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我在西伯利亚打地鼠 > 第620章 开打

我在西伯利亚打地鼠 第620章 开打

作者:鲇鱼头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2 20:59:48

第620章 开打

第620章 开打

斐迪南正值壮年,伊丽莎白就算有机会,那也是很久以后的事了。

乔治的当务之急,还是为俄罗斯帝国打赢这场战争——

说到俄罗斯帝国。

连乔治都没有注意到,波利斯担任保加利亚国王后,他对俄罗斯帝国的感情已经悄然发生一些变化。

波利斯婚后,叶卡捷琳娜和安妮并没有第一时间返回阿穆尔,安妮在君士坦丁堡陪伴乔治,叶卡捷琳娜在阿德里安堡等着抱重孙子,一家人好像都忘记了阿穆尔一样,乐不思蜀。

安妮还好,乔治在哪,安妮就在哪。

叶卡捷琳娜的感情已经从阿穆尔彻底转向保加利亚王国。

阿穆尔只是乔治的封地。

保加利亚却是属于尤里耶夫家族的王国。

这完全是两个概念。

在了解到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的原委之后,叶卡捷琳娜很为大孙子鸣不平,曾要求乔治帮助波利斯索回保加利亚王国在第二次巴尔干战争中失去的领土。

为保证巴尔干联盟的稳定,乔治肯定不会这样做。

但乔治也不会委屈了自己的儿子,他会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尽可能维护保加利亚王国的利益。

