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成了仁宗之子 > 第四一一章 没省油的灯

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四一一章 没省油的灯

作者:布袋外的麦芒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3:46:15

第四一一章 没省油的灯

这个过程,赵曦只是在看着,从段思廉进来时的悲壮,到最后变成了悲怆,赵曦都只是看着。

看段思廉的表演,看自家这些臣工的表现。

司马光和欧阳修应该是真的感性,甚至感性到了迂腐的程度这就是俩文人,做不得宰辅。

富弼圆润,有韩琦和文彦博出面,他倒是像个旁观者。应该是对这场景一清二楚吧。确实是宰相的最佳人选。

韩琦和文彦博之所以出声,角色是一方面,更多的是在内心努力构建自己为国朝思量的屏障,从而坚定朝堂的决议。

倒是那个吕惠卿,位卑,尚不够在这场合出声的地步,偏偏他好像很不屑就是不屑,不管是对段思廉,还是对臣工,这种不屑很让人寻味。

“段王多虑了!我大宋从来不嗜杀,也无意要在大理杀成血流成河。”

“大宋派兵,是要歼灭大理的叛军,而不是让大理千里无人烟。当然,大军在外,若被袭扰不断,就很难做到秋毫不犯了。”

得赶紧拉回来。这时代的文人有个毛病,只要扯开什么事,就肯定扯个没完。

就连司马光和欧阳修都开口了,开始扯宗主国和藩属国的关系,从上古分封,一直扯到前朝节度使真佩服他们的联想力。

赵曦不得不赶紧拉回来,打住他们显摆渊博。咱就事论事。

在实力面前,理由都是次要的。

“上国皇帝陛下,可是说大军不会残杀无辜?”

“自然!我大宋乃仁义之国,礼仪之邦,岂可做那等天怒人怨之事?”

“不过,我大宋遵循一个原则,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也就是说,没有抵抗就没有杀戮!”

赵曦感觉这话有点熟,很自然的就秃噜出口了。

段思廉知道,这应该是宋国的底线了。

可他更清楚自己的子民,怎么会不抵抗呢?

大理是在逐渐汉化,可毕竟那还是蛮夷之地。就是他们段家、高家、杨家等家族,也不过是白蛮,只不过是汉化程度高一些。

可整个大理,乌蛮比白蛮更多,占据的地盘更大。

对于中原,虽然不至于仇深似海,可几代征战,绝对不会有太好的印象。

高氏谋反可能没人掺合,可宋军入境,大理成的乌蛮都会掺合的。

而宋军已经不再是早年的宋军了,山民却还是那个山民。

他都能想象到,那些山民,拿着自制的弓箭,抓着梭标,被一轮又一轮的火炮炸的粉碎

“上国皇帝陛下,诸位相公,不知上国大军,可否同意让我的亲兵入大理,并昭告我领地内的首领,不要对宋军敌对?”

就等你这句话了!

不否认,段思廉也是在试探,试探大宋是要灭大理,还是真的平息叛乱,亦或是还有其他目的。

如果宋国同意自己的亲兵入境,并允许自己以大理王昭告领地的首领,就意味着,宋国还认可自己是大理王,自己以后还有可能回归大理,不至于被宋国圈养了。

同时,他也有自己的小心思,他的昭告,是告诉他领地的首领,以及对他友好的部落,宋军入境是他段思廉借兵。

这样,一旦最后宋军反悔,只会遭来山民无休止的骚扰。

宋军是厉害,但西北才是宋国的大患,不可能大军一直留在大理

能做到大理的王,又是在那样复杂的环境里做王,段思绝非易与之辈。

这愣了,都愣了,还发愁怎样提出这做法呢,段思廉居然自己提出来了。

再一想,都能想明白了。

这段思廉,很明显想多了。

“这个这个问题,段王可以与政事堂商讨出个办法来。”

赵曦的这话,这表情,这说话时的犹豫和不确定,让段思廉不由的咯噔了一下。

难不成宋国真有吞并大理的想法?

宋国太祖曾说过:江山止于大渡河

这吕惠卿倒还真有点意思。

吕惠卿也知道,他应该入了官家的眼了。

官家亲政,除了潜邸旧属,就是执宰重臣,国朝太多的臣工,官家是不了解的,也不知道各自有什么能力。

能在这时候让官家记得,有一个做事的印象,对于吕惠卿来说相当重要。

而这一次,他算是得到了。

若这一次,自己这能把官家的五项原则全理顺了吕惠卿都能想象自己的前程,估计他可以不用王介甫的提携。

早些年,吕惠卿拜见王介甫,有仰慕王安石在士林名望的成分,同时,他知道像王安石这样特立独行的官员,迟早会一鸣惊人。

他有意搭上王介甫的车。当然了,两人在改变国朝现状的方向上是一致的。

现在嘛吕惠卿觉得,只要他把大理这事做成了,即便还不能进入政事堂,那也只是个时间和资历的问题。

段思廉走了,去跟政事堂商量怎样发布诏令了。

赵曦临行前,专门提点了富弼一声,让这个吕惠卿全程参与。

这是个有手腕的人,并且目的性很强。

赵曦不在乎,有目的才更容易掌控,反倒是像欧阳修、司马光那一类的,除了钻牛角尖的劲,和在士林中的威望,真不好找弱点。

他们总觉得自己是对的,还站在圣贤的肩膀上指责你想多了,不想了。

接下来,想一步步照自己的意思拿下大理,估计还有的烦。

“段王,你这是陷我吕惠卿于不忠呀!”

刚回大理段氏那个n的王府,吕惠卿就开始抱怨了。

“工坊城是何种地方?你不知道,可以到整个汴梁打听,那是重过大内之地。”

“我吕惠卿如此费心待段王,可段王又是如何回报我吕惠卿?见陛下?段王这就是去告御状了!”

“段王若不喜吕某馆伴,大可奏请官家,换了就是了,何苦多此一举?”

说的那叫一个真诚,连吕惠卿自己都有点相信了,神情、语气相当的到位。

“吕馆伴见谅,见谅啊小王唐突了,实在是忧心大理之现状,更不想因山民乱为而坏了与上国之情义。”

这些话吧,没绝对的真,也没有纯粹的假。

吕惠卿如此,他段思廉也如此。

“上国火器之威,是吕馆伴陪同段某观摩,我大理子民血肉之躯,如何能抵挡火器之威?”

“段某能以大理王昭告子民,也能为上国大军避免些许麻烦。想必上国朝廷也会思量,而不予对馆伴不是处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