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成了仁宗之子 > 第四七四章 还双管齐下了

第四七四章 还双管齐下了

王中正还是没有对这类事的警觉性呀。,

得到消息并不算晚,探知的奏报也算及时。

但是王中正并没有太重视,直到赵曦处理完公务,回内苑时,王中正才当闲话跟赵曦说起来。

若不是王安石是革新之法的创立人,这种事他连说都不会说。

就是宗亲跟相公家下人推搡,没什么大不了的。别说激烈程度很低,就是打闹的用人受伤,开封府也足可以解决了。

也就是官家让多关注新法的信息,否则,探知们连奏报都不会奏报。

文臣看不起内监,王中正是真有看热闹的心

谁曾想事态会这般严重。

“官家,宗亲将王相公府门堵上了,不让王相公出衙”

这时候,王中正也知道事情有点大了

“政事堂呢?”

“回官家,政事堂吵开了。司马相公要求开封府衙役和巡捕直接驱散宗亲。而韩相公和文相公认为正值朝廷对宗亲变革之际,应该温和处置”

这都什么时候了?还顾得上扯皮?

“政事堂何人到现场了?”

“回官家,暂时无人到现场。韩绛相公建议,不管是驱散还是温和处置,开封府都必须到场,并护送王相公到公廨”

“但韩琦相公和文彦博相公认为,那样会将闹事的宗亲引到公廨,有损朝廷声誉。建议由王相公自行解决。”

嗯?赵曦听到这儿有点意思了。看来不是那么简单呀。

“开封府呢?”

“回官家,巡捕和衙役到场只是只是并未有任何动作,像是看热闹。,”

事态到目前为止,朝臣还找不出王安石的毛病来。

并且,只要双方一直克制,这样的情形就是僵持四五天,王安石也没多大事。

大不了给朝廷称一声病就可以。

赵曦还看不出背后有其他目的来,从现在看,还真像是宗亲因为变革不忿,才去恶心王安石的。

还是先把漏洞补上吧。

“中正,携我手谕,恩准王介甫在家完善革新法令。另外,通知开封府,确保不得出现冲突,再从讲武堂调一都军卒班,协调开封府维持秩序”

相比王安石,宗亲在汴梁没多少人气。

其实,赵曦是可以快刀斩乱麻把这事解决掉的。他之所以还让这故事继续,就是想看看这背后到底还有什么猫腻。

宗亲革新法令已经颁布了,在赵曦的概念里,没有朝令夕改这词,更不会也不容许随意废除。

别说是宗亲,就满朝堂的文臣大闹好吧,这个会很麻烦。

不过现在嘛,可以让子弹飞一会儿。

果然,一整天,一直到放衙,并没有意外的消息传来,而宗亲也散了,仿佛就是为了不让王安石上朝一样。

内苑,难得今天自家的女人都集中在延福宫不过好像一个个疲惫不堪。

“三哥,今日被宗亲烦扰了一整日”

滔娘见赵曦进殿门,强打精神起来迎接,苏氏段氏也如此。

“求到内苑了?”

“嗯,一大早就有人拜见,从公主、郡主到县主,在汴梁的几乎一个不剩。”

“从卯时一直哭诉到现在。恳求官家莫听朝堂佞臣之言,莫伤了大宋江山之本”

“不止是这边,恐怕太后娘娘那边也被叨扰了。在这边的都是同辈,可能长一辈的都去慈明宫了。三哥,朝廷之事滔娘不参与,可太后娘娘那边,你还是去一下吧。”

双管齐下呀,这都走夫人路线了。

太后娘娘唉,该面对的总是要面对。支持不支持,都不存在朝令夕改的可能。

涉及到宗亲,去慈明宫疏解一下确实必要。

“曦儿,可是为宗亲之事而来?”

“是,娘娘,孩儿终还是给娘娘惹麻烦了,打扰娘娘清净了。”

公务繁忙,赵曦并不是要故意冷落,只是原本每日的昏定晨省,为变成偶尔了。

“曦儿,为娘还不至于老迈昏庸。你爹爹在世时,就曾感叹宗室之耗费无度,终未能狠心解决。”

“如今,既然朝廷议定了,就没有再更改的必要。她们确实是跟为娘哭诉了既然是大宋的宗亲,就该为大宋久存分忧。”

要说国朝最了解赵曦的,还就说内苑的皇后和太后。从很小的时候,官家就是个特别有主见。

宗亲变革,不管是官家倡议的,或者真的是那个王安石建议的,只要官家同意推行,她们就知道,木已成舟,绝无更改的可能。

虽然被宗亲嚷嚷的烦,打心眼里也觉得朝廷这样做狠了点。可在赵曦面前,是不会让他为难的。

关键是,不能越内宫干政的那条线。

顶多在背后咒骂几声王安石而已。毕竟宗亲都这样了,皇戚也不会有什么好。

人都有自己的利益诉求,内苑的女人们也一样。

尽管她们支持的很坚定,当赵曦能看出来,对于宗亲变革这事,她们也很不理解。

“娘娘,在国朝,宗亲,皇亲国戚,那怕是被封赏的官阶很高,职衔惊人,当真正面对士子文臣时,可有一点优越感?”

很有必要解释。赵曦真不想内苑对朝政也有不理解,甚至拐着弯的去干涉。

“相对于寒门,甚至耕读传家的士子。宗室和皇亲国戚即便在科考和任职上都有优待,升迁也有优势。”

“即便是二甲进士,要想让政事堂有印象,非十年之功可得。就是嘉佑二年苏子瞻那一届,十多年了,孩儿能记得他们也是这两年的事。”

“而宗室和皇亲国戚呢?只要稍微有些作为,就会被朝廷说起,也不存在功劳被埋没,毕竟他们都有直达天听的渠道。”

“有这般优势,还可以挺直腰杆面对文臣士子。何乐而不为呢?”

“既然宗亲和皇亲国戚也知道他们是我大宋最坚实的基础,为什么不考虑把这基础夯的更扎实?”

“孩儿也不愿孤身一人对朝堂臣工,可放眼朝堂,可与文臣抗衡的,并与孩儿立场相同的,真的很局限。”

“我真希望能有一天,在政事堂集议时,也有皇亲国戚或者宗亲在场,能有铁心跟我一个心思的相公,而不像现在,孩儿需要耗尽脑汁的跟文臣谋。”

“而想达到这样的局面,唯有放开宗亲和皇亲国戚为官,也只有他们凭真正的能耐登堂入室,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空顶着挺高的官职,就是朝议时都不敢开口!”

要说开始解决宗亲问题时,赵曦有这样的想法,纯粹就是诓人。不过现在以这个为借口,跟娘娘解释,倒也说得过去11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