确定了这一点,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就和塞尔维亚王国无关了。

甚至更进一步,等彼得驾崩,塞尔维亚王国是否存在都不好说。

过去一个冬天,布鲁西诺夫都在为进攻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做准备。

乔治刚在第11集团军的作战计划上签字,布鲁西诺夫就迫不及待的挥军攻入奥匈帝国。

贝尔格莱德战役后,康拉德并没有重组第六集团军和第八集团军,而是新成立的第九集团军,用于对塞尔维亚王国方向的防守。

法尔肯海因罚站归罚站,终究不能眼睁睁看着奥匈帝国战败,所以布鲁西诺夫面对的除奥第九集团军之外,还有奥托·冯·毕洛率领的德第14集团军。

第14集团军由6个德国师组成,奥第九集团军则是由7个步兵师和一個骑兵师,以及一个炮兵师组成。

由于奥军几乎所有师都不满员,冯·毕洛指挥的部队只有20万人,同样和布鲁西诺夫差距巨大。

冯·毕洛的优势在于,他可以利用奥匈帝国在战前修建的防线组织防守。

不过这条防线并不稳固,因为康拉德在战前几乎从未考虑防守,一门心思进攻,所以防线并不完善。

冯·毕洛很清楚,一旦春天到来,布鲁西诺夫就会发动进攻,所以整个冬天,冯·毕洛都在修建防御工事。

4月5号,40万俄保联军在布鲁西诺夫的指挥下,向德奥联军发动进攻。

几乎在同一天,俄罗联军在瓦西里的指挥下,同样向马肯森军团发动进攻。

按照惯例,俄军的进攻同样是从炮击开始。

去年冬天的炮战中,俄军炮兵表现出色,给德奥联军造成巨大损失,一度将奥军逼到放弃阵地逃走的狼狈地步。

法尔肯海因同意向奥匈帝国增兵的条件是,所有一线部队,均要服从德军指挥官的指挥,奥军将领处于附属地位。

康拉德也不想交出指挥权。

但怎奈形势比人强,康拉德在通盘考虑后,还是接受了法尔肯海因的要求。

消息传回维也纳,老皇帝对康拉德的忍耐终于达到极限,于是康拉德惨遭解职,被发配往伊松佐对付意大利人。

路易吉·卡尔多纳还是很顽强的,今年2月发动了第二次伊松佐河战役。

这一次卡尔多纳总算找回了一些颜面,占领了一座小城,将奥第20师击溃,给奥匈帝国造成4.5万伤亡。

不过总体上说,战线并没有出现明显改变,双方依然处于焦灼状态。

这次进攻总算让协约国对意大利王国恢复了一些信心,看上去意大利人似乎也不是人尽可欺。

意大利人其实也不是不能打,关键是想不想打。

二战在北非,一支意大利军队要向英军投降,却惨遭被英军拒绝。

主动投降却不被接受,这是对意大利最直接的羞辱。

知耻而后勇的意大利人主动向英军发动进攻,于是将英军击败。

这一次英军终于接受了意大利人的投降。同样在二战中的伏尔加格勒战役,意大利人成为唯一一支突出重围的同盟国部队,在突围过程中,意大利士兵甚至和苏军爆发了白刃战。

神奇的是,意大利人又打赢了。

所以意大利人的性格跟俄罗斯人差不多,不被逼到绝境,意大利人就不知道自己的潜力到底有多大。

瓦西里对马肯森还是很重视的,炮击和空军的轰炸持续了整整三天,随后才投入地面部队进攻。

德军阵地遭到极大破坏,马肯森指挥部队在废墟中发动反击,为击退俄军的进攻,德军在战斗中再次使用毒气弹。

这一次俄军早有防备,所有参与进攻的士兵都戴上了防毒面具,进攻并没有受到毒气的影响。

让瓦西里没想到的是,没有被毒气阻止的俄军装甲战车,却对糟糕的交通环境束手无策。

为阻止俄军进攻,马肯森在蒂萨河上游挖了一个人工湖,在俄军进攻的时候制造了一场人工洪水。

瓦西里猝不及防,损失了60辆装甲战车。

60辆装甲战车,几乎相当于半个装甲师,这让瓦西里痛彻心扉。

由于河水暴涨,俄军的进攻被迫停滞,这就给了马肯森重组防线的机会。

和攻击受挫的瓦西里差不多,布鲁西诺夫的进攻也不顺利。

由于兵力占据绝对优势,布鲁西诺夫命令部队分别从塞尔维亚和黑山境内,向德军发起全面进攻。

冯·毕洛经验丰富,两次马祖里湖战役,冯·毕洛均有参与,凭借他在两次马祖里湖战役中的出色表现获得法尔肯海因的信任,所以才来到波斯尼亚。

面对布鲁西诺夫优势兵力的进攻,冯·毕洛没有正面硬拼,而是且战且退,希望将补给线拉长,分散布鲁西诺夫的兵力,寻找布鲁西诺夫的漏洞。

为避免俄军以战养战,冯·毕洛同样实施坚壁清野,撤退区域的所有水源都被污染,居民全部撤走,冯·毕洛甚至下令烧毁撤退区域的民居,避免被俄军利用。

面对这样的对手,布鲁西诺夫很难受,一时间找不到太好的办法,只能稳步推进。

乔治不着急,耐心组织后勤的同时,提醒布鲁西诺夫,不要轻敌冒进,踏入冯·毕洛的陷阱。

对瓦西里,乔治也很有耐心,马肯森在华沙战役中一战成名,同样不好对付。

俄军如果轻敌冒进,第一次马祖里湖的悲剧肯定会再次上演。

现在战斗都发生在奥匈帝国境内,冯·毕洛的应对虽然没问题,但也要面对来自维也纳的压力,奥匈老皇帝肯定不愿意看到俄军在奥匈帝国境内肆意逞凶。

布鲁西诺夫耐心和冯·毕洛周旋的同时,已经进驻科孚海军基地的俄海军,在彼得的指挥下,向龟缩在亚得里亚海的奥海军发动进攻。

完成配合第14集团军的作战任务后,地中海舰队的三艘战列舰,再次回到科孚岛,和波罗的海舰队汇合。

现在彼得指挥的舰队,由五艘超无畏和两艘无畏舰组成,所有军舰加起来有近百艘,是地中海范围内最强大的舰队。

奥海军的四艘“联合力量”战列舰也已经全部服役,不过战斗力存疑,因为奥海军已经在长达50年的时间内,没有接受过战争的考验。

在整个18世纪之前,奥地利都没有海军,直到1867年,奥匈帝国才成立海军。

普奥战争中,奥地利海军在利萨海战中击败意大利海军,之后奥地利海军就从未参与战争。

1911年,“联合力量”级首舰“联合力量”号下水,随后两年内,奥匈帝国的四艘战列舰陆续下水并服役,母港是位于伊斯特拉半岛西南部的普拉。

普拉距离科孚岛超过700公里,距离意大利只有100公里。

战争爆发后,奥匈帝国海军的战列舰几乎毫无作为,一直龟缩在普拉坚守不出,反倒是奥匈帝国的潜艇频频出击,并有所斩获。

一个月前,奥匈帝国的潜艇击沉了一艘意大利王国的运兵船,造成870人死亡。

这次袭击发生在英军防区内,因此引发英国和意大利王国之间的相互指责。

意大利王国参战后,亚得里亚海被划分为11个防区,实力最强的英国负责其中的4个,法国负责3个,意大利负责3个,希腊将科孚岛租借给俄地中海舰队之后,俄地中海舰队也分配到1个任务。

由于科孚岛的位置在亚得里亚海出入口,所以地中海舰队只负责这一区域的防守。

意大利王国参战时,波罗的海舰队的援军尚未抵达地中海,俄地中海舰队由于要兼顾奥斯曼方向,所以分配到的任务并不多。

波罗的海舰队的援兵抵达后,俄海军一跃成为地中海最强舰队,这引发了意大利王国和法国的不满。

意大利和法国都希望俄海军承担更多区域的防御任务。

彼得不想防御,只想进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