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成了仁宗之子 > 第四九六章 有人火中取栗

第四九六章 有人火中取栗

事发突然,还不能对王安石发火。⊙八⊙八⊙读⊙书,.2●3.o就是被他搅乱了计划,搅乱了大年,赵曦也得忍着,受着。

毕竟对于赵曦来说,这时候还离不开王安石。

赵曦知道自己有了一定的威信,但还没达到在朝廷一言九鼎的地步……毕竟国朝的体制决定了,君王很难一言九鼎。

关键是,赵曦并不想让朝廷变成一言谈,就是他自觉不可能昏聩也不想成为一言谈。

人会变,会随着环境改变。当周围全是奉承和恭维时,不自觉的就会自命不凡。

更何况他还是君王,占据了先天的优势。

就是司马光,赵曦都没想过踢出朝堂,更何况王安石还是锐意进取的。

只不过,他这样莽撞……这话好像不太合适,他确实有点莽撞了。

所以,对于大朝会上的乱像,赵曦没有制止,采取了消极的态度。

他也需要从这种乱像中看看臣工们的想法,他更需要理清楚,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把自己的计划铺开。

赵曦挪了挪身体,让自己更加舒服一点……

原本该是祥和的大朝会,这时候已经吵成酱了。

藻井的扩音效果很好,好到赵曦后悔这样设计了,那怕是离陛阶很远的臣工争辩,也一样能传到耳边……太乱了。

王安石手下的那些干将,吕惠卿、曾布、吕嘉问、蔡确等一个个在不同的区域展开了战斗。

而反对的一方则是群起而攻之。

这一次,那怕是赵曦再厌烦吵闹,都没有任何态度,硬耗到近午时,招呼一声退朝……

也不管朝臣是不是听见了,赵曦就走了。八八读书,.☆.o

接下来,不出意料,应该是开始递奏折了。

王安石不可能拦下反对市易法那些臣工的奏折,其他人也别想拦下支持市易法的。

赵曦又是这样的态度,就连中立方都忍不住要刷一下存在感。

于是,在将近大年的这几天里,成筐成筐的奏折往内殿送。

赵曦觉得自己疏忽了一点,该在他们争吵时提点要求来着。比如,要求他们在奏折的封面就标注清楚反对还是支持,省得现在自己还得区分。

赵曦是想知道这些臣工立场的,也只能从奏折上了解。

从奏折上还能看到各位臣工对国朝易货事务的了解程度,了解他们基于怎样的立场,是哗众取宠高谈阔论,还是有理有据据理力争,这些都能从疏奏中看到。

反正临近大年了,朝廷政务也没多少,即便有,臣工们也会压下去,待过了元日再处置……就这习惯。

也好,翻看这些奏折也能打发这一阵的闲时间。

至于从臣工的奏折中看到中和的解决方案,赵曦不报幻想。

“臣久历边疆,尝闻西夏兵戈于青塘,虽久战无果,其意昭然。”

“武威以南,远两千里,自汉时既有郡守,与秦、渭比邻。因国朝新军强盛,西贼无力扰边,便转攻唃厮罗……”

在一堆堆的关于市易法的奏折中,赵曦居然看到了本不该属于这时候的奏折。

王韶,王子纯,嘉佑二年及第,又是那一年的。

这是个聪慧的人。

想必他也清楚,若是平时奏请国朝开边熙河,势必得有政事堂的相公支持,他的奏折才有可能到了君王跟前。

这王韶估计对于相公们支持开边不报多大希望,或者说他有过与人讨论,被驳斥了。

所以才想出了这么一招吧。

这时候,因为政事堂相公们在市易法上意见相左,关于市易法的奏折自然不可能留在政事堂。而这个时间段,臣工的奏折除了市易法,这年节上根本不可能有其他重事。

就存在了相公们会不浏览奏折的具体内容,而直接往上递的可能。

他又是怎样肯定自己会看到呢?

看来王韶这人还是个喜欢用险,另辟蹊径的人。

不过,赵曦在看到王韶这篇《平戎策》后,这段时间的费心费力也算是有回报了。

这时候,赵曦对于王韶的《平戎策》有两种处理方式。

第一,趁现在这阵乱象,将《平戎策》明发抵报……这样是表态,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自己看好王韶《平戎策》的战略谋划。

当然,这样做还有一个可能,那就是能缓解一下王安石的焦头烂额,分散一下那些保守派的攻击力,多一个攻击点。

从整个请奏的情况看,多数是对市易法反对的,反对的基础,大多数集中在与民争利上。说白了,就是臣工在那些垄断大商贾和牙行上有利益。

也有一部分是斥责王安石的折腾…~这部分人,一旦《平戎策》明发,很有可能会将攻击点转向王韶。

毕竟驳斥一个五六品的小官,要比攻击一个相公容易。

另外一种方式,那就是延后,等到节后,再对《平戎策》做处置。

这样做的结果,可能会让王韶本人心灰意冷,或者考虑奏本没有被看到的可能。

还有,年前的所有炮火都集中在王安石身上。

也有可能在年后明发《平戎策》,会让一部分思想保守的臣工,从冷却的市易法那边,直接转向《平戎策》,而导致王韶受到太多的攻讦。

从惰性上,赵曦也不想在大年大节时多事,可考虑到难得见到像王韶这样具备战略思维的臣工,赵曦不像凉他的心。

“诸公看看吧……”

年前集议,即便是相公们也以为会是关于市易法的。

以为官家要独断专行的对市易法做个了结呢……毕竟留着市易法,整个大年谁都不爽利。

没想到又一份没事找事的奏折……

“河、湟苦寒,千里无人烟,吐蕃散居作乱。朝廷取此地,唯徒增耗费,得不偿失。”

司马光一如既往的表明他不爱折腾的态度。估计对王韶趁这乱局而奏请的行为也是相当不满。

看各位相公好像也是此意……居然没有一个人对王韶的奏折到了自己手里而惭愧。

好像他们不浏览奏折就是对的,就是正常的工作状态。

“陛下,河、湟于汉时便设有郡守,万不是千里无人烟就可以武断的。”

“前朝初期,曾与吐蕃多次征战河湟,足可以见河湟并非不毛之地。”

王安石到底是想折腾,还是想分散一下所受的攻击,说不清,但有他这样的论调,赵曦就可以让《平戎策》明发了。

“明发抵报吧,限五品以上京官及边境臣工,纳入保密法令之禁……”11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