喜父亲去世后,姜喜就再也没有喝过酒。

喝不起。

“这算啥,我们厂生产的猎枪,日本人要来买的话,一支500两,不二价!”彭成文满腔自豪,跟姜海洋记忆中那个唯唯诺诺的彭成文判若两人。

“你们厂要是不赚钱的话,我们医院就要关门了——”姜喜知道这里面的弯弯绕绕。

身为海参崴卫生协会的委员,姜喜知道医院每年的拨款有多少。

医院不仅不挣钱,甚至还赔钱。

成绩自然也有,姜喜手下的学生进步速度飞快,有几个已经开始尝试独立接诊了。

这自然也是在姜喜的指导下。

姜喜平日里也要坐诊,为了让学生们积累经验,姜喜通常会首先询问学生的意见,然后再给出治疗方案。

这样做虽然麻烦了些,但是对学生们好处就太大了,他们每天都有进步。

“师兄,你那一手推拿绝活,要是也来喜儿他们医院,同样能赚大钱。”彭成文自己也会点推拿,可惜只学了个皮毛。

推拿是个技术活,也是个力气活。

姜喜是女性,技术就算再好,力道不足终究效果不佳。

姜海洋的推拿技术,在姜喜师兄妹几个里面是最好的。

“那可不行,教会了这里的徒弟,万一这里的徒弟跑到师兄老家,抢了师兄的饭碗怎么办?”姜喜的话引发哄堂大笑,这怎么可能。

先不说海参崴距离姜海洋家乡有多远。

海参崴的医生收入这么高,人家会跑到姜海洋老家赚那仨瓜俩枣?

“远志、青黛,过来吃饭——”姜海洋主动招呼两个孩子。

远志和青黛都是药材,这两个名字还是姜喜父亲给取的,意义深远。

药材能治病,也能治人。

“他们在学校已经吃过了,不用管他们。”姜喜很感谢海参崴的教育政策,带孩子轻松多了。

“这里的学堂还管饭?”姜海洋惊讶,但同时又担心。

这里的学堂教出来的孩子,长大以后多半就不会说汉话了。

“管,啥都管,还给发衣服发文具呢,这边的孩子到了年龄,就要强制入学,家长如果不让孩子去上学,要被关起来的——”姜喜不担心这个问题,海参崴的学校采取的是双语教育,汉语不仅要学,而且分量比俄语更重。

这也是没办法,汉语单单是四书五经,就够孩子们学半辈子了。

俄语能学啥?

普希金的诗歌——

再多就没了,普希金之前,连统一规范的俄语都还没有呢。

姜海洋知道清帝国对待教育的态度,所以他老泪纵横:“关起来好,关起来好——”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