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我在西伯利亚打地鼠 > 第621章 合理交换

我在西伯利亚打地鼠 第621章 合理交换

作者:鲇鱼头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2 20:59:48

第621章 合理交换

第621章 合理交换

得益于俄保联军的进攻,彼得已经将俄海军的基地,悄然从科孚岛推进到亚得里亚海东南部的卡塔罗。

卡塔罗是奥匈帝国海军的三个主要基地之一,距离科孚岛大约300公里。

布鲁西诺夫横扫奥第八集团军的时候,顺手将卡塔罗拿下,随后将卡塔罗移交给彼得。

卡塔罗是一座军事要塞,居民只有不到2000人,战争爆发后,卡塔罗的人口一度激增,但随着奥军溃败,民众大量逃离,整座城市的居民只剩百余人。

奥海军在撤离之前,在卡塔罗布置大量水雷,将卡塔罗彻底封锁。

俄海军想进驻卡塔罗,需要将航道内的水雷全部清除掉。

负责这个工作的是第一驱逐舰分队司令阿列克谢·尤苏波夫。

清扫水雷是一个很繁重又危险的工作,水兵要乘坐拖网渔船进入航道,确定水雷的位置,对水雷进行逐一爆破。

由于防区众多,且部分区域位置重叠,权责模糊,沟通上就会出现一些问题,一个月前意大利海军的运兵船被击沉,就是由于沟通不畅造成的。

当时这艘运兵船从意大利海军负责的防区进入英军负责的防区,本应由英军接手护航任务。

英军却错误理解意大利驱逐舰发出的信息,并没有及时接手。

这导致意大利运兵船在没有驱逐舰护航的情况下,被奥匈帝国潜艇击沉。

和昂贵且无用的战列舰相比,奥匈帝国潜艇在开战后表现极为活跃,多次从协约国设置在亚得里亚海出海口的封锁线溜出,袭击协约国船只。

亚得里亚海出海口最窄处近70公里,为封锁奥匈帝国潜艇,协约国使用拖网渔船,在出海口设置封锁线,防止潜艇出入。

这個封锁线不能说一点用都没有,因为它确实是在去年12月缠住了一艘奥匈帝国潜艇。

但是在大部分时间内,这条封锁线就像筛子一样,奥匈帝国潜艇想来就来,想走就走。

卡塔罗的位置处于英国防区和法国防区之间,由于阿列克谢率领的驱逐舰分队由6艘驱逐舰组成,所以英军和法军就希望驱逐舰分队能承担一部分护航任务。

彼得果断拒绝,因为各国并没有给与俄海军应有的尊重。

卡塔罗的自然条件非常好,否则也不会成为奥匈帝国三大主基地之一。

布鲁西诺夫占领卡塔罗之后,英、法、意遂提出,希望卡塔罗能为英、法、意军舰提供补给。

英、法、意不仅惦记卡塔罗,而且还惦记着阿尔巴尼亚。

阿尔巴尼亚名义上独立,实际上处于英、奥、法、德、意、俄六国控制下。

康拉德进攻塞尔维亚王国的时候,顺手将阿尔巴尼亚占领,阿尔巴尼亚人甚至都没有抵抗,就接受了这个命运。

英、法、意同样未做抵抗,任由奥匈帝国占领阿尔巴尼亚。

贝尔格莱德战役后,盘踞在黑山王国和阿尔巴尼亚的奥第八集团军被消灭,英、法、意遂去而复返,不仅要求恢复对阿尔巴尼亚的共管状态,同时还要求瓜分原本属于德国和奥匈帝国的管辖区。

让人更意想不到的是,前奥斯曼马蒂总督杰马尔帕夏的儿子,奥匈帝国占领期间采取合作态度,被奥匈帝国授予上校军衔的索古,居然要求各国退出阿尔巴尼亚,让阿尔巴尼亚成为一个真正独立的国家。

索古目前人在奥匈帝国,彼得不给这些牛蛇鬼神兴风作浪的机会,阿尔巴尼亚法庭对索古进行缺席审判,判处索古死刑。

现在索古虽然没有伏法,但随着奥匈帝国的败亡,只要找到索古,他就死定了。

“大公爵太心慈手软了,对付这些图谋不轨的家伙,只有死亡才能让他们畏惧。”

彼得杀伐果断,想帮助波利斯实现大保加利亚梦想,只靠笼络可不行。

升斗小民确实是可以用利益笼络。

权贵阶层要的是权力,无上限的权力。

索古这种人只要给他机会,他会把阿尔巴尼亚变成一个封建国家。

既然一定有人要当国王,为什么不能是波利斯呢。

“你说的对,我早就对这帮人忍无可忍了!”

