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征服者 > 第三百七十八章 顺水推舟

大明征服者 第三百七十八章 顺水推舟

作者:酒老五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2:49:29

第三百七十八章 顺水推舟

“巡检法,巡是巡捕,检是检察院,法是法院。”朱厚炜一字一顿道:“朕要大明有法可依,天下官员按法牧民。”

这是?法家?

身为儒家大臣,杨一清也知道如今的儒家早就已经不是汉唐时代的儒家了,现在的儒家是法为骨、儒为皮,而且这层皮还要说个字……

理!

所以严格说起来,现在的儒家完完全全就是法家和理学的结合体,早就没了儒学的纯粹,不过大家都心知肚明,谁也不会戳破这层窗户纸罢了。

所以皇帝要大明有法可依,让官员依法治国,杨一清不会有意见,估计满朝上下也不会有什么意见。

因为谁都知道,无法是治理不好这个国家的。

无法无天这四个字已然能够诠释其间蕴藏的真意。

“巡捕管治安,检察院管诉讼、追责和监督,法院负责审判定罪!”朱厚炜正色道:“各县设立巡铺局、县检察院和县低级人民法院,各部正印官员皆为从七品。

各州府设立巡捕厅,州府级检察院,以及州府中级人民法院,各部正印级官员皆为从五品。

两京设立巡捕部,两京检察院,南京高级人民法院,北京最高级人民法院,除北京外,其余正印官为从三品,北京最高级人民法院院长为从二品。”

能成为重臣,这智商毋庸置疑,然而杨一清和梁储觉得自己快要晕了……

“简单点来说,巡捕缉拿寻常触犯治安条例的人,可以直接关押,朕称之为拘留,拘留的时限一般七天到半个月,并处以罚金。

而触犯刑律的则先关押待审,由检察院对其所犯之法进行核查,整理卷宗后提起公诉后移交犯人到法院进行审判定罪!”

这下杨一清明白了,皇帝的意思就是将司法分立,互相关联却又互不统属,当真是高明,让人不服不行!

“********由刑部尚书靳贵担任,最高人民检察院院长由左都御史陆完担任,巡捕部部长人选由内阁阁推之后报上来给朕决断,各部门上下官吏由大理寺、刑部和都察院官员调整任命。”

“臣等遵旨。”

“礼部职能与太常寺、光禄寺多有重叠之处,不合理……”

两位阁老彻底无语,大明五寺,也就是大理寺、太常寺、光禄寺、太仆寺和鸿泸寺,大理寺已经被废了,太仆寺的职能归于军委也废了,现在轮到太常寺和光禄寺,估计鸿泸寺也板上钉钉跑不掉……

“废除礼部、太常寺、光禄寺和鸿泸寺!”

果然……二老已无力吐槽。

“设立外交部,主管接待外国使臣,出使外邦以及和他国谈判等诸事务。”

嗯……外交部就是鸿泸寺,换了个名字……

“设立礼乐部,专管祭祀和朝会礼乐等等。”

嗯……礼乐部就是太常寺和光禄寺合并之后的部门。

“成立教育部,专管天下学政!”

梁储浑浊的老眼当中罕见的射出一缕精光!

这才是重头戏!

教育部专管天下学政,这权力可就重了,天下学政包括原本的县学、州学还有府学,以及两京的国子监外加民间的各个书院,还有王守仁兴办的天下之学,还有每年享有数十万两白银拨款的燕京大学!

可想而知,当今天子兴天下学,开启万民智的决心,这教育部过手的银子绝对是金山银海!

这倒不是说梁储有什么想法,他压根没想法,毕竟晚节大过天,他只是认为什么样的人才能胜任如此重要的职位,并且能够完全按照皇帝的意志办好这天下之学。

要知道现在兴学天下的大政可是让满天下的儒家读书人诟病不已,只不过抗争抗不过皇帝的决心罢了。

教育部长固然权重,但肯定也是风口浪尖,面对的将会是全天下儒生的敌意!

这就跟当初杨慎出任燕京大学祭酒是一个道理,杨慎是声名远播的大才子,是大明的状元郎,还是首辅杨廷和的公子,可是他竟然替皇帝张目,甘为皇权之鹰犬,简直丢尽了名教子弟的脸!

“陛下是打算让王守仁出任教育部第一任部长?”

朱厚炜笑道:“杨爱卿这个建议不错,那就让王守仁当好了。”

杨一清难受的想抽自己两个耳光,他完全可以确定这教育部长的人选,皇帝早就定好了是王守仁,现在倒好,无耻至极的皇帝来了个顺水推舟,让他成为举荐王守仁之人!

这里面有什么深层次含义?很清晰的就是说他杨一清也赞同天下兴学以及教育改制!

混迹朝堂一辈子,杨一清自认自己也是老江湖,打了一辈子的雁今日却被……

不提也罢……

“工部掌管水利、建设、营造等事,朕裁撤工部之后设立水利部和建设部,水利部负责兴修水利,负责搭桥,治理水患等等,建设部则负责营造各类工程,比如修建宫殿,草原筑城,铺设官道、铁路等等一应基础建设工程。”

“臣等明白。”

“至于吏部和户部,二位爱卿有什么看法?”

杨一清和梁储很想说他们没有看法,只需维持现状就好,不过想想还是算了。

户部和吏部一个管财政一个管吏治,两部权责远非另外四部可比,皇帝可以随心所欲改革掉四部和五寺,但是想动这两个柱基部门,必须要让两部乃至朝堂上下全部信服才行。

历史上大刀阔斧的改革次数不少,但是改革先锋有几个能落到好?商鞅被车裂,王安石黯然下野不容于士林,如今大明也改革,亲自操刀的竟然是皇帝……

在杨一清看来,即便是改革也该是循序渐进,至少也该让全天下有一个慢慢接受的过程。

皇帝要是丧心病狂一点,还可以扶持大臣,比如宋神宗扶持王安石就是典型的例子,那么就算有阻力,承受压力的也是大臣,而皇帝可以缓冲,必要之时甚至可以将大臣推出去当替罪羊。

现在嘉靖皇帝撸袖子自己干,一旦引起天下巨变,这摊子谁能收拾的起?

这绝非是危言耸听,改革改到六部都没了,还冒出来多个新的职能部门,嘉靖帝难道真的就不去考虑一下官场的接受和应变能力?

还是嘉靖帝觉得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杨一清没有答案,全天下的官员估计也都没有答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