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征服者 > 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明需要明君

大明征服者 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明需要明君

作者:酒老五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2:49:29

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明需要明君

梁储明白杨廷和话中的忧虑,如果永王上位大力推动商业,这对于大明不会有什么坏处,可要是重征商税,必然会引起朝堂强烈反弹!

这或许将会成为皇家与士大夫之间的一场空前惨烈的博弈,永王若是败了退缩了,那么对于他的威信而言必然产生剧烈打击,可士大夫若是败了,君权必然会远远凌驾于臣权之上!

杨廷和是内阁首辅,可以说已经是人臣的巅峰,永王与他的交锋,实际上就是相权与君权的搏杀!

两方没谁能败的起,身为儒家读书人的梁储自然不希望杨廷和败,杨廷和要是败了,名教经过百年努力才得以抗衡君权的成果必然付诸流水,若是大明的政治环境再恢复到洪武、永乐时期的话,很显然无法让儒家接受。

“商税事小,传承是大啊。”杨廷和沉叹道:“先秦时期,百家争鸣,汉武帝废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不是说我们儒家的文化就一定胜过所有的百家学说,而是因为儒家学说能够因时制宜,始终能够契合皇家的执政思想,以君权神授来稳固皇权的合法性和正统性,所以我名教自汉武帝时起就一直长盛不衰,历朝历代的君王也从未兴起过发展其它学说的念头。”

梁储惊讶道:“首辅的意思是一旦永王上位,或许会兴百家学说,对名教的地位产生威胁?”

“这只是本辅的猜测。”杨廷和苦笑道:“叔厚也知道永王就藩湖州之初便在王府内大兴学堂,一开始便收了数百孤苦孩童入学,如今悉心教授七年,那学堂内的孩童已然接近两千!如果永王办学堂是以大儒传授名教学问,那一定会引起猜忌,说他意图培养人才进军仕途,从而在朝堂上拥有绝对的话语权,然而不是,王府学堂教授的乃是杂学,什么物理?化学?还有匠学、商学,而儒学所占的比重不过十之一二,这说明什么?有三个可能!”

梁储肃然道:“下官愿闻其详。”

“第一个可能确实是怕引起猜忌,此点无需赘述,这第二点想来永王是为名下产业培育人才,毕竟永王在湖州有生意有所谓的工业园,做生意需要掌柜需要账房,这些人可以招收,但终究还是自己培养出来的更加忠诚,至于工业说白了就是匠作,匠作这东西分门别类,确实也需要极多的专工人才,倒也无需多言,至于这第三点……在本辅看来多半便是永王确实对我名教有所偏见……”

梁储皱眉道:“永王在杭州的时候让燕天元破解刘学士的字谜,然后又亲自登场连破三联,最后还丢下三联,能做到这些,若说永王没有真才实学,委实让人难以置信。”

杨廷和笑道:“诗词、盈联不过小道尔,不过叔厚说的也在理,若不是熟读诗书,通晓典故和圣人微义,即便是小道也难有成就,永王破三联留三联若无他人捉刀,其才学确实值得称赞。”

“首辅大人既然有诸多隐忧,为何还要力挺永王上位?”

“因为大明需要明君!”杨廷和肃声道:“如今的大明看似政通人和,天下安靖,可实际上内忧外患何曾有过一年断绝,各地天灾层出不穷,官员任上*****比比皆是,土地兼并更是日趋严重,财政数十年如一日从未有过宽裕的时候,军备松弛,屯兵腐化,边军难堪一战,至于外面鞑靼部达延汗统一诸部,这几年屡屡叩边,我大明边塞百姓苦不堪言,这些都在消耗大明的元气,长此以往,只怕大明难逃衰败消亡的宿命轮回,本辅身为首辅为大明千秋万代计,宁愿今上是一位拥有铁腕手段,锐意进取的雄主,也不愿坐在皇位上是只知道自己享乐,却不管民间疾苦的庸碌之君。”

梁储闻言顿时肃然起敬!

如果说他一心想的都是儒家读书人的利益,那么杨廷和的胸中装着的则是家国社稷!

“大人忧国忧民,肩担社稷之重,但人力终究有限,下官觉得可增设阁臣,为首辅分忧!”

杨廷和诧异的看了眼梁储,梁储可是正德元年就入了阁的老臣,就算熬也该熬到首辅的位置上了,可偏偏就没有,其主要原因还是因为这些年内阁人才辈出,而梁储行事中规中矩,能力也不突出,故而迟迟未能坐到他这个位子上。

现在内阁就他和梁储俩人,一旦他致仕或者不为上位所喜,那么接替首辅位子的自然便是梁储,这个时候梁储竟然想要其他人入阁,难道就不怕对他产生冲击?

“首辅大人无需多心,下官此言发自肺腑,绝无分毫私心之念。”

杨廷和微笑点头道:“那依叔厚之见,谁入阁比较合适?”

梁储不假思索道:“梁尚书、杨尚书、靳尚书皆可入阁。”

杨廷和敲着桌面似的思索。

大明的高级官员任用制度很特别,特别就特别在两个字。

廷推!

廷推的概念很简单,三品以上官员任命用廷推,就是六部九卿的大佬聚在一起商议一下谁来当什么官,选好几个名单以后交给皇帝去定夺,当然皇帝也可以一个不选,想要直接任命,不过直接任命的官是中旨官,被任命的就去上任的不多,因为丢不起那人……

至于三品以下则是部推,就是六部自己推一推,合适就由吏部任命,但也有一种例外不需要廷推就能由皇帝直接任命,还不会引起士林鄙视的情况。

就是任命阁臣和吏部尚书,阁臣说白了就是皇帝的秘书,一开始品低而权重,只不过后来为了提升阁臣地位,所以给阁臣加衔,于是阁臣兼领一部很常见,再加上个什么大学士的头衔,品级自然也就上去了。

至于吏部尚书无需多言,这个位置太重要了,皇帝最重要的一项权力就是人事任命,吏部其实是皇帝将一部分人事任命权交给了吏部罢了。

所以内阁和吏部尚书的位子一般而言可以廷推,也可以直接任命!

这不是中旨而是特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