拉基茨基也希望巴尔干统一,不管是塞尔维亚人,还是保加利亚人,都是斯拉夫人。

“有些事大公爵不适合出手,我们来做最合适,作为一名优秀的下属,我们要主动为大公爵解决麻烦。”

彼得是波利斯的小姑父,帮助波利斯,也是帮他自己。

去年5月,彼得和小叶的第3个孩子出生,现在小叶又有了身孕,正在君士坦丁堡养胎。

由于世界大战爆发后欧洲俄军的拙劣表现,彼得的心情很烦躁,这也是他主动率增援舰队来到地中海的主要原因。

眼不见心不烦。

和关系错综复杂的彼得格勒相比,新生的保加利亚王国前途无量,彼得希望他的孩子们,未来能有更光明的前途。

保加利亚王国参战后,国家自动进入战争状态,很多改变正在悄然发生。

保加利亚正在对保加利亚语进行规范,规范后的保加利亚语,和俄语的区别越来越小。

现在保加利亚的所有学校,都在使用规范后的保加利亚语进行教学。东正教再次被确认为保加利亚国教,这是前大主教奥古斯特的努力成果。

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信奉东正教的保加利亚人,只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二十。

现在信奉东正教的人口,已经达到总人口的百分之七十,而且这个比例还在快速增加中。

在打破地主阶层对土地的垄断后,保加利亚人对波利斯的拥戴程度达到巅峰,波利斯大婚期间,全国各地主动来到阿德里安堡向国王表示祝贺的民众达到30万人,各地自发举行庆祝仪式的民众更多,占总人口的95%以上。

土地这个利器,正在被保加利亚政府充分利用。

第11集团军收复阿尔巴尼亚之后,关于保加利亚王国的信息就开始在阿尔巴尼亚广泛流传。

现在已经有很多阿尔巴尼亚人希望并入保加利亚王国,因为那样,他们就可以得到梦寐以求的土地了。

被判处死刑的索古,是阿尔巴尼亚最大的地主。

同样的事情,还发生在塞尔维亚王国和黑山王国。

这些事并非出自乔治的授意,但不可否认,乔治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

乔治太清楚土改的威力了。

得到土地之后,农民如果想保住土地,就要坚决拥护波利斯的统治,否则他们得到的土地,就会被索古之流夺走。

巴尔干这些国家,几乎都是农业国,手工业也停留在最初级的程度,工业尚未起步。

乔治没有强行将阿穆尔的工业体系搬迁到保加利亚,这需要一个过程,等巴尔干的局势稳定之后也不晚。

波利斯虽然大多数时间在阿德里安堡,经常往返于君士坦丁堡和阿德里安堡之间,主动向乔治当面请教。

虽然都是王国,保加利亚王国目前实行的制度和英国还不一样,国王的权力远小于英王。

英国首相选举产生后,需要英国国王的承认,才能正式获得首相的权力。

保加利亚首相不需要国王的承认,议会甚至拥有罢免国王的权力,严格意义上来说国王就是一个吉祥物。

这就是保加利亚国王屡次被罢黜的原因。

保加利亚王国目前政党众多,执政的农民党,并没有获得绝对优势地位。

前几天农民党出身的首相亚历山大·斯塔姆博利伊斯基提出了一个工业发展法案,遭到几乎所有人的反对,没能通过。

亚历山大希望利用战争契机,发展保加利亚王国工业。

这是个正确的提案,波利斯的家庭教师很久以前就告诉波利斯: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

明明是对保加利亚王国有利的法案,却遭到几乎所有议员的反对。

波利斯很困惑,当面向乔治请教。

于是乔治就向波利斯科普了一番执政党和在野党的关系。

以及民主泛滥的后果。

波利斯陷入沉思。

不想当首相的议员不是好议员。

农民党出身的亚历山大坚持推行土地改革,得到的农民的信任。

如果保加利亚工业在亚历山大担任首相期间同样取得长足进步,那很多人就将永远失去担任首相的资格。

发展工业固然是好事,等到我担任首相的时候再发展也不晚。

至于到时候是否会遭到其他人的反对,等我当上首相再说。

“国王的意义就在于,当议会发生不可调和的矛盾时,国王要具备最终裁决权。”

乔治给波利斯种草,想成为一名真正的国王,波利斯任重道远。

“我知道应该怎么做了。”

波利斯还是很聪明的,拥有乔治的支持,是他最大的后盾。

就算波利斯搞砸了,还有乔治给他兜底。

要改变现状其实也不难,现在亚历山大最需要的,是来自波利斯的支持。

想得到波利斯的支持,就要拿出足够分量的筹码。

这是很合理的交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