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成了仁宗之子 > 第二一七章 一文换一文

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二一七章 一文换一文

作者:布袋外的麦芒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3:46:15

第二一七章 一文换一文

这一个月来,探事司和护卫营已经不再出卖新币了,而往来与国朝州府郡县者,却从未停止。

不做什么,就在按照太子殿下的分配,往各地运送新币,少量多次,或扮成商贾,或如同官员遣任,甚至拖家带口的形式都有。

现在,应该说国朝大多数州府郡县,赵曦已经备足了新币。

要说数目,这时代想要个准确的统计数据不可能,赵曦只能根据上次收集的粮食产量,并向张方平讨要了前五年各州府郡县的收益。

然后,以这两样为参照,做一个大概的,模糊的估算。

赵曦本来是想当日兑换的,最后还是放了手……满朝皆敌,并不是一个智者的行为。

一个三日之语,令整个朝堂惊诧了。

本来酝酿一阵冷嘲热讽来着,结果被富弼正式的问询给憋回去了。

相公与太子的对话,还是在朝堂上如此正式的对话……这已经不是争论了,是定论。

争论,几次朝堂关于新旧币的争论,都是基于新币不能满足市易用度。不管是依托漕运运送铜矿,还是国朝九处钱监尽数制钱,都是为解决新币铸币不足的境况。

如今,太子殿下一开口,已经把争论的基础掏去了,还争论啥?

对于太子殿下的三日之言……信还是不信呢?

理智、利益、太子殿下既往做事的评判、国朝制币能力的估量……一个个信息涌进脑海。到底该怎样做?

倘若太子殿下所言不能实现,势必再次挑高新旧币兑换比例。若是太子殿下所言真的落实了,别说是赚钱,就现在手里捂着的那些新币,都赔到姥姥家了。

钱呢,左右都是钱呢!

赵曦本来还跟老爹商量过,在确定兑换的朝议时,将新币兑换之言定为军国重事,并且要求朝臣收密。

后来一想,还是算了吧。

这近半年的时间,捞把的也差不多了,相关亲近人都在运作,该割的韭菜也割了,该宰的肥猪估计也剩不下多少肉了。

所以,干脆就听任了。再说了,赵曦也没认为那个士大夫跟真正的商贾有多亲近,当然得除了自家的代言人。

至于他们自家……太远的地方就甭指望了,应该没有谁家有朝廷的急递快……攒了这么多年,也该放放血了。

三日很快,特别对于思索、纠结和犹豫的人来说,不过去这一天,总是定不下心来。

一大早,开封府的衙役们就出门了,上官安排了,必须通知到每个里坊,告知所有百姓:自今日起,开始兑换新币,一文对一文,不限量。

上官还说了,兑换自愿,官府不强求。

这些衙役们发放俸禄时,也有新币,可一直没舍得花,还等着再涨涨价……没想到睡醒一觉,一文还是一文。

早知道这几天兑出去了,差不多三四文呢!

懊恼是懊恼,自己也没亏。

得赶紧通知到,完了还得去维持秩序。

新币兑换,一直是挤破头要干的事,就是那些富贵人也是这样,见不得新币出现。

今天朝廷放开了兑换,那些富贵人……想想都知道要乱成啥了。

开封府今日分设了近百个兑换点,甚至借用了部分衙门的公廨,就是为兑换新币。

毕竟汴梁的子民太多了。

即便这样,仍然怕出现挤兑,还奏请朝廷,分派了禁军来辅助兑换。这么多的现钱堆着,也担心歹人作乱。

其实,国朝所有的州府郡县都一样。地方官员也知道非同小可,这事吵吵近半年了,这一下子放出来,真有可能乱起来。

陈旭,陈旸叔,是今年以枢密直学士而权知开封府的。

开封府除了包拯在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