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成了仁宗之子 > 第四一二章 典籍背后

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四一二章 典籍背后

作者:布袋外的麦芒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3:46:15

第四一二章 典籍背后

吕惠卿这时候才正眼看这段思廉原来也不简单呀!

这话里套话的,什么叫以大理王的名义?什么叫也能替王师避免麻烦?

敢情这姓段的,一直就是玩呢?

见识火器后的那种坚定和悲壮,见了官家后的那种悲情和感叹还真可以喽!

“段王多虑了!朝廷安排我吕某馆伴,这已经说明,我大宋依然将你段氏当作大理王室,而你还是大理王。,否则,不会安排馆伴使。”

“另外,若非大理在汴梁的驿馆窄不能容纳王室成员,朝廷不会将此处赏赐于段王。若朝廷不再认同段王,或者有意不让段王再回大理,此处的牌匾就早已挂起来了,而不是像现在这般,我车夫都不知道目的地!”

你玩含蓄?玩话里话外那一套,我偏偏给你实打实的来。就这么开门见山,就这么直白。

果然,把段思廉给说懵了。

宋国不都是谦谦君子吗?不是都喜欢藏着掖着,话说半句吗?这吕惠卿这些天也是这样的,怎么突然一下变风格了?

有点适应不了。

“段王歇息吧,尽快把亲兵选出来,也好能尽快的解救大理子民!吕某告辞!”

小样吧,玩不死你!

吕惠卿干脆利索的走了,留下段思廉一脑子浆糊。

“这吕惠卿倒是个人物。”

赵曦听完老陈琳的奏报,不由的感叹。

盛名之下无虚士呀,这朝堂唉,真不是那么简单的,没一个简单的人物。

“押班,可否遣些女官,到段王处教授礼仪?这事就这么定了,你选择女官,我让吕惠卿把这事办了。,”

循序渐进,也得把这个序稍微快一点。

“遣人请相公们来垂拱殿。”

取得阶段性成果,政事堂的气氛也有些轻松。

别奇怪,别看只是告诉段思廉,他还是大理王这件事,看似简单,可内容相当丰富。

直接告诉段思廉:你还是大理的王,这背后的意思,就是说,国朝忙乎半天,真的就是做贡献了,替他段家灭高家杨家。

可现在,用这种含糊着,还是旁敲侧击的方式告诉段思廉,他自己也清楚,绝不会那么简单。

也就是说,大宋没那么高尚,他要想继续做大理王,恐怕还有后话。

这个架子搭好了,对于政事堂来说,就算是阶段性成果。

这才刚有一阵歇,官家又要干嘛?

带着疑惑,相公们还是来到了垂拱殿。

“记得我大婚时,送大理的聘礼中有经典子集?”

莫名其妙,官家怎么想起这事了?

“确有此事。当年老臣专门为聘礼遴选了优版图册。”

赵曦当初大婚时,如今政事堂的几位,好像都没直接操办,也就欧阳修当初职衔是国子监祭酒,属于边缘人员。

“嗯,也就是说大理对我大宋文华极度推崇?”

经史子集都能当聘礼了,还是被女方认同的,可想大理对国朝文华的推崇。

“官家何意?”

官家不是那种专门叫相公来扯淡的人,连庭筵在官家看来都是务虚,更别说召集相公们一起扯淡。

“大理内乱很难在短时间内平息,大理王室n,国朝作为宗主国,岂可忽视王室子弟的教化?”

“我已责令陈押班,遴选内苑女官前往段王府教授礼仪。同样,我在想,既然大理推崇我朝文华,是否可择人对大理王室子弟讲学?”

赵曦一本正经的说,可自己都想笑,明明是另有目的,偏偏用这种冠冕堂皇的借口。

主要是不想让司马光欧阳修之类,鄙视自家的帝王。

其实,在赵曦说完这些,没人不明白真实的意图。

“官家此事甚好!”

欧阳修表示赞同,不管目的何意,教化是永远没错的,这不需要分大理还是国朝。

至于怎样来做成此事,他不想,生怕玷污这神圣的事。

“官家,恐有些唐突”

总不能直接告诉段思廉:你家孩子太野了,实在有损你王室声誉。来来来,我们大宋文华精粹,派几个人教教你家孩子。

“若诸位无异议,此事就这么办。只需要交于吕吉甫即可,他会做到这点。”

“诸位是否可推荐授课的教授?”

这才是赵曦把相公们唤来的目的。

单说让段思廉接受国朝派人讲学,真不是什么难事。倒是选择谁去,需要政事堂遴选。

此人不仅仅是授课的责任,更重要的是,必须在知晓整个计划后,在段王府承担一个中心开花的作用,要潜移默化的把朝廷的一些目的透露出去,还得把握好度,掌握段家的思潮。

“富相有贤婿”

“哦,说来听听。”

“官家,富相女婿冯京,乃国朝进来唯一的三元及第。”

冯京?赵曦好像听说过错把冯京当马凉,原来是富弼的女婿。

“官家,贱婿因老臣位居中枢,已然自请外出了。”

这事在富弼看来,自家女婿也合适。

撇开三元及第的名气,就是朝廷对大理的谋划,也是越少人知道越好。

可,父子翁婿同朝为官的忌讳,他还是需要说到明处。

“没那么多闲事!我是担心你家谋反?还是担心你家篡位?召冯京回朝”

只是说让回朝,赵曦并没有说职衔等这差遣完成了再说吧。

若真有才,赵曦不吝提拔。

吕惠卿有几日没到段王府了。若即若离,才是馆伴的最合适方式。

“段王,这是”

看着进进出出的内监,一箱一箱的往府院内搬。再看看段思廉眉飞色舞的样,吕惠卿很合事宜的问了。

“吕馆伴,此乃段贵妃赏赐,皆为大内密藏之经史子集!来来来,吕馆伴,以后还请吕馆伴不吝赐教。”

段思廉确实是有点兴高采烈。自从来到汴梁,他最想见识的,其实是宋国的经典。

如今,有自家妹妹出面,终于赏下来了。

“惠卿不才,职衔馆伴,岂能擅变职守?”

很尴尬,段思廉以为这就是顺手的事,没想到吕惠卿拒绝了。

这一大堆的典籍呀,可自家有几人能懂这个?这不是望洋兴叹吗?

“段王,惠卿倒有个建议。我朝今年唯一的三元及第冯翰林此番正回汴梁述职,新差遣未定,若段王请奏陛下,或许此事能成。”

啥意思?吕惠卿这样说,倒是让段思廉犹豫了。

再一想,不就是经史子集吗,那都是圣贤王道,容不下魑魅魍魉。

成不成,为了段家,试试又怎样?11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