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成了仁宗之子 > 第四九七章 事事烦心

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四九七章 事事烦心

作者:布袋外的麦芒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3:46:15

第四九七章 事事烦心

这是一个繁乱的大年,不光是臣工们繁乱,赵曦的心绪也有点乱。⑨八⑨八⑨读⑨书,.23.o

王安石丢出市易法,彻底把赵曦的步骤打乱了,搞得他现在不知道从那个点入手最合适。

建勤政殿,是为改官制并推动官办产业准备的,同时捎带促成朝廷将宏观调控以法令确定了,收回定价权,制定审批制度。

结果到现在,不但王安石抛出了市易法在大朝会上,连王韶也火中取栗,把《平戎策》给抛出来了。

经略河湟还好说,既然王韶有这样的见地,并提出了方略,想必他有了具体的章程,只需要钦定他的职衔就可以了。

这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要把王韶的职衔敲定,关于《平戎策》的议论就歇下了,唯有等王韶在实施中有被人攻讦的漏洞,才会发起另外一次的攻击。

赵曦原来设想的,先鼓捣几次涉及六部九卿的集议,不停的让六部九卿的主官参与集议,慢慢的先固定了朝廷这边的集议人员,然后再延伸到地方大员。

届时,涉及到那个军州的事务,便召集该军州的军政主官参与集议,如此形成定例,再去理顺品级和职衔就顺理成章了。

当然,市易fǎhui在这个过程中间,由朝堂执政廷议。

在廷议市易法时,让工坊城抛出出卖各种新产品工艺,由此提议官办产业,并解决冗官之弊…~这一项可以与官制改革同步。

从官办产业开始牵扯,很容易能牵扯到定价和审批的问题,追本溯源,就可以把传统行业也收拢相关权利。

设想是美好的,可现实却凌乱了。③八③八③读③书,..o●

从小时候开始,一件件一桩桩,赵曦所有的谋划,都是在潜移默化中实现的,甚至到了最后,没人会认为是他谋划的,一切都是水到渠成。

这还是第一次让他感觉到了麻烦……王安石那个麻烦精给招惹的。

这档口家事也有烦心事了。

儿子过了年就十五岁了,该着谈婚论嫁了……虽然赵曦觉得这很扯,还是小娃娃,懂什么婚嫁?

可这时代就这么回事,自己就这么接受得了。

国朝的传统,皇家是与武勋世家联姻的,赵曦也认了。

真正烦心的是,儿子居然有了科举的想法。

也不知道这算不算自己挖坑埋自己了。

皇家一直子嗣不继,偏偏因为自己这个意外,到现在自己已经五个儿子了。

东宫是早就立了,就是长子。但赵曦并没有让太子在待遇上有太多的特殊。

从七八岁进学,十岁开始参与到讲武堂的训练中。

所有的儿子都是这个流程。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儿子们其他的不知道学的怎样,但在讲武堂把自信、自尊学了个十足。

加上前期处理宗亲,容许宗亲科举做官,宗学里不再是以前的氛围了,真正有了学堂的样子。

自然这些宗亲学子也是你追我赶的争先恐后。

国朝的士大夫又是相当的骄傲,他们表现出来的士大夫阶层比皇家更高贵。

这让儿子特不爽,就有了跟天下士子一争高下的想法。

跟他娘提了,被训斥了,这趁过年,就跟赵曦谈开了。

说实话,赵曦相当赞成儿子的想法……

可不管是自己的太后娘娘,还是自家的女人们,没一个赞同的。

还真是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烦心。

儿子还是懂礼的,并没有跟他娘正面冲突,还懂得迂回……

“爹爹,孩儿以为参加科举跟继承大统并不冲突。孩儿不算聪慧,也没能像爹爹那样在幼年时便创下偌大的名望。”

“可孩儿不想让宗亲和官员认为孩儿不如他人,更不想将来亲政被文臣捉弄……”

这话说的重了,讲武堂那地方,对文臣还是有怨言。

还好,这只是他们父子几人……那怕是大年,赵曦依然保持着寅时起床锻炼的习惯,儿子们也一样。

儿子也想在这私下的空间说服自己。

“儿子,爹爹对尔等的想法是支持的,可这事得你娘,还有太后娘娘恩准才行。”

在赵曦的心里,不仅仅是同意儿子们去科考,甚至想让儿子们与臣工一样,经历地方官和朝官的整个过程。

这太难了!

“爹爹,其实瞒着娘娘也可以的……”

呃……这……儿子怎么会有这想法?

赵曦顿了顿……都是自己的错。从儿子幼时,赵曦就用自己的方法给孩子灌输了后世的理念。

不知道真正的帝王术是什么,赵曦教给儿子的就是变通,或者说是方fǎlùn,夸大一点叫谋略。

谁曾想真就在儿子这扎根了。

“瞒得了一时,岂能瞒得过一世?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讲,瞒本身就是弱者的选择。”

“儿子,若能光明正大的做到,没人会选择瞒,也不应该选择瞒。这就是所谓的宁可直中求的意义。想必老师也曾教过你们这些。”

“这样吧,就用这事做个考验。你们要是真的能说服长辈,爹爹绝不拦拌。倘若没有办法说服长辈,说明你们还没有能力应对外界的遭遇和经历,就是放你们出去,爹爹也会不放心的。”

赵曦这样说儿子,可想想自己又何尝不是这样?

从儿时开始,因为老爹执政的现状,自己就一直在选择迂回,选择变通,从来没有直中求过。

就如现在这繁乱的政事,真的很乱吗?既然迟早要来,自己又何必在意王安石抛出市易法的时机?既然要去改官制,推官办产业,为什么非得借王安石市易法的风?

这几天自己一直有点埋怨王安石让自己猝不及防了,又何尝不是自身弱势的体现?

赵曦明白,自己一直在避免直面整个朝堂的文官团体,才事事小心,隐藏着真实目的。

或许自己是真错了,始终没有从老爹执政的氛围走出来,朝臣们也没有从老爹执政的惯性思维中走出来。

五年了,自己居然到现在才醒悟,还是因为家事才让自己醒悟了。

政事繁乱,是因为自己钻进了自己设置的圈,执念于自己的谋划而忽略了处理问题的本质。

赵曦看了看瞪眼看着自己发愣的儿子,脑子瞬间清明了。

摸了摸儿子的头:“咱们再跑两圈,今天光顾着说话了,没有达到锻炼效果……”

这一刻的醒悟,虽然不至于让赵曦大刀阔斧的去变革国朝,去跟腐朽的朝堂对立,最起码对于眼下繁乱的政事不再纠结了。11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