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成了仁宗之子 > 第二一五章 热闹了

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二一五章 热闹了

作者:布袋外的麦芒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3:46:15

第二一五章 热闹了

又过了四五天,期间有早朝也有奏对,却没人提及过水泥的事。

赵曦有些奇怪,就是连他老爹都有些着急了。赵祯也不想一直把这近百万军民,就靠着汴河的漕运活。

难不成相公看透自己的把戏了?问题是,赵曦不觉得看透了会影响他们出资呀。为什么会出现现在的境况?

“殿下,新币与旧币兑换,已经一对二了。”

钱监虽然完工了,朝廷也给了铜矿,就是锰矿也一直有运送过来的,甚至东川那边已经开始运行了。

可太子殿下一直没让钱监正常运行,甚至还是压着新币的产量。

这不,新币都已经一对二了,还是铜六的旧币。

听苏颂这么一说,赵曦明白了。原来是嫌水泥来钱慢呢,炒作新币倒是来钱快。

也罢,这就真怪不得我了。

“着令吕教导延迟回京,护卫营派一都军卒赶往成都路,自成都路训练一万厢军,成立长江航运及过蜀道至关中的陆路运输队伍。”

“长江航运到荆楚南路后,折道西北,走汉水,然后水陆并用。蜀道运输,以滇马为主。所有铜矿运输,全部避开漕运线路。”

“吾会在明日将所有章程做好,由西去护卫营军卒携带,并交付吕教导。厢军训练,以章程条例为准。”

“吾不管过程,告知吕教导,三月,最迟三月后,吾需要大批量的铜铁矿及白铅至京。”

“另,苏教导,务必通知广南,必须保证锰矿需求!且运送尽量不借用朝廷漕运,一律以商贾名义。”

“将近段兑换新币所得钱粮,尽数使用,确保三月后,可铸币五百万贯新币之原料备齐。”

“明仲,汝需要加班加点,三月以内,完成铜铁炉的施工。那怕加大赏赐,也务必完成。”

厢军的处置权在地方,解决一万厢军的出路,不用朝廷负担,想必朝堂很乐意,也作为吕公弼主事成都府路的功绩吧。

赵曦本来还想着跟轨道路线筑路兵,以及护路兵一并向朝廷奏请呢。

现在嘛!

赵曦是真有点火了。明路指出来了,硬是不走,就喜欢在死胡同里闭着眼撞墙。也罢,让你们知道疼也好。

新币还一如既往的,每月照常是新旧币搭配着发放,国朝各州虽然量少,但一样会搭配一部分新币。

整体的量,与朝廷提供的铜锭等同,也就是说,朝廷对汴梁钱监的铸币数量相当了解。

说实话,就这样的铸币情况,新币没个三五年,根本不可能回归到所谓的价值上来……这是太子殿下的话。

太子殿下说了,钱币的价值,就是面值,是朝廷赋予的,高低都应该是朝廷说了算。

现在可不是这样,整个国朝,天下诸多州府郡县,应该说找不到一处是太子殿下所说的那样……一枚新币一文钱。

就是太子殿下所说的新币基准物……粮食,也一样。旧币三十文,而新币十五文甚至十文一斗。

就连那些粮商,都感觉炒作新币应该来钱快。

除了那些纯粹的草民,所有稍微有点能耐的,都在关注着新币。

这时候去樊楼,议论最多的话题,肯定是新币,比那些头牌的小娘子还吸引人。

倘若新币刚出现那阵,四文铜钱兑换三枚新铜币,还当作是图新奇。

可就是因为开始这种新奇的兑换,经过近半年的市井验证,越来越多的新币出现,不但没有使这股兑换之风下降,反倒愈演愈烈。

因为,相比于国朝旧币,新币的美观、硬度、颜色、质地,以及储藏和防仿制功能,远远要强于任何一版的旧币,甚至于置于地下,再翻出来,只需要用水一冲,仍然光亮